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quence

MySQL数据库约束条件和自增长序列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20-07-26 23:27:18
  MySQL数据库约束条件和自增长序列,一、约束(constraint)   约束就是在表上强制执行的一种校验规则,当执行DML操作时,数据必须符合这些规则,如果不符合,将无法执行。   约束的全称:约束条件,也称之为完整性约束条件。可以保证表中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数据之间的商业逻辑。 约束条件包括: 1)非空约束 (not null),简称NN 2)唯一性约束(unique),简称UK 3)主键约束(primary),简称PK 4)外键约束(foreign key),简称FK 5)检查约束(check),简称CK 1、非空约束 (not null) 非空约束用于确保字段值不为null。默认情况下任何列都允许null值,但是业务逻辑可以会要求某些列不能去null值,因此使用非空约束。 建表时设置: create table tName(colName1 Type not null,....); 建表后设置非空约束(ps:前提表中相应字段不能有null值) alter table tableName modify colName type not null; 取消非空约束 alter table tableName modify colName type null; 2、唯一性约束(unique) 用于保证字段或者字段的组合不出现重复值,但是允许为null值 建表时设置 create

一台安装5.5与5.6报unknown variable 'log-slow-queries=/home/mysql/localhost-slow.log' 错解决方案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20-07-26 13:31:49
一台中有两个 MYSQL ,基本一个 5.5 ( rpm 包)配置文件 /etc/my.cnf ,别外一个 5.6 配置文件 /home/app/mysql5.6/my.cnf 5.6 上报错 2016-01-27 00:09:03 16056 [Note] InnoDB: Percona XtraDB (http://www.percona.com) 5.6.27-rel75.0 started; log sequence number 1763792 2016-01-27 00:09:03 16056 [ERROR] /home/app/mysql5.6/bin/mysqld: unknown variable 'log-slow-queries=/home/mysql/localhost-slow.log' 2016-01-27 00:09:03 16056 [ERROR] Aborting 2016-01-27 00:09:03 16056 [Note] Binlog end 最终原因是因为 MYSQL 是合并配置文件 的,所以也找到了 5.5 中的文件,因为 5.6 中 log-slow-queries 已经不是那参数了所以报错 解决把 /etc/my.cnf 的 log-slow-queries = /home/mysql/localhost-slow.log 注释掉

如何在python列表中查找某个元素的索引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20-07-26 12:32:48
如何在python列表中查找某个元素的索引 2019-03-15 百度上回复别人的问题,几种方式的回答: 1 ) print ( ' * ' *15, ' 想找出里面有重复数据的索引值 ' , ' * ' *15 ) listA = [100, 94, 88, 82, 76, 70, 64, 58, 52, 46, 40, 34,76 ] print ( ' 列表中第1次出现的位置 = ' ,listA.index(76 )) 2 ) a_list = [ ' a ' , ' b ' , ' c ' , ' c ' , ' d ' , ' c ' ] find = ' c ' print ( ' 重复元素出现的位置索引分别是 = ' ,[i for i,v in enumerate(a_list) if v== find]) ### print( ' 重复元素出现的位置索引分别是 = ',[index for (index,value) in enumerate(a_list) if value== find]) ----------------------------------------------------- 注解,语法(Copy from this help of Python): enumerate ( iterable , start=0 ) Return an

【思科***】BGP MPLS-***基本部署实例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20-07-26 07:51:24
实验拓扑: 实验需求:如图,R1,R2,R3为公网路由器,属于AS65001。R4,R6为A公司的总公司和子公司出口路由器,R5,R7为B公司的总公司和子公司的出口路由器。运营商为R4,R5连接R1的网段均部署为私网网段172.16.40.0/24 ,为R6,R7连接R3的网段部署为172.16.60.0/24和172.16.70.0/24 。 要求使A公司的总公司(40.1)能与子公司出口路由器的内网网段(60.1)通信,B公司的总公司(40.1)能与子公司出口路由器的内网网段(70.1)通信。 实验步骤: 首先进行基本配置。(R1,R3的下行口一会再配) R1: f0/0:12.0.0.1/24 l0:1.1.1.1/32 R2: f0/0:12.0.0.2/24 f0/1:23.0.0.2/24 l0:2.2.2.2/32 R3 f0/0:23.0.0.3/24 l0:3.3.3.3/32 R4 f0/0:172.16.40.2/24 l0:192.168.40.1/24 R5 f0/0:172.16.40.2/24 l0:192.168.40.1/24 R6 f0/0:172.16.60.2/24 l0:192.168.60.1/24 R7 f0/0:172.16.70.2/24 l0:192.168.70.1/24 首先在R1,R2,R3上运行ospf协议。 R1

