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

Linux 目录详细介绍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20-02-25 02:55:41
【常见目录说明】 目录 /bin 存放二进制可执行文件(ls,cat,mkdir等),常用命令一般都在这里。 /etc 存放系统管理和配置文件 /home 存放所有用户文件的根目录,是用户主目录的基点,比如用户user的主目录就是/home/user,可以用~user表示 /usr 用于存放系统应用程序,比较重要的目录/usr/local 本地系统管理员软件安装目录(安装系统级的应用)。这是最庞大的目录,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在这个目录。 /usr/x11r6 存放x window的目录 /usr/bin 众多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usr/doc linux文档 /usr/include linux下开发和编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头文件 /usr/lib 常用的动态链接库和软件包的配置文件 /usr/man 帮助文档 /usr/src 源代码,linux内核的源代码就放在/usr/src/linux里 /usr/local/bin 本地增加的命令 /usr/local/lib 本地增加的库 /opt 额外安装的可选应用程序包所放置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tomcat等都安装到这里。 /proc 虚拟文件系统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root 超级用户(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特权阶级^o^) /sbin

Linux企业实战-RHCS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20-02-24 13:35:56
转接上一篇博客 服务器提供存储 再添加一台主机server3 安装软件 yum install scsi-* -y server1和2安装 yum install iscsi-* -y 然后在server3对/etc/tgt/targets.conf进行编辑 vim /etc/tgt/targets.conf 然后启动tgtd /etc/init.d/tgtd start server1中寻找 iscsiadm -m discovery -t st -p 172.25.0.3 在server2进行同样的操作 然后同步分区表partprobe 然后进行分区操作 fdisk -cu /dev/sdb 在server1上进行分区操作在server2进行刷新(partprobe)操作发现server2也被分区了 这是server2中的lvs也存在了 然后进行格式化操作 mkfs.ext4 /dev/dangdang/dd 进行挂载操作 mount /dev/dangdang/dd /mnt/ 本地文件系统不支持同时写入 停止server1和server2服务去网页编辑添加文件系统服务 clusvcadm -d apache 然后重新添加server group 然后去server1上测试挂载和 然后去真机测试 如何同时支持挂载和写入 gfs2集群文件系统(使用gfs2时必须使用集群)

Linux服务器性能评估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20-02-24 09:57:58
一、影响 Linux服务器性能的因素 1. 操作系统级 CPU 内存 磁盘 I/O带宽 网络 I/O带宽 2. 程序应用级 二、系统性能评估标准 影响性能因素 影响性能因素 评判标准 好 坏 糟糕 CPU user% + sys%< 70% user% + sys%= 85% user% + sys% >=90% 内存 Swap In(si)=0Swap Out(so)=0 Per CPU with 10 page/s More Swap In & Swap Out 磁盘 iowait % < 20% iowait % =35% iowait % >= 50% 其中: %user:表示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表示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表示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wap in:即si,表示虚拟内存的页导入,即从SWAP DISK交换到RAM swap out:即so,表示虚拟内存的页导出,即从RAM交换到SWAP DISK。 三、系统性能分析工具 1.常用系统命令 Vmstat、sar、iostat、netstat、free、ps、top等 2.常用组合方式 • 用vmstat、sar、iostat检测是否是CPU瓶颈 • 用free、vmstat检测是否是内存瓶颈 • 用iostat检测是否是磁盘I/O瓶颈 •

笔记:linux文件系统--路径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20-02-23 11:58:03
linux下一切皆文件,文件系统呈树状,在上层的文件(目录)称为父目录,父目录下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文件(目录),称为该父目录的子目录,每个子目录对应唯一确定的父目录。文件系统最顶端的文件(目录)成为根目录。 路径 :描述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位置 路径表示 : 1)‘.’表示当前路径 2)‘/’表示根目录 3)每一级目录之间要用‘/’隔开 例如:/etc/profile,表示根目录下的etc目录下的profile文件(目录) 绝对路径 :以根目录为参考点描述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位置 相对路径 :以当前目录为参考点描述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位置 相关命令: 1)“cd + (绝对/相对)路径”:设置工作目录 例如:cd /etc/profile(以绝对路径方式设置工作路径为根目录下的etc目录下的profile目录) 2)“pwd”:显示当前目录绝对路径 3)“ls + 路径 + (-al)”查看指定路径下的内容 例如:ls ./ -al,表示查看当前路径下包含的所用内容以及相关信息 4)“touch + 要创建的文件路径(在当前目录中创建可省略路径,直接写想要创建的文件名)”:在指定路径下创建一个新文件 例如:touch /home/giraffe.c(在home目录下创建一个giraffe.c的文件) 5)“mkdir + 要创建的目录路径(在当前目录中创建可省略路径

