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

三层交换原理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19-11-25 22:27:08
---------------理论概述--------------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或称为MAC位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MAC集成在网卡,由48bit的2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数字叫作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是识别局域网节点的标识)。24~47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其中第48位是组播地址标志位。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写入网卡的EPROM芯片中,芯片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程序进行擦写,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也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中,数据传输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一定是全球唯一的。 IP,全称互联网协议地址,是指IP地址,意思是分配给用户上网使用的网际协议的设备的数字标签。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但是也有其他不常用的小分类。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即,地址解析协议,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谈谈构建路由表当中第一个动态路由条目---路由信息协议RIP

偶尔善良 提交于 2019-11-25 21:49:21
动态路由协议介绍 我们可以把动态路由协议理解为一个自动化的概念 动态路由协议能够释放管理员对设备管理压力,使能动态路由协议之后 网络设备之间能够相互的发送路由和接收对应路由 什么是距离矢量算法 Distance-Vector 距离矢量是依照传闻方式进行 rip协议是一个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后面需要学习的BGP协议是一个增强DV协议 R1是依靠R2来学习路由条目的 R2这边说什么 R1就会接收什么 这种不怎么可靠 RIP协议原理介绍 RIP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协议) RIP基于距离矢量的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来计算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最初的RIP协议开发时间较早,所以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也较低,因此,RIP主要用作教学 路由器运行RIP后,会首先发送路由更新请求(request报文),收到请求的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RIP路由进行响应(response报文)。路由器在收到response报文后,会将相应的路由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网络稳定后,路由器会周期性(周期为30s)发送路由更新信息。邻居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刷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的版本 一共有三个版本 version 1 不支持VLSM和CIDR 用广播传递rip消息 不支持认证 version 2 支持认证 支持VLSM和CIDR 传送报文的时候携带掩码 用224.0

路由表的路由来源有哪些?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19-11-25 21:41:48
1、直连路由——在路由器接口上配置的网络将自动产生路由,来源为路由器自身接口。比如路由器的某个接口配置的IP地址192.168.1.1/24,那么路由器里将自动生成路由192.168.1.0/24到这个接口,只要接口处于物理up状态,该路由将一直存在。以字母C(Connected)标识。 2、静态路由——使用命令配置在路由器里的路由,来源为用户手工输入。只要命令不消失,该路由将一直存在。以字母S(Static)标识。 S*——默认静态路由 3、动态路由——通过动态路由协议,比如RIP、EIGRP、OSPF、BGP等学来的路由,来源为与路由器互为邻居的网路上其他的路由器。只要这个邻居一直存在,路由也将一直存在。字母标识以因路由协议不同。 (1)OSPF路由协议 O E1 和O E2就是自治系统外的路由 O E1 ——如果在重分发使用了命令metric-type 1 路由就是O E1 O E2——比如把EIGRP重分发到OSPF默认就是O E2 OE1和OE2的区别: OE1就是从外部系统到内部系统的METRIC都要计算 OE2就是只计算系统内部的METRIC O*E2——默认自治系统外的路由 (2)RIP路由协议 R——路由协议RIP R*——默认路由协议RIP 来源: 51CTO 作者: wx5d2c2cce72fad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

静态路由的原理和配置

北慕城南 提交于 2019-11-25 20:41:05
一、路由原理 数据包从A到达B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但是既然是多条路径,必定会有一条路径是最优的选择。因此,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网速,就需要一种方法来判断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所经过的最优路径,从而进行数据转发,这就是路由技术。 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不同网段的主机相连,这时数据的传输就需要路由器来发挥作用了。源主机发送数据包给目标主机,但两台主机又不在同一网段,所以源主机会把数据包发送给本网段的网关路由器,网关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查看目标IP地址再在自己路由表中查找,找到转发路径转发给下一路由器,直到找到并把数据转发给目标主机。 2、路由表的形成 就向一个人要去某个地方,他的脑海里一定会有一张地图一样,在每个路由器内部也有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就是路由表,在路由表中,包含该路由器掌握的所有的网络地址,以及通过此路由器到达这些网络的最佳路径。这个最佳路径指路由器的某个接口或下一跳路由器的的地址。正是由于路由表的存在,路由器才可以高效地进行路由器的转发。那么路由器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直连网段和非直连网段两个方面来理解了。 直连网段:通俗地讲就是与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段,因为IP与路由器直接相连所以路由器可以直接获得它们的网段记录在路由表中。直连在路由器上的IP地址就好似我们人的手臂,而网段就像我们手里的东西,自己手上的东西我们肯定一清二楚。 非直连网段

