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

Java内存结构

南楼画角 提交于 2019-12-06 15:45:45
转载: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906627950/article/details/81324825 1、运行时数据区 JVM所管理的内存包括以下几个运行时数据区域,如图所示 方法区和堆为线程共享区,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及程序计数器为线程独占区。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空间,它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 如果线程执行的是java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可以理解为上图所示的行号),如果正在执行的是native方法,这个计数器的值为undefined。 JVM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CPU执行时间片的方式来实现的,任何一个时刻,一个CPU都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为了保证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线程间的程序计数器独立存储,互不影响。 此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情况的区域,因为程序计数器是由虚拟机内部维护的,不需要开发者进行操作。 虚拟机栈 每个线程有一个私有的栈,随着线程的创建而创建,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 虚拟机栈里面存着的是一种叫“栈帧”的东西,每个方法会创建一个栈帧,栈帧中存放了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

Java内存结构

佐手、 提交于 2019-12-06 15:39:08
转载: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906627950/article/details/81324825 1、运行时数据区 JVM所管理的内存包括以下几个运行时数据区域,如图所示 方法区和堆为线程共享区,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及程序计数器为线程独占区。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空间,它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 如果线程执行的是java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可以理解为上图所示的行号),如果正在执行的是native方法,这个计数器的值为undefined。 JVM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CPU执行时间片的方式来实现的,任何一个时刻,一个CPU都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为了保证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线程间的程序计数器独立存储,互不影响。 此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情况的区域,因为程序计数器是由虚拟机内部维护的,不需要开发者进行操作。 虚拟机栈 每个线程有一个私有的栈,随着线程的创建而创建,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 虚拟机栈里面存着的是一种叫“栈帧”的东西,每个方法会创建一个栈帧,栈帧中存放了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

Linux中buff/cache内存占用过高解决办法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2-06 15:19:49
Linux中buff/cache内存占用过高解决办法 https://www.cnblogs.com/rocky-AGE-24/p/7629500.html /proc/sys/vm/drop_caches linux的知识内容还是非常庞杂 需要就行学习. 在Linux系统中,我们经常用free命令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在一个centos7的系统上,free命令的显示内容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 这个命令几乎是每一个使用过Linux的人必会的命令,但越是这样的命令,似乎真正明白的人越少(我是说比例越少)。一般情况下,对此命令输出的理解可以分这几个层次: 不了解。这样的人的第一反应是:天啊,内存用了好多,14个多G,可是我几乎没有运行什么大程序啊?为什么会这样?Linux好占内存! 自以为很了解。这样的人一般评估过会说:嗯,根据我专业的眼光看的出来,内存才用了1.7G左右,还有很多剩余内存可用。buffers/cache占用的较多,说明系统中有进程曾经读写过文件,但是不要紧,这部分内存是当空闲来用的。 真的很了解。这种人的反应反而让人感觉最不懂Linux,他们的反应是:free显示的是这样,好吧我知道了。神马?你问我这些内存够不够,我当然不知道啦!我特么怎么知道你程序怎么写的? 根据目前网络上技术文档的内容,我相信绝大多数了解一点Linux的人应该处在第二种层次。大家普遍认为

JVM内运行时数据区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19-12-06 12:54:14
JVM的基本区域:    类加载子系统        运行时数据区(内存区域)        执行引擎      运行时数据区域          方法区(Method Area)     类的所有字和方法字节码,以及一些特殊方法如构造函数,接口代码也在这里定义。简单来说,所有定义的方法的信息都保存在该区域,静态变量+常量+类信息(构造方法/接口定义)+运行时常量池都存在方法区中,虽然java虚拟机规范把方法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但是它却有一个别名叫做Non+Heap(堆),目的应该是为了和java的堆区分开;   堆(Heap)     虚拟机启动时自动分配创建,用于存放对象的实例,几乎所有对象在堆上分配内存,当对象无法在该空间申请到内存是将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同时也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             新生代           类出生,成长,消亡的区域,一个类在这里产生,应用,最后被垃圾回收器收集,结束生命。         新生代分为两部分:伊甸区(Eden space)和幸存者(Survivor space),所有的类都是在伊甸区被new出来的。辛存区又分为From和To区。当Eden区的空间用完时,程序又需要创建对象,JVM的垃圾回收器将Eden区进行垃圾回收(Minor GC),将Eden区中的不再被对象应用的对象进行销毁