centos5,6的GRUB简介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20-02-22 18:29:56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grub 0.x:grub legacy(centos5,6) grub 1.x:grub2(centos7) grub legacy(grub 0.x) stage1:mbr stage1_5:mbr之后的扇区,让stage1中的bootloader能识别stage2所在的分区上的文件系统 stage2:磁盘分区(/boot/grub/) centos6: # ls /boot/grub/ device.map fat_stage1_5 grub.conf jfs_stage1_5 minix_stage1_5 splash.xpm.gz stage2 vstafs_stage1_5 e2fs_stage1_5 ffs_stage1_5 iso9660_stage1_5 menu.lst reiserfs_stage1_5 stage1 ufs2_stage1_5 xfs_stage1_5 stage2和内核,通常放置于基本的磁盘分区,不可以是lvm和软raid。读取lvm和软raid分区,是需要根文件系统里的驱动程序的,这时根文件系统还没有加载。 根文件系统,一般都是逻辑分区,以方便扩容和管理,如果/boot也和根文件系统在同一个分区里的话,由于grub程序无法加载逻辑分区里的文件,所以就无法访问/boot目录

linux文件系统挂载命令-----mount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20-02-22 16:29:16
mount mount命令用于加载文件系统到指定的加载点。 此命令的最常用于挂载cdrom,使我们可以访问cdrom中的数据,因为你将光盘插入cdrom中,Linux并不会自动挂载,必须使用Linux mount命令来手动完成挂载。 语法 mount 【选项】 【参数】 选项 注:只列举了常用选项 -V:显示程序版本; -l: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列表; -h:显示帮助信息并退出; -v:冗长模式,输出指令执行的详细信息; -n:加载没有写入文件“/etc/mtab”中的文件系统; -r:以只读方式挂载文件系统(同 -o ro) -a:加载文件“/etc/fstab”中描述的所有文件系统。 -w:以读写方式挂载文件系统(默认) -o auto、-o noauto:打开/关闭自动挂上模式。 常用实例 如果实现简单的挂载,不需要加任何参数即可进行,默认选项是读写权限 [ root@linus ~ ] # mount / dev / cdrom / mnt / mount : / dev / sr0 写保护,将以只读方式挂载 以只读方式挂载文件系统 [ root@linus ~ ] # mount - r / dev / cdrom / mnt / 输出挂载命令的详细执行过程 [ root@linus ~ ] # mount - v / dev / cdrom / mnt / mount

mount命令详解及实例分析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20-02-21 11:53:05
mount命令详解 功能:加载指定的文件系统。 语法:mount [-afFhnrvVw] [-L<标签>] [-o<选项>] [-t<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 [加载点] 用法说明:mount可将指定设备中指定的文件系统加载到Linux目录下(也就是装载点)。可将经常使用的设备写入文件/etc/fastab,以使系统在每次启动时自动加载。mount加载设备的信息记录在/etc/mtab文件中。使用umount命令卸载设备时,记录将被清除。 常用参数和选项: -a 加载文件/etc/fstab中设置的所有设备。 -f 不实际加载设备。可与-v等参数同时使用以查看mount的执行过程。 -F 需与-a参数同时使用。所有在/etc/fstab中设置的设备会被同时加载,可加快执行速度。 -h 显示在线帮助信息。 -L<标签> 加载文件系统标签为<标签>的设备。 -n 不将加载信息记录在/etc/mtab文件中。 -o<选项> 指定加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有些选项也可在/etc/fstab中使用。这些选项包括: async 以非同步的方式执行文件系统的输入输出动作。 atime 每次存取都更新inode的存取时间,默认设置,取消选项为noatime。 auto 必须在/etc/fstab文件中指定此选项。执行-a参数时,会加载设置为auto的设备,取消选取为noauto。

