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招聘

如何招到一个靠谱的程序员

戏子无情 提交于 2020-02-23 03:34:00
如何招到一个靠谱的程序员 作者: 技匠 来源: 简书 发布时间: 2018-08-25 16:11 阅读: 32062 次 推荐: 59 原文链接 [收藏]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世界500强金融集团担任架构师,当时,公司的IT团队规模将近2000人。与其他IT公司一样,程序员的流动性也比较高,而作为架构师,我需要为所在的部门招聘各个层级的开发人员,当然也包括外包。在这长达5年时间里,我面试了大约400名程序员。我并没有参加过任何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也没有正式研究过如何面试程序员,但是我通过对大量程序员的面试,以及录用后效果的观察,得出了一套自己的面试策略,去找到那些真正靠谱的程序员。   1. 简历看人   阅读简历永远是面试的第一步。好的简历一定是 正确、清晰并且能够体现候选人最有价值一面的 。我首先会过滤掉那些包含错别字,文句不通或没有逻辑性的简历,因为 如果一个程序员连自己的简历都不愿意去仔细检查并完善的话,很难想象他写出来的代码质量会如何 。接着,我便会重点阅读简历中的项目经验部分,在这里我能够看到面试者的开发经验,技能栈,并且判断他们熟悉的技术框架、工具是否与目前公司要求相匹配。   这里,我还会特别关注面试者是如何来写这部分项目经验的,你需要用尽可能简练的文字来描述项目的背景,你在项目中承担的角色、参与项目的时长,你用到的技术、以及你在项目中的亮点等信息。

程序员一个充满可能的行业(云时代架构文章读后感09)

Deadly 提交于 2020-02-21 23:50:32
PSD,即poor、smart、desire,翻译成中文即:出身贫寒、聪明能干、渴望致富。早期一些投资银行偏好以PSD为标准,遴选招聘人才。 实际上像华为、阿里、头条之类的公司也非常青睐于招聘PSD型人才。他们出身贫寒,父辈拼尽全力供上了大学,毕业之时,年富力强,聪明能干,同时一无所有,却又极度渴望成功,能够忍受长期加班,皮实耐操,典型如余承东。 余承东出身安徽农村,一开始读的中学最高只有初二,因为没人读到过初三。后来辗转周折到县城去读初三,因为农村户口不能读重点高中,只能去一所从来没有出过大学生的学校就读高中。三年后,他以理工科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取西北工业大学,后来又读了清华的研究生。 据余在清华演讲,他从小养成了事事争第一的习惯,甚至不惜玩命。1993年,余承东加入了刚起步不久的华为公司,25年间,从一个毫无背景的小透明到成为华为董事会成员。余的主要贡献:牵头创建华为无线部门,并做到世界第一;带领华为终端从默默无闻做到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华为内部有个说法:“神终端,圣无线、海屌丝、大爷软、科学家”,简单说就是终端和无线可以大块吃肉,剩下几个只能喝点汤。余承东在无线和终端都做出巨大贡献,帮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建战功的同时,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飞速升阶。 今年微信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中国人口不过14亿,几乎覆盖了所有国内智能手机用户。 清华毕业的宿华,海龟背景的黄征

前端程序员面试上百家公司,得出来的三条面试心得

↘锁芯ラ 提交于 2020-02-07 16:13:34
本人教过几千个学生,也帮助了很多零基础 同学顺利转行进行到了前端领域,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零基础的学生怎么去写简历。 一、如何写简历 首先,求职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自己的一份简历投给几百家公司,就是所谓的海投。 打个简单的比方,hr招聘的是一个能懂VUE的前端,你简历里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堆java什么react ,这种肯定是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用这种简历去做招聘,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被pass出局。 那么怎么写一份精准的简历? 原则一: 1,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确保“人岗匹配原则” 在我教学生的时候,我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己先确定自己学完以后得一个薪资是多少,这样自己在学习 的时候就能自己知道自己的一个能力要求范围。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下方这个中型100-499人的个公司的前端要求。 提炼一下上面的信息: 1.熟悉各种前端技术,精通html,xhtml,js,vue 2.有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编码习惯 所以你的简历要怎么写? 比如标题,你要写什么“张xxx,三年前端经验,1338120XXXX吗?” 当然不要,我连要不要招你都没决定,看你的手机号干嘛? 你可以写“张xxx,三年前端经验,三年vue使用经验?” 比如我当过项目主管,这个要写吗?可以写,以此证明我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没太大问题。 然后你的项目经验呢? 跟vue,js相关的多写。 比如:xxx项目中

