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

想获得几十万流量?先把搜索聚合页和词库做好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20-01-07 02:06:16
对大中型网站的SEO工作来说,人工分类只能解决中短尾词的着陆页需求,可能做成分类列表,也可能做成专题页来抢占关键词排名。 但还有大量的长尾搜索需求该如何覆盖呢? 常规做法是长尾词 搜索聚合页 。 搜索聚合页是什么? 通过关键词去站内搜索出一些结果做成SEO友好的静态化页面。 聚合页面之间需要做一些内链,并且在网站高权重页面加索引入口,以加快收录,从而获得大量长尾流量。 搜索引擎也会时不时打击下这种页面类型,但如果网站内容足够丰富,搜索相关性不是太离谱,内容足够支撑页面的话,这种优化方法必须要做。 搜索聚合页能否增加收录与流量? 看几个例子: 是不是感觉收录量惊人?其实搜索聚合页已经成为了很多网站低成本大量增加收录量,提升流量的一种常见手法了。 搜索聚合页与TAG列表有什么区别? Tag一般都是中短词,比如“区块链”,但搜索聚合页可以通过主词+组合成各种搜索词,比如“区块链的前景如何?”,“区块链技术应用与未来”等满足各种长尾搜索需求。 词库搭建与清洗 因为聚合页是由大量长尾关键词自动生成,所以词库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搜索流量。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比如“金花关键词工具”,5118等获取大量关键词。 虽然可以通过第三方工具可以获得大量关键词,但是你需要做数据清洗,比如过滤一些违法词,或者对关键词进行文本分析替换或删除。 搜索聚合页生成系统的搭建 要实现页面相关度高的聚合页

语音直播源码系统app开发

吃可爱长大的小学妹 提交于 2020-01-06 21:15:40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 为什么要开发直播App 1、沟通更方便:电脑的视频直播,限制比较多,主播和粉丝都只能在电脑上观看。而且主播还需要调试麦克风和摄像头,这有时候也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而现在有了App,只需要将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打开就行,方便又快捷。而且使用App的话,用户和主播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再像以前一样拘泥于电脑了。 2、4G网络和WIFI普及的推动:视频直播对流量与网速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还是2G时代的话,则很有可能难以打开App。而现在有了4G网络一点都不需要担心卡屏问题。而且WIFI的普及让用户一点都不用流量的问题。 3.、移动视频直播是创业者的新机会:目前国内PC端的视频直播市场已经饱和,创业者很难分得PC端市场的一杯羹,但是移动端却不一样,从2015年映客的火爆开始到现在,市面上所存在的视频直播App不过百余款,其发展还很广阔,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直播App衍生了一批批的网红

一代人的回忆:人人网发布新版APP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20-01-06 16:17:55
人人网推出最新版“人人”APP,迷失八年,重新复出,二次杀入校园社交赛道。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中,腾讯在社交赛道一家独大,尽享社交流量带来的各种推广和营销等附加价值,使得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开始羡慕,纷纷入局社交市场,重新复出的人人网也二次返赛重新杀入社交赛道,争抢社交流量持续更新人人APP。 此次归来的人人网最新发布的人人APP,依然走的人人网之前的社交路线,以“校园+社交”作为切入点,准备定位校园职场社交,并保留了之前老用户的账户数据,准备唤醒激活之前积累的2.4亿老用户,从情怀着手拉人。 随着社交流量带动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以及百度,微信各平台的流量逐渐闭环,字节跳动,阿里都想搞出自己的社交平台,而对于同样想分割社交流量二次返赛场的人人网来讲,想跟微信和字节跳动等社交平台抢流量,光靠唠情怀恐怕不足以支撑,毕竟现在的用户对于社交平台更看重的是流量价值。 作者;磊哥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 来源: 51CTO 作者: wx5c7e33e5878de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14226418/2463366

VMware NSX 原理与实践----逻辑路由以及二层网络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20-01-06 15:33:31
前序: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从NSX的基本架构讲到了逻辑交换,讲了什么是逻辑交换机,什莫是组播,什么是单播,讲了很多很多。希望大家能时常去复习,今天给大家讲一讲逻辑路由,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层通信。 一、路由器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路由器,众所周知,处理路由的设备叫路由器,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具有路由功能的不一定都是路由器,现在的防火墙、交换机也具备了一些路由的功能。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TCP/IP协议。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 IP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上。 二、NSX逻辑路由 在讲路由之前,先回顾三层网络的作用是什么。网络层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1)选择路由的路径2)知晓邻居网络节点的地址3)基于三层QoS选择流量的优先级4)将本地消息发给传输层。正常来说,这些功能都应该由路由器来实现,但是现在我们有了NSX平台,NSX的逻辑路由功能取代了物理的路由器,将处于不同逻辑二层的子网中的终端连接起来。负责逻辑路由功能的NSX组件称为NSX逻辑路由器

