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

常见的磁盘管理命令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2-16 17:28:08
1.dd 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用法:dd [option] if=输入文件(或者设备名称) of=输出文件(或设备名称) ibs=bytes 一次读取bytes字节,也就是读入缓存区的字节数 obs=bytes 一次写入bytes字节,也就是写入缓存区的字节数 bs=bytes 同时设置读/写缓存区的字节数(就是同时设置ibs和obs) count=blocks 只拷贝输入的blocks块 例:dd if=/dev/zero of=/dev/new bs=1M count=128 2.fdisk 磁盘分区管理工具(小于2T) 用法:fdisk [option] 设备名称 -l 查看分区情况 fdisk 不使用参数时进入交互式界面 h 查看帮助 n 新建一个分区 e 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 p 主分区(做多可以有四个) d 删除分区 l 查看磁盘所有的格式类型 p 查看分区情况 t 修改磁盘的格式 q 不保存退出 w 保存并退出 例:fdisk /dev/sda n e 4 回车 +4G p w 3.parted 分区工具(大于2T) 用法:parted [option] 设备名称 例:Parted /dev/sdb help 查看相关的命令 mklabel gpt 将分区类型改为gpt(修改分区格式) yes mkpart

文件管理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16 16:07:00
回顾分区和文件系统: 主分区:最多4个,包括扩展分区(主分区+扩展分区共4个) 扩展分区:只能1个,算作主分区的一种,不能存储数据和格式化,必须再划分成逻辑分区才能使用。 逻辑分区:如果是IDE硬盘,Linux最多支持59个逻辑分区,如果是SCSI硬盘Linux最多支持11个逻辑分区。 分区的设备文件名 主分区1 /dev/sda1 主分区2 /dev/sda2 主分区3 /dev/sda3 扩展分区 /dev/sda4 逻辑分区1 /dev/sda5 逻辑分区2 /dev/sda6 逻辑分区3 /dev/sda7 习惯分法如下: 主分区1 sda1 扩展分区 sda2 逻辑分区1 sda5 逻辑分区从5开始 逻辑分区2 sda6 逻辑分区3 sda7 ----------------------------------- 文件系统 ext2:ext文件系统的升级版本,RedHat Linux7.2版本以前的系统默认都是ext2文件系统,最大支持16TB的分区和最大2TB的文件。 ext3:ext2的升级,区别是带日志功能,其余与ext2一样。 ext4:ext3的升级,兼容ext3,最大1EB文件系统,16TB文件 文件系统常用命令: df [选项][挂载点] 常用的 df -h du 统计目录下文件的大小 du 目录名 du -h 目录名(以M为单位显示) du -sh 目录名

课后习题第6章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19-12-16 14:00:18
(1)请查资料了解这些术语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dev/hda、/dev/hdb、/dev/sda和/dev/sdb。 答案: /dev/hda, /dev/hdb是IDE接口硬盘的块文件。/dev/hda表示第一块IDE磁盘,/dev/hdb表示第二块IDE磁盘。 /dev/sda, /dev/sdb是SCSI接口硬盘的块文件。/dev/sda表示第一块SCSI磁盘,/dev/sdb表示第二块SCSI磁盘。 2. 为什么 du -b /etc/passwd 和 du -k /etc/passwd 所得到的结果不一致呢?按道理讲1024b 等于 1k 阿铭的 /etc/passwd 为 1181b 而 使用k为单位表示它竟然是 4k. 答案: 因为默认格式化磁盘的块大小是4096字节即4K,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文件也会分得一个块大小为4k。du -b则会以文件大小的b单位来统计,所以结果不一致。 3. 请查资料,了解磁盘的这些概念: heads, sectors, cylinders. 答案: 磁头(heads): 磁头固定在可移动的机械臂上,用于读写数据。现代硬盘都是双面可读写,因此磁头数量等于盘片数的2倍。磁头数最大值为 255 (8 个二进制位)。用第几磁头可以表示数据在哪个磁面。 扇区(sectors): 从磁盘中心向外画直线,可以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弧段

