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服务器

初识Solr(二):Solr集群(SolrCloud)搭建

∥☆過路亽.° 提交于 2019-11-27 17:52:17
一、SolrCloud   SolrCloud(solr 云)是Solr提供的分布式搜索方案,当你需要大规模,容错,分布式索引和检索能力时使用 SolrCloud。当一个系统的索引数据量少的时候是不需要使用SolrCloud的, 当索引量很大,搜索请求并发很高,这时需要使用SolrCloud来满足这些需求 。    SolrCloud是 基于Solr和Zookeeper的分布式搜索方案 ,它的主要思想是使用 Zookeeper 作为 集群的配置信息中心 。 二、Zookeeper   顾名思义zookeeper就是动物园管理员,他是用来管hadoop(大象)、Hive(蜜蜂)、pig(小猪)的管理员, Apache Hbase和 Apache Solr 的分布式集群都用到了zookeeper;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源的程序协调服务,是hadoop项目下的一个子项目 Zookeeper的功能 1、配置管理   在我们的应用中除了代码外,还有一些就是各种配置。比如数据库连接等。一般我们都是使用配置文件的方式,在代码中引入这些配置文件。但是当我们只有一种配置,只有一台服务器,并且不经常修改的时候,使用配置文件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但是如果我们配置非常多,有很多服务器都需要这个配置,而且还可能是动态的话使用配置文件就不是个好主意了。   

【Redis哨兵集群】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19-11-27 17:15:21
目录 开始配置主从复制 开始配置Redis Sentinel 原文: http://blog.gqylpy.com/gqy/332 "@ ***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Redis的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原理: 从服务器向主服务器发送 SYNC 命令。 主服务器接到 SYNC 命令后,会调用 BGSAVE 命令,创建一个 RDB 文件,并使用缓冲区记录接下来执行的所有写命令。 当主服务器执行完 BGSAVE 命令后,会向从服务器发送 RDB 文件,而从服务器则会接收并执行这个文件。 主服务器将缓冲区存储的所有写命令发送给从服务器执行。 --------- Redis主从复制使用的是RDB备份方式来同步主从服务器的数据的。 同步开始之后,通过主库命令传播的方式,主动复制方式实现。 2.8以后实现PSYNC饿机制,实现断线重连。 Redis主从复制的背景问题 Reids主从复制可将主节点数据同步给从节点,从节点此时有两个作用: 一旦主节点宕机,从节点作为主节点的备份可以随时顶上来. 扩展主节点的读能力,分担主节点的读压力. . 一旦主节点宕机,从节点上位,那么就需要人为修改所有应用方的主节点地址(指定新的master地址),还需要命令所有从节点复制新的主节点. 这个问题很麻烦,而redis-sentinel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 Redis-Sentinel **    

redis学习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1-27 16:51:58
1.什么是redis? Redis的的是完全开源免费的,遵守BSD协议,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数据库。是当前最热门的的的NoSql数据库之一,也被人们称为数据结构服务器。 Redis是由意大利人Salvatore Sanfilippo(网名:antirez)开发的一款内存高速缓存数据库。Redis全称为:Remote Dictionary Server(远程数据服务),该软件使用C语言编写,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它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如:string、list、set、zset(sorted set)、hash。 2.Redis支持的数据类型? String字符串: 格式: set key value string类型是二进制安全的。意思是redis的string可以包含任何数据。比如jpg图片或者序列化的对象 。 string类型是Redis最基本的数据类型,一个键最大能存储512MB。 Hash(哈希) 格式: hmset name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Redis hash 是一个键值(key=>value)对集合。 Redis hash是一个string类型的field和value的映射表,hash特别适合用于存储对象。 List(列表) Redis 列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你可以添加一个元素到列表的头部(左边