解决或缓解服务雪崩的方案

老子叫甜甜 提交于 2020-01-05 11:07:09
雪崩效应 1 服务雪崩的原因 (1)某几个机器故障:例如机器的硬驱动引起的错误,或者一些特定的机器上出现一些的bug(如,内存中断或者死锁)。 (2)服务器负载发生变化:某些时候服务会因为用户行为造成请求无法及时处理从而导致雪崩,例如阿里的双十一活动,若没有提前增加机器预估流量则会造服务器压力会骤然增大二挂掉。 (3)人为因素:比如代码中的路径在某个时候出现bug 2 解决或缓解服务雪崩的方案 一般情况对于服务依赖的保护主要有3中解决方案: (1)熔断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参考电路熔断,如果一条线路电压过高,保险丝会熔断,防止火灾。放到我们的系统中,如果某个目标服务调用慢或者有大量超时,此时,熔断该服务的调用,对于后续调用请求,不在继续调用目标服务,直接返回,快速释放资源。如果目标服务情况好转则恢复调用。 (2)隔离模式:这种模式就像对系统请求按类型划分成一个个小岛的一样,当某个小岛被火少光了,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小岛。例如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请求使用线程池来资源隔离,每种类型的请求互不影响,如果一种类型的请求线程资源耗尽,则对后续的该类型请求直接返回,不再调用后续资源。这种模式使用场景非常多,例如将一个服务拆开,对于重要的服务使用单独服务器来部署,再或者公司最近推广的多中心。 (3)限流模式:上述的熔断模式和隔离模式都属于出错后的容错处理机制,而限流模式则可以称为预防模式

QOS-QOS(服务质量)概述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20-01-05 09:26:31
QOS-QOS(服务质量)概述 2018年7月7日 20:29 概述及背景: 1. 引入: 传统IP网络仅提供“尽力而为”的传输服务,网络有可用资源就转发,资源不足时就丢弃 新一代IP网络承载了 语音、视频等实时互动信息,要求网络能提供有保证的服务质量 QOS允许用户在丢包、延迟、抖动和 带宽等方面获得可预期的服务水平 2.网络性能衡量的参数: 带宽: 是链路上单位时间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流量,其单位为bps 在一条端到端的链路中,最大 可用带宽等于路径上带宽最低的链路的带宽 延迟:是标识数据包穿越网络所用时间的指标 处理延迟 交换延迟:路由器查表时 排队延迟:数据包在出接口排队的延迟 传播延迟:数据在链路上传播的时间 抖动: 是指数据包穿越网络时延迟的变化,是衡量网络延迟稳定性的指标 是由于延迟的随机性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数据包排队延迟的不确定性 丢包率: 丢包是指数据包扎传输过程中的丢失,是衡量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丢包的主要原因: 网络拥塞时,当队列满了后,后续的报文将由于无法入队而被丢弃 流量超过限制时,设备对其进行丢弃 丢包以丢包率作为衡量指标 丢包率=被丢包报文数量/全部报文数量 注意: 语音需要低带宽,低延时,低抖动的网络 数据流量需要高带宽,低丢包率的网络 视频流量需要高带宽,低延时,低抖动的网络 QOS不能参加先有的带宽,只能将现有的带宽优化。 3

负载均衡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20-01-05 09:22:40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ing)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概述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   由于目前现有网络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如果扔掉现有设备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级,这样将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再面临下一次业务量的提升时,这又将导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设备也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量增长的需求。   负载均衡(又称为负载分担),英文名称为Load Balance,其意思就是将负载(工作任务)进行平衡、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例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企业关键应用服务器和其它关键任务服务器等,从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均衡设备不是基础网络设备,而是一种性能优化设备。对于网络应用而言,并不是一开始就需要负载均衡,当网络应用的访问量不断增长,单个处理单元无法满足负载需求时,网络应用流量将要出现瓶颈时,负载均衡才会起到作用。   负载均衡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