linux nand flash常用命令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19-12-16 11:43:25
使用命令前用cat /proc/mtd 查看一下mtdchar字符设备;或者用ls -l /dev/mtd* #cat /proc/mtd dev: size erasesize name mtd0: 00c00000 00020000 “ROOTFS” mtd1: 00200000 00020000 “BOOTLOADER” mtd2: 00200000 00020000 “KERNEL” mtd3: 03200000 00020000 “NAND ROOTFS partition” mtd4: 04b00000 00020000 “NAND DATAFS partition” 为了更详细了解分区信息用mtd_debug命令 #mtd_debug info /dev/mtdX (不能使用mtdblockX, mtdblockX 只是提供用來 mount 而已) mtd.type = MTD_NORFLASH mtd.flags = mtd.size = 12582912 (12M) mtd.erasesize = 131072 (128K) mtd.oobblock = 1 mtd.oobsize = 0 mtd.ecctype = (unknown ECC type – new MTD API maybe?) regions = 0 命令:flash_erase 作用

磁盘分区与挂载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19-12-15 17:43:39
(整理自《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篇) 1. 观察磁盘分区的状态 1.1lsblk 列出系统上的所有磁盘列表 lsblk可以看成list block device的简称,就是列出所有存储设备的意思。 我们来谈谈默认输出的信息有哪些: • NAME:就是装置的文件名啰!会省略 /dev 等前导目录 • MAJ:MIN:其实核心认识的装置都是透过这两个代码来熟悉的!分别是主要:次要装置代码 • RM:是否为可卸除装置 (removable device),如光盘、USB 磁盘等等 • SIZE:容量 • RO:是否为只读装置 • TYPE:是磁盘 (disk)、分区槽 (partition) 还是只读存储器 (rom) 等输出 • MOUTPOINT:挂载点 1.2 blkid 列出装置的 UUID 等参数 虽然 lsblk 已经可以使用 -f 来列出文件系统与装置的 UUID 数据,不过,直接使用 blkid 也可以来找出装置的 UUID。 1.3 parted 列出磁盘的分区表类型与分区信息(此命令也可以进行分区) 2. 磁盘分区: gdisk/fdisk MBR 分区表请使用 fdisk 分区, GPT 分区表请使用 gdisk 分区。 这两个工具软件的操作很类似,执行了该软件后,可以通过该软件内部的说明数据来操作。 下面先以GPT的gdisk为例: 你应该要通过 lsblk

Linux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

久未见 提交于 2019-12-15 07:11:37
查看硬盘分区:fdisk-l。 硬盘创建分区:fdisk 硬盘名字 n:新建分区 w:保存退出 p:列出硬盘分区 d:删除分区 t:更改类型 重新读取分区:partprobe 硬盘名称 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硬盘) 1) 创建EXT3分区:mkfs -t ext3 分区名称 或 mkfs.ext3 分区名称 2) 创建FAT分区:mkfd -t vfat -F 32 分区名称 3) 创建swap文件系统(虚拟内存) mkswap 分区名 创建swap文件系统 swapon 分区名 启用swap swapoff 分区名 关闭swap 手工挂载:mount 硬盘名称 文件名(挂载位置) 手工卸载:umout 硬盘名称/文件名(挂载位置) 查看挂载情况:mount 自动挂载文件:/etc/fstab/ 设备名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挂载参数(default) 0 0 第一个0:代表是否需要dump备份,1代表需要,0代表不需要 第二个0:代表系统启动时检测磁盘的优先级;0代表不检测,1代表优先检测,2代表其次 实现光盘自动挂载 tail -1 /etc/fstab /dev/cdrom /mnt iso9660 defaults 0 0 9. 查看硬盘使用情况:df -hT 10. cat /proc/meminfo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来源: CSDN 作者: feiteng2019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19-12-14 21:57:01
文章目录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什么是磁盘 软盘(Floppy Disk) 硬盘 硬盘的接口类型 IDE SATA SCSI 光纤通道 SAS 非DOS分区 主分区 扩展分区 分区格式 FAT16 FAT32 NTFS ext2、ext3 什么是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 高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什么是磁盘 磁盘就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设备,即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表面划伤,导致数据丢失。简单地讲,就是一种计算机信息载体,也可以反复地被改写。磁盘有软盘和硬盘之分: 软盘(Floppy Disk) 软盘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软盘驱动器设计能接收可移动式软盘,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软盘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作为一种可移贮存方法,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的理想选择。 硬盘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

