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软件

建模的技巧及优化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20-04-08 03:29:16
建立模型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数 据仓库建模质量直接影响数据仓库项目的质量,甚至成败。在进行建模之前,要对数据仓库的规模、组成及模型不同部分的功能定位有明确的定义。影响数据仓库建 模的因素众多,且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口下面的几个问题是较为通用和常见的,远远不是建立模型应该考虑的全部问题。 数据仓库的业务特点对建模的要求 1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是面向主题的,而不是面向报表的 数据仓库是面向业务分析的主要主题领域的,进行形成数据模型的定义。典型的主题领域主要包括: · ·顾客购买行为 · ·产品销售情况 · ·企业生产事务 · ·原料采购 · ·合作伙伴关系 · ·会计科目余额 要 对现有的报表需求进行细致的分类、分析和调整,不能为了实现单个报表而进行大量的建模工作。要根据分析的不同内容和主题对报表进行分类,明确报表中每一个 数据的定义、统计口径及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整个数据仓库内统一的数据指标的定义,将数据指标按分析主题及分析维度进行归集,从而形成面向主题的数 据模型。 例如:我们的利润表报表,当业务部门发我们一个利润表 的报表,作为需求时,我们应该进行细致的分析,最终我们确定我们面向的主题不是利润表,而是比利润表更大的一个层次的所有科目业务量的主题,这样我们在做 别的报表,例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时,就不用重复建模的工作了,做到了软件工程中的可重用规则。 2.

《小团团团队》第四次作业:项目需求调研与分析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20-03-31 08:00:17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任课教师博客主页链接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实验八 团队作业4:基于原型的团队项目需求调研与分析 团队名称 小团团团队 作业学习目标 (1)体验以原型设计为基础的团队软件项目需求获取技巧与方法。(2)学习利用UML模型描述用户需求。(3)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任务一:UML软件绘制工具简介 UML简介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又称统一建模语言或标准建模语言,是始于1997年一个OMG标准,它是一个支持模型化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图形化语言,为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视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规格,到构造和配置。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OOA&D,OOAD)方法的发展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出现了一个高潮,UML是这个高潮的产物。它不仅统一了Booch、Rumbaugh和Jacobson的表示方法,而且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最终统一为大众所接受的标准建模语言。UML定义了5类,10种模型图。 五种类图定义 1、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各功能的操作者。 2、静态图:包括类图,包图,对象图。 - 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 - 包图:是包和类组成的,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包图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 -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 3、行为图:描述系统动态模型和对象组成的交换关系。包括状态图和活动图。

数据挖掘与BI

穿精又带淫゛_ 提交于 2020-03-30 06:34:04
  应该如何完整地理解"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图1表示的是:   现实中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总可以用数据(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和记录;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会产生信息(知识);用这些信息(知识)来指导实践,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些决策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循环往复,生息不止。   那么数据仓库(DW)、商务智能(BI)和知识发现(KDD)又分别是什么呢?   图2中的虚线部分有两个含义。   第一是因为上述概念诞生初始,在DM的价值链上还是有所侧重的,数据仓库重在"建仓",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重在"加工",商务智能重在"应用"。虚线表示曾经拥有。   第二,如果不这样画,理论界、应用厂商会不答应,因为不管原来是做数据库的(IBM,Sybase,NCR,Oracle,Microsoft,etc),还是做统计分析软件的(SAS,Statistica,SPSS,etc),甚至是做报表工具的(BO,Brio,Cognos,etc),都拼命在延伸自己的价值链。   所以,干脆叫数据管理(也就是DM)好了,一统天下。   至于ERP,CRM等,说白了,还是个DM,只不过限制在了具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上罢了。   六种挖掘武器   数据仓库的建设 和 数据挖掘建模 是DM价值链上的两大技术要点。数据挖掘从狭义的角度讲,只管从数据到知识这一段

