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结构

获取数据库表结构信息(表名称和字段名称等元数据)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19-12-03 07:52:10
假定已经获取到了某数据库的连接,下面根据此连接获取该数据库的所有表名称和及表字段信息: 1 import io.xbs.common.utils.R; 2 import io.xbs.datasource.config.DynamicDataSource; 3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4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5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6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7 8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9 import java.sql.DatabaseMetaData; 10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11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12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13 import java.util.List; 14 15 /** 16 * 获取数据库表结构信息

Nosql 数据库 MemCache、Redis、MongoDB 的区别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43:02
1.memcached:单一键值对内存缓存的,做对象缓存无可替代的分布式缓存; 2.redis:是算法和数据结构的集合,快速的数据结构操作是他最大的特点,支持数据持久化; 3.mongodb 是 bson 结构、介于 rdb 和 nosql 之间的,更松散更灵活的,但是不支持事务,只用作非重要数据存储。 转载请标明出处: Nosql 数据库 MemCache、Redis、MongoDB 的区别 文章来源: https://blog.csdn.net/tlsxtk/article/details/92084613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之数据库设计基本步骤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7:01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1.需求分析阶段(常用自顶向下)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常用自底向上)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再逐步细化。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再将他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张,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的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混合策略。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E-Rͼ ) 4.物理设计阶段 首先要对运行的事务详细分析,获得选择物理数据库设计所需要的参数,其次,要充分了解所用的RDBMS的内部特征,特别是系统提供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5.数据库实施阶段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文章来源: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之数据库设计基本步骤

MongoDB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8:01
MongoDB MongoDB . 1 一、 MongoDB概念 ... 2 二、 数据模型设计介绍 ... 2 a) 文档结构 ... 2 b) 写操作的原子性 ... 4 c) 文档的增长 ... 4 三、 文档关系模型: ... 5 a) 内嵌文档模型 ... 5 b) 一对多关系建模:内嵌文档模型 ... 5 c) 一对多关系建模:文档引用模式 ... 5 四、 Mongodb索引 ... 6 五、 操作 ... 6 六、 Mongodb组成 ... 7 七、 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对比 ... 16 八、 性能测试 ... 16 MongoDB 概念 Mongodb 本身只是一个新生数据库,具有比较高性能的读写,分布式扩展强,属于 nosql 方向,但是没有事务的特性,稳定性和维护性较传统关系数据库差;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开发周期长相对完善稳定成熟,更能进行简单的操作。所以 Mongodb 可以将一些海量的日志信息或者统计信息放到 mongodb 上面,为了能够更好更方便的查询,而且也不怕数据的丢失(现在这方面 mongodb 也改进了很多),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则存放一些业务数据之类的,业务逻辑复杂的事务处理。 MongoDB存储所有的文档(关系型数据库里的行)在 集合 (关系型数据库里的表)里。集合是一组相关的文档,他们拥有一套共享的通用索引。 MongoDB

数据库表结构操作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1:01
创建数据表语句:create table;   列名1 数据类型 [列级别约束条件] 默认值],   列名2 数据类型 [列级别约束条件] 默认值],   .......   [表级别约束条件]   ) 查看数据表: 查看数据表基本结构: show columns from db_name; desc<表名>/describe<表名> 查看表详细结构语句,显示创建语句: show create table db_name; 添加列:(在已存在的列表中添加列) alter table <表明> add <新列表><数据类型>[约束条件][first | after以存在列名] 修改列名: alter table <表名> create <旧列名><新列名><新数据类型> 修改数据类型 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列名><数据类型> 修改列的排列位置 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列><数据类型> first | after <列名>; 删除列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列名>; 修改表名 alter table <旧表名> rename [to]<新表名>; 删除数据库表 drop table [if exits] 表1,表2......;