C# 读写opc ua服务器,浏览所有节点,读写节点,读历史数据,调用方法,订阅,批量订阅操作

时光怂恿深爱的人放手 提交于 2019-11-27 16:51:00
OPC是应用于工业通信的,在windows环境的下一种通讯技术,原有的通信技术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环境,在可扩展性,安全性,跨平台性方面的不足日益明显,所以OPC基金会在几年前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架构设计的OPC 统一架构,简称OPC UA,截止目前为止,越来越多公司将OPC UA作为开放的数据标准,在未来工业4.0行业上也将大放异彩。 在OPC UA的服务器端。会公开一些数据节点,或是方法等信息,允许第三方使用标准的OPC协议来进行访问,在传输层已经安全的处理所有的消息,对于客户端的访问来说,应该是非常清楚简单的。 本篇文章是讲述如何开发C#的OPC UA客户端的方式,关于如何开发OPC UA可配置的服务器,请参照另一篇博客: http://www.cnblogs.com/dathlin/p/8976955.html 这篇博客讲述了如何创建基于三菱,西门子,欧姆龙,ModbusTcp客户端,异形ModbusTcp客户端的OPC UA服务器引擎。 2.0版本说明 2018年8月18日 20:09:24 基于OPC UA的最新官方库,重新调整了订阅的代码实现,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dathlin/OpcUaHelper 除了组件的源代码之外,还包含了一个服务器的示例,就是下面的的示例操作。 更加详细的代码说明可以参照GitHub上的readme文件 前期准备

网易视频云海外加速方案发布啦!

孤人 提交于 2019-11-27 15:47:16
导读 自从2015年以来,中国直播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巨额资本加持直播行业也使得直播行业进入了快车道,而移动直播则是个中翘楚。 引言 当前直播已经不是国内的私事,海外的人群也积极主动的加入国内的大联欢中。然而,由于长距跨国网络的链路质量问题,海外直播经常出现卡顿、传输失败等问题。面对着这高速发展的行业,越来越多的直播场景也挑战这直播背后的技术实现。 网易视频云将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海外链路数据进行分析,并针对海外节点配置大量源站、拉设专线,多级调度等手段来解决这些瓶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简介 传统直播链路一共分为三块: ◆当主播通过移动端设备采集摄像头、麦克风数据,并进行相应的音视频编解码,网络传输协议的封装后,会先将音视频数据发送到CDN的源站服务器上,这里称为第一公里。 ◆当源站服务器收到数据后,需要与所有边缘节点共享自己所收到的内容,这里称为中间一公里。 ◆当观众加入主播的房间后,会向CDN的边缘节点发起请求,边缘节点会将其从源站服务器收到的消息转发给观众,这里称为最后一公里。 这三公里构成了整体CDN网络的传输,通过这三公里,间接的连通了主播与观众,即使主播和观众相距甚远,但是观众收看的直播质量并不会随着这距离而越变越差。 最后一公里解决了不同观众的接入问题,不同的边缘节点的分布会使不同的观众在其各自的网络环境(如不同运营商,不同地域,不同的带宽

zookeeper的简介和相关命令操作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19-11-27 15:16:33
/*--> */ /*--> */ 1. zookeeper的简介   zookeeper由文件系统和通知机制构成    1)文件系统     Zookeeper使用树形结构管理数据。而且以“/”作为树形结构的根节点。树形结构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znode”。文件系统中的目录可以存放其他目录和文件,znode中可以存放其他znode,也可以对应一个具体的值,znode和它对应的值之间是键值对的关系。   树形结构     ①树形结构的主体由znode组成     ②每一个节点包含下面两部分       I. 值:节点的路径和当前节点上保存的值构成一个“键值对(key-value)”关系       II. 状态 stat    2)通知机制     在分布式项目中随着业务功能越来越多,具体的功能模块也会越来越多,一个大型的电商项目能达到几十个模块甚至更多。这么多模块的工程由可能需要共享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一但发生变化,各个相关模块工程中手动逐一修改会非常的麻烦,甚至可能发生遗漏。     使用ZooKeeper的通知机制后,各个模块工程在特定的znode上设置Watcher(观察者)来监控当前节点上值的变化,一旦Watcher检测到了数据变化就会立即通知模块,从而实现“ 一处修改,处处生效 ”的效果。      ①目的:一处修改处处更新     ②机制:观察者模式      2.

