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流程

微信小程序后端开发流程

浪子不回头ぞ 提交于 2019-12-04 08:44:02
微信小程序后端开发流程根据官网总结为两个步骤 1、前端调用 wx.login 返回了code,然后调用wx.getUserInfo获取到用户的昵称 头像 2、服务端根据code去微信获取openid, 接口地址: 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 微信小程序后端接口开发 controller层 public class Oauth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WeChatService weChatService; /** * 微信授权用js_code换取openId * @param code * @return */ @GetMapping("/code2Session") public BaseResponse code2Session(String code) { log.info("code2Session,code={}", code); if (StringUtil.isEmpty(code)) { return BaseResponse.buildFail("参数异常"); } Code2SessionResponse res = weChatService.code2Session(code); log.info("code2Session,res={}", res); if (!res

行业软件定制开发的具体流程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19-12-04 00:31:07
安莫比科技 /*--> */ /*--> */ 在企业的发展中,常常会用到各类行业软件或者行业相关的管理系统,有效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或管理效率。但是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需求,对于软件的功能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直接上通用型软件系统并非最佳选择,不能根据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无法更好地为工作提供便利。 根据企业的预算以及对软件的预期,则需要进行行业软件定制开发。 那么这种行业软件定制开发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 1、软件设计阶段:首先需要需求方本身对希望达到的预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清楚要实现的软件所包含的核心流程以及核心功能是什么,当然往往在实际过程中,需求方往往不能输出一个有效的,清晰的需求文档,这就是传统的软件定制开发外包中的最大隐患,最终造成项目达不到预期,延迟上线等等不良结果。安莫比科技有完整的需求分析措施,安排专业的产品经理针对需求进行详细的沟通以及设计,最终输出完善的产品示意图和详细的演示,以达到需求方能够通过这个环节最大化了解产品预期效果,这样经过沟通修改,最终需求就得以最大化明确。 2、软件开发阶段:进入到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方0参与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需求到实现,这中间的细节改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安莫比科技在具体软件开发阶段中采用分阶段集成测试的模式,当功能模块已实现某个流程或者环节时,即可安排上线到预生产环境,邀请需求方的项目负责人共同进行体验

Java学习流程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03 17:25:44
此篇为转载: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MonkTang/p/9204993.html Java学习流程 首先,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学习方法是:先学java前段,也就是HTML,css,js,因为学习java以后肯定是往java ee方向发展的,学习完前端,在学习后端很多东西比计较容易理解!   其中J2SE是关键,如果学好了java se 部分,基础扎实了,后面进阶学习也比较轻松!   补充说明一下:我觉得学习java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先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然后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边做开发边补充,就像写文章一样,先写好框架,然后再去润色填充。因为前期在学习的时候你不知道用在哪里,不知道用途,没有学习的目的,所以很多概念就很难理解,时间久了也容易遗忘。但是如果你直接从实践开始学习,很多知识点都充串联起来了,而且会印象深刻,当然前提条件是你已经入门,已经能写一些简单的程序,我个人现在也是按照这个方式在学习了,感觉很有效。    说明: 本文介绍的内容过于详尽,这里我补充一些基本的学习路线,相对比较简略,但是比较可行:     1、基础语法。也就是我们常说,各种编程语言都有的部分,数据类型,数组,for循环,do-while,switch……等等,是学习任何编程语言的基础,很关键。     2、面对对象:①类和对象;②Java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开发流程

江枫思渺然 提交于 2019-12-03 01:45:02
关键是能不能按这个执行??? 1. 需求评审: 1). 提前预习需求评审,记下相关问题 2). 提出之前的疑问,保持充分理解需求 2. 开发阶段: 1). 编写开发设计方案 2). 评估开发时间 3). 功能开发:异常捕获,特殊情况处理 4). 单元测试、Postman测试 5). 新功能加详细的日志 6). 异常监控 7). 回顾开发时间是否和预期时间一致 3. 测试阶段: 1). 新功能单元测试覆盖到,测试到 2). 可能影响到的功能测试到 3). 验证对之前功能的影响(之前的自动化测试,可能影响的功能测试) 4). 测试稳定后,让产品经理测试一遍。及时发现与需求不一致的问题。 5). 合完master后,开发、测试、产品都要走一遍。 4. 上线: 1). 生产验证:自己验证,找业务验证。一定要验证! 2). 关注线上代码执行情况(日志)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tianlin/p/11769866.html

开发流程与版本管理规范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43:02
# 开发流程与版本管理规范 ## 版本号规则 如非特殊说明,所有产品的版本号将遵循 主版本.次版本.BuildNumber 的规则。 - 主版本号:发布重大更新时增加 - 次版本号:发布新功能点时增加 - build number: 打包的编号, 日常更新,bug 修复, 功能优化 例如 2.1.34, 2 是 主版本号, 1为次版本号, 34 是 build number. 主版本号变化时次版本号清零,但是 build number 不清零,一直累加。2.1.34 的下个版本号是 3.0.35 、 2.2.35 或者 2.1.35 之一。 ## 代码库版本管理 公司的代码库使用 git 管理版本。 不熟悉 git 同事请先阅读 git 的 相关文档: https://gitee.com/progit/ 下面描述公司的 git 的 使用规范。 ![123123](/Users/luoxin/Desktop/123123.png) ### 主要分支 代码库中包含两个主要的分钟 1. master 2. develop origin/master 的最新版本应与生产环境当前版本一致, master 分支上的所有历史版本与线上生产环境的历史版本一一对应。 origin/develop 分支是开发集成的版本。 当 develop 分支的当前版本达到稳定状态,意味着可以向生产环境发布了。这时

