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简单NAT配置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20-01-07 13:19:51
要全面理解NAT的转换规则。 1、先创建区域,分配ip到接口,规定谁是内网谁是外网。 2、配置路由,我配置接口的时候,路由就自动生成了,估计是我在配置外网接口的时候用的是DHCP自动获取,自动产生了一条静态默认路由。 3、配置NAT转换规则,要理解整个数据报的流向,源地址与目的地址的流向,源区域选定为内网全部网段,目的区域选定为全部网络对象,这样才能让原地址全部匹配转换后的目的地址。 4、定义策略。前期练的时候,我就把策略全部打开了,方便以后慢慢理解。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pl520/p/12149139.html

子网划分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20-01-07 12:57:28
IP地址使用规则: 网络号全为0的地址保留,不能作为标识网络使用; 主机号全为0的地址保留,作为表示网络地址; 网络号全为1,节点号全为0的地址表示子网掩码; 主机号全为1的地址为广播地址,如172.16.255.255,称为直接广播或定向广播,表示对172.16.0.0中的所有主机进行广播,这类广播可以跨越路由器。 地址0.0.0.0表示默认路由;只有在启动过程中才可以使用全0的网络地址,这样做是为了允许计算机在不知道自己地址的情况下发送数据报。即启动时的源站地址 地址全为1,地址255.255.255.255表示本地广播,即受限广播,这种广播在缺省情况下不能跨越路由器。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用于区别某个IP地址中哪部分为网络部分,哪部分为主机部分。 子网掩 码由1和0组成,长32位,从前向后连续全为1的位代表网络部分。 子网划分的好处: <1>减少网络流量 <2> 提高网络性能 <3> 提高安全性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一个网络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最高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剩余部分仍为主机位。 这使得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网络位、子网位和主机位。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Hqx-curiosity/p/12158902.html

对指针运算符*文字说明的一点点理解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20-01-07 08:56:22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指针运算符称之为间接运算符还称之为取消引用运算符. 间接运算符*可以访问指针所指的变量值(这个文字解释好理解)。 这个运算符也称为取消引用运算符,因为它用于取消对指针的引用。 ”因为它用于取消对指针的引用“(这句话如何更好的理解呢?,自己迷糊了好一阵) 意思是 指针本身也有个地址用于取消对指针本身地址的引用?去引用存储在指针中的地址?可以这样理解吗? 还是 比如 格化式 输出整形 %d *pointer *这里的取消引用运算符 意思是 因为指针本身存储的值是个地址跟要输出的格式化格式不一致 不能输出指针本身存储的值、也就是不输出指针变量中存储的值 (因为存储的是地址),而是输出存储在 指针中的地址中的值,就是引用了存储在指针中的地址的值。 “取消引用运算符,因为它用于取消对指针的引用”单就这句话,是不是就是我理解的这个意思呢. 应该是吧,还会有别的意思吗,应该没有了 认为。 *运算符 不让指针输出它本身存的值(它本身只能存储地址)'而是要输出指针变量中存储的地址中所包含的数据类型值。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940580/blog/140264

I2C通信(读写EEPROM)

谁都会走 提交于 2020-01-07 02:05:33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I2C协议简介 I2C通信协议(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由Phiilps公司开发的,它引脚少,硬件实现简单,可扩展性强,不需要USART、CAN等通信协议的外部收发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系统内多个集成电路(IC)间通讯。 它是一个多设备总线,即总线可以挂载多个I2C通信设备,支持多个通讯主机及多个通信从机。I2C总线只使用两条总线线路,一条双向串行数据线(SDA),一条串行时钟线(SCL)。 每条连接到总线的设备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7位地址或者10位地址),主机可以利用这个地址进行不相同设备之间的访问。 I2C物理层 在电路中有三种状态 ①高电平表示逻辑 1 ②低电平表示逻辑 0 ③高阻态 当通讯设备为高阻态时,即电阻很大,就像和总线断开一样 当通讯设备想表达逻辑1的时候或者空闲时,都要设置高阻态 所以当配置I2C引脚时不能配置成推挽输出,而是要配置成开漏输出(一般用在总线上输出高阻态) 总线数目受到电容限制 I2C协议层 主机写数据到从机 主机先广播从机的地址,在地址后面的这一位表示读写位,0表示写,当有这个地址的从机时,从机会回复一个应答位(ACK),然后主机向从机写数据,每发一个字节的数据,从机会回复一个应答位,当从机无法接收数据时,会回复给主机一个非应答信号

上传文件的方法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20-01-06 23:26:35
一、原生js HTML部分 <input type="file" id="upload-file" name="myfile" /> JS部分 var xhr; var file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pload-file").files[0]; var url = "地址"; var form = new FormData(); form.append("file",fileObj); form.append("groupId",$(groupId).val()); //添加其他参数 form.append("seriesId",$(seriesId).val());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post',url,true); xhr.onload = "请求完成的方法"; xhr.onerror = "请求失败的方法"; xhr.send(form); 二、jquery方法 HTML部分 <form action="" id="upload"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method="post"> <input type="file" name="file" id="upload-file"/> </form> JS部分 var form =