有赞全链路压测方案设计与实施详解

﹥>﹥吖頭↗ 提交于 2020-01-05 02:47:19
每年双十一,对于买家来说是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可是对于电商公司的技术人员来说,却是一年一次的大考。如何用更少的预算完成指定当前业务规模的流量高峰,是技术的永恒主题。 有赞在双十一之前完成了全链路压测方案,并把它用于大促的扩容和容量验证,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在电商公司待过的技术同学都知道,在大促来临时,整个集群的最高峰压力将是正常时间的几十倍,最高峰持续的时间会特别短,然后回落到正常水平的几倍。所以,我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把整个集群扩容几十倍的机器,在双十一当天应对几十倍的流量,然后第二天减至正常量,就可以完成大促的考验。事实情况是否真的这么简单? 大促保障的困难 用户购买商品的链路是一条很长很复杂的系统集群,中间会涉及到店铺、商品、会员、营销、交易、支付等 6 大核心模块,每个模块又会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服务化系统单元,我们把这一条骨干的链路就叫做核心链路。 大家都知道,双十一当天,真正爆增的其实是买家的购买量,像开店 / 商品上架等功能,其实并发量没什么变化。也就是说,真正的压力其实是在核心链路上面,如果把所有的系统都扩容几十倍,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正常来说,一个稍有规模的电商公司,日常有几千台机器维持正常的运转,本身就是一个较大的开销,如果突增几十倍的系统开销,对于公司的财务也是很大的压力。所以,一个较理想的方法,是只把核心链路的系统扩大几十倍的系统吞吐量,就可以达到目标。

如何进行大促备战---大促备战TODO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20-01-05 02:44:49
原文链接 背景: 在阿里经历过3年双11大促,从事云相关工作之后,发现经常会有各类云上客户面临大促护航需求,借此文总结下常规的大促备战都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备战,尽量避免遗漏,做到大促平稳顺滑。 大促备战该从何入手,具体做些什么 1)第一阶段:业务梳理,架构整合,流量预估 1.1 业务梳理 在备战大促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对我们的整套系统所有应用进行梳理,了解哪些应用会面临大促的压力,哪些与大促无关;哪些是核心应用,需要重点保障,哪些是非核心应用,可接受降级或短时间不可用;理清这些应用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哪些上下游依赖,中间件等; 1.2 架构整合 一套在线系统一般都是由多个团队负责的,包含基础在线服务、离线数据、基础中间件、网络等;但是在大促备战过程中需要整理出整体的业务架构大图(可分成在线离线),包含各个应用,上下游依赖,中间件,所在的网络环境,带宽使用量,负载均衡设备,数据库,在线数据采集、订阅,离线数据处理等所有环节;只有把整个架构都搞清楚了,才能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评估、容量规划、预案准备; 如果只规划单个的容量,忽略了上下游以及其它依赖的承载能力,整个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最终传导到系统入口,导致服务异常; 1.3 流量预估 在大促准备初始阶段,都需要根据以往的流量情况以及运营的推广力度来评估此次大促的流量峰值;然后根据峰值流量进行压测

我们总结了每个技术团队都会遇到的 4 个难题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20-01-05 02:44:17
阿里巴巴 2019 年实习生校园招聘已经启动,为此,我们整理了一篇《每个技术团队都会遇到的4个难题》,帮助即将从校园进入公司实习的后端程序员, 以实践的视角,看看一个后端技术团队会遇到的一些难题。虽然,技术上的难题远不止于此,但如果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职业体感,也许对你的实习面试会有所帮助。 - 正文开始 - 从单个应用到多个应用,从百千级别的访问流量到十万、百万级别,从两三个人的创业技术团队到上千人的技术团队矩阵,这些过程中,技术团队都避不开了以下 4 个问题: 如何预测业务峰值时的容量 如何提升业务的稳定性 如何提高业务的监控能力 如何提高开发效率 如何预测业务峰值时的容量 早期的做法是在开发测试环境进行压测,来评估线上容量,但线下环境的机器规模,和线上差距很大,很难通过线下推导线上。根据经验,将采购的机器加入不同的应用里面,这时候就会遇到一个问题: 最大业务峰值容量是多少? 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这个应用多加几台,那个应用少加几台,整体的业务峰值承受能力就会不一样,加减的规则很难通过人的经验来确定,最多只能作为一些辅助判断。另外,核心交易链路的梳理,也是一个体力活,如果依赖人为处理,有可能会漏掉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分支”,这是整个容量不确定的地方,可变的因子很多。 比较有效的方式, 是在生产系统部署全链路压测,来验证各个生产环节是否能经受住各类流量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