100分程序员的8个习惯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20-02-07 07:19:03
慎于说 Yes   在没有搞清楚开发需求、任务工作量、团队期望值之前,100 分的程序员不会轻易答应。特别是对于新人来说,比较急于表现自己,对于同事或者老板的工作安排来者不拒,精神可嘉,方法不可取。承诺太多,会出现自己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即使按时完成,也可能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值,长期以往别人对你的失望会越来越多。所以推荐的做法是在接受任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哪怕招人烦也问题不大,把要做的事情弄清楚,和同事和领导多交流明白,之后再说 Yes 也不迟。    敢于说 No   看起来和第一条雷同,其实细究起来不一样。第二条执行起来比第一条难得多。当遇到明显不合理的要求时,可以考虑拒绝,前提是准备好了全面充分的理由。不要经常说 No,但是一旦说了,就要切中要害。100 分的程序员不会闷头干活,知道自己的定位和团队期望,分清楚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要求,然后把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和领导沟通下,取得支持。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碎片化的知识很多,系统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很容易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而且难以记忆。100 分程序员推荐的做法,通过 Wiki 或者其他知识管理工具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大的分类可以包括软技能、架构、语言、前端、后端等,小的分类可以更细化。每周定期把脑海中的东西梳理到管理工具中,让大脑卸下负担,只记住框架

程序员修炼手册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20-01-27 23:53:00
前言:读书没有总结相当于没读。 近日找了一本尚学堂的《程序员修炼手册》一书,通读看了大概几个小时,将其中要点列出,以供日后有所需要。 一. 实战式学习最有效 1.学会观察这个世界:学什么? 通过招聘网站查看需要应聘者需要什么技能(不要花很多时间学工作不用的技能)。 2.学会学习,再去学习:学习的客观规律:守、破、离(学会老师的、突破老师的固定思维、形成自己的风格)。 3.要动手,实战吧:动手实践敲代码,量变引起质变 4.建立体系为先,不纠结,不事事求完美:大致了解整个体系,工作中需要的先会搞,工作中用不到的有时间自己充充电 5.什么是高手:高手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什么都详细知道 6.问题解决之道(会提问、会搜索) 出现bug怎么办? 第一步:回想一下整个代码执行流程,确定流程中都有哪些步骤可能引起bug 第二步:定位这么多流程中的某个步骤引起的bug。 定位bug的方法: ①简单问题:java中 System.out.println() js的alert()和console.log() ②复杂问题:Debug 第三步:百度或者谷歌 第四步:qq群或者微信群等社交平台求助 7.项目的自学 ①项目经验很重要 ②怎么有项目经验? 第一种:在自己原有功能上拓展新功能 第二种:视频或者其他手段学习其他人的项目 二. 就业实战 1.招聘程序员的内幕 ①面试就像相亲。聊过去、聊现在、聊未来

程序员35岁后的三条出路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20-01-23 19:49:35
高薪的IT行业是众多年轻人的职业梦想,然而,一旦身入其中却发觉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好。被称为IT蓝领的编程员,工作强度大,像个编码“机器”;技术更新换代快,饭碗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IT编程员该何去何从。 程序员的困惑:我该何去何从 32岁的Smith(化名)已算是IT行业的元老了。 大学时代的他,有2/3的时间是在校园微机房里度过的,当时,他疯狂地迷上了电脑。大学毕业后,Smith早早地被一家IT业著名的跨国公司录用,担任程序员。 刚进IT行业时,Smith有股火一般的热情,参与了不少项目,而且都成功了。公司对他也很器重,付给他的薪水在当时的同学中可算是天价。在后来的IT泡沫中,Smith的公司也还算稳定。 一晃8年过去了。期间,Smith曾换了两家公司,虽说薪水越来越高,但他却越来越困惑。今年他已经32岁了,以前不觉得,但现在,他感觉程序员的工作强度太大,自己一直在超负荷运转,工作状态就一个字:累。况且,由于这一行的特殊性,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学习。32岁的程序员虽然技术老到,但毕竟在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工作效率上渐渐地开始和年轻人有了差距,Smith觉得后生可畏,感觉自己的竞争力在缩水。 何况,现在IT业不比以往,面对大量“廉价”的职场新人,老板不仅可以挑肥拣瘦,还可以随时让薪水已涨到一定水平的老人“走人”。Smith的同事Tom(化名)就是这样被公司“请”走的。Smith担心

