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

创建文件系统-linux

不羁岁月 提交于 2019-12-21 01:50:02
二.创建文件系统 1.磁盘分区fdisk #fdisk -l 查看磁盘信息 #fdisk /dev/sdb m 显示帮助菜单 a 添加引导标签.相当于激活主分区 d 删除一个分区 n 创建一个分区 p 显示分区表 q 不保存退出 w 保存退出 2.格式化文件系统 #mkfs -t [filesyste-type] 来源: CSDN 作者: LinuxKernelCiscoIOS 链接: https://blog.csdn.net/LinuxKernelCiscoIOS/article/details/103634912

计算机开机启动过程详解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20 16:26:22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4501667-id-3490922.html 从打开电源到开始操作,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我一直搞不清楚,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只看见屏幕快速滚动各种提示...... 这几天,我查了一些资料,试图搞懂它 。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笔记 。 零、boot的含义 先问一个问题,"启动"用英语怎么说?  回答是boot。可是,boot原来的意思是靴子,"启动"与靴子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里的boot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早的时候,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早期真的是这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把一小段程序装进内存,然后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工程师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拉鞋带",久而久之就简称为boot了 。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一 、 第一阶段:BIOS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 。 这块芯片里的程序叫做

Linux-磁盘分区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2-20 05:52:51
1. 磁盘组成: 盘片(platter): 一般磁盘会有两个以上的盘片组成, 每个盘面都对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 磁头(head): 磁头用于向磁盘写入数据或从磁盘读出数据. 磁道(track): 磁道是对盘面的划分, 磁道是围绕盘面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 由外向里编号. 扇区(sector): 扇区是对磁道的划分, 将磁道划分为一段一段的弧, 这段弧就是扇区. 柱面(cylinder): 由于磁盘由上到下的多个盘片组成, 每个盘片的盘面被划分为多个磁道. 盘片由上到下的相同编号的磁道就构成的柱面. 2. 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单位: 一般来说磁盘是以一个柱面的大小作为一个分区单位的. MBR 分区表: 磁盘的第一个扇区存放者磁盘的分区信息, 分区的实质就是对这个扇区存放的信息进行修改. 对于扇区大小为 512 Bytes 的磁盘来说, 该扇区主要存放两部分信息: 主要开机记录区: 安装开机管理程序, 有 446 Bytes. 分区表: 记录整个磁盘的分区状态, 有 64 Bytes. 分区表每组分区记录需要占用 16 Bytes, 所以总共可以有四组分区记录. 每一组分区记录记录了该分区的起始和结束柱面号码. 这四个分区的记录被称为主要 (Primary) 或延伸 (Extended) 分区. 延伸分区: 为了使硬盘能够划分多于四个分区, 可以将其中的一个分区指定为延伸

ArchLinux安装与配置小结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19-12-20 05:05:09
最近无意间发现一个基于ArchLinux的发行版—— BlackArch ,主题十分炫酷(中二)。当然渗透类的Linux 发行版已经有BackTrack和Kali了,不过都是源于Debian的,使用者众多,随波逐流无法突显我们的逼格, 要论小众,ArchLinux算是个中翘楚。呵呵开个玩笑,其实ArchLinux的亮点在于“小”,不同于其他发行版的“最小化安装”, ArchLinux的安装过程就与众不同,手动分区,手动配置bootloader,然后从网络源下载必要的包安装到指定的分区中。 安装完必备的软件(如gcc)后其余一概自己去添加,包括图形界面。对于喜欢定制而又不怕折腾的朋友来说,Arch系列确实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好我还没有用过Arch系的发行版,因此就在虚拟机装一个体验一回,顺便把其中遇到的坑记录一下。 安装ArchLinux 关于ArchLinux的安装,已经有无数文章介绍过了,不过质量良莠不齐,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强烈建议先看一遍 官网的 Beginner-guide 。总的来说,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不算复杂,问题主要出现在分区和bootloader的配置上, 能解决就好办多了。 准备工作 在官网的Download界面里就有最新的iso镜像源可以下载,包括磁力链接和bt种子,下载好后烧录到光盘或者u盘,就可以作为一个操作 系统直接启动了