《浏览器工作原理与实践》 <12>栈空间和堆空间:数据是如何存储的?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19-12-06 12:36:37
对于前端开发者来说,JavaScript 的内存机制是一个不被经常提及的概念 ,因此很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对内存机制可能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不知道 JavaScript 的内存机制是什么。 但是如果你想成为行业专家,并打造高性能前端应用,那么你就必须要 搞清楚 JavaScript 的内存机制 了。 其实,要搞清楚 JavaScript 的内存机制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接下来的三篇文章(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JavaScript 处理垃圾回收以及 V8 执行代码)中,我们将通过内存机制的介绍,循序渐进带你走进 JavaScript 内存的世界。 今天我们讲述第一部分的内容—— JavaScript 中的数据是如何存储在内存中的 。虽然 JavaScript 并不需要直接去管理内存,但是在实际项目中为了能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坑,你还是需要了解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的。 让人疑惑的代码 首先,我们先看下面这两段代码: function foo(){ var a = 1 var b = a a = 2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 foo() function foo(){ var a = {name:"极客时间"} var b = a a.name = "极客邦" console.log(a) console.log

2 线性表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2-06 12:05:46
转:https://blog.csdn.net/csdn_aiyang/article/details/84863136 第1节:线性表 1.1 概念 线性表是一种简单的线性结构,特点是在非空的有限集合中,且第一个元素没有直接前驱元素,最后一个元素没有直接后继元素,其他元素都有唯一的前驱和后继元素。线性表有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1.2顺序存储结构 是指将线性表中的各个元素依次存放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中,通常将这种方法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顺序表。 假设,线性表的每个元素需占用m个存储单元,并以所占的第一个单元的存储地址作为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则线性表中第i+1个元素的存储位置location(ai+1)和第i个元素的存储位置location(ai)之间满足关系location(ai+1)=location(ai)+m。线性表中第i个元素的存储位置与第一个元素的a1的存储位置满足以下关系,location(ai) =location(a1)+(i-1)*m。其中,第一个元素的位置location(a1)称为起始地址或基地址。 顺序表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上也是相邻的。每一个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都和线性表的起始位置相差一个和数据元素在线性表中的位序成正比的常数。只要确定了第一个元素的起始位置,线性表中的任一个元素都可以随机存取,因此,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预分配——fallocate的前世今生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2-06 11:11:28
最近比较懒,还是加班写点东西吧,不然过段时间又把这些整理的东西弄丢了。 写什么呢?写一些跟工作相关的吧!因为笔者从事多媒体录像相关的开发工作,因此常常涉及到优化写卡策略、提升写卡性能相关的方面的事情。此话怎讲呢?如行车记录仪类的录像产品,录像可能持续多日,越往后写卡速度会越来越慢,直观感受是取出视频文件进行回放时,时间约往后的视频文件卡顿越来越严重。   怎样解决呢?一种方案从硬件解决,换一张好卡!但是这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因为录着录着写卡速度又掉下来了。另外一种方案从软件层面解决,就是卡速变慢了后,将卡格式化,但是这种方案对于用户来讲不太友好(有些用户可能不知道这个功能,或者文件删除前备份不方便)。还有一种方案,也是从软件层面解决问题,就是优化写卡策略。优化写卡策略,有一些可行的方案,例如文件预分配、待写数据进行缓冲写、编码与封装解耦,直写(DirectIO)。下面内容介绍预分配的内容。 1. fallocate介绍   linux man手册说明:      fallocate即预分配,英文为preallocate。什么意思呢?还往文件中没写数据,但是已经给文件分配了足额的物理空间来存储数据。创建了文件,再调用这个接口预分配了一定量的空间后,后续就可以往这个文件中写数据了。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这个接口需要文件系统的支持。常用TF卡录像,而卡的文件系统类型一般为fat32

