隋济远

北伐日记 Vol.16-闹与静

∥☆過路亽.° 提交于 2021-02-15 03:20:21
在三里屯发现一个好去处,一家书店。 真没想到在喧闹的三里屯竟然有一家这样的书店静静的矗在那里。外面是热闹的酒吧街,店里却是一个安静的氛围。一进大门,所有的嘈杂都消失了,所有的节奏都放缓了。如同影片进入了慢放环节。里面的书包装的都很精致。有艺术设计方面的,有畅销书,还有一些英文原版图书。真佩服这家店的老板,在租金如此昂贵的三里屯竟然敢开一家如此精致的书店,真心担心盈利的问题。 工作后,书一直陪伴着我。都是IT技术、产品、名人自传方面的书。多年没有阅读之前喜欢的小说、散文、诗歌、历史方面的书了。无意间在这样一家书店让我心痒痒的想去读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自己爱好方面的书。 据说中国人的阅读量是全世界最低的,人均每年都不到一本书,挺可怕的事情。其实回想一下身边的家人、同学、朋友、同事,都哪些人有阅读的习惯?想了一圈后,估计咱们应该是比较认可这个统计了。身边还真没有几个看书的人。书是精神食粮,咱们在吃饱肚子后,时不时的也应该满足一下精神方面的需求。否则你真以为得了神经病后,整个人都精神多啦? 自己很早就打算在孩子出生后,到了可以认字年龄时,一定在家里营造一份读书环境,让他很自然的融入其中,从小就培养他的阅读习惯,不一定读课本,可以读任何他喜欢的书。 回到这间书店。在这里,就算不看书,跺着步子转悠几圈,也是件享受的事情。 一闹一静,一张一弛。。。 喜欢看书的感觉,更喜欢在有感觉的地方看书。 ——

北伐日记 Vol.10-你丫的

点点圈 提交于 2021-01-09 20:48:01
今天聊聊诅咒帖。诅咒帖就是指的那种带有一些恶毒咒语的帖子,说不转发就怎样怎样,不回帖的又怎样怎样,不但诅咒收到帖子的人,还捎带上家里的亲人。我是极讨厌这种帖子的,我也绝对不会转发这种帖子。 过去诅咒帖经常出现在QQ、论坛,有时也会在手机短信中出现。最近竟然经常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了。我好奇查了一下有关此类帖子的转发率,网上的统计结果是4.8%的人会转发此类帖子。按照中国网民5.38亿来算,会有2千多万的网民转发此类诅咒帖。这么多人竟然愿意相信此类帖子的内容,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也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情。 这里面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我也不想转发,我是被逼无奈才转的。 谁逼你?谁?特么的谁??乖~~别怕,说来听听。打住吧您呐,还真想说。。。。。亲,其实谁都没逼你,是你自己在作怪。你被编帖子的人给挟持了。这叫什么,好听点儿的叫“人性弱点”;难听一点的叫“傻X”。您能被一个闲来无事随意编造这些乱七八遭的人利用,您还期望从我嘴里得到什么好听的?有好听的,您配听吗? 接下来是好听的: 其实我很同情这些所谓“被逼无奈”转发的人。(应该是可怜这些人,哦,Sorry,这段儿要说好听的)从转发人心理来看,其实无非是追求一种内心安慰。反正我转了,这些诅咒跟我没关系了。我归纳为是追求一时的快感。我这么说的根据是,转发的人,能有几个到最后去验证结果的?比如某个帖子说,转发多少条后,一年内能成为富翁

北伐日记 Vol.8-三里屯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21-01-09 06:46:47
[北伐日记]系列会及时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小隋说」上更新,这里比「小隋说」要延后很多。更多的系列请关注微信公号「小隋说」,微信号:「XiaoSuiSay」,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内容。 —————————— 北京三里屯在我的记忆中总是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08-09年在北京出差的一年多中,最熟悉的地方非三里屯莫属。大家别误会,之所以这么熟悉它。是因为当时 中航信 的办公区就在三里屯,所以公司为了我们出差人员上下班方便,就在三里屯酒吧街上租了一个房子。 我基本上没有出三里屯方圆三、四里。只是老婆来看我时,带她去了趟天安门、颐和园,这是我当时在北京印象中去的最远的地方了。 喜欢当时的出差过程,也同样热爱目前的工作。也许这次就是上次的延续。同样喜爱在三里屯时的感觉。这次重回北京,特意故地重游了一下,感觉依然良好。就让我带您略一眼三里屯吧。 下图是我们当时住的小区入口: 下图的这条小路是通向三里屯酒吧街,非常喜欢这条小路,很有感觉,其实上班可以选择出小区右转沿着马路步行到公司。自己仍每天固执的选择这条小路,通过酒吧街,然后到公司,就是喜爱走在这条小路上的感觉。 下图的Luga's酒吧是我的大爱,这是一家经营墨西哥餐的小酒吧。熟悉北京酒吧的朋友都知道,三里屯是动吧比较多,Luga's是这条街上难得的静吧,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它的一个原因。靠近门口的座位是我经常坐的。周末下午来消遣一下

北伐日记 Vol.17-治病救人

╄→гoц情女王★ 提交于 2020-12-13 01:20:49
说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病了,还很严重。是病就得医啊,一朋友在其身边,由于住在一起,对他平时的病情比较了解。不是有句老掉牙的话嘛,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病人的朋友及同学每星期来看一次,一番安慰,一番吐槽。当病人病情有所好转时,朋友同学们在那个与病人一起朝夕相处的人面前说:“你看,他在我们的方式下,我们看到他逐渐好转了”。。。。。 你丫的,真要脸,还真敢说。在你丫的什么方式下?一星期看一次的方式?永远说些好听话的方式?隔靴搔痒的方式? 故事讲完了。 当一个人遇到不顺时,遇到倒霉事时,我理解会有三种心态的人去关心他的事情: 第一种:知己心态。从内心深处想尽办法帮助他走出困境。哪怕说了些不好听的话,他不喜欢听的话。有时候打击是另一种帮助。是一种警醒,在安慰劝解都无用的情况下,适当的打击他未必是件坏事。有冲击才有适当的醒悟。以毒攻毒就是这个道理。有很多人在犯浑的时候,一个巴掌到脸上,要比一些无关痛痒的安慰话,好听话,不知好上多少倍。这种知己似的帮助,往往是出力不讨好的。因为他采取了和大家都不一样的过程与方法,在朋友没有彻底走出来之前,也许没人会理解。在他真正扛过来之后,方知知己心思。其实这种知己也无需别人理解,他只有一个目的,让他的朋友尽快好起来。 第二种:好奇心态。大部分人是这种心态,好奇心驱使。这些人其实就是想知道事情的过程及结果。通过说一些好听的安慰的话,然后获得了你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