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治理

如何通过IT技术做好业务/财务管控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20-04-07 20:57:58
IT对业务的管控,大家的看法都是一致的;IT对财务的管控,大家的看法却有很大分歧。 上周CIO&IT经理精英汇社群讨论了如何通过IT技术做好业务/财务管控。 1、IT对业务的管控 业务管控部分相对简单,两位IT负责人很快就列举出了非常详尽的方案,而且也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IT技术对业务的管控,个人感觉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流程技术 1.流程管控,线上留痕; 2.促进专业条线交圈,保障专业质量; 二.大数据技术 3.通过大数据分析沉淀的数据,支持决策,严控风险底线; 4.通过数据分析,事后审计; 三.ai技术 5.通过建模,自动分析风险点; 6.网络爬虫+大数据+ai的舆情分析; 7.ocr在财务上的应用,ocr自动识别发票,结合BPM,将发票验真环节前置,减低假票风险; 8.人脸识别,在地产企业中案场的应用,智能防飞单; 9.人脸识别在公司上下班打卡,手机app自动定位在上下班打卡中的应用,与考勤系统打通。 ——旭辉集团IT总监 王刚 三个方面、业务合规性、业务效率、业务风险。 1、业务规范性的管控,通过BPM和OA实现基本业务流程规范化审批,保障审批确认体制的有效执行。 2、提升业务效率,通过有效的规范数据和提升数据透明度能够提高业务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3、通过资金平台和财务共享至少能实现财务的基本合规,减少冗余人员成本。 ——震雄集团IT经理 黄经理 2

[置顶] 2014年八大最热门IT技能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3-14 09:39:59
根据Computerworld网站组织的年度预测调查,众多IT专业人士在2014年所面临的整体就业形势与今年基本持平——今年有33%的企业有计划增加IT部门的员工数量,而未来一年则有32%的企业有此打算。 不过,虽然整体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但具体情况仍会出现少许变化——招聘管理者们明年将调整自己对求职者技能的关注取向。根据技术资源供应商Mondo公司创始人兼CEO Michael Kirven的说法,“对于那些拥有热门技能储备的人才而言,失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同时表示,“作为招聘者,如果您看中了某位人才,请别怀疑——至少还有其它两家企业也同时盯上了对方的才干。” 1.编程/应用程序开发 “49%的受访者声称自己有计划在未来十二个月内招揽拥有此类技能的人才。” “去年排名:第一位。” 与2013年的预测调查一样,今年编程/应用程序开发再次蝉联热门技能排行榜冠军——不过在今年的221位受访者中,只有不到一半表示打算雇佣此类人才,远低于去年的六成。Dice控股集团(IT求职网站Dice.com的持有者)CEO Scot Melland表示,软件开发人员仍然是最抢手的技术人才,并指出这类人员的失业率也最低——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其失业率仅为1.8%。有鉴于此,难怪Computerworld 2014预测调查将开发人员及程序员岗位列为未来一年中最难以弥补的空缺

CIO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20-03-11 22:54:16
从IT经理到CIO,IT管理者要具备哪些能力?CIO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CIO & IT经理精英汇微信群给出了以下答案。 1、IT管理者的能力 我觉得首先要学会赋能,不用凡事都亲力亲为,赋能让每个人都大有作为,让团队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欧了出行IT经理 王波 先说下自己理解的核心竞争力包含哪些吧,个人认为IT管理至需要这几方面的能力。技术能力,业务理解力,团队建设能力,领导力。 做为IT管理者,首先个人认为最好是技术出身,均衡的技术能力(基础设施,开发能力,集成能力,IT咨询规划能力,ERP系统的应用能力)。有技术敏感度。 业务理解力,个人认为,IT本质要赋能业务,所以对业务理解能力很重要,这就要求IT管理者对行业的理解,专注某一个行业很重要。 有些业务是通用的(财务,人事,供应链),有些业务是行业专有的(营销,运营)。你是一个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交流时,业务部门一堆专业术语,你不理解,这就很尴尬了。 对团队的建设能力,怎么去建设好一个均衡的团队。怎么用到外包,供应商,自研团队,配合。怎么去前接业务,后做系统的运营,都是值得思考的。 领导力,怎么去领导下属,灌输服务意识,培养下属的自驱力。 ——旭辉集团IT总监王刚 1) 在IT战略和治理领域,负责IT战略的制定和推进,进而确立IT治理方针,制定和推进IT计划。 2) 在IT投资成本领域,优化企业的IT投资

