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文件

Python 记录日志文件

江枫思渺然 提交于 2019-11-28 18:07:28
1、打印到控制台 # -*- coding: UTF-8 -*- import logging def logFileTest(): logging.debug('This is debug') logging.warning('This is warning message') logging.info('This is info') logFileTest()   运行结果 WARNING:root:This is warning message   PS : 只有 logging.warning() 能打印输出到控制台,因为默认设置的等级是 warning 2、配置默认等级后,打印到控制台 # -*- coding: UTF-8 -*- import logging def logBasicConfig():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DEBUG) logging.debug('This is debug') logging.warning('This is warning message') logging.info('This is info') logBasicConfig()   运行结果 DEBUG:root:This is debug WARNING:root:This is warning message INFO

linux 日志文件utmp、wtmp、lastlog、messages介绍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19-11-28 16:15:44
1、有关当前登录用户的信息记录在文件utmp中;使用 who /var/log/wtmp 查看 2、登录进入和退出纪录在文件wtmp中;使用 w /var/log/wtmp 查看 3、最后一次登录文件可以用lastlog命令察看; 4、messages======从syslog中记录信息 注意:wtmp和utmp文件都是二进制文件,他们不能被诸如tail命令剪贴或合并(使用cat命令)。用户 需要使用who、w、users、last和ac来使用这两个文件包含的信息。 例子:   last命令往回搜索wtmp来显示自从文件第一次创建以来登录过的用户 last /var/log/wtmp    users 用单独的一行打印出当前登录的用户,每个显示的用户名对应一个登录会话   w命令查询utmp文件并显示当前系统中每个用户和它所运行的进程信息 w /run/utmp   who命令查询utmp文件并报告当前登录的每个用户 who /run/utmp   ac命令根据当前的/var/log/wtmp文件中的登录进入和退出来报告用户连结的时间(小时) ac /var/log/wtmp   utmp文件,它记录当前登录进系统的各个用户;   包含下列结构的一个二进制记录写入这两个文件中: struct utmp {   char ut_line[8]; /* tty line: "ttyh0

MySQL日志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1-28 15:20:26
MySQL日志 日志文件对于任何应用程序都是非常重要的,许多操作都需要记录到日志,然后可以利用日志文件查错纠错等。 mysql中当然也有日志,mysql的日志大概分为五种,即错误日志、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二进制日志和事务日志。 查看日志相关的全局变量。 -- 查询日志相关全局变量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log%'; 一、错误日志 在mysql数据库中,错误日志功能是默认开启的,并且,错误日志无法被禁止。 mysql的日志主要记录服务器启动和关闭过程的信息、服务器运行过程中的错误信息、事件调度器运行一个事件时产生的信息等。 -- 查看错误日志文件的地址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log_error'; -- 查看警告信息是否也写入到错误日志中,默认值为2。如果要启用,将其值设置为1;如果要禁用,将其值设置为0。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log_warnings'; mysqladmin命令重新创建一个新的错误日志文件。 -- mysqladmin命令重新创建一个新的错误日志文件,原错误日志文件加上后缀old mysqladmin -u root -p flush-logs sql语句重新创建一个新的错误日志文件。 -- 重新创建一个新的错误日志文件,原错误日志文件加上后缀old

系统日志文件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19-11-28 13:51:45
主要日志文件:系统中有一些重要的痕迹日志文件,如/var/log/wtmp、/var/run/utmp、/var/log/btmp、/var/log/lastlog 等日志文件。 1 .w 命令 w 命令是显示系统中正在登陆的用户信息的命令,这个命令查看的痕迹日志是/var/run/utmp。这个命令的基本信息如下: [root@localhost ~]# w 00:06:11 up 5:47, 2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1, 0.05 #系统时间 持续开机时间 登陆用户 系统在 1 分钟,5 分钟,15 分钟前的平均负载 USER TTY FROM LOGIN@ IDLE JCPU PCPU WHAT root tty1 23:59 7:07 0.08s 0.08s -bash root pts/2 192.168.252.1 23:42 3.00s 0.44s 0.06s w 第一行信息,内容如下: 内 容 说 明: (1)2:26:46 系统当前时间 (2)up 1 day, 13:32 系统的运行时间,本机已经运行 1 天 13 小时 32 分钟 (3)2 users 当前登录了两个用户 (4)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系统在之前 1 分钟、5 分钟、15 分钟的平均负载。如果 CPU 是单核的

SQLite学习手册(临时文件)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19-11-28 13:29:33
一、简介: 尽管SQLite的数据库是由单一文件构成,然而事实上在SQLite运行时却存在着一些隐含的临时文件,这些临时文件是出于不同的目的而存在的,对于开发者而言,它们是透明的,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并不需要关注它们的存在。尽管如此,如果能对这些临时文件的产生机制和应用场景有着很好的理解,那么对我们今后应用程序的优化和维护都是极有帮助的。在SQLite中主要产生以下七种临时文件,如: 1). 回滚日志。 2). 主数据库日志。 3). SQL语句日志。 4). 临时数据库文件。 5). 视图和子查询的临时持久化文件。 6). 临时索引文件。 7). VACUUM命令使用的临时数据库文件。 二、具体说明: 1. 回滚日志: SQLite为了保证事物的原子性提交和回滚,在事物开始时创建了该临时文件。此文件始终位于和数据库文件相同的目录下,其文件名格式为: 数据库文件名 + " -journal "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该临时文件的存在,当程序运行的系统出现任何故障时,SQLite将无法保证事物的完整性,以及数据状态的一致性。该文件在事物提交或回滚后将被立刻删除。 在事物运行期间,如果当前主机因电源故障而宕机,而此时由于回滚日志文件已经保存在磁盘上,那么当下一次程序启动时,SQLite在打开数据库文件的过程中将会发现该临时文件的存在,我们称这种日志文件为"Hot Journal"

