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理论

机器学习(三十九)——博弈论(2),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20-01-13 08:19:16
博弈论 智猪博弈问题 智猪博弈问题是John Nash于1950年提出的问题。 在一个猪圈里养着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放有一个猪食槽,在另一端安装有一个按钮,它控制着猪食的供应量。假定: 猪按一下按钮,就有8单位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单位成本; 若大猪先到食槽,则大猪吃到7单位食物,而小猪仅能吃到1单位食物; 若小猪先到,则大猪和小猪各吃到4单位食物; 若两猪同时到,则大猪吃到5单位,小猪仅吃到3单位。 显然,在这里按按钮有两个成本: 直接成本:2单位成本。 间接成本:先按按钮的猪,肯定会最后到达食槽。 因此,这个问题写成策略矩阵,则是: 小猪 按 等待 大猪 按 3,1 2,4 等待 7,-1 0,0 该博弈不存在占优战略均衡,因为尽管小猪有一个严格占优战略,但大猪并没有占优战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ash提出了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iterated dominance equilibrium)。 其具体做法如下: Step 1 :大猪没有劣战略,策略保持不变。 Step 2 :小猪有一个劣战略: “按”。 “按”的支付值: 1, -1 “等待”的支付值: 4, 0 Step 3 :剔除小猪的劣战略“按”。 Step 4 :剔除之后,大猪有一个劣战略:“等待”。 Step 5 :剔除大猪的劣战略“等待”,剩下最后一个战略组合: 大猪:“按” + 小猪:

医疗场景下的行为经济学(二)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20-01-09 02:20:43
行为经济学的结构 医生给予患者充足的信息然后指望患者就能做出最合理的决定的前提是患者是理性的,只会冷静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传统经济学的立足点,但人做决定的时候经常是非理性的,因此理性人的假设在解释很多不合情理的决策时就会有不足,于是深入了解人的行为及心理特点,找出表面不合理的行为内在的合理性就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范畴。那么,在更具体地探讨医疗场景下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之前,需要对行为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简单回顾,介绍人的决策时的一些特点。 决策行为的特点 行为经济学将人类决策行为的特征总结为四点:寻求确定性及规避损失(前景理论);现时偏好(时间折扣);受他人的效用和行为的影响(社会性偏好);靠直觉进行决策(有限理性) 寻求确定性及规避损失(前景理论) 追求确定性 医疗情境下往往决策时所使用的信息不是绝对的,而是概率性的,比如副作用的可能性是X%。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非理性的决策。 先看问题1,有以下两种抽奖机制,你喜欢哪种? A 能以80%的概率赢4万块。 B 能以100%的概率赢3万块。 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择B 那么再看问题2的抽奖机制,你喜欢哪种。 C 能以20%的概率赢4万块 D 能以25%的概率赢3万块 这次大部分人都会选C。 但是传统经济学中,假定人的选择是理性的话,实验1中选B的人在实验2中就应该选D。原因是: 在实验1中,如果对选项B的满意度 >

康德善良意志浅析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20-01-07 20:03:20
康德善良意志浅析 善良意志是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引出了后文对于理性目的的论述和义务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对《奠基》一书第一部分的解读,对这一概念进行一定的阐释。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康德道德哲学是从通俗的对善的理解一步步深入的,从本书的结构就可以看出,他想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中抽取出通俗的道德哲学,进一步建立道德的形而上学,最终通过对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探讨道德形而上学何以成为可能。虽然最终过渡到了对于纯粹理性的批判,但其出发点还是在于日常的道德理性知识,而善良意志的概念正是在这一部分中提出来的,以此来确立行为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比较直观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 康德在《奠基》一书第一章篇首就提出了「善良意志」的定义:「在世界之内,一般而言甚至在世界之外,除了一个善的意志之外,不可能设想任何东西能够被无限制地视为善的。」(4:393) 1 注意到,这里给出的只是一个笼统的定义,为了明确这一概念,康德首先将一些普通意义上被视为善的东西排除在外,这包括:1. 知性、机智、判断力等属于精神的才能的东西;2. 勇气、果断、坚韧等属于气质的属性;3. 权利、财富、荣誉等幸福的赠予。那些个体自身的积极的才能或属性若被不正确地应用,则恰恰可能是极为有害的;而那些被动的偶然所受的(上天的)赠予则可能使人大胆和傲慢,从理性的角度来看

