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zt:单片机常用输出格式--Motorola S-records(S19文件)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20-02-05 05:20:21
Motorola S-records 16进制文件格式是嵌入式中除intel hex之外很常见的格式,下面是它的格式: +-------------------//------------------//-----------------------+ | type(hex1) | count(hex 1) | address | data | checksum(从count累加到checksum,总和为0xFF) | +-------------------//------------------//-----------------------+ S0 :标识记录,地址域长度为2个字节,并用0000填充,数据区记录了一些模块名称和版本之类的信息 S1 :数据记录,地址域长度为2个字节,数据区域为数据内容。 S2 :数据记录,地址域长度为3个字节,数据区域为数据内容。 S3 :数据记录,地址域长度为4个字节,数据区域为数据内容。 S5 :统计记录,地址域长度为2个字节,内容是之前数据记录(S1,S2,S3)的个数,数据区域空。 S7 : 运行记录,地址域长度为4个字节,内容是程序启动的地址,数据域空。 S8 :运行记录,地址域长度为3个字节,内容是程序启动的地址,数据域空。 S9 :运行记录,地址域长度为2个字节,内容是程序启动的地址,数据域空。 下面是一个例子,大家看看:

s19文件格式详解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20-02-04 22:52:12
1.概述 为了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之间传输程序代码和数据,摩托罗拉将程序和数据文件以一种可打印的格式(ASCII格式)编码成s格式文件。s格式文件是Freescale推荐使用的标准文件传送格式。编译完成之后,FreescaleCodeWarrior编译器将在bin文件夹下自动生成“*.abs.s19”文件,这个文件包含最终下载带单片机中的所有内容。 2. 格式定义及含义 S格式文件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S记录,每个S记录由记录类型、记录长度、存储地址、代码/数据、校验和5个部分组成。 每字节数据被编码成2个16进制字符,第一个字符代表数据的高四位,第二个字符代表数据的低4位。 5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记录类型 记录长度 存储地址 代码/数据 校验和 记录类型:2个字符(即1个字节),用来描述记录的类型。记录供定义了8种类型: S0:S格式文件的第一个记录,表示文件名(含路径),存储地址部分没有使用,以0000置位。此记录表示记录的开始,无需下载到MCU。 S1: 地址为2字节(4个字符)的记录。 S2: 地址为3字节的记录。 S3: 地址为4字节的记录。 S5: 标记本文件的S1、S2、S3记录的个数(此记录不是一个S文件所必须的)。 S7: 地为4字节,表示程序的开始执行地址,代码/数据部分没有被使用,此行表示程序的结束,无需下载到MCU。 S8: 地为3字节,表示程序的开始执行地址

C 里面 ---变量名-- 和 --地址-- 的关系探讨 <转>

风格不统一 提交于 2020-02-04 20:02:43
变量名不占空间 变量:用来标识(identify)一块内存区域,这块区域的值一般是可以更改的,这就是它“变”的由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如const等一些修饰符号来限定这一内存区域的操作特性(characteristic),即变量的操作特性。用const修饰的使变量不能更改的就和常量一样的变量叫做常变量。 变量名:是一个标识符(identifier),用来指代一块内存区域,即变量,使用变量使我们操作内存以区域(area),以块(block)为单位,提高了方便性。 你的机器代码中,是不会出现变量名的;变量名是给我们程序员操作内存来使用的。 想想在汇编年代,没有变量名,我们操作内存,都是用地址来直接操作的,还要控制区域大小;当然汇编语言已经有了简单的变量。 对于编译器,它会搜集我们的变量名,比如我们定义了一个全局的int a;那么编译器都为我们做了什么呢? 它会为程序预留4个字节的空间(假设在32位平台),并把我们的变量名“a”保存进符号表,并用这个符号表的索引对应实际的空间。 如果下面出现b = a;那么它就会根据符号表找到变量的真正的物理位置,取得它的值,赋给b。 这是写编译器需要做的,我们需要建立符号表。 但是实际在汇编层次上,操作的都是地址而已,不存在任何名称了。 ~~~~~~~~~~~~~~~~~~~~~~~~~~~~~~~~~~ 除了变量名不是内存地址,其他名都是地址。对么