《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分析》阅读笔记一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20-03-28 11:52:50
  我通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这里主要讲述了需求工程的一些入门知识。通读之后,我也有所收获。   下面,我把自己对需求工程的基础的理解进行简单描述。   一、需求过程的第一步时需求获取。需求获取是从人、文档或者环境中获取需求的过程。在需求获取中,需求工程师通常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1、收集背景资料。   2、定义项目前景和范围。   3、选择信息的来源。   4、选择获取方法,执行获取。   5、记录获取结果。   二、第二步是需求分析,它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建模来整合各种信息,从而使人们更好的理解问题。同时,需求分析工作还会为问题定义一个需求集合,这个集合能够为问题界定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需求分析还需要检查需求需求中存在的错误、遗漏、不一致等各种缺陷,并加以修正。其主要任务为:   1、背景分析。   2、确定系统边界。   3、需求建模。   4、需求细化。   5、确定优先级。   6、需求协商。   三、下一步是需求规格说明。获取需求需要被编写成文档,而编写文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系统涉众之间交流需求信息,因此编写的文档应该具有一定的质量。   然后是需求验证。为了尽量不给设计、实现、测试等后继开发活动带来不必要的影响,需求规格说明文档中定义的需求必须正确、正确地反映用户的意图。因此,需求规格说明文档至少要满足下面几个标准:   ① 文档内每条需求更正确、准确地反应了用户的意图

《需求工程——软件建模与分析》阅读笔记之一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20-03-28 11:50:41
IEEE对需求定义为:①用户为了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些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或能力。②系统或系统部件为了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文档所规定的要求而需要具备的条件或能力。③对①或②中的一个条件或一种能力的一种文档化表述。通过这个定义了解了需求并不是用户想要的,想实现的,了解了需求本质的内涵。 功能需求是软件系统需求中最常见、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需求,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需求。功能需求通常体现为三个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 业务需求描述了组织为什么要开发系统,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用户需要在业务上使自己更加方便的开展工作的需求。 用户需求表达了用户对系统的期望,但是要透彻和全面地了解用户的真正意图,仅仅拥有期望是不够的,还需要期望的背景知识。因此,对所有的用户需求,都应该有充分的问题域知识作为背景支持。而在实际工作中,用户表达自己的期望时,通常不会提及需求所涉及问题域知识,所以需求工程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整理完整的问题域知识。 系统需求是用户对系统行为的期望,一系列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达到用户需求,进而满足业务需求。需求工程可以直接映射为系统行为,定义了系统中需要实现的功能,描述了开发人员需要实现什么。 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需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问题领域的特性,从中发现问题域和计算机系统的共享知识,建立系统的知识模型

UML与软件建模 第一次作业

寵の児 提交于 2020-03-20 23:02:49
PlantUML用例图 语法学习小结。 什么是用例图 用例图(usecase diagram)是UML用于描述软件功能的图形。用例图包括用例、参与者及其关系,用例图也可以包括注释和约束。 用例图的要素 (1)参与者(与用例存在交互关系的系统外部实体) (2)用例(一个相对独立的软件功能) (3)关系(包括参与者与用例、参与者之间及用例之间的关系等) 参与者(活动者) 包含有人、设备、其它系统及时间,位于系统外部,与系统交互且与系统间存在交互信息的接口的实体被称为参与者。 参与者之间存在有两种关系:泛化关系与通信关系。 用例(用况、用案) UML规定用椭圆表示一个用例,用例的名字放在椭圆里面或下方。 用例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故而名字往往用动词或动词短语。 用例描述了用户对系统的期望,反映着参与者与系统一次完整的交互过程,而其执行过程也是系统为参与者的一次服务过程,用例是软件设计与测试的依据。 关系 用例互相之间存在泛化关系、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 泛化关系:用例之间存在的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包含关系:A用例的完整执行必须依赖于B用例的执行。(当一个用例过于复杂时,可以提取出部分功能作为一个用例;或是几个用例包含有同一个功能,提取出该功能作为用例) 扩展用例:A用例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功能,如果需要某些扩展功能时,会存在一个B用例完成那个附加功能,这称为扩展用例。 语法 基本

