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编译

ubuntu16下编译openjdk8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9:01
一、下载源码: https: //pan .baidu .com /s/ 1 MPjDhvoV8NMxzNx8Qz0wVw 二、安装openjdk7(boot jdk) sudo add -apt -repository ppa:openjdk -r /ppa sudo apt -get update sudo apt -get install openjdk - 7 -jdk 三、安装部分依赖包 sudo apt -get install libx11 -dev libxext -dev libxrender -dev libxtst -dev libxt -dev sudo apt -get install libcups2 -dev sudo apt -get install libfreetype6 -dev sudo apt -get install libasound2 -dev sudo apt -get ccache 四、进入openjdk 主目录 sh configure -- with -debug -level = slowdebug -- enable -debug -symbols ZIP_DEBUGINFO_FILES = 0 export LANG = C unset CLASSPATH unset JAVA_HOME 五、 sudo make all

gcc与g++的区别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Windows中常用vs来编译编写好的C和C++代码;vs把编辑器,编译器和调试器等工具都集成在这一款工具中。在Linux下常用的编译工具:gcc和g++。 gcc和g++的用法,语法都是一样的! g++在内部做了处理,默认编译C++程序,但如果遇到C程序,它会直接调用gcc去编译。 cpp和c文件中库文件的命名方式不同,gcc只能编译c程序,不能编译c++。 g++既可以编译C又可以编译C++。 Ref: https://blog.csdn.net/bit_clearoff/article/details/53965514 文章来源: gcc与g++的区别

windows下编译leveldb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一、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64 编译器:VS2012 https://blog.csdn.net/flyfish1986/article/details/46806893 二、准备下Boost 编译需要Boost库支持,因此先将Boost库编译为64位版本 1.下载好了Boost库,解压boost文件到本地目录(如D:\Program Files\boost_1_58_0\) 2.双击运行目录里的bootstrap.bat,会生成几个可执行文件,包括bjam.exe 3.cmd下切换到boost本地根目录执行下面命令,耐心等待。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dca1fa6f768d76f1a4405289.html 三、导入文件 本文使用的leveldb源码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google/leveldb/tree/windows 1文件-》新建-》从现有代码文件创建新项目 打开 从现有代码文件创建新项目 向导窗口 2要创建什么类型的项目? 选择Visual C++ 这里源码文件在E:\LIB\leveldb-windows目录中,所以使用的是E:\LIB\leveldb-windows 4项目名称填写 LevelDB 5使用Visual Studio 项目类型选择 静态库(LIB)项目 如果静态库

ubuntu16.04上openwrt的编译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0:01
1、openwrt介绍 OpenWrt的特点: 可扩展性好,可以在线安装您所需要的功能,目前有1000多个功能包可选; 是一台完整的Linux工作站,文件系统可读可写,便于开发者学习和实践 2、openwrt编译 (也可参考https://wenku.baidu.com/view/11610bdf767f5acfa0c7cd0d.html) 应用程序--附件--终端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 安装编译需要的组件: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sudo apt-get install g++ sudo apt-get install binutils sudo apt-get install patch sudo apt-get install bzip2 sudo apt-get install flex 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 sudo apt-get install make 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sudo apt-get install gettext sudo apt-get install texinfo sudo apt-get install unzip sudo apt-get install sharutils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l 编译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9:01
从官网下载源代码 https://www.openssl.org/ 第一步,解压 cd openssl-1.0.2h/ 第二步,配置 ./config no-asm shared --prefix=$(pwd)/__install make depend 第三步,修改Makefile 修改Makefile: 将下面 CC= gcc AR= ar $(ARFLAGS) r NM= nm 修改为 CC= aarch64-himix100-linux-gcc AR= aarch64-himix100-linux-ar $(ARFLAGS) r NM= aarch64-himix100-linux-nm 删除-m64 第四步, 文章来源: openssl 编译