预分配——fallocate的前世今生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19-12-06 11:09:34
最近比较懒,还是加班写点东西吧,不然过段时间又把这些整理的东西弄丢了。 写什么呢?写一些跟工作相关的吧!因为笔者从事多媒体录像相关的开发工作,因此常常涉及到优化写卡策略、提升写卡性能相关的方面的事情。此话怎讲呢?如行车记录仪类的录像产品,录像可能持续多日,越往后写卡速度会越来越慢,直观感受是取出视频文件进行回放时,时间约往后的视频文件卡顿越来越严重。   怎样解决呢?一种方案从硬件解决,换一张好卡!但是这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因为录着录着写卡速度又掉下来了。另外一种方案从软件层面解决,就是卡速变慢了后,将卡格式化,但是这种方案对于用户来讲不太友好(有些用户可能不知道这个功能,或者文件删除前备份不方便)。还有一种方案,也是从软件层面解决问题,就是优化写卡策略。优化写卡策略,有一些可行的方案,例如文件预分配、待写数据进行缓冲写、编码与封装解耦,直写(DirectIO)。下面内容介绍预分配的内容。 1. fallocate介绍   linux man手册说明:      fallocate即预分配,英文为preallocate。什么意思呢?还往文件中没写数据,但是已经给文件分配了足额的物理空间来存储数据。创建了文件,再调用这个接口预分配了一定量的空间后,后续就可以往这个文件中写数据了。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这个接口需要文件系统的支持。常用TF卡录像,而卡的文件系统类型一般为fat32

C博客作业05—指针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19-12-06 06:29:16
0.展示PTA总分(0----2) 展示关于“指针题目集”分数截图。 1.本章学习总结(2分) 1.1 学习内容总结 (1) 指针做循环变量做法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arr[]={6,4,3,5,8,1}; int len = sizeof(arr); for(int i=0;i<len;i++) { printf("%d\n",arr[i]);//常规遍历方式 } for(int i=0;i<len;i++) { printf("%d\n",*(arr+i));//使用arr指针遍历方式 } int *p_arr=arr; for(int i=0;i<len;i++) { printf("%d\n",*(p_arr+i));//额外使用新指针来遍历数组 printf("%d\n",*p_arr++);//额外使用新指针来遍历数组 } } (2) 字符指针如何表示字符串 C语言中没有特定的字符串类型,我们通常是将字符串放在一个字符数组中。字符数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数组,当然关于指针和数组的规则同样也适用于字符数组。举一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char str[] = "asdfghjkl"; char *pstr = str; int len =

索引的种类和优缺点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19-12-06 02:40:31
索引的种类 1.普通索引:仅加速查询 2.唯一索引:加速查询 + 列值唯一(可以有null) 3.主键索引:加速查询 + 列值唯一(不可以有null)+ 表中只有一个 4.组合索引:多列值组成一个索引,专门用于组合索引,其效率大于索引合并 5.全文索引: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词,进行搜索 索引的优缺点 优点: 第一, 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第二, 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的原因。 第三, 可以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在实现数据的参考完整性方面特别有意义。 第四, 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第五, 通过使用索引,可以在查询的过程中,使用优化隐藏器,提高系统的性能。 缺点: 第一, 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要耗费时间,这种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索引需要占物理空间,除了数据表占数据空间之外,每一个索引还要占一定的物理空间,如果要建立聚簇索引,那么需要的空间就会更大。 第三 ,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的维护,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angjixue/p/1195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