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知识点总结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21 14:17:54
1.专有名词: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Interest Service Provider) 互联网交换点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 CSMA/CD协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第六章Wireshark实验:Ethernet and ARP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19-12-21 13:10:30
实验描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 研究以太网协议和 ARP 协议 。在开始实验之前, 您可以查看课本的 6.4.1 节(链路层地址和 ARP)和 6.4.2(以太网), 您也可以去看 RFC 826(ftp://ftp.rfc-editor.org/in-notes/std/std37.txt)了解关于 ARP 的协议详细信息, 该协议可以根据 IP 地址获取远程主机的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实验过程: 第一部分:捕获和分析以太网帧 让我们从 捕获一组以太网帧 开始研究。 请执行下列操作 : 首先,确保浏览器的缓存为空(清除浏览器缓存), 对于Chorme浏览器,如下图所示 ,然后启动 Wireshark数据包嗅探器。 打开以下 URL http://gaia.cs.umass.edu/wireshark-labs/HTTP-ethereal-lab-file3.html 您的浏览器应显示相当冗长的美国权利法案。 接下来停止 Wireshark数据包捕获,找到您向 gaia.cs.umass.edu的 HTTP GET消 息的数据包编号以及 gaia.cs.umass.edu相应您的 HTTP回应。您的抓包结果应 看起来向下面一样: 由于本实验是关于以太网和 ARP的,我们对 IP或更高层协议不感兴趣。 因此,让我们更改 Wireshark的“捕获数据包列表”窗口

IP地址分类及CIDR划分方法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19-12-21 05:32:22
IP地址的分类和表示有三种形式,1.分类的IP地址、2.子网划分、3.无分类编址CIDR 1.分类的IP地址 IP地址:: = {<网络号>,<主机号>} 不同的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设置决定了IP地址的分类,包括了A、B、C、D、E共5类。 A类地址:网络号8位(1个字节),主机号24位(3个字节),网络号的最高位到0即(01111111) 0.0.0.0 ~ 127.255.255.255 B类地址:网络号16位(2个字节),主机号16位(2个字节),网络号的最高位到10即(10111111) 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地址:网络号24位(3个字节),主机号8位(1个字节),网络号的最高位到110即(11011111) 192.0.0.0 ~ 223.255.255.255 D类地址:最高4位到1110即(11101111),用于IP多播 224.0.0.0 ~ 239.255.255.255 E类地址:最高4位到1111即(11111111),作为保留使用 240.0.0.0 ~ 255.255.255.255 2.子网划分 IP地址:: =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A类地址默认的子网掩码为255.0.0.0 B类地址默认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 C类地址默认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例如一个B类IP为20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19-12-21 04:43:26
一、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 源MAC 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 目的MAC 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二、交换机的三个主要功能   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   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   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 三、交换机的工作特性   1.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所连接的网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2.交换机所连接的设备仍然在同一个广播域内,也就是说,交换机不隔绝广播(惟一的例外是在配有VLAN的环境中)。   3.交换机依据帧头的信息进行转发,因此说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此处所述交换机仅指传统的二层交换设备)。 四、交换机的分类   依照交换机处理帧时不同的操作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   存储转发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九周学习总结(ch10、ch11)

懵懂的女人 提交于 2019-12-20 05:01:36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九周学习总结(ch10、ch11) 教材学习内容 第十章 1、对操作系统有了进一步了解,清楚了多道程序设计、内存管理、进程、CPU调度等概念。 2、知道了内存管理中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编译程序时,对标识符的引用将被转化为逻辑地址,而当程序最终载入内存时,每个逻辑地址将被转换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了解内存管理中三种技术(单块内存管理、分区内存管理、页式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 3、学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CPU调度(非抢先调度、抢先调度),并认识了几种调度方法(先到先服务调度方法FCFS、最短作业优先调度方法SJN、轮询法)。 第十一章 1、对文件系统、文件、目录等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2、文件分为两种,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两种文件的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数据的形式储存的。 3、文件访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顺序访问法和直接访问法,其中顺序访问法是以线性方式访问文件数据。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问题:几种磁盘调度的不同比较 解决方案:参考https://blog.csdn.net/wangdan199112/article/details/40451717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daijunxi2019/p/11929909.html

特殊用途的IP地址介绍 ZT

吃可爱长大的小学妹 提交于 2019-12-20 04:17:44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一样,网络里的每台电脑(更确切地说,是每一个设备的网络接口)都有一个IP地址用于标示自己。 我们可能都知道这些地址由四个字节组成,用点分十进制表示以及它们的A,B,C分类等,然而,在总数大约为四十多亿个可用IP地址里,你知道下面一些常见的有特殊意义地址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0.0.0.0   严格说来,0.0.0.0已经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IP地址了。它表示的是这样一个集合:所有不清楚的主机和目的网络。这里的“不清楚”是指在本机的路由表里没有特定条目指明如何到达。对本机来说,它就是一个“收容所”,所有不认识的“三无”人员,一律送进去。如果你在网络设置中设置了缺省网关,那么Windows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目的地址为0.0.0.0的缺省路由。   二、255.255.255.255   限制广播地址。对本机来说,这个地址指本网段内(同一广播域)的所有主机。如果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应该是这样:“这个房间里的所有人都注意了!”这个地址不能被路由器转发。   三、127.0.0.1   本机地址,主要用于测试。用汉语表示,就是“我自己”。在Windows系统中,这个地址有一个别名“Localhost”。寻址这样一个地址,是不能把它发到网络接口的。除非出错,否则在传输介质上永远不应该出现目的地址为“127.0.0.1”的数据包。   四、224.0.0