oracle体系结构之数据库结构

非 Y 不嫁゛ 提交于 2019-12-02 23:45:41
oracle体系结构之数据库结构 oracle数据库包含两个组成部分:数据库和实例 数据库(database):特指存储数据和相关对象的一系列物理文件。 实例(instance):特指一系列操作系统进程和它管理的内存区(SGA)。 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也分为两大类:物理存储结构和逻辑存储结构。 物理存储结构对应的一系列不同格式、类型、作用的文件,用来存储对象及物理数据; 逻辑结构则是oracle内部存储、管理数据的方式。 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按不同的数据处理,不同的任务,分为4种类型的文件: 1、控制文件(control Files); 2、数据文件(datafiles); 3、临时文件(tempfiles); 4、重做日志文件(online redolog files & Archived Log Files) 控制文件 : 一个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通过文本编辑工具修改,一般这个文件中的内容是由oracle自行维护的。 一个oracle数据库至少有1个控制文件,不过建议至少要有2份冗余文件存在,并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中,以提高该文件的可用性。 数据文件 : 数据库中的实际数据存储的地方。 一个表空间(表空间是一个逻辑结构,一个数据库中包含多个表空间)可能存在多个数据文件,但一个数据文件只属于一个表空间。 临时文件 : 临时文件并不是指临时存在的文件,而是指表空间对应的数据文件

PLSQL基础使用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3:01
1.查看当前数据库下所有表: ①command window: select * from tab; ②sql window:select * from user_tables; 2. 查看表结构: ①command命令行:desc tablename; ②sql window 中:ctrl+表名 ③表名右键view   

并行数据库体系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4:01
并行数据库要求尽可能的并行执行所有的数据库操作,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根据所在的计算机的处理器(Processor)、内存(Memory)及存储设备(Storage)的相互关系,并行数据库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的体系结构(这也是并行计算的三种基本体系结构),即: 1. 共享内存结构(Shared-Memory)、 2. 共享磁盘结构(Shared-Disk) 3.无共享资源结构(Shared-Nothing)。 1、共享内存(Shared-Memory)结构 =多个处理 + 一个全局共享的内存(主存储器)和多个磁盘存储,各个处理器通过高速通讯网络(InterconnectionNetwork)与共享内存连接,并均可直接访问系统中的一个、多个或全部的磁盘存储,在系统中,所有的内存和磁盘存储均由多个处理器共享。 (1)提供多个数据库服务的处理器通过全局共享内存来交换消息和数据,通讯效率很高,查询内部和查询间的并行性的实现也均不需要额外的开销; (2)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磁盘存储上,并可以为所有处理器访问; (3)在数据库软件的编制方面与单处理机的情形区别也不大。 这种结构由于使用了共享的内存,所以可以基于系统的实际负荷来动态地给系统中的各个处理器分配任务,从而可以很好地实现负荷均衡。 2、共享磁盘(Shared-Disk)结构 该结构由多个具有独立内存(主存储器

MySql 创建用户报错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06:11
ERROR 1558 (HY000): Column count of mysql.user is wrong. Expected 43, found 42. Created with MySQL 5 【解决办法】: 错误是因为升级过数据库,升级之后没更新数据库里的结构信息导致的。 mysql_upgrade -u root -p https://blog.csdn.net/qq_36819098/article/details/78169922 来源:博客园 作者: 苍山落暮 链接:https://www.cnblogs.com/tomtellyou/p/11799927.html

MySQL数据库之表的增删改查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06:11
Ŀ¼ 1、MySQL数据库中,数据库database就是硬盘上的一个文件夹,表table就是文件夹里面的一个文件 2、表中的一条记录就相当于文件中的一行内容,与excel表类似,表table中有不同的标题,称之为字段 3、本节对表结构做增删改查,即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查看表结构,至于表中数据的增删改查日后单独总结 1、创建一张表,需要建一个表结构,需要表名、表中字段的名字,字段的数据类型及约束条件等 #建表语法: create table 表名( 字段 1 数据类型[(宽度) 约束条件], 字段 2 数据类型[(宽度) 约束条件], 字段 3 数据类型[(宽度) 约束条件], ......) engine = innodb ; #注意: 1 、一张表中字段名不能相同 2 、字段的数据类型不能少、宽度和约束条件是可选的 3 、搜索引擎默认 engine = innodb ,可默认不写 #示例: #建一张学生表,包含学生id\姓名\年龄\性别\分数5个字段 create table student ( id int , name char ( 10 ) not null , #约束条件,not null 不为空 sex char ( 10 ), score int ); #注意: 1 、每个字段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字段不用逗号 2 、 int 数据类型可以不指定宽度,日后再解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