分布式ID生成方式

梦想与她 提交于 2020-07-25 09:37:54
一、为什么要用分布式ID? 在说分布式ID的具体实现之前,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用分布式ID?分布式ID应该满足哪些特征? 1、什么是分布式ID? 拿MySQL数据库举个栗子: 在我们业务数据量不大的时候,单库单表完全可以支撑现有业务,数据再大一点搞个MySQL主从同步读写分离也能对付。 但随着数据日渐增长,主从同步也扛不住了,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但分库分表后需要有一个唯一ID来标识一条数据,数据库的自增ID显然不能满足需求;特别一点的如订单、优惠券也都需要有 唯一ID 做标识。此时一个能够生成 全局唯一ID 的系统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这个 全局唯一ID 就叫 分布式ID 。 2、那么分布式ID需要满足那些条件? 全局唯一:必须保证ID是全局性唯一的,基本要求 高性能:高可用低延时,ID生成响应要块,否则反倒会成为业务瓶颈 高可用:100%的可用性是骗人的,但是也要无限接近于100%的可用性 好接入:要秉着拿来即用的设计原则,在系统设计和实现上要尽可能的简单 趋势递增:最好趋势递增,这个要求就得看具体业务场景了,一般不严格要求 二、 分布式ID都有哪些生成方式? 今天主要分析一下以下9种,分布式ID生成器方式以及优缺点: UUID 数据库自增ID 数据库多主模式 号段模式 Redis 雪花算法(SnowFlake) 滴滴出品(TinyID) 百度 (Uidgenerator

理解Pytorch中LSTM的输入输出参数含义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20-07-25 04:23:06
本文不会介绍LSTM的原理,具体可看如下两篇文章 Understanding LSTM Networks DeepLearning.ai学习笔记(五)序列模型 -- week1 循环序列模型 1、举个栗子 在介绍LSTM各种参数含义之前我们还是需要先用一个例子(参考 LSTM神经网络输入输出究竟是怎样的?Scofield的回答 )来理解LSTM。 Recurrent NNs,一般看的最多的图是这个: rnn但是这个图对初学者相当不太友好。个人认为,目前所有的关于描述RecurrentNNs的图都画得不好,不够明确,里面的细节丢失了。(事实上里面一个"A"仅仅表示了一层的变换,具体如下图所示。) 非常清楚,这是很多初学者不能理解RecurrentNNs的根本原因,即在于 Recurrent NNs是在time_step上的拓展 的这一特性。MLP好理解,CNN也好理解,但Recurrent NNs,就是无法搞清楚里面的拓扑结构,跟MLP联系不上。 先看看MLP,很好理解,就是一张网络清楚地显示了张量流向。 general MLP是这样的拓扑: mlp然后CNN也好理解,跟MLP无差若干,只是权重运算由 \(*\) 变为 \(\otimes\) 。CNN是这样的拓扑: 但RecurrentNNs的拓扑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改动,即一个MLP会在time_step这个维度上进行延伸

Odoo开发教程3-为表单视图添加字段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20-07-24 12:52:35
我们已经为 partner 模型创建了新字段,但对用户仍不可见,要实现这点我们还要在相应的视图中进行添加操作。再回到前述的 res.partner 模型详情页,点击 Views 标签,我们就可以看到模块的各个 view 定义。正如所见,每个视图都是一条数据库记录,修改或添加视图记录即时生效,在下一次加载视图时即可见: 表单视图添加字段 视图列表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们看到有不同的视图类型(View Type),如表单视图(Form)、树状列表视图(Tree)、搜索视图(Search)和看板视图(Kanban)。搜索视图指的是右上角搜索框中的过滤选项。其它视图的数据展示方法也各不相同,基本的类型有列表视图和表单视图(用于查看详细信息)。 “ 小贴士:树状视图(Tree) 和 列表视图(List) 实为同一视图,实际上 Odoo 中的为列表视图,树状视图的名称是由历史原因产生的 – 过去列表视图是以树状层级结构来进行展示的。” 可以看到同一视图类型存在多个定义,通过 View Type 进行排序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每种视图类型(如表单视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base 视图定义(包含空的继承视图字段)。菜单项使用窗口动作(Window Action)可以指定要用到的 base 视图,如果没有定义,将使用排序值(Sequence)最低的,因而可将其视为默认视图。 点击视图

Adding a sequence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7-16 09:29:06
问题 I have a dataframe that (simplified) looks something like this: Index Studio Event 1 2 MovieStart 3 4 5 6 7 MovieEnd 8 9 10 MovieStart 11 12 13 14 15 MovieEnd I would like to create a third column that creates a sequence from 0 and increment of 50 that begins when the StudioEvent = MovieStart and ends when StudioEvent = MovieEnd. So something like this: Index Studio Event Sequence 1 2 MovieStart 0 3 50 4 100 5 150 6 200 7 MovieEnd 250 8 9 10 MovieStart 0 11 50 12 100 13 150 14 200 15 MovieEnd

How to bulk update sequence ID postgreSQL for all tables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20-07-10 07:35:16
问题 I imported the Postgres SQL file to my server using TablePlus(SQL client), but after I insert new row I got error like this: SQLSTATE[23505]: Unique violation: 7 ERROR: duplicate key value violates unique constraint \"users_pkey\" DETAIL: Key (id)=(1) already exists I know it caused by sequence value is 0 and need to be updated by code below: SELECT setval(_sequence_name_, max(id)) FROM _table_name_; But it needs so much time if I must write to all table sequences(maybe hundreds of sequences)

Sequential citation numbering in R: separate numbers by hyphen, if sequential - add comma if not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20-06-27 08:13:06
问题 I want to generate sequential citation numbers for a figure in R. The numbers should be separated by a hyphen, if they are sequential. Otherwise the numbers are separated by a comma. For example, numbers 1, 2, 3, 5, 6, 8, 9, 10, 11 and 13 should come out as 1-3,5,6,8-11,13 . This question has been previously answered for c#, and I have written a function that works for R, but this function can be improved. I post this question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s that might have a similar need. I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