linux系统调优-存储(内存、硬盘)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19-11-28 12:15:50
首先一个基本概念: ‍ 存储系统存储速度的快->慢: 内存->闪存->磁盘 因为内存的价格限制以及操作系统支持的限制,我们只能从磁盘这块来看,可见磁盘正是存储系统的最大瓶颈所在。 **下面具体提出我们的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1.缓存机制: 我们在磁盘里嵌入一小块高速的内存,用以保持常用的数据,我们称它为缓存。这样既可以使用磁盘,也能提高性能 缓存分为3类 Filestem cache、Diskcache、Disk controller cache。这里从磁盘部分来看,它包括了缓存数据。预读。回写。 缓存尝试用LRU算法、即近最少使用算法顾名思义。 写入缓存,即IO命令并不立刻的去执行,而是先在缓存中合并,相同的合为一个连续的合为一体,把随机写IO变成连续写。这样做的直接作用减少了寻址浪费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效率 缓存的大小设置问题:不能太大了因为成本!!硬伤所在。。 小了呢他相对于大的存储系统就显的不够看,而且你要找一个东西他不在缓存里系统还要去缓存寻址一次。这样做的太多自然降低了效率。 [#1#root@localhost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 物理内存总量 已使用内存量 空闲内存 多个进程的共享内存 元数据缓存 块数据缓存 Mem: 490 132 357 0 7 38 -/+ buffers/cache:

logrotate日志管家来切割日志(tomcat,nginx,httpd的日志)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19-11-28 10:40:44
tomcatslog文件,本来应该放在/etc/logrotate.d/下的。其实无所谓了 /usr/local/tomcat1/logs/catalina.out /usr/local/tomcat2/logs/catalina.out /usr/local/tomcat3/logs/catalina.out /usr/local/tomcat4/logs/catalina.out /usr/local/tomcat5/logs/catalina.out { rotate 30 daily dateext copytruncate #notifempty missingok } 这个是系统自带的httpd的日志切割: /var/log/httpd/*log { missingok notifempty sharedscripts delaycompress postrotate /sbin/service httpd reload > /dev/null 2>/dev/null || true endscript } 同样nginx 也可以用/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但是 nginx提供了USR1消息,来重新生成日志。所以使用 kill -USR1 `cat /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重新学习MySQL数据库10:MySQL里的那些日志们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19-11-28 10:38:46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a724888/article/details/79160674 同大多数关系型数据库一样,日志文件是MySQL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MySQL有几种不同的日志文件,通常包括错误日志文件,二进制日志,通用日志,慢查询日志,等等。这些日志可以帮助我们定位mysqld内部发生的事件,数据库性能故障,记录数据的变更历史,用户恢复数据库等等。本文主要描述错误日志文件。 微信公众号【黄小斜】大厂程序员,互联网行业新知,终身学习践行者。关注后回复「Java」、「Python」、「C++」、「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AI」、「Android」、「前端」、「iOS」、「考研」、「BAT」、「校招」、「笔试」、「面试」、「面经」、「计算机基础」、「LeetCode」 等关键字可以获取对应的免费学习资料。 ​ MySQL日志文件系统的组成 a、错误日志:记录启动、运行或停止mysqld时出现的问题。 b、通用日志:记录建立的客户端连接和执行的语句。 c、更新日志:记录更改数据的语句。该日志在MySQL 5.1中已不再使用。 d、二进制日志:记录所有更改数据的语句。还用于复制。 e、慢查询日志:记录所有执行时间超过long_query_time秒的所有查询或不使用索引的查询。 f

Linux文件系统与日志!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19-11-28 08:24:19
1、inode 和 block 概述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储存单位叫“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 512 字节。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的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 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 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 组成一个 block。 文件数据存储在“块”中,那么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存储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时间,文件的大小等等。 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叫做 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也叫 i 节点。 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 inode,但至少占用一个 block。 2、inode 包含文件的元信息 (1)inode 内容: 文件的字节数、拥有者的 UID、GID、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时间戳等,但不包含文件名。文件名是储存在目录的目录项中 (2)Atime 、Mtime 、Ctime 详解: 英文         别称        中文翻译          何时修改                   查看命令 Access        Atime      访问时间          读取、写入                   ls -lu Modify       Mtime     

log4net按级别写到不同文件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19-11-28 08:05:11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configSections> <section name="log4net" type="log4net.Config.Log4NetConfigurationSectionHandler, log4net"/> </configSections> <log4net> <root> <!-- 控制级别,由低到高:ALL|DEBUG|INFO|WARN|ERROR|FATAL|OFF --> <!-- 比如定义级别为INFO,则INFO级别向下的级别,比如DEBUG日志将不会被记录 --> <!-- 如果没有定义LEVEL的值,则缺省为DEBUG --> <level value="ALL" /> <!-- 按日期切分日志文件,并将日期作为日志文件的名字 --> <appender-ref ref="InfoFileAppender"></appender-ref> <appender-ref ref="WarnFileAppender"></appender-ref> <appender-ref ref="ErrorFileAppender"></appender-ref> <appender-ref ref="DebugFileAppender"></app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