指针变量、普通变量、内存和地址的全面对比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20-02-04 20:02:25
本篇文章,将提到4个概念: 1、普通变量 2、指针变量 3、内存(内存空间) 4、地址 我们先看内存是什么?内存是实实在在的硬件,可以存放数据!在我们的一块可编程的芯片的内部有大把的内存。 形象一点,内存就像一个个的小格子,每个格子的大小是一个字节,可以存放一个字节的数据。 那这么多内存如何区分呢?那就得靠地址。地址是内存的标识,每一个地址都对应一个内存。所以内存和地址是一一对应密不可分的。 接着看,什么是普通变量? 如 char a; 就是一个普通变量。普通变量a其实是语言本身创造了,是为了更方便的表示内存。我们对a进行访问其实就是直接对内存进行访问。至于a表示的内存的地址是多少,程序员一般不用关心。编译器会自动分配地址,也就是常说的为a分配一个地址。如果想知道a的地址也可以通过&a得知。 再看指针变量,他和普通变量的区别在于,普通变量是和一块内存空间关联。而指针变量却是和两块内存空间想关联: 1、保存指针变量本身的空间,这个空间大小是固定的,32位系统中是4个字节。 2、指针指向的内存空间。 如char* a; 指针变量a,他本身需要一个空间,也就是上面说的(1)。 而(1)这个空间存放的内容是另一个内存空间的首地址。指针变量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去访问其他地方的内存空间。 如果说普通变量有两种形态: 1、a 表示一块内存空间 2、&a 表示当前内存空间的地址

c语言变量名和地址的关系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02-04 20:01:35
在汇编编译器编译时直接将变量名转换成内存地址,变量名并不占内存空间 在编译的时候编译器会把程序中出现的所有变量名都换成相对内存地址,变量名不占内存 变量名不占空间 变量:用来标识(identify)一块内存区域,这块区域的值一般是可以更改的,这就是它“变”的由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如const等一些修饰符号来限定这一内存区域的 操作特性 (characteristic),即 变量的操作特性 。用const修饰的使变量不能更改的就和常量一样的变量叫做常变量。 变量名:是一个标识符(identifier),用来指代一块内存区域,即变量,使用变量使我们操作内存以区域(area),以块(block)为单位,提高了方便性。 你的机器代码中,是不会出现变量名的;变量名是给我们程序员操作内存来使用的。 想想在汇编年代,没有变量名,我们操作内存,都是用地址来直接操作的,还要控制区域大小;当然汇编语言已经有了简单的变量。 对于编译器,它会搜集我们的变量名,比如我们定义了一个全局的int a;那么编译器都为我们做了什么呢? 它会为程序预留4个字节的空间(假设在32位平台),并把我们的变量名“a”保存进符号表,并用这个符号表的索引对应实际的空间。 如果下面出现b = a;那么它就会根据符号表找到变量的真正的物理位置,取得它的值,赋给b。 这是写编译器需要做的,我们需要建立符号表。 但是实际在汇编层次上

IP地址转换函数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20-02-04 11:58:56
常见的IP地址格式类似192.168.10.1,这是一个IPv4格式的地址,但是这种格式只是为了方便用户对其操作。若要计算机能够识别,需要先将其由文本格式转换为二进制格式。 早期linux系统中常用以下函数转换IP地址 int inet_aton ( const char * cp , struct in_addr * inp ) ; in_addr_t inet_addr ( const char * cp ) ; char * inet_ntoa ( struct in_addr_in ) ; 但是以上函数只能处理IPv4地址。如今linux使用以下函数进行IP地址转换;不仅能转换IPv4地址,也能转换IPv6地址;这些函数存在函数库arpa/inet.h中; int inet_pton ( int af , const char * src , void * dst ) ; const char * inet_ntop ( int af , const void * src , char * dst , socklen_t size ) ; 函数inet_pton()会先将字符串src转换为af地址族中的网络地址结构,进而将转换后的网络地址结构存储到参数dst所指的缓冲区中,其中参数af的值必须是AF_INET或AF_INET6。 函数inet_ntop(