某中小零售企业应用系统建设-第一篇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20-02-27 19:43:08
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以下几个阶段。 使用office套件办公,支持邮件,简单进销存 初步实现关键业务财务一体化,自动记账,管库存 OA,HR系统,ERP,OMS,WMS,BI系统逐步建立 内部管理,外部业务支撑全面打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中管控 应用系统运维 ,IT治理,运维保障和安全机制逐步变得重要。 在IT组织设计上,需要建立独立的运维部门,以将建设和运维职能分开。 在管理流程方面,由于应用系统复杂度的增加,业务部门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有限的IT资源之间的矛盾,需要建立更严格的 需求受理流程 ,对应用需求的业务价值进行评估,对业务价值不高的需求进行过滤,以减少对已有系统的影响,同时更有效利用IT资源; 若产出物利用率低,是否可追责 在IT运维方面需建立 IT服务水平协议(SLA) ,以对IT提供的服务水平进行约定,包括系统的可用性,响应性能,IT问题及时解决率等,一方面使业务部门有合理的期望,另一方面对IT部门进行考核。此外,需要规范和细化 IT服务流程 ,保证对客户问题的及时响应和处理,使系统故障能够及时恢复,同时需对 IT知识库 进行维护,持续改善IT服务能力。 在安全管理方面,可参考BS7799建立企业安全管控体系。 应用系统优化难点 企业全面推广以深化应用,此阶段企业重点关注现有应用如何出效果,如何体现IT的业务价值; 随着业务运作对IT系统的依赖

观点:企业云管平台(CM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20-02-24 17:27:18
作者: 迟晓强 在企业级云服务体系中,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云管平台)从传统IT系统建设中脱胎而出,因云计算进入主流市场,愈发博得企业客户关注。CMP承载着统一调度传统IT与云原生资源与应用、支持业务快速迭代创新的使命。 作为云计算领域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CMP所面临的纳管环境一直在快速变化,而CMP的定义和边界也因此持续地演进和扩展。对企业用户而言,CMP的能力和价值已经非常明确。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对云管理市场的定义,CMP 五大核心能力,包括多云接入、服务请求管理、监控计量计费、编排与调度自动化等,而这些功能需要在混合IT环境(虚拟化、私有云、公有云)中落地,交付价值。 为什么CMP对企业很重要? 云的出现,为传统IT(运维)管理软件向CMP蜕变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和大战拳脚的舞台。伴随着云计算在企业级IT市场的流行,以及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得到普遍的认可,企业采纳CMP的动力也愈加强劲。这种强劲的驱动力来自企业的外部和内部。 ■ 一方面,当多云成为企业IT的新常态,企业在驾驭多云环境中需要借助CMP这一重要的技术框架和工具。多云带来了异构环境的调度与管理的挑战,而CMP向下对接和纳管不同类型IT基础设施、向上支撑传统和云原生应用的能力,同时能够衔接企业已有的审批、监控、运维体系,为企业带来敏捷创新力和全局视野的管理体验; ■

观点:企业云管平台(CM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20-02-24 17:17:01
作者: 迟晓强 在企业级云服务体系中,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云管平台)从传统IT系统建设中脱胎而出,因云计算进入主流市场,愈发博得企业客户关注。CMP承载着统一调度传统IT与云原生资源与应用、支持业务快速迭代创新的使命。 作为云计算领域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CMP所面临的纳管环境一直在快速变化,而CMP的定义和边界也因此持续地演进和扩展。对企业用户而言,CMP的能力和价值已经非常明确。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对云管理市场的定义,CMP 五大核心能力,包括多云接入、服务请求管理、监控计量计费、编排与调度自动化等,而这些功能需要在混合IT环境(虚拟化、私有云、公有云)中落地,交付价值。 为什么CMP对企业很重要? 云的出现,为传统IT(运维)管理软件向CMP蜕变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和大战拳脚的舞台。伴随着云计算在企业级IT市场的流行,以及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得到普遍的认可,企业采纳CMP的动力也愈加强劲。这种强劲的驱动力来自企业的外部和内部。 ■ 一方面,当多云成为企业IT的新常态,企业在驾驭多云环境中需要借助CMP这一重要的技术框架和工具。多云带来了异构环境的调度与管理的挑战,而CMP向下对接和纳管不同类型IT基础设施、向上支撑传统和云原生应用的能力,同时能够衔接企业已有的审批、监控、运维体系,为企业带来敏捷创新力和全局视野的管理体验; ■

信必优金融IT咨询服务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19-12-24 15:02:52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项目背景 客户是一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全球领先的 金融服务 机构,为大量投资资产如股票、固定收益、外汇和利率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的客户要求资产托管和资产管理;每日价格核算及基金管理;帮助客户做出投资决策的信息和分析工具;外汇、现金管理、信用和电子交易服务进而帮助客户在复杂的全球金融市场中有效且高效的谈判 由于多年来为了应对市场需求而临时添加新的特性和组件,客户的IT平台变得支离破碎、相对独立和复杂,这导致了对市场所需功能总的体系结构、成 本、风险和投放市场时间理解的减少。客户期望一种架构战略和路线图,以降低运营成本,对手中的业务投入更多的变更控制,降低风险和支持迁移到基于业务流程 和服务的更有效的平台体系结构 解决方案 信必优提供当前现状分析,并设计制定未来的 IT平台架构 策略,这是通过以下完成实现的: • 开发当前现状图映射微应用程序和核心应用功能来制定的 • 与业务和IT专家进行面谈,以确定指导原则和重点目标组织所面临的挑战 • 为期3天的研讨会,与商业和IT合作伙伴共同创建一个未来草图 • 制定IT平台体系结构战略、 概念性体系结构和未来的倡议路线图 项目成果 作为客户和信必优之间合作的成果,此推进战略计划被定义为支持改进IT治理、更好的技术标准定义和支持迁移到SOA和BPM所需增加的成熟组织结