云计算openstack共享组件——Memcache 缓存系统(4)

丶灬走出姿态 提交于 2019-11-27 12:35:34
云计算openstack共享组件——Memcache 缓存系统(4) 一、缓存系统 一、静态web页面: 1、在静态Web程序中,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IE、FireFox等)经过网络(Network)连接到服务器上,使用HTTP协议发起一个请求(Request),告诉服务器我现在需要得到哪个页面,所有的请求交给Web服务器,之后WEB服务器根据用户的需要,从文件系统(存放了所有静态页面的磁盘)取出内容。之后通过Web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内容之后经过浏览器渲染解析,得到显示的效果。 2、为了让静态web页面显示更加好看,使用javascript/VBScript/ajax(AJAX即“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但是这些特效都是在客户端上借助于浏览器展现给用户的,所以在服务器上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变化。 3、静态web无法连接数据库; 4、静态web资源开发技术:HTML; 5、由于现在的web页面中,大量使用JS,导致浏览器打开页面,就会占用大量的内存,服务端的压力是减轻了,但压力转移到了客户端。 二、动态web页面: 1、动态WEB中,程序依然使用客户端和服务端,客户端依然使用浏览器(IE、FireFox等),通过网络(Network)连接到服务器上

k8s学习笔记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19-11-27 12:03:44
9.deployment:声明式的升级应用 9.1.使用RC实现滚动升级 #kubectl rolling-update kubia-v1 kubia-v2 --image=luksa/kubia:v2   使用kubia-v2版本应用来替换运行着kubia-v1的RC,将新的复制控制器命名为kubia-v2,并使用luksa/kubia:v2最为镜像。   升级完成后使kubectl describe rc kubia-v2查看升级后的状态。   为什么现在不再使用rolling-update?   1.直接更新pod和RC的标签并不是一个很的方案;   2.kubectl只是执行升级中的客户端,但如果执行kubectl过程中是去了网络连接,升级将会被中断,pod和RC将会处于一个中间的状态,所以才有了Deployment资源的引入。 9.2.使用Deployment声明式的升级应用   Rs替代Rc来复制个管理pod。   创建Deployment前确保删除所有的RC和pod,但是暂时保留Service,   kubectl delete rc --all   创建Deployment #kubectl create -f kubectl.depl-v1.yaml --record //--record可以记录历史版本 #查看Deployment的相关信息 #kubectl

Jenkins实用教程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1-27 11:20:13
Jenkins是什么? 一款Java平台的开源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CI)引擎。主要用于持续集成,增加开发效率。官网地址: Jenkins官网 如我们当前应用最多的场景就是:一个项目我们边做,但是呢测试也在边调试,而我们不可能每一次提交代码就为测试重新打包一份最新的代码让他们去测试,这时候持续集成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jenkins里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我们还可以在jenkins里面设置每当项目仓库改变,jenkins就去拉取最新代码并构建。 持续部署/CI/CD/DevOps | 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 通过自动化的构建、测试和部署循环来快速交付高质量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开发团队工程化的程度,毕竟快速运转的互联网公司人力成本会高于机器,投资机器优化开发流程化相对也提高了人的效率,让 engineering productivity 最大化。 | 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 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它们的工作,通过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早地发现集成错误。 CI仅仅是一个开发构建过程,都在开发端,是实现敏捷开发的一种方式,研发过程自动化

Mysql-GTID主从复制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1-27 11:14:17
基于gtid 主从复制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407305/article/details/87911235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martingpf/article/details/81115187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leshami/article/details/50630691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3094192/article/details/83994952 MySQL 5.6引入的GTID(Global Transaction IDs)使得其复制功能的配置、监控及管理变得更加易于实现,且更加健壮. MySQL 5.6中使用复制功能,其服务配置段[mysqld]中于少应该定义如下选项: binlog-format:二进制日志的格式,有row、statement和mixed几种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当设置隔离级别为READ-COMMITED必 须设置二进制日志格式为ROW,现在MySQL官方认为STATEMENT这个已经不再适合继续使用,但mixed类型在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下,可能会导致主从数据不一致; log-slave-updates、gtid-mode、enforce-gtid-consist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