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

前端构建工具gulp入门教程

杀马特。学长 韩版系。学妹 提交于 2020-02-02 05:43:54
本文假设你之前没有用过任何任务脚本(task runner)和命令行工具,一步步教你上手Gulp。不要怕,它其实很简单,我会分为五步向你介绍gulp并帮助你完成一些惊人的事情。那就直接开始吧。 第一步:安装Node 首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搭建node环境。访问 http://nodejs.org ,然后点击大大的绿色的 install 按钮,下载完成后直接运行程序,就一切准备就绪。 npm 会随着安装包一起安装,稍后会用到它。 第二步:使用命令行 也许现在你还不是很了解什么是命令行——OSX中的终端(Terminal),windows中的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但很快你就会知道。它看起来没那么简单,但一旦掌握了它的窍门,就可以很方便的执行很多命令行程序,比如Sass,Yeoman和Git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如果你很熟悉命令行,直接跳到步骤四。 为了确保Node已经正确安装,我们执行几个简单的命令。 node -v 回车(Enter),如果正确安装的话,你会看到所安装的Node的版本号,接下来看看npm。 npm -v 这同样能得到npm的版本号。 如果这两行命令没有得到返回,可能node就没有安装正确,尝试重启下命令行工具,如果还不行的话,只能回到第一步进行重装。 第三步:定位到项目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命令行并且知道如何简单使用它

Flac3d Shell-Cantilever beam 学习过程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20-02-02 04:23:09
model new model title "Cantilever beam (using shell elements), applied tip moment (large-strain)" ; Create shells and assign properties struct shell create by-quad (0,0,0) (10,0,0) (10,0,1) (0,0,1) size (10,1) ... cross-diagonal element-type=dkt-csth struct shell property isotropic=(2e11, 0.0) thick=0.133887 ; Boundary conditions struct node fix velocity rotation range position-x=0 ; fully fix left end struct node fix velocity-z rotation-x rotation-y ; restrict non-beam deformation modes struct node apply moment=(0,0,2.5e6) range position-x=10 ; Solve model model largestrain on model solve

node 处理 http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20-02-02 03:23:05
node 处理http 安装nodemon 它是个自动重启工具,当项目内的文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回自动重启服务,而不再需要我们再去手动启动服务。 npm install nodemon -- save - dev 使用: 使用 nodemon app.js 代替 node app.js 其中 app.js 就是项目的入口文件 2. 使用node 处理 http (GET、POST) const http = require ( 'http' ) const querystring = require ( 'querystring' ) const server = http . createServer ( ( req , res ) => { const method = req . method const url = req . url const path = url . split ( '?' ) [ 0 ] const query = querystring . parse ( url . split ( '?' ) [ 1 ] ) // 设置返回的格式 res . setHeader ( '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 // 返回的数据 const resData = { method , url , path , query

0008node安装配置vue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20-02-02 02:57:50
上接 https://blog.csdn.net/milijiangjun/article/details/104114213 0007windows搭建vue 上接 https://blog.csdn.net/milijiangjun/article/details/104017289 0001-框架的搭建 现在我们要接着开始配置我们想要的vue 环境 输入现有的命令 npm install vue -g npm 安装 模块 vue 安装到全局 出现提示安装地址目录 vue@2.6.11 F:\AddRuanJoms\NodeJs\node_global\node_modules\vue dist 是distribution 的缩写是最终发布产品,也是我们需要的核心东西 然后我们安装vue-route (此次可以不安装此程序) 输入 npm install vue-router -g 出现提示 vue-router@3.1.5 F:\AddRuanJoms\NodeJs\node_global\node_modules\vue-router 安装vue 脚手架 输入 npm install vue-cli -g 出现提示 Microsoft Windows [版本 10.0.18362.30] (c) 2019 Microsoft Corporation。保留所有权利。 C: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笔记day19】3.3. 双向链表

时光怂恿深爱的人放手 提交于 2020-02-02 02:33:03
文章目录 3.3. 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 操作 实现 3.3. 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 一种更复杂的链表是“双向链表”或“双面链表”。每个节点有两个链接:一个指向前一个节点,当此节点为第一个节点时,指向空值;而另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当此节点为最后一个节点时,指向空值。 操作 is_empty() 链表是否为空 length() 链表长度 travel() 遍历链表 add(item) 链表头部添加 append(item) 链表尾部添加 insert(pos, item) 指定位置添加 remove(item) 删除节点 search(item) 查找节点是否存在 实现 class Node ( object ) : """双向链表节点""" def __init__ ( self , item ) : self . item = item self . next = None self . prev = None class DLinkList ( object ) : """双向链表""" def __init__ ( self ) : self . _head = None def is_empty ( self ) :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return self . _head == None def length ( self ) : """返回链表的长度"""