《操作系统真象还原》分页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20-01-06 21:46:06
  本节是阅读第五章的收获。下面将阐述一些分页的相关内容。 分页 什么是分页   分页,顾名思义,就是将内存分成大小相同的页。分页,通过映射的方式,将连续的线性地址转化为不连续的物理地址;这样,在处理器进入分页模式之后,用户直接访问的并不是物理地址,而是分页模式下的虚拟地址。   上面有三个和地址相关的概念,分别为虚拟地址、线性地址和物理地址。   在打开保护模式之前,仅有线性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概念,物理地址就是CPU最终访问的真正地址,是指令或数据真正保存的数据的地方。而线性地址代表“段基址+段内偏移地址”,由于在实模式下,段基址+段内偏移地址等于物理地址,所以线性地址和物理地址数值上是一样的。   而打开保护模式且打开分页模式之后,用户直接访问的是虚拟地址空间或是线性地址空间,线性地址仍然是段基址+段内偏移地址,虚拟地址数值上与线性地址相同。从概念上线性地址空间和虚拟地址空间有些不同,因为线性地址空间只有段的概念,没有页的概念;通过分页机制,将线性地址空间中大小不等的段转化为虚拟空间中大小相等的页。虚拟地址通过页表和页目录转化为最终的物理地址,分页机制如下图:   总的来说,虚拟地址就是分页后程序或任务访问的地址,线性地址就是段基址+段内偏移地址,物理地址是CPU最终访问的地址。 为什么要分页   那么为什么要分页呢?主要原因是 内存分配的时候存在外部碎片

虚拟机如何使用nat模式连接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01-06 19:09:36
第一步、打开VMware里的编辑,然后点击虚拟网络编辑器 选择VMnet8模式 点击下面的更改设置 设置子网ip,子网ip随便自己设置,因为是nat模式,VMware会自动转换映射地址,我此次的本机地址是192.168.0.122的,然后我自己不想和宿主机有重复于是设置成10.168.5.0段的。 设置完成后在设置一下DHCP,点击DHCP进去设置 设置好你DHCP的地址段范围就可以啦。 第二步、设置你的VMnet8虚拟网卡 注意这个地址一定要和你设置的VMware里面的是一个段的地址,我这边设置成他的网关 第三步、进行虚拟机的ip文件的配置,这个相信大家都会配置,就不详细讲 注意:我此次配置完后,互相都能ping通,但是有一天突然不知为何ping不通啦,最后修改的方法如下: 此时打开你的宿主机上网的那张网卡,进入到如下图界面 按图操作,然后去ping,相互ping通啦。 来源: CSDN 作者: xleezs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726609/article/details/103861601

第 8 章 内存管理策略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20-01-06 17:49:11
  为了实现性能改进,应将多个进程保存在内存中,也就是说必须共享内存。 8.1 背景   内存是现代计算机运行的核心。内存由一个很大的字节数组来组成,每个字节都有各自的地址。 8.1.1 基础硬件   CPU可以直接访问的通用存储只有内存和处理器内置的寄存器。   每个进程都有一个独立的内存空间,可以保护进程不会互相影响。 基地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最小的合法的物理内存地址。 界限地址寄存器(limit register):指定了范围的大小。   合法范围为(base, base + limit)register   内存空间保护的实现是通过CPU硬件对在用户模式下产生的地址与寄存器的地址进行比较来完成的。   只有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特殊的特权指令,才能加载基地址寄存器和界限地址寄存器。不允许用户程序修改它们。 8.1.2 地址绑定   源程序中的地址通常是用符号表示的,编译器通常将这些符号地址绑定到可重定位的地址。链接程序或加载程序再将这些可重定位的地址绑定到绝对地址。每次绑定都是从一个地址空间到另一个地址空间的映射。   通常,指令和数据绑定到存储器地址可在沿途任何一步中进行: 编译时 加载时 执行时 8.1.3 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   CPU生成的地址通常称为逻辑地址,而内存单元看到的地址(即加载到内存地址寄存器)通常称为物理地址。  

HTTP协议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20-01-06 15:35:34
与 HTTP 关系密切的协议 : IP、TCP 和 DNS 1.负责传输的IP协议 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位于网络层,和IP地址不是一个东西。鉴于网络层的作用是确定传送路径,所以IP 协议的作用是把各种数据包传送给对方。而要保证确实传送到对方 那里,则需要满足各类条件。其中两个重要的条件是 IP 地址和 MAC 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IP 地址指明了节点被分配到的地址,MAC 地址是指网卡所属的固定 地址。IP 地址可以和 MAC 地址进行配对。IP 地址可变换,但 MAC 地址基本上不会更改。 IP 间的通信依赖 MAC 地址。在网络上,通信的双方在同一局域网 (LAN)内的情况是很少的,通常是经过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中转 才能连接到对方。而在进行中转时,会利用下一站中转设备的 MAC 地址来搜索下一个中转目标。这时,会采用 ARP 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 是一种用以解析地址的协议,根据通信方 的 IP 地址就可以反查出对应的 MAC 地址。 在到达通信目标前的中转过程中,那些计算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只 能获悉很粗略的传输路线。 这种机制称为路由选择(routing),有点像快递公司的送货过程。想 要寄快递的人,只要将自己的货物送到集散中心,就可以知道快递公

常见组播地址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1-05 22:04:43
224.0.0.0 基准地址(保留) 224.0.0.1 所有主机的地址 (包括所有路由器地址) 224.0.0.2 所有组播路由器的地址 224.0.0.3 不分配 224.0.0.4 dvmrp 路由器 224.0.0.5 所有 ospf 路由器 224.0.0.6 ospf DR/BDR 224.0.0.7 st 路由器 224.0.0.8 st 主机 224.0.0.9 rip-V2 路由器 224.0.0.10 Eigrp 路由器 224.0.0.11 活动代理 224.0.0.12 dhcp 服务器 / 中继代理 224.0.0.13 所有 pim 路由器 224.0.0.14 rsvp 封装 224.0.0.15 所有 cbt 路由器 224.0.0.16 指定 sbm 224.0.0.17 所有 sbms 224.0.0.18 vrrp 224.0.0.22 IGMPv3 Report报文目的组播地址 来源: 51CTO 作者: 老肖的博客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8189171/246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