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2019-12-29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20-01-25 09:12:39
吉大考研经验分享 距考研结束的第7天,我的心情慢慢平定下来,决定把这次考研的经验写到博客,此博客近期慢慢更新 🤓 来源: CSDN 作者: qq_44571236 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44571236/article/details/103751785

第一次博客作业

牧云@^-^@ 提交于 2020-01-24 05:36:51
1.建立博客 简单的自我介绍: 031702432:我是乐观的翁世豪;我的爱好是羽毛球;我最喜欢饺子(玫瑰园一层);我最喜欢的歌:淋雨一直走;越努力越幸运。 2.阅读与思考 2.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学时对计算机专业的畅想 2.1.1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决定的? 通过自己的兴趣以及身边人的建议还有网上一些选择专业的资料还有知乎上一些答主的现身说法。 2.1.2你认为过去两年中接触到的课程是否符合你对计算机专业的期待,为什么? 不是很符合,过去两年我学到的课程知识和我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计算机专业的想象不太符合,我觉得过去两年学习的较多是基础知识,在电脑上的应用上比较少,能做的事情比较有限。 2.1.3你觉得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它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我觉得计算机是我喜欢的领域,但是我不觉得他是我擅长的领域,这个领域太庞大复杂了。 2.1.4将来你会选择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吗?是的话给出你想去的城市、公司和岗位,否的话给出原因。 我希望并且也认为自己会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我想去北上广或者一些省会城市,去美团、去哪儿这样的公司从事技术岗位。 2.2即将大三的你,对照前人们走过的路和描述未来发展,现在的你 2.2.1自我感觉你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 编程语言方面学习了C,C++还有比较基础的python,掌握一些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知识,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考研复试之前,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如何联系导师?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20-01-19 01:19:20
考研复试之前,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如何联系导师? 2020考研初试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复试的阶段。那么在复试之前,考生一般都会和导师取得一些联系,让导师对自己有个初步的印象。 这样可以避免在复试的时候,因为时间原因或准备不充分,而让导师忽略了自己。 2020考研初试已经结束,即将进入复试的阶段。那么在复试之前,考生一般都会和导师取得一些联系,让导师对自己有个初步的印象。 这样可以避免在复试的时候,因为时间原因或准备不充分,而让导师忽略了自己。 但是,如何在导师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是很需要技巧的。 充分了解导师 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域、成果,教育和工作经历等等。 能够在和导师的交流中寻找共同话题,并取得导师的好感。 聊天过程中切忌不懂装懂,浪费导师时间。 同时也要注意导师的人品和师德,因为近几年研究生跳楼事件频发,大多由于导师的压榨所致。这里推荐“导师评价网”。 注意联系时间 初试之前可以不联系,主要在出分数之后,复试之前进行联系,入学后分配导师那段时间更要加紧联系。 早期的零星交流不仅可以让导师认识自己,更能让自己了解导师。 不要轻易登门拜访,因为一般人都不怎么欢迎不速之客。 最好有人引荐,可以找学长或学姐。 可以在某些节日,例如春节给导师发一封邮件。 联系方式的选择 有人引荐是最好的方式,一般同学能找到导师门下的师兄师姐。 电子邮件也是很好的联系方式

2020-01-16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20-01-19 00:48:33
象牙塔尖教育是一所专注于经济金融类考研、职业发展的精品咨询机构和学生互助社 象牙塔尖致敬每位怀清北梦学子: 十年寒窗,总为追寻神圣净土;酷暑鏖战,只愿圆梦高等学府;几载苦读,终可伫立象牙塔尖;寒冬奋笔,常伴清华园未名湖。 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奋斗在追梦的道路上。为了更加辉煌的明天,我们有缘在此相见。前后相携,薪火相传。请听我娓娓道来我们的故事。 这是一个由清华和北大各经管类学院的学霸自发聚集的圈子,由北大、清华十几名历年专业课状元级硕士联合成立。核心团队包括北大光华金融硕士2名专业课最高,北大经院金融硕士1名专业课最高/1名总分最高,北大汇丰经济学硕士1名专业课最高/1名总分最高,北大软微金融科技1名专业课最高,以及清华五道口、清华经管、北大汇丰、北大软微等多名历年专业课前五,合计二十余人的师资及运营团队。团队拥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对考试题型的准确把握能力。其中包括两届北大光华金融硕士专业课最高分,两届北大经院金融硕士专业课最高分,北大汇丰经济学硕士专业课最高分、总分最高分,北大软微金融方向专业课最高分。 在这里,和各位追梦人一起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回首往昔,点点滴滴,感慨万千。愿帮助依然挥洒青春热血追梦清华园未名湖的有志之士追梦、筑梦、圆梦!在象牙塔尖这个圈子里我们和各位同学分享资源,解答疑惑和难题,辅助提高各位同学的能力。愿我们在激烈的角逐脱颖而出,站在象牙塔尖笑看风云变幻