安装Ubuntu时的硬盘分区方案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2-20 04:12:49
安装 Ubuntu 时的硬盘分区方案 如果你准备在硬盘里只安装 Ubuntu 一个操作系统的话,建议你采用一个“/”、一个“swap”和一个“/home”的三分区方案: / : 10GB-15GB。 swap: 物理内存小于或等于 512MB,建议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容量2倍大小的swap;物理内存大于512MB,建议分配与物理内存等容量的swap。 /home: /和swap以外的所有剩余空间。 你需要手动进行分区,而不是由系统自己来安排,在进行安装之前,你需要先学习一些基础知识: ------Linux分区基础知识------ Linux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旧的Linux文档很可能会对读者认识Linux产生误导。 Ubuntu 已经取消了用hd和sd区分不同类型的硬盘的机制,取而代之的,用sda统一代表电脑中的第一块硬盘。 在Linux下,/dev/sdaX中的数字X的编号是有限的,最大的分区编号是16。因此,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编号占用1~4, 逻辑分区 占用5~16。即使你的硬盘中只有一个主分区(如,/dev/sda1)和一个扩展分区(/dev/sda2),剩下的两个主分区编号: /dev/sda3,dev/sda4也不会分配给 逻辑分区 。第一个 逻辑分区 一定是从/dev/sda5开始编号的。 文件系统 Linux支持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Linux能够对FAT16

centos基本信息和ssh框架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2-19 09:41:22
centos基本信息和ssh 是一个基于Red Hat Linux 提供的可自由使用源代码的企业级Linux发行版本。它是来自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开放源代码规定释出的源代码所编译而成。由于出自同样的源代码,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稳定性的服务器以CentOS替代商业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使用。两者的不同,在于CentOS完全开源。 SSH是 struts+spring+hibernate的一个集成框架,是16年之前较为流行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开源框架。区别于 Secure Shell 。 集成SSH框架的系统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以帮助开发人员在短期内搭建结构清晰、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其中使用Struts作为系统的整体基础架构,负责MVC的分离,在Struts框架的模型部分,控制业务跳转,利用Hibernate框架对持久层提供支持,Spring做管理,管理struts和hibernate。 centos特点 1 完全免费(不存在需要序列号的问题) 2 独有的yum命令支持在线升级,可以即时更新系统(不像红帽子那样需要花钱购买支持服务) 3 它修正了许多RHEL的bug 4 可以把CentOS理解为Red Hat AS系列!它完全就是对Red Hat AS进行改进后发布的

分区与加密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19-12-19 07:49:32
文件系统创建示例: fdisk -cu /dev/sda cat /proc/partitions major minor #blocks name 7 0 3351190 loop0 8 0 20971520 sda 8 1 204800 sda1 8 2 5120000 sda2 8 3 1024000 sda3 8 4 1024 sda4 8 5 102400 sda5 253 0 4096000 dm-0 253 1 1019904 dm-1 partx -d /dev/sda partx -a /dev/sda mkfs.ext4 /dev/sda5 之后提示会在挂载21次后检测,可是我不想叫他检测,怎么办呢?我前边写过一篇文章,就是用到tune2fs命令了。 tune2fs -i 0 /dev/sda5 #取消时间检测 tune2fs -c -1 /dev/sda5 #关闭强制检查挂载次数限制 tune2fs -l /dev/sda5 # blkid /dev/sda5   /dev/sda5: UUID="cffde973-ab02-4b52-a09c-2a7ee610255c" TYPE="ext4" # mkdir /test 向/etc/fstab添加一个条目: UUID="cffde973-ab02-4b52-a09c-2a7ee610255c" /test

