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一、引言 初看责任链模式,心里不禁想起了一个以前听过的相声:看牙。有壹个牙科医生,第壹次给病人拔牙,非常紧张。他刚把臼齿拔下来,不料手壹抖,没有夹住,于是,牙齿掉进了病人的喉咙。“非常抱歉,”医生说,“你的病已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你应该去找喉科医生。”当这个病人找到喉科医生时,他的牙齿掉得更深了。喉科医生给病人做了检查。“非常抱歉,”医生说,“你的病已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了,你应该去找胃病专家。”胃病专家用调光为病人检查后说:“非常抱歉,牙齿已掉到你的肠子里了,你应该去找肠病专家。”肠病专家同样做了调光检查后说:“非常抱歉,牙齿不在肠子里,它肯定掉到更深的地方了,你应该去找肛门科专家。”最后,病人趴在肛门科医生的检查台上,摆出壹个屁股朝天的姿势,医生用内窥镜检查了壹番,然后吃惊地叫道:“啊,天哪!你的这里长了颗牙齿,应该去找牙科医生。”。病人因此楼上楼下的跑了好多科室,最后无果而终。 责任链模式就是这种“推卸”责任的模式,你的问题在我这里能解决我就解决,不行就把你推给另一个对象。至于到底谁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呢?我管呢! 二、定义与结构 从名字上大概也能猜出这个模式的大概模样——系统中将会存在多个有类似处理能力的对象。当一个请求触发后,请求将在这些对象组成的链条中传递,直到找到最合适的“责任”对象,并进行处理。 《设计模式》中给它的定义如下: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