两种因果律的区分及先验自由下的道德对象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20-01-07 18:52:33
两种因果律的区分及先验自由下的道德对象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区分了自然因果性和自由因果性,这种区分源于自然必然性和自由之间的矛盾,本文将重点围绕他是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展开;此外,在自由和理性的前提下,他颠覆性地基于道德法则建立了善与恶的概念,从而确立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以下将在对《实批》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以及善恶的概念进行简要分析。 我们看来自然必然性和自由之间会出现什么样的矛盾:邓晓芒先生将自然界中的因果规律译为 自然必然性 ,这种必然性意味着只要有某种原因,必然会产生某个结果,其强调的是一种非或然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自然科学之所以成立的基石。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似乎相信人是具有自由的,即人具备某种选择去做什么的权力;但矛盾在于,倘若我们的行动如同在知性世界中那样遵循着某种确定性的因果规律,因因相续,那么这种选择似乎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行动完全取决于这种因果关系,那么人的 自由 就被取消了:「因为,从必然性中所得出的结论是,任何时间、因而在一个时间点上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必然是以在先行的时间中发生过的事件为条件的。」「既然过去了的时间不再在我的控制之下」,「我在我行动的那个时间点上绝不是自由的」 1 (129)。换句话说,这样的假定之下一切事件就遵循着因果链条的延伸而发展,而人在其中丧失了开启新的因果链的能力。此外

康德善良意志浅析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01-04 00:12:32
康德善良意志浅析 善良意志是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引出了后文对于理性目的的论述和义务的概念,本文试图通过对《奠基》一书第一部分的解读,对这一概念进行一定的阐释。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康德道德哲学是从通俗的对善的理解一步步深入的,从本书的结构就可以看出,他想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中抽取出通俗的道德哲学,进一步建立道德的形而上学,最终通过对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探讨道德形而上学何以成为可能。虽然最终过渡到了对于纯粹理性的批判,但其出发点还是在于日常的道德理性知识,而善良意志的概念正是在这一部分中提出来的,以此来确立行为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比较直观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概念。 康德在《奠基》一书第一章篇首就提出了「善良意志」的定义:「在世界之内,一般而言甚至在世界之外,除了一个善的意志之外,不可能设想任何东西能够被无限制地视为善的。」(4:393) 1 注意到,这里给出的只是一个笼统的定义,为了明确这一概念,康德首先将一些普通意义上被视为善的东西排除在外,这包括:1. 知性、机智、判断力等属于精神的才能的东西;2. 勇气、果断、坚韧等属于气质的属性;3. 权利、财富、荣誉等幸福的赠予。那些个体自身的积极的才能或属性若被不正确地应用,则恰恰可能是极为有害的;而那些被动的偶然所受的(上天的)赠予则可能使人大胆和傲慢,从理性的角度来看

两种因果律的区分及先验自由下的道德对象

牧云@^-^@ 提交于 2020-01-04 00:10:18
两种因果律的区分及先验自由下的道德对象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区分了自然因果性和自由因果性,这种区分源于自然必然性和自由之间的矛盾,本文将重点围绕他是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展开;此外,在自由和理性的前提下,他颠覆性地基于道德法则建立了善与恶的概念,从而确立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以下将在对《实批》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以及解决思路,以及善恶的概念进行简要分析。 我们看来自然必然性和自由之间会出现什么样的矛盾:邓晓芒先生将自然界中的因果规律译为 自然必然性 ,这种必然性意味着只要有某种原因,必然会产生某个结果,其强调的是一种非或然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自然科学之所以成立的基石。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似乎相信人是具有自由的,即人具备某种选择去做什么的权力;但矛盾在于,倘若我们的行动如同在知性世界中那样遵循着某种确定性的因果规律,因因相续,那么这种选择似乎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行动完全取决于这种因果关系,那么人的 自由 就被取消了:「因为,从必然性中所得出的结论是,任何时间、因而在一个时间点上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必然是以在先行的时间中发生过的事件为条件的。」「既然过去了的时间不再在我的控制之下」,「我在我行动的那个时间点上绝不是自由的」 1 (129)。换句话说,这样的假定之下一切事件就遵循着因果链条的延伸而发展,而人在其中丧失了开启新的因果链的能力。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