来杭州云栖大会,全面了解企业如何实现云上IT治理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19-11-30 03:21:48
企业上云的现状与趋势 云计算,如今已经成为了像水和电一般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基础设施。云计算为企业带了前所未有的资源交付效率和运维效率的提升,同时也用全新的技术帮助企业在新的价值网络中创造新的商业赛道、挖掘新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尝试使用云,而那些已经尝到云“甜头”的企业在加速上云节奏,不断将创新业务、非核心的企业业务、乃至企业核心业务逐步迁移上云。 企业的上云步骤,一般可分为“尝鲜”和“云化”两个阶段。 在“尝鲜”阶段,企业初始做云化,一般会从开发测试环境开始,或者选择企业的创新业务、非核心业务去尝试构建云原生应用,尝试云产品,对比不同云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架构。 在“云化”阶段,企业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企业信息安全和成本控制允许的情况下,将更多业务迁移到云上来,既要兼顾企业云上业务发展的便捷、高效与速度,同时需要帮助企业在云上的安全管控、成本优化等做好保驾护航。 在“云化”阶段,随着企业云上业务量的增加、云上业务对企业的重要性或者核心程度的增加,对于有着多年内部 IT 管理业务和经验的企业来说,原来“深藏不露”的企业 IT 管理部门势必被推到云上管理的前台,配合业务部门,为企业在云上的资源购买和使用、云上业务应用或服务等提供云上 IT 运维管理和支持。随之而来的,还有企业的财务与安全合规部门

来杭州云栖大会,全面了解企业如何实现云上IT治理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1-30 03:21:38
企业上云的现状与趋势 云计算,如今已经成为了像水和电一般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基础设施。云计算为企业带了前所未有的资源交付效率和运维效率的提升,同时也用全新的技术帮助企业在新的价值网络中创造新的商业赛道、挖掘新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尝试使用云,而那些已经尝到云“甜头”的企业在加速上云节奏,不断将创新业务、非核心的企业业务、乃至企业核心业务逐步迁移上云。 企业的上云步骤,一般可分为“尝鲜”和“云化”两个阶段。 在“尝鲜”阶段,企业初始做云化,一般会从开发测试环境开始,或者选择企业的创新业务、非核心业务去尝试构建云原生应用,尝试云产品,对比不同云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架构。 在“云化”阶段,企业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企业信息安全和成本控制允许的情况下,将更多业务迁移到云上来,既要兼顾企业云上业务发展的便捷、高效与速度,同时需要帮助企业在云上的安全管控、成本优化等做好保驾护航。 在“云化”阶段,随着企业云上业务量的增加、云上业务对企业的重要性或者核心程度的增加,对于有着多年内部 IT 管理业务和经验的企业来说,原来“深藏不露”的企业 IT 管理部门势必被推到云上管理的前台,配合业务部门,为企业在云上的资源购买和使用、云上业务应用或服务等提供云上 IT 运维管理和支持。随之而来的,还有企业的财务与安全合规部门

IT服务管理时代已经到来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19-11-28 02:33:56
3月19日,在“中国IT服务发展论坛”上,来自美国ASG(思捷软件公司)公司的总裁爱兰亚显得意气风发:“中国的IT服务管理市场非常非常大,5年之内我必将拿下中国IT服务管理软件市场。”      跨国公司似乎开始闻到了中国市场的气味。      然而,从他们市场举动的背后,我们应该发现:跨国公司眼中的市场,正是我国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软肋。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经历由理解向实际操作“蜕变”之时,开始面临的实质性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IT组织,使其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如何使信息系统更加灵活地适应业务持续变化的需求?能否以价值为出发点进行IT运营管理,将适当的绩效管理制度运用于IT运营上,以确保成本不会无节制地增长,并获取预期的投资价值?      这些问题让CIO们头痛不已,但是他们必须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因为它是我国企业信息化从一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信号。      “毫无疑问,我国企业信息化已经遇到了最严重的发展瓶颈。到了一个总结、提升与再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IT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孙强在接受《IT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      去年,某省的移动分公司,分3批引进了惠普的IT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软件的总价值是10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按此推算的话,中国大约有6000家此种类型的大企业,那么仅此一项将投入“100万乘以6000等于6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