linux磁盘分区fdisk命令详解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2-19 03:55:23
1、什么是分区? 分区是将一个硬盘驱动器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分区是把硬盘连续的区块当做一个独立的磁硬使用。分区表是一个硬盘分区的索引,分区的信息都会写进分区表。 2、为什么要有多个分区? 防止数据丢失:如果系统只有一个分区,那么这个分区损坏,用户将会丢失所的有数据。 增加磁盘空间使用效率:可以用不同的区块大小来格式化分区,如果有很多1K的文件,而硬盘分区区块大小为4K,那么每存储一个文件将会浪费3K空间。这时我们需要取这些文件大小的平均值进行区块大小的划分。 数据激增到极限不会引起系统挂起:将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分开,可以避免用户数据填满整个硬盘,引起的系挂起。 3、分区工具fdisk用法介绍 fdisk命令参数介绍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实例: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hdd 按"p"键打印分区表 这块硬磁尚未分区 按"n"键新建一个分区。 出现两个菜单e表示扩展分区,p表示主分区 按"p"键出现提示:"Partition number (1-4): "选择主分区号 输入"1"表示第一个主分区。 直接按回车表示1柱面开始分区。 提示最后一个柱面或大小。 输入+5620M 按回车 表示第一个分区为5G空间。 按"p"查看一下分区 这样一个主分区就分好了。

Linux磁盘管理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18 16:44:11
df命令 1.查看文件系统硬盘使用情况,linux硬盘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有挂载点。 2.df -h 是适当的显示磁盘的单位 3.df -i 查看磁盘inode信息,inode满了,即使磁盘有空间也写不进去 du命令 1.查看一个目录或文件大小,为什么用ls 和 du 查看文件的大小不一样呢。  因为磁盘存储有一个块儿的概念,最小块儿是4k,不满足4k的也按4k。 磁盘分区 1.查看磁盘命令,还可以给磁盘分区 fdisk -l 把系统中有的磁盘列出来 2.如果新插入了硬盘需要reboot重启主机 3.重启机器后可以看到新加的磁盘显示出来了。 4.fdisk /dev/sdb 给磁盘分区 5.-n 新建分区 -p 打印分区表 -d 删除分区 p 建立主分区 l 逻辑分区 6.主分区建立成功 7,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一定是连续的,sdb5 6 7 磁盘格式化(只有格式化的分区才能被挂载) 1.center os支持的文件系统格式 cat /etc/filesystems 2.mount 命令查看磁盘是什么系统 / 和 boot 都是xfs [root@bogon ~]# mount|grep 'xfs' /dev/mapper/centos-root on / type xfs (rw,relatime,seclabel,attr2,inode64,noquota)

jetson nano系统备份和恢复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19-12-18 15:00:51
文章目录 一、备份 1、首先使用以下命令确认需要备份的u盘的设备号 2、建立备份目录 3、备份信息 4、备份12个分区以及分区表备用 5、挂载备份的第一个分区(系统数据所在分区) 6、备份系统数据 二、恢复(全程使用root用户) 1、首先使用以下命令确认需要恢复的u盘的设备号 2、查看分区情况并删除已经存在的分区 3、创建分区 3、恢复其余11个分区: 4、格式化系统数据分区并挂载 5、复原系统 Jeston系统安装完毕,需要进行备份,又如何恢复到其他SD卡上呢? 环境是ubuntu18.04,jetson系统U盘,以U盘形式插入. 一、备份 1、首先使用以下命令确认需要备份的u盘的设备号 sudo fdisk -l 我的确定是/dev/sdc,注意这个需要自己确定哦 2、建立备份目录 mkdir jetson_nano_data && cd jetson_nano_data 3、备份信息 sudo fdisk -l /dev/sdc > fdisk_info.txt sudo parted -s /dev/sdc print > parted_info.txt 4、备份12个分区以及分区表备用 sudo dd if = /dev/sdc2 of = ./sdc02_TBC.img sudo dd if = /dev/sdc3 of = ./sdc03_RP1.img su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