GNS3静态路由配置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1-25 16:59:57
------------概述------------ 静态路由(英语:Static routing),一种路由的方式,路由项(routing entry)由手动配置,而非动态决定。与动态路由不同,静态路由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即使网络状况已经改变或是重新被组态。一般来说,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逐项加入路由表。 一、 配置环境 1、所需要用的命令 config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interface fastethernet (进入接口模式) ip address(配置IP地址) no shutdown(开启接口) do show ip interface(跨模式查看地址) do show ip route (跨模式查看路由表) ip route (配置网络号) 2、 配置路由 (1)> 打开GNS3在操作台上添加2台路由器和2台VPC,并标记所需要配置的I地址。 (2)配置路由器 R1 配置过程: 1、 输入config terminal进入全局模式。 2、 输入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去0/0接口。 3、输入ip address 192.168.10.10 255.255.255.0 4、 输入 no shutdown 5、 接下来配置f0/1,输入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进入f0/1端口。 6、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表形成,静态路由器原理解封装过程,实际操作(重点5,网路小白必备精品知识)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19-11-25 16:59:45
一.路由器概述 主机A想发数据给主机B,这个时候路由器就会选择最佳的相对路径到达主机B,我们把中间这几个路由器看成是一个互联网。 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主机A想要给主机B发送数据,必须要有路由表,在网络上主机A和B的地址,路由表当中网段和接口。 我们一步步看一看数据是怎么到达主机B的。 数据通过S0口到达A路由器,这个时候它查看路由表当中的目标IP网段。 这个时候它还是根据目标IP地址去寻找 最后这个数据会通过二层数据链路层到我们的主机B,详细讲解请看我之前的博客。 三.路由表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这是我们新买来的两个新路由器,我们不可能直接给它里面加条目,一开始我们先给它的接口配置IP地址必须是不同的,这样我们的条目就会自动有直连分段的网址,非直连网段的地址需要我们自己配。 我们怎么区分直连网段和非直连网段,路由器A本身出来两条线路就是直连分段,路由B上面那条线路相当于路由器A的非直连分段。 我们还要设置非直连网段这些都需要静态路由或者动态路由完成,完了我们在手工配到路由表中,这时候两个路由器才能传输数据。 四.静态路由 五.默认路由 六,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封装过程 首先我们的主机A想跟主机B通信,我们有一个大方向IP地址,A主机的IP地址192.168.1.2/24到B主机的IP地址192.168.2.2/24. 第一个封装过程:主机A到E0接口,A路由器

静态路由原理和配置实验案例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19-11-25 16:55:05
静态路由原理和配置实验案例 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它的重要作用是为数据包选择最佳路径,最终送达目的地。 以下图为例来说明以下路由的技术是怎么样的: 在只有一个网段的网络中,数据包可以很容易的从源主机到达目标主机。但是如果一台计算机要和非本网段的计算机通信,数据包就要经过很多路由器。如上图所示,主机A和主机B所在的网段被许多路由器隔开,这时如果两台 主机需要通信的话就要通过中间这些路由器,这时候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数据包从主机A到主机B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但是很显然这些路径中总有一条是最好最快的。因此,为了能够提高网络的访问速度就需要有一种方法来判断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所经过的最佳路径从而进行转发,这就是路由的技术! 那么废话不多说,先上实验部分吧~后面再补上路由的理论知识 今天的实验主要是通过GNS3模拟2台路由器和两台PC机用网线连接不同网段,并配置IP地址 1.首先先打开GNS3,创建两台路由和两台PC。下一步: 2. 通过网线将他们连接,并配置不同的接口,以及IP地址,如图: 3.连接完成后,双击R1 R2 PC1 PC2,打开后方便操作,如图: 4. 在R1端口上配置字IP地址,首先输入命令conf t进入全局模式 再输入int f0/0进入f0/0接口,进入后就可以开始配IP地址了。 配IP地址讲究三要素 ①进接口 ②配地址 ③no

静态路由的原理及实际操作(便于我们更能理解路由的传输过程)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19-11-25 16:54:37
1.路由原理 路由器:将数据包完整送到目的地,并且选择一条相对最佳路径。 作用:让不同网段的计算机进行正常通讯。 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计算机1.1要发送数据包给4.1,由于是不一样网段,即将数据包发给同网段的路由器A。 (2)路由器A收到数据包后,首先查看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为4.1。其次查看自己的路由表,找出目标网段所对应的输出接口S0。 (3)网络中的路由器都是按照这样的原理来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路由器B亦是如此,将数据包从E0口传输出来,最后主机4.1接收到这个数据包。 3.路由表的形成 路由表是路由器中路由条目的集合,是路由器选择路径的依据。 直连网段:与路由器自身直接相连的网段,在路由表中能有这几个网段和端口的对应关系; 非直连网段:没有与路由器自身直接相连的网段,要使用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写入路由表当中。 4.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A.静态路由需管理员在路由器上手动配置的固定路由。 若想在A中添加静态路由必须指明: 1.要到达的目的网络IP; 2.与路由器A相连的下一个路由器B的接口IP地址或者路由器A的本地接口; 3.除非管理员进行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特点: 1.管理员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来控制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流动; 2.只能实现单向的通讯,要想实现双向通讯,只能在两端设置双向的静态路由; 3.缺乏灵活性,不能随网络的变化而变化;当遇到链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