2017年度总结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01-16 14:44:34
2017年度是目前21年中,自我感觉成长最丰富的一年。脚踏实地的感觉到了生活,对于自己前20年,一直都是抱着享受的想法,万事随性,没有目标也没有压力。思想上产生一些矛盾。20年前一直瞧不起追求结果的处事方法,认为过程是关键,看结果就俗了经历了才是关键。现在的自己或许真的是俗了,没有结果的事情开始考虑开始的必要性,虽然内心还是追求完成但明显得考量是差距。工作上,认识到工作前全局规划的重要性;学习上,可行性与规划并行的考量是关键。开始找到更加高效的工作、学习方法。意识到学习的潜在影响性,只要是在所希望从事的事业上一直学习,不论是否有强度的规划、是否有可观的成果,学习的潜在影响性终将影响你的生活。 2017年度感官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考研就业的纠结期,年初的几个月自己一直纠结在考研与就业中,没有一定要考研的理由,也没有一定要就业的理由。虽然家人一直希望自己去考研,但这种期待与自己没有任何动力,没有任何打动自己的理由,因此也无法对自己有任何引导性。其实自己一直是希望考研的,但是目标的渴望程度很小,希望考研也只是,觉得懒得找工作、懒得改变现状,认为考上一所很牛的学校回事2一件值得吹捧的事情。或许是目标的渴望程度决定了自己对此的付出度,因此在幻想了没几个月,就放弃了,因为放弃了也并不缺少什么,放弃的理由现在想想似乎是又懒得看书、而当时居然骗自己是因为穷

大四学生给学弟学妹的一点忠告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20-01-16 07:23:31
今天看到一个学妹写的编程心路历程,在纠结是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我认为作为经历过考研、找工作、毕业设计、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有必要把自己的经历和一点感悟分享出来。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參考。假设能让一些人有所感悟就更好了。 话到嘴边又不知从何说起。就先简介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是软件project2010级的学生,參加了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失利后參加了春季招聘,眼下在厦门找到了一份网络游戏开发的工作。整体还算不错,对于找工作和考研也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就从大学低年级的学习方式说起吧。我自己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也是混混沌沌的。功课马马虎虎大概都在80分左右,没有明白的目标,仅仅是认为经过了高考的压力应该好好地放松一下,大把的时间花在了玩游戏和娱乐上,结果就是课业成绩一般,达不到保研标准,技术方面也没有什么特长。假设让如今的我又一次回到大一大二的时光,我一定会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如今的结果也会大不同样。 对于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我想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学习效果的差异是惊人的,当有空暇时间的时候,有目标的人总是会不断看书学习来提高自己(比方我的一个大学室友,如今保送到中科院读研究生),而没有目标的人则会想尽办法来打发空暇时间(比方那时的我,徘徊在各个网络游戏间),可能你当时认为没有什么,可是时间一长这个差距就被拉大到了你难以想象的程度。 关于目标的确立

用Python来看考研三百万大军

被刻印的时光 ゝ 提交于 2020-01-16 06:08:49
尽管今年研招网内部,已经做了优化改善,还是抵挡不住考生们的报名热情(网站崩溃)。 2017年考研人数增长至201万人, 2018年则达到238万人, 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 注:数据来自“中国教育在线” 为了看清近几年考研人数的增长趋势,我用python绘制如下的折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的涨幅很大。预计今年考研人数在320-350万人。 如上图所示,2017年的报录比为2.78,2018年为3.12。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多,录取人数不也在涨嘛! 实现代码 主要用到了pandas读取数据,matplotlib绘制折线图。其中遇到了一些中文编码的小坑,代码如下。 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第一,读取数据df = pd.read_csv("kaoyan.csv", encoding='gb2312')# print(df)# 第二,绘制折线图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可以解释中文无法显示的问题# 1)创建画布plt.figure(figsize=(10,5),dpi=80)# 2)绘制图像plt.style.use('ggplot')# matplotlib官方提供了五种不同的图形风格,# 分别是:bmh

用Python来看考研三百万大军

余生颓废 提交于 2020-01-16 03:27:57
尽管今年研招网内部,已经做了优化改善,还是抵挡不住考生们的报名热情(网站崩溃)。 2017年考研人数增长至201万人, 2018年则达到238万人, 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 注:数据来自“中国教育在线” 为了看清近几年考研人数的增长趋势,我用python绘制如下的折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的涨幅很大。预计今年考研人数在320-350万人。 如上图所示,2017年的报录比为2.78,2018年为3.12。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多,录取人数不也在涨嘛! 实现代码 主要用到了pandas读取数据,matplotlib绘制折线图。其中遇到了一些中文编码的小坑,代码如下。 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第一,读取数据df = pd.read_csv("kaoyan.csv", encoding='gb2312')# print(df)# 第二,绘制折线图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可以解释中文无法显示的问题# 1)创建画布plt.figure(figsize=(10,5),dpi=80)# 2)绘制图像plt.style.use('ggplot')# matplotlib官方提供了五种不同的图形风格,# 分别是:bmh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20-01-11 15:16:03
距离20考研结束已经过去20天了,自打考完研感觉自己又回到大一大二那种懒散的地步,回到家早上起不来,起晚了又不想学习,每天刷刷抖音、看看综艺、追追电视剧,偶尔学会spring,年后还要去实训然后参加春招。没考研的同学都有了工作,考研又不一定能考上,自己这么菜不知道明年能找到什么工作,还是要努力学习,争取拿个好的offer保个底。 不管结果如何,还是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过年前把SSM学完,年后开始准备毕业设计,每天1~2道HDOJ的算法(虽然感觉考不上,但是万一呢哈哈哈),复试还有英语口语(这是第二头疼的),奋斗从克服懒惰开始!还要努力更博,锻炼自己,以前写文章太少,希望能像大佬们一样写出精彩的技术文。 来源: CSDN 作者: Hanoch_Liu 链接: https://blog.csdn.net/Hanoch_Liu/article/details/10393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