在win7下面安装ubuntu 16.04.4双系统

|▌冷眼眸甩不掉的悲伤 提交于 2019-12-14 19:23:30
Win7系统下安装Ubuntu系统,主要分为三步: 第1步:制作U盘启动盘 第2步:安装Ubuntu系统 第3步:创建启动系统引导 第1步:制作U盘启动盘 1.下载Ubuntu16.04安装镜像,官网地址: http://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 2.安装ultraISO软件(自行找途径解决,可以使用试用版) 3.运行UltraISO软件,在“本地目录”中查找ubuntu16.04镜像文件的位置,在右方列表找到后,双击该镜像文件,结果如下图所示: 4.在“启动”菜单里选择“写入硬盘镜像”, 弹出写入硬盘影像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勾选“刻录校检”,写入方式选择“RAW”(截图显示的是usb zip+,如果选择这个在安装的时候会提示Failed to load ld-linux.c32), 硬盘驱动选择你要刻录的u盘,然后选择“写入”,大约需要五分钟,启动U盘制作完成 第二步:安装Ubuntu系统 在Win7系统下创建Ubuntu使用的分区 在桌面右击“计算机” -> 选择“管理” -> 选择“磁盘管理”,选择一个空的磁盘分区,右击后删除卷,生成一个空闲分区,大小可以自己设定,作者设置为100G 2.启动U盘插入计算机,重启,开机时选择从usb启动,具体的方式各品牌电脑略有不同,Thinkpad电脑一般是按F12 3.进入Ububtu16

Linux 硬盘挂载及设置交换分区swap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14 17:57:12
mkswap /dev/sda2 [root@localhost ~]# swapon /dev/sda2 -a [root@localhost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96271 793 95198 9 279 94951 Swap: 8191 0 8191 写入开机自启动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fstab /dev/sda2 swap swap defaults 0 0 [root@localhost ~]# 来源: 51CTO 作者: wjw555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wujianwei/2458622

Linux系统安装磁盘的方法

泪湿孤枕 提交于 2019-12-14 16:30:00
把硬盘装好后,我们用 fdisk -l 查看下: 图中可以看出 /dev/sdb 是500G,新加的硬盘。 接下来我用命令 fdisk sdb 进行分区,输入 p 查看新硬盘分区,如图: 可以用m命令来看fdisk命令的内部命令;n命令创建一个新分区;d命令删除一个存在的分区;p命令显示分区列表;t命令修改分区的类型ID号;l命令显示分区ID号的列表;a命令指定启动分区;w命令是将对分区表的修改存盘让它发生作用。 我们这里是创建新分区,所以输入 n 然后 e 是扩展分区,p 是主分区,我们输入 p 接下来的块数什么的,都输入 1 ,最后选择大小,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60801, default 60801): +500GB //我们输入这个意思是分区大小为500G 最后输入 w 保存,如图: 然后在/dev/目录下就可以看到 sdb1 存在了。 分区完了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格式化,使用 mkfs -t ext3 /dev/sdb1 命令进行对sdb1格式化。如图: 上图格式化,我还在进行中,大约进行了一半。 格式化完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挂载分区了,我们先创建一个目录叫 data 然后把 /dev/sdb1 挂载到 /data 目录下,命令如下 mkdir /data mount /dev/sdb1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