node nodemon

南笙酒味 提交于 2020-02-02 01:54:56
nodemon是node的一个调试工具。当我们修改了后台node服务器的代码之后,都需要重启node服务器。我们可以使用nodemon来自动重启服务。 1、安装nodemon npm install -g nodemon 2、node启动服务与nodemon启动服务(进入项目文件夹后,执行启动文件。) node server.js nodemon server.js nodemon自动重启:若使用nodemon启动服务器,则在修改代码后可自己重启服务。 nodemon手动重启:输入rs回车符,则可重启服务。 3、查看nodemon版本 nodemon -v 或 查看 package.json中nodemon 版本号 4、若mac安装nodemon失败 (先卸载,再重新安装) npm uninstall nodemon sudo npm uninstall -g nodemon sudo npm install -g --force nodemon 链接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31446a20102xouy.html 来源: CSDN 作者: 神奇大叔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294560/article/details/104138156

win10安装node后npm 报错

﹥>﹥吖頭↗ 提交于 2020-02-01 20:58:13
C:\Users\Administrator>npm -v npm ERR! path C:\Program Files\nodejs\node.exe npm ERR! code ENOENT npm ERR! errno ENOENT npm ERR! syscall spawn C:\Program Files\nodejs\node.exe npm ERR! enoent spawn C:\Program Files\nodejs\node.exe ENOENT npm ERR! enoent This is related to npm not being able to find a file. npm ERR! enoent npm ERR! Callback called more than once. npm ERR! A complete log of this run can be found in: npm ERR!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npm-cache_logs\2018-11-28T08_02_36_124Z-debug.log 6.4.1 输入npm任何命令都会报错 C:\Program Files\nodejs\node.exe文件存在 已经重装nodejs过N次!    后面尝试过各种办法

node.js报Decode error - output not utf-8]错误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20-02-01 18:13:24
找到Nodejs文件夹下的Nodejs.sublime-build文件 找到对应代码修改为一下 "windows": { // "shell_cmd": "taskkill /F /IM node.exe & node $file" "cmd":["D:/application/NodeJs/node.exe","$file"], "selector":"*.js" }, 其中"D:/application/NodeJs/"为node.js安装位置,在其后加node.exe即可 来源: CSDN 作者: 笑看浮尘 链接: https://blog.csdn.net/XKFC1/article/details/104135783

红黑树算法原理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20-02-01 15:58:53
原文: 红黑树深入剖析及Java实现 ,本文修改了原文的一些小错误,如果想看红黑树的Java实现可以到原文去看。 红黑树是平衡二叉查找树的一种 。为了深入理解红黑树,我们需要从二叉查找树开始讲起。 BST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简称BST)是一棵二叉树,它的左子节点的值比父节点的值要小,右节点的值要比父节点的值大。 它的高度决定了它的查找效率。 在理想的情况下,二叉查找树增删查改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其中N为节点数),最坏的情况下为O(N)。当它的高度为logN+1时,我们就说二叉查找树是平衡的。 BST的查找操作 T key = a search key Node root = point to the root of a BST while ( true ){ if (root== null ){ break ; } if (root.value.equals(key)){ return root; } else if (key.compareTo(root.value)< 0 ){ root = root.left; } else { root = root.right; } } return nul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从程序中可以看出,当BST查找的时候

Kubernetes v1.8 对 GPU 的支持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20-02-01 12:28:42
文章目录 针对 Kubernetes 1.8 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算法工程师对 GPU 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用户也希望通过 Kubernetes 来为模型训练任务申请 GPU 资源。 Kubernetes 支持 GPU 有几个前提条件。 工作 Node 需要安装 Nvidia 的驱动程序 工作 Node 的 kubelet 需要在启动参数增加 --feature-gates="Accelerators=true" 工作 Node 安装 Nvidia-docker alpha.kubernetes.io/nvdia-gpu 是 Nvidia GPU 的资源名称。 GPU 目前还有一些限制。 只能通过 limits 字段来配置,还不支持 request 容器和容器之间,以及 Pod 之间也不共享 GPU 容器只能请求整数个 GPU 集群需要运行相同型号的 GPU 硬件 容器需要访问 CUDA 库,一般来说 CUDA 库可以安装在工作 Node 上然后通过 hostPath 来挂载,又或者按照不同的 GPU 版本等在镜像里安装。 来源: CSDN 作者: runzhliu 链接: https://blog.csdn.net/oscarun/article/details/10413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