mount命令详解及实例分析

瘦欲@ 提交于 2020-02-21 11:52:52
mount命令详解 功能:加载指定的文件系统。 语法:mount [-afFhnrvVw] [-L<标签>] [-o<选项>] [-t<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 [加载点] 用法说明:mount可将指定设备中指定的文件系统加载到Linux目录下(也就是装载点)。可将经常使用的设备写入文件/etc/fastab,以使系统在每次启动时自动加载。mount加载设备的信息记录在/etc/mtab文件中。使用umount命令卸载设备时,记录将被清除。 常用参数和选项: -a 加载文件/etc/fstab中设置的所有设备。 -f 不实际加载设备。可与-v等参数同时使用以查看mount的执行过程。 -F 需与-a参数同时使用。所有在/etc/fstab中设置的设备会被同时加载,可加快执行速度。 -h 显示在线帮助信息。 -L<标签> 加载文件系统标签为<标签>的设备。 -n 不将加载信息记录在/etc/mtab文件中。 -o<选项> 指定加载文件系统时的选项。有些选项也可在/etc/fstab中使用。这些选项包括: async 以非同步的方式执行文件系统的输入输出动作。 atime 每次存取都更新inode的存取时间,默认设置,取消选项为noatime。 auto 必须在/etc/fstab文件中指定此选项。执行-a参数时,会加载设置为auto的设备,取消选取为noauto。

linux入门系列12--磁盘管理之分区、格式化与挂载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20-02-20 12:47:56
前面系列文章讲解了VI编辑器、常用命令、防火墙及网络服务管理,本篇将讲解磁盘管理相关知识。 本文将会介绍大量的Linux命令,其中有一部分在“linux入门系列5--新手必会的linux命令”一文中已经介绍,遗忘了或没学习过的请自行查看。 磁盘管理主要涉及磁盘扩容以及磁盘配额管理,当服务器磁盘空间达到一定程度(个人认为一般使用量占到总容量的70-80%)就需要考虑新加磁盘实现扩容,一般操作步骤为分区、格式化、挂载、验证及使用。而磁盘配额主要是针对用户设置其最大的磁盘空间使用量,防止当个用户占用磁盘过多的情况。下面将在虚拟机中模拟磁盘的这些管理操作,生产环境中操作命令和方式都是一样的。 在演示具体操作之前先了解一下相关的理论知识。 一、磁盘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1.1 文件存储结构与文件定位 Linux系统中一切都是文件,既然是文件那就涉及文件的存储以及文件的定位查找。 1.1.1 文件存储结构 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存储文件一般是将磁盘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盘符(比如C、D、E、F等等),然后将资料存储在不同的盘符下。查找的时候也是根据对应的盘符找到相应的存储文件夹,进而找到对应的文件。 但是在Linux下,情况有些不一样,一切文件都是从根目录开始的,并不像windows一样存在盘符的说法,并且Linux下的目录名称是严格区分大小写的。 文件在Linux中存储是有一定规律的

mount---挂载文件系统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20-02-20 06:11:35
挂载概念 Linux中的根目录以外的文件要想被访问,需要将其“关联”到根目录下的某个目录来实现,这种关联操作就是“挂载”,这个目录就是“挂载点”,解除次关联关系的过程称之为“卸载”。 注意:“挂载点”的目录需要以下几个要求: (1)目录事先存在,可以用mkdir命令新建目录; (2)挂载点目录不可被其他进程使用到; (3)挂载点下原有文件将被隐藏。 挂载与卸载 挂载方法:mount DECE MOUNT_POINT mount:通过查看/etc/mtab(文章最后会对/etc/mtab有个解释)文件显示当前系统已挂载的所有设备 命令使用格式:mount [-fnrsvw]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device:指明要挂载的设备; (1) 设备文件:例如/dev/sda5 (2) 卷标:-L 'LABEL', 例如 -L 'MYDATA' (3) UUID, -U 'UUID':例如 -U '0c50523c-43f1-45e7-85c0-a126711d406e' (4) 伪文件系统名称:proc, sysfs, devtmpfs, configfs dir:挂载点 事先存在;建议使用空目录; 进程正在使用中的设备无法被卸载; 常用命令选项: -t vsftype:指定要挂载的设备上的文件系统类型; -r: read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