怎样成为优秀的软件模型设计者

你。 提交于 2020-03-17 16:44:58
怎样成为优秀的软件模型设计者 原文链接: http://www.csdn.net/develop/article/27/27096.shtm 作者:宝剑 发表时间:2003-03-04 9:08 AM -------------------------------------------------------------------------------- 作者:Scott Ambler著,乐林峰 译 本文选自: www.umlchina.com 我们期待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软件模型设计者,但是,要怎样做,又从哪里开始呢? 将下列原则应用到你的软件工程中,你会获得立杆见影的成果。 1. 人远比技术重要 你开发软件是为了供别人使用,没有人使用的软件只是没有意义的数据的集合而已。许多在软件方面很有成就的行家在他们事业的初期却表现平平,因为他们那时侯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技术上。显然,构件(components),EJB(Enterprise Java Beans)和代理(agent)是很有趣的东西。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你设计的软件很难使用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后台用再好的技术也于事无补。多花点时间到软件需求和设计一个使用户能很容易理解的界面上。 2. 理解你要实现的东西 好的软件设计人员把大多数时间花费在建立系统模型上,偶尔写一些源代码,但那只不过是为了验证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一次用博客园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20-03-17 06:43:24
自从辞职,一直在家休息看书,至今已三月有余。 这三个月来,我看了大量的技术书籍,发现自己的许多知识已经落伍,只能恶补。 人都是有惰性的,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的热情消失,也为了能与朋友交流,上博客园申请了一个帐号,希望大家多沟通。 我感兴趣的内容: 1、工业通态组态软件; 2、C++编程,特别关注:模板编程、设计模式等; 3、可视化建模; 4、代码单元测试; 5、嵌入式软件开发,特别关注:wince、linux等; 6、跨平台软件开发; 7、人机界面; 8、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nkman/archive/2005/01/13/91450.html

项目工作总结——人脸建模方法研究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20-03-15 08:58:47
  这次的项目是结合3D技术做出人脸识别,首先的工作就是了解3D模型,为此,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利用程序作出3D模型并研究3D模型的特点。   我的阶段任务分为两部分:一.考察3D建模对2D素材的要求;二.尽可能多的尝试已有的建模方法。 一.建模的图片要求   关于这方面,确实不好说,我查过了一部分资料,主要为别人的博客,和部分官方对旗下的产品的说明,有几个基本点是共同的:   对于物体:   1.物体不能移动(这个就是废话了。。。。)。   2.物体不要有大量的反射,也不能是半透明。因为光的颜色和亮度在不同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会影响到建模,,它可能把光线也算作一种“物体”。   3.物体最好不要只有一种颜色,照片建模软件很难重建纯色的物体。   4.非常薄的物体。软件生成点云时,当拍摄物的一个面非常薄,软件没有办法在上面找到足够多的点并计算出它的形状。此外,沿着薄片的长度方向搜寻点也十分困难。   5.纵横交错的物体。由于软件在照片之间追踪同名点,纵横交错的物体会导致软件遗失很多在某张照片上搜寻出的点。特别是那些看起来非常相似的纵横交错的物体,比如树上的树叶,软件无法确定某个点到底是前一张照片上位于远处的同一个点,还是另外一个点。   还有灯光的要求,但是我只搜索的大概是“合适”的灯光,怎么个合适法。不知道   对于相机。。。。。。emmmmm。。。。搜索到一堆东西,但懂得不多

2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20-03-09 19:28:53
2.1 体系结构视图模型 (1)什么是模型: 生活中的模型:汽车模型、飞机模型等 (体系结构)模型是把设计的想法表达在纸上,表达的方法有文字描述,画图,符号表示等。 (2)什么是视图: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的模型。 (3)软件视图 2.1 “4+1”视图模型 (1)背景: 问题:一个视图模型,涵盖的方面较窄,只靠一个视图模型无法充分展现软件设计想法不利于软件开发。 解决:用多个视图模型指导一个软件的开发 (2)“4+1”视图模型 视图模型太多也不行,研究表明,“4+1”个模型是比较合适的,其中,“4”个模型包括 逻辑模型、开发模型、过程模型、物理模型 ,“1”个模型是 脚本模型 。 逻辑模型 描述系统的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来源于功能性需求(将功能转化为设计); 开发模型 描述软件开发时的模块分组,便于软件更新,来源于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非功能需求; 过程模型 描述软件运行时的模块之间的通信同步,来源于性能、并发度等非功能性需求; 物理模型 描述软件模块应该怎样部署在硬件之上 ,也来源于非功能性需求; 脚本模型 直接描述软件的功能性需求,属于需求分析的模型而不是软件设计的模型,所以没有和上述4个模型并列。 统一建模语言 不同软件设计师对同一设计的画法不同,需要统一,于是统一建模语言即UML应运而生。用UML可以画不同类型的图,而这些图有一些可以作为“4+1”模型的某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