从实践出发:微服务布道师告诉你Spring Cloud与Spring Boot他如何选择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43:02
背景 随着公司业务量的飞速发展,平台面临的挑战已经远远大于业务,需求量不断增加,技术人员数量增加,面临的复杂度也大大增加。在这个背景下,平台的技术架构也完成了从传统的单体应用到微服务化的演进。 系统架构的演进过程 单一应用架构(第一代架构) 这是平台最开始的情况,当时流量小,为了节约成本,并将所有应用都打包放到一个应用里面,采用的架构为.net+sqlserver: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最接近用户。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 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平台所使用的是基于.net的web形式。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无疑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也即是说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Domain)逻辑有关,很多时候,也将业务逻辑层称为领域层。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 数据访问层:有时候也称为是持久层

frameworks开发笔记之关机流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0:01
关机的核心类 frameworks\base\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power\PowerManagerService.java frameworks\base\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MountService.java frameworks\base\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power\ShutdownThread.java 关机流程图 关机源码详解 frameworks\base\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power\PowerManagerService.java reboot和shutdown方法启动关机: shutdownOrRebootInternal(HALT_MODE_SHUTDOWN, confirm, reason, wait); shutdownOrRebootInternal(HALT_MODE_REBOOT, confirm, reason, wait); shutdownOrRebootInternal方法调用ShutdownThread.shutdown: ShutdownThread.shutdown调用了shutdownInner方法:

CRM开发报名流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7:01
在客户信息里点击报名竟如报名,销售选择好报名的大致信息点击下一步会生成一个链接给客户填写,如果改用户报名已存在也会生成一条链接 在crm/urls.py文件中设置报名url url ( r '^customer/(\d+)/enrollment/$' , views . enrollment , name = "enrollment" 在crm/views.py文件中创建enrollment函数 因为在报名页面里面的数据需要从报名表里面得出来,所以得先获取表单里面的值,所以新建crm/forms.py from django . forms import ModelForm from PerfectCRM . Perfectcrm . crm import models class EnrollmentForm ( ModelForm ): def __new__ ( cls ,* args ,** kwargs ): #super(CustomerForm,self).__new__(*args,**kwargs) # print("request.POST:",request.POST) #表名,表对象值 for field_name , field_obj in cls . base_fields . items (): #print(field_name,dir(field

Git 协作流程

Deadly 提交于 2019-12-02 23:51:05
Git 协作流程5 Git 作为一个源码管理系统,不可避免涉及到多人协作。 协作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流程,让大家有效地合作,使得项目井井有条地发展下去。"协作流程"在英语里,叫做"workflow"或者"flow",原意是水流,比喻项目像水流那样,顺畅、自然地向前流动,不会发生冲击、对撞、甚至漩涡。 本文介绍三种广泛使用的协作流程: Git flow Github flow Gitlab flow 如果你对Git还不是很熟悉,可以先阅读下面的文章。 《Git 使用规范流程》 《常用 Git 命令清单》 《Git 远程操作详解》 全部回复 实验楼管理员 L64 一、功能驱动 本文的三种协作流程,有一个共同点:都采用 "功能驱动式开发" (Feature-driven development,简称FDD)。 它指的是,需求是开发的起点,先有需求再有功能分支(feature branch)或者补丁分支(hotfix branch)。完成开发后,该分支就合并到主分支,然后被删除。 二、Git flow 最早诞生、并得到广泛采用的一种协作流程,就是 Git flow 。 2.1 特点 它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 首先,项目存在两个长期分支。 主分支master 开发分支develop 前者用于存放对外发布的版本,任何时候在这个分支拿到的,都是稳定的分布版;后者用于日常开发,存放最新的开发版。 其次

web前端项目开发流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2:01
版权声明:如果您对这个文章有任何异议,那么请在文章评论处写上你的评论。 如果您觉得这个文章有意思,那么请分享并转发,或者也可以关注一下表示您对我们文章的认可与鼓励。 愿大家都能在编程这条路,越走越远。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369568/article/details/91489117 开发流程 图解 需求 评审 召集需求涉及到的UI、开发、产品、测试人员整理业务流程,同步信息,明确分工 明确需求目的,考虑当前需求设计是否可满足目的 整理流程中如果涉及的其他人员,则召集商讨 如需求设计上影响现有业务功能,应要求产品重新设计实现方案,然后重新评审 注意事项 业务流程同步:评审后重新梳理流程,存在疑问处及时找产品沟通 周边需求依赖:评审功能与依赖功能并行开发,由于前置需求未完成导致当前需求时间成本被压缩 埋点需求:提前与产品明确是否需要埋点 造数据:提前了解测试数据制造的困难程度,预估测试时间―>有些场景下的测试数据非常难造 并发量:后端机器是否能够承担新需求下的并发量,如果无法承担的话必须给出后续方案 自测:由于开发人员不予提供线上账号,因此自测也需要一名测试人员做线上回归测试 兼容范围:pc端需明确要兼容哪些浏览器,移动端需明确android与ios兼容版本以及哪些移动端浏览器 开发 评审 原型图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