NAT详解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20-02-04 03:58:34
.为什么出现了NAT? IP地址只有32位,最多只有42.9亿个地址,还要去掉保留地址、组播地址,能用的地址只有36亿左右,但是当下有数以万亿的主机,没有这么多IP地址怎么办,后面有了IPv6,但是当下IPv4还是主流,利用IPv4怎么满足这么多主机的IP地址呢?答案就是NAT,NAT技术使公司、机构以及个人产生以及局域网,然后在各个局域网的边界WAN端口使用一个或多个公网的IPv4进行一对多转换 NAT使用基于session的转换规则 TCP/UDP :私有Host的Ipv4 + port <======> NAT公网的Ipv4 + port ICMP :私有Host的Ipv4 + sessionID <======> NAT公网的Ipv4 + sessionID 2.NAT定义 NAT是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的缩写。 NAT是将私有IP地址通过边界路由转换成外网IP地址,在边界路由的NAT地址转换表记录下这个转换映射记录,当外部数据返回时,路由使用NAT技术查询NAT转换表,再将目标地址替换成内网用户IP地址。 RFC1918规定了三块专有的地址,作为私有的内部组网使用: A类:10.0.0.0—10.255.255.255 10.0.0.0/8 B类:172.16.0.0—172.31.255.255 172.16.0.0/12

NAT详解 z

℡╲_俬逩灬. 提交于 2020-02-04 03:02:58
http://www.cnblogs.com/beginmind/p/6380489.html 1.为什么出现了NAT? IP地址只有32位,最多只有42.9亿个地址,还要去掉保留地址、组播地址,能用的地址只有36亿左右,但是当下有数以万亿的主机,没有这么多IP地址怎么办,后面有了IPv6,但是当下IPv4还是主流,利用IPv4怎么满足这么多主机的IP地址呢?答案就是NAT,NAT技术使公司、机构以及个人产生以及局域网,然后在各个局域网的边界WAN端口使用一个或多个公网的IPv4进行一对多转换 NAT使用基于session的转换规则 TCP/UDP :私有Host的Ipv4 + port <======> NAT公网的Ipv4 + port ICMP :私有Host的Ipv4 + sessionID <======> NAT公网的Ipv4 + sessionID 2.NAT定义 NAT是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的缩写。 NAT是将私有IP地址通过边界路由转换成外网IP地址,在边界路由的NAT地址转换表记录下这个转换映射记录,当外部数据返回时,路由使用NAT技术查询NAT转换表,再将目标地址替换成内网用户IP地址。 RFC1918规定了三块专有的地址,作为私有的内部组网使用: A类:10.0.0.0—10.255.255.255 10.0

NAT网络地址转换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20-02-04 02:58:44
一、 为什么需要NAT(网络地址转换) 首先需要了解IPV4的地址,IPV4的地址空间是0.0.0.0-255.255.255.255,IPV4包含2 32 IP地址,也就是4294967296,42亿9万千多个IP地址,随着全球网名的增加和网络设备的增加,IPV4地址已经不够用了。因此计算机科学家们必须想出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故事背景下,NAT就产生了,DHCP(动态地址转换)、IPV6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产生的! 顺带提一下IPV6(Version = 0110),IPV6在根本上大大增加了IP的数量,IPV4(Version=0100)的长度是32位,而IPV6的长度是128位,也就是说增加了2 128 个IP地址,这个数用计算器算一下也就是下图所示那么多: 二、私有空间地址 在学习NAT之前先了解私有地址空间的概念 私有空间地址也就是我们内网(私有空间)中的IP地址,我们拿私有空间地址是不能在互联网上冲浪的,私有空间地址只是在私有空间内可以唯一标识一台机器,内网中机器必须使用网关(路由器)的IP地址才能网上冲浪。 现在有一个问题,内网中的机器如何使用网关的公网IP去上网呢?这就需要NAT技术来支持了。 三、NAT的三种类型 1.静态NAT 将内部本地地址(内网地址)与全局地址(公网地址)进行一对一的明确对应,内网地址和公网地址通过一个映射表来一一对应

Java学习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2-03 00:26:56
转载自 知乎 知识点相关 JavaGuide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Snailclimb/JavaGuide star: 64.0k 介绍: 【Java学习+面试指南】 一份涵盖大部分Java程序员所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 CS-Notes 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CyC2018/CS-Notes Star: 68.3k 介绍: 技术面试必备基础知识、Leetcode 题解、后端面试、Java 面试、春招、秋招、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advanced-java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doocs/advanced-java star: 23.4k 介绍: 互联网 Java 工程师进阶知识完全扫盲:涵盖高并发、分布式、高可用、微服务等领域知识,后端同学必看,前端同学也可学习。 .JCSprout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crossoverJie/JCSprout star: 21.2k 介绍: Java Core Sprout:处于萌芽阶段的 Java 核心知识库。 toBeTopJavaer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hollischuang/toBeTopJavaer star: 4.0 k 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