计算机网络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2-20 04:05:58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从物理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包括硬件、软件、协议三部分 硬件:主机、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交换设备(交换机) 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软件和方便用户使用的软件(QQ) 协议: 从功能上看,包括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为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交换和控制能力,实现连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通信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以及各种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服务。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分布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2.按拓扑结构:星形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形网络、网状形网络 3.按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4.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5.按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PPANET 1.4 计算机网络相关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1.5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协议是一种规则,并且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包括三部分:语义(讲什么)语法(怎么讲)同步(规定事件执行顺序) 4 网络层 4.3 IPv4地址

使用指针互换两个数字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2-20 00:21:52
程序运行结果:a = 2,b = 14;未能完成两个数字互换 程序分析:主函数将实参a、b传给形参c、d,改变的只是形参c、d的值,跟主函数的a、b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是4个不同的变量 形参接收参数后,互换的只是形参的值,跟实参没关系,函数执行之后释放空间。实参a、b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接下来对程序进行修改,使用指针。 程序运行结果:a = 2,b = 14;未能完成两个数字互换 程序分析:图片通俗易懂。声明变量时,系统为此变量分配一块内存空间,调用swap_ys函数时,形参接收主函数的实参地址, 此时p地址变为1000H 指向a,q变为2000H指向b,经过内部代码块的编译,把p、q指向的地址给互换了,p此时指向b,q此时指向a。但a、b的内容和地址却没有发生变化。 不管p、q接收到的实参是什么内容,内部修改的只是形参,他们是不同的变量,修改p、q是不会影响到a、b的。 既然p指向的是a的地址,q指向的是b的地址。那么就是说 *p = a; *q = b; 那我直接互换*p、*q不就好了吗。 程序运行结果:a = 14,b = 2; 程序分析:p变量和a是不同的变量,只不过p变量保存了a变量的地址(类似 p = &a) 把a的地址发送给p,p就指向了a的地址,但p、a是不同的变量,互换p、q的值不会影响a、b的值 但是p既然指向了a的地址,*p就是a,*q就是b ,那直接互换*p,

MAC地址的作用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2-19 13:49:25
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IP地址与MAC地址在计算机里都是以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是32 位的,而MAC地址则是48位的。MAC地址的长度为48位(6个字节),通常表示为12个16进制数,每2个16进制数之间用冒号隔开,如:08: 00:20:0A:8C:6D就是一个MAC地址,其中前6位16进制数08:00:20代表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它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 会)分配,而后3位16进制数0A:8C:6D代表该制造商所制造的某个网络产品(如网卡)的系列号。只要你不去更改自己的MAC地址,那么你的MAC地 址在世界是惟一的。 MAC地址的作用 IP地址就如同一个职位,而MAC地址则好像是去应聘这个职位的人才,职位可以既可以让甲坐,也可以让乙坐,同样的道理一个节点的IP地址对于网卡是不做 要求,基本上什么样的厂家都可以用,也就是说IP地址与MAC地址并不存在着绑定关系。本身有的计算机流动性就比较强,正如同人才可以给不同的单位干活的 道理一样的,人才的流动性是比较强的。职位和人才的对应关系就有点像是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比如,如果一个网卡坏了,可以被更换,而无须取得 一个新的IP地址。如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而无须换一个新的网卡。当然MAC地址除了仅仅只有这个功能还

FPGA与网络通信时相关的字节/bit序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2-19 10:17:37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MAC是先传输低位比特,网络字节顺序是大端模式 网络字节序是大端模式(地址低位存储高位,地址高位存储低位,这种方式很符合人的直观感,比如 0x12345678数据,在大端模式的情况下存储方式为: 存储地址0 存储地址1 存储地址2 存储地址3 0x12 0x34 0x56 0x78 而在小端模式下的存储方式为: 存储地址0 存储地址1 存储地址2 存储地址3 0x78 0x56 0x34 0x12 这说明小端模式适合人的逻辑思维方式,因为0x78本来就是最低位数据,放在最小地址中存储,0x12本来就是最高位数据,放在最大址中存储,这种方式是一对一的,所以称之为符合人的逻辑思维方式。而大端模式下,数据最高位放在地址最低位,数据最低位放在地址最高位,从逻辑上来说是反的,但因为地址总是从低到高排列,当将地址和数据一齐并列显示出来的时候,就能被人眼睛直观地看到高位数据在前面,低位数据在后面了,当然就符合人的直观感了。 MAC协议格式中,每个字段的字节顺序是先传输的字节在左(与前面网络字节顺序是大端模式相符),后传输的字节在右。每个字节中的位次序正好相反,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字节次序和位的次序通常用于除FCS之外的所有字段,FCS字段将作为一个特殊的32位字段(最高位在左)而不是4个单独的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