g++/gcc编译流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9:01
gcc & g++ 现在是 gnu 中最主要和最流行的 c & c++ 编译器 。 g++ 是 c++ 的命令,以 .cpp 为主,对于 c 语言后缀名一般为 .c 。 这时候命令换做 gcc 即可。 本质上都是 gnu 编译器集合中的俩个部分 其实编译器是根据 gcc 还是 g++ 来确定是按照 C 标准还是 C++ 标准编译链接。 下面以 Test.cpp 为例: 命令: `g + + Test . cpp` 功能:生成默认为 a.exe 的文件,这个过程包含了编译和链接。 再说下 -o 命令, -o 命令表示输出的意思, gcc/g++ 命令是非常灵活的,你不指定输出的文件名的时候默认生成的是 .exe 文件。 要输出 Test.exe 的话可以用: g++ -o Test.exe Test.cpp -o 命令是输出的意思,这样就输出了 Test.exe gcc/g++ 在执行编译工作的时候,总共需要以下几步: 命令: g++ -E Test.cpp > Test.i 功能:输出预处理后的文件, linux 下以 .i 为后缀名。 只激活预处理,这个不生成文件,你需要把它重定向到一个输出文件里 。 这一步主要做了这些事情:宏的替换,还有注释的消除,还有找到相关的库文件。 用编辑器打开 Test.i 会发现有很多很多代码,你只需要看最后部分就会发现,预处理做了宏的替换

使用 Ninja 代替 make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8:01
转自:https://www.jianshu.com/p/d118615c1943 前言 在传统的 C/C++ 等项目构建时,通常会采用 make 系统使用 Makefile 文件来进行整个项目的编译构建,通过 Makefile 中指定的编译所依赖的规则使得程序的构建非常简单,并且在复杂项目中可以避免由于少部分源码修改而造成的很多不必要的重编译。但是它仍然不够好,因为其大而且复杂,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 make 那么强大的功能,相反我们需要更灵活,速度更快的编译工具。Ninja 作为一个新型的编译工具,小巧而又高效,它就是为此而生。 这篇文章介绍 Ninja 的安装以及如何使用 Ninja 来构建项目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 Ninja,只需要去官网下载一个 release 的二进制版本,放在系统目录(比如 /usr/bin)中就可以了,非常的简单。另外,现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有自己的包管理工具,直接使用包管理工具来下载也很简单。 下面简单介绍下通过编译 Ninja 源码的方式来安装 首先,确保已经安装了这些依赖:g++,graphviz,gtest,git,re2c 和 python2.7+。 获取源码 $ git clone git: / /github.com/ninja -build/ninja.git && cd ninja $ git checkout

源代码和编译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8:01
首先配置Android源代码下载环境:   1、创建一个用于存放下载脚本文件的目录;   #mkdir ~/bin   #PATH=~/bin:$PATH   2、下载repo脚本文件;   #curl https://dl   3、创建用于存放Android源代码的目录;   #make android_source   #cd android_source   4、初始化;   #repo init -u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manifest   5、开始下载Android源代码。   #repo sync   下载完成后进入保存源代码的目录,可以看到其目录结构。   接下来就是编译Android源代码   1、初始化编译环境;   #source build/envsetup.sh   或#. build/envsetup.sh   2、选择目标   使用lunch命令设置编译目标。   3、编译Android源代码   # make   Android移植主要就是Linux内核的移植,而Linux内核移植主要是Linux驱动的移植。所以需要在Ubuntu Linux下搭建两套开发环境。下面是安装Android内核的编译环境。   1、准备工作   将arm-linux-gcc-4.3.2.tgz文件和arm

为树莓派4编译64位的内核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4:01
树莓派从3代开始就已经是64位的CPU了,64位的CPU当然要使用64位的系统了。但是即便性能更强大的树莓派4都已经发布两三个月了,树莓派官方也没有放出64位的系统, 我想这可能是为了照顾3代以前的树莓派吧,毕竟一个系统要适配所有的产品,同时系统升级到64位,对于树莓派的整个软件生态来说都是一次改头换面的大更新,树莓派基金会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精力可能有点不够,所以官方的64位系统还得再等等。 不过如果你网上搜索 “树莓派 64位系统”, 会发现现在已经有很多非官方的64位系统了,这是因为树莓派的内核是开源的,64位的内核是可以从源码编译的,所以网上的所有的树莓派64位系统,包括所谓的 “全球首发”的64位debain, 都是从树莓派的Linux内核源码编译来的。 对于网上那些魔改内核的64位系统,不做评价。但对于处女座有强迫症的人来说,要想体验到真正原滋原味的树莓派64位系统,还是得自己动手从头编译。 本文背景即基于此。树莓派官方有一篇关于内核编译的文章: kernel building , 作为官方的教程,肯定是很详细的,但是这篇是针对32位内核的,所以我重新梳理一下编译64位内核的过程。 先说一下编译环境: 主机:archlinux x86_64 需要的软件: make git aarch64交叉编译工具: aarch64-linux-gnu-gcc f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