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ry详解(1)
在学习Celery之前,我先简单的去了解了一下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下场景:某个模块负责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由另一个模块来负责处理(此处的模块是广义的,可以是类、函数、线程、进程等)。产生数据的模块,就形象地称为生产者;而处理数据的模块,就称为消费者。 单单抽象出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够不上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该模式还需要有一个缓冲区处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作为一个中介。生产者把数据放入缓冲区,而消费者从缓冲区取出数据,如下图所示: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是通过一个容器来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强耦合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彼此之间不直接通讯,而通过消息队列(缓冲区)来进行通讯,所以生产者生产完数据之后不用等待消费者处理,直接扔给消息队列,消费者不找生产者要数据,而是直接从消息队列里取,消息队列就相当于一个缓冲区,平衡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处理能力。这个消息队列就是用来给生产者和消费者解耦的。------------->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做解耦? 解耦 :假设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是两个类。如果让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方法,那么生产者对于消费者就会产生依赖(也就是耦合)。将来如果消费者的代码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者。而如果两者都依赖于某个缓冲区,两者之间不直接依赖,耦合也就相应降低了。生产者直接调用消费者的某个方法,还有另一个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