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明心志,以人为镜,明得失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19-12-29 18:19:08
易中天老师的《刘邦成功之谜》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就霸业的原因,那就是用人的成功。 文章一共归纳了刘邦用人的八个特点,这些特点本人认为用在当今和任何时候都是一条行得通的道理,特别是我们一些企业和机关做领导的,更是要特别注重和学习。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这些特点和经验。 刘邦用人成功的第一个特点就是 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刘邦就非常清楚自己作为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非常了解自己的下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有些领导和管理者连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大的才能和特点,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更不要说去了解那么多的下属了。“知人”就是识人,识人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有许多的著作专门来探讨识人这门学问,所以说识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需要平时的细心观察和学习才能领悟。 易中天还说:一个好领导只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就行了,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想想,本来应该一个下属去做的事情,你这个领导去做了,久而久之,这个下属还有什么积极性?一有问题只会想到还有领导呢,不用操那么多心啊。另外,领导也是人,你一个领导关注了那么多的琐事,很多战略性的大事情必然会相应考虑的少,开始摊子小,可能不显出什么问题,但如果摊子大了,那么多的部门和下属

读书笔记之《史记》读后感心得体会

余生颓废 提交于 2019-12-06 15:43:40
读书笔记之《史记》读后感心得体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从三国开始,“史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编纂方法,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通史;还开创了我国史学家秉笔直书的治史传统。 说到这本书一定要提的是书的作者司马迁。写这本史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是一位史官,所以自小司马迁在耳濡目染下对历史发生浓厚兴趣。并且一旦遇到问题,司马迁总会追根究底,直到完全弄清楚为止。如果书本上找不到答案,他便会求教他人或亲自实地考察以辨真假。当司马谈患重病时,他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再三叮咛他继承父业。因此司马迁痛下决心要完成父亲的遗志,编写史记。后来,司马迁不幸遭遇了宫刑,他克服了宫刑的耻辱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范文3380字

独自空忆成欢 提交于 2019-12-03 23:11:59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范文3380字: 作者:周思妍;最初拿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时,不免感到疑惑,明朝万历皇帝统治明王朝长达48年之久,为明王朝统治时间最久的皇帝,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万历十五年这一极其普通的年份。读罢,终于明白作者的意图,万历十五年虽然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但是它却是以前发生的大事的症结,且是将来掀起波澜难以逾越的机缘。它是前后的连结,是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 公元1587年,乃丁亥次年,表面上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内部已经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如同一平静的海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内部早已波涛汹涌,时机成熟,必将翻江倒海,引起巨大的浪潮。而我们的帝国早有这翻江倒海之势,江河日下必不可避免,日落西山定难以挽回,帝国已走上了路的尽头。 万历时代是一个矛盾的时代,皇帝是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或是耽于享乐、恣意放纵;首辅是努力调和、敬业为公或是独裁专制、控制王权;文官是清正廉洁、天下为公或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将领或是追求现实、脚踏实地或是主张先进、富裕创造;通过道德才得以支撑的法律还在苟延残喘而儒家传统思想与先进思想正在做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不论孰是孰非,终究无一得以好的结果。这是同时也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万历逐渐走向堕落崇尚“无为”,不理朝政;张居正生前光荣无限,死后却被鞭尸抄家;申时行努力充当着“和事佬”不料最终却成了“受气包”;海瑞廉洁一世却凄凉的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19-12-02 20:10:14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 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距今已过去432年。在明朝276的历史中,这一年很平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书,有别于其他的历史叙述方式,相当于把历史剖开一个横截面,像纪录片穿越过去一样,把当时的一位皇帝和五位著名的大臣,以一种群像式的叙事手法缓缓展开,从中折射出16世纪中国社会的完整面貌。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黑格尔。历史上奇葩的皇帝很多,在明朝尤其多,书中的所描述的万历皇帝,也算是一个。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生,嘉靖皇帝朱载垕第三个儿子,母亲原为裕王府一个丫鬟,出身卑微,自幼得不到父亲的宠爱。非常有意思的是,万历皇帝的老爸,以及他的儿子,即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都是少年因母缘故而缺乏父爱。 朱翊钧排行第三,按理是轮不到他坐天下的,但前面两个哥哥都早亡,因此,在1568年被立为太子。1572年老爸驾崩,留下了孤儿寡母的李氏和尚且九岁的万历皇帝,两人孤苦伶仃,没有依靠,很容易受到大臣们的欺负玩弄。前面有个活生生的案例,就是万历皇帝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明英宗朱祁镇,他八岁就当皇帝了,不过后来被大臣们怂恿去御驾亲征,当了俘虏,闹了个大笑话。 少主即位,无法掌控局面,需要选择得力可靠的人来辅助,这时就看出万历母亲李太后的远见卓识了。这个太后虽出身卑微,但情商智商皆为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