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的原理及实际操作(便于我们更能理解路由的传输过程)
1.路由原理 路由器:将数据包完整送到目的地,并且选择一条相对最佳路径。 作用:让不同网段的计算机进行正常通讯。 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计算机1.1要发送数据包给4.1,由于是不一样网段,即将数据包发给同网段的路由器A。 (2)路由器A收到数据包后,首先查看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为4.1。其次查看自己的路由表,找出目标网段所对应的输出接口S0。 (3)网络中的路由器都是按照这样的原理来进行数据包的传输,路由器B亦是如此,将数据包从E0口传输出来,最后主机4.1接收到这个数据包。 3.路由表的形成 路由表是路由器中路由条目的集合,是路由器选择路径的依据。 直连网段:与路由器自身直接相连的网段,在路由表中能有这几个网段和端口的对应关系; 非直连网段:没有与路由器自身直接相连的网段,要使用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写入路由表当中。 4.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A.静态路由需管理员在路由器上手动配置的固定路由。 若想在A中添加静态路由必须指明: 1.要到达的目的网络IP; 2.与路由器A相连的下一个路由器B的接口IP地址或者路由器A的本地接口; 3.除非管理员进行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特点: 1.管理员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来控制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流动; 2.只能实现单向的通讯,要想实现双向通讯,只能在两端设置双向的静态路由; 3.缺乏灵活性,不能随网络的变化而变化;当遇到链路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