IT程序员35岁后的三条出路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20-01-23 19:49:22
薪的IT行业是众多年轻人的职业梦想,然而,一旦身入其中却发觉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好。被称为IT蓝领的编程员,工作强度大,像个编码“机器”;技术更新换代快,饭碗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IT编程员该何去何从。 程序员的困惑:我该何去何从 32岁的Smith(化名)已算是IT行业的元老了。 大学时代的他,有2/3的时间是在校园微机房里度过的,当时,他疯狂地迷上了电脑。大学毕业后,Smith早早地被一家IT业著名的跨国公司录用,担任程序员。 刚进IT行业时,Smith有股火一般的热情,参与了不少项目,而且都成功了。公司对他也很器重,付给他的薪水在当时的同学中可算是天价。在后来的IT泡沫中,Smith的公司也还算稳定。 一晃8年过去了。期间,Smith曾换了两家公司,虽说薪水越来越高,但他却越来越困惑。今年他已经32岁了,以前不觉得,但现在,他感觉程序员的工作强度太大,自己一直在超负荷运转,工作状态就一个字:累。况且,由于这一行的特殊性,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学习。32岁的程序员虽然技术老到,但毕竟在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工作效率上渐渐地开始和年轻人有了差距,Smith觉得后生可畏,感觉自己的竞争力在缩水。 何况,现在IT业不比以往,面对大量“廉价”的职场新人,老板不仅可以挑肥拣瘦,还可以随时让薪水已涨到一定水平的老人“走人”。Smith的同事Tom(化名)就是这样被公司“请”走的。Smith担心

十年学会程序设计

廉价感情. 提交于 2020-01-19 13:24:53
这里分享一篇 Peter Norvig的 《十年学会程序设计》 (Peter Norvig 系Google研究院主任、美国计算机协会(ACM)资深会员(Fellow))。全文如下: 十年学会程序设计 Peter Norvig (Copyright 2001) 原文网址 为何大家如此匆忙? 走进任何一家书店,你会看到书架上一排不见尽头的放着如 <7天自学Java语言> 以及几天或者几小时学会Windows, 因特网或者Visual Basic 这类书。我在 Amazon 网上书店用一下的方式进行 高级搜索 : 出版年份: 1992以后 书名包括:“天” 和 “学习” 或 “自学” 得到了268条搜索结果,其中前78条都是计算机书(第79条是 30天学会孟加拉语 )。 我用 “ 小时 ” 代替“天” 作为关键字,得到了神奇般类似的结果:这次有253本书,前77本是计算机书, 第78本是 24小时自学语法和写作风格 。排名前200的书中有96%是计算机书。 由此可见,人们要不就是急着想学会计算机,要不就是计算机相比于其他事情太容易学会了。比如说把,没有书是写在几天弹奏贝多芬或几天学会量子物理,甚至也没有几天学会帮小狗打扮这样的书。 让我们分析一下 三天学会Pascal语言 [英文网页] 这样的标题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会: 在 三天内,你没有时间去写几个有意义的程序

程序员生存定律--目录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01-12 16:01:02
程序员生存定律这系列的目录在这里: 程序员生存定律--目录 喜欢从头瞄的,可以移步。 ------------------------------------------------------------------------------ 1. “博”与“专”上的迷失 假设说一个人的学习已经聚焦,并且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实际参与的项目也相吻合,那么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很不幸,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在任何一个子领域里,仍然需要进一步去考虑“博”与“专”的均衡。 对于软件开发而言,设计是再常见不过,再简单不过的一个词了。可如果把视角拔高一点就会发现,单以设计而论仍然是一个不可穷尽的领域,我们可以快速扫描一下和设计相关的部分概念: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模型驱动开发 契约式编程 面向方面的开发 基于组件的开发 元编程 有些时候方法论也会和设计牵扯到一起: 测试驱动开发 敏捷软件开发 如果感觉这个还不够多,那可以去 Wiki 上查编程的范式 ( paradigms ) 这个条目,那里列了 47 种范式,每个都和设计多少有点关系。 上述这些还只是说了设计,如果横向展开,那么在特定领域中必然还会牵涉到框架的选用、辅助工具的使用等等。这也就意味着,从博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在设计这样一个看似狭小的领域中仍然是没边界的。 与此同时,把一个 API 研究的再透,也是低值人群

我有一个小小愿望,让所有程序员编程之路再延长一点点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20-01-11 23:34:17
本应该在2019年年底写的一篇文章,推到了2020年。在2019年这一年当中,it行业出现了寒冬期,在2019年年中的时候也看到了很多在今日头条,知乎上一些30多岁的程序员发表着失业、面试被公司特殊对待,以及默默转身离开一线城市回到老家,确又不知道做些什么的it老鸟们对职场的种种困惑、无力的忠告,面对现实的残酷,让我不由的联想到了自己。 诚然,那些可以用技术换来车子、房子的技术大牛,还有本来就出生在一线的程序员们,他们不用或者不会对随着岁月流程,年老色衰过多的注意。但这是大多数每天以编程为生的普通程序员来说,确是很在乎的,不可躲避的话题。 曾经和几个同行的朋友聊起过这些,询问他们的想法。朋友甲说,现在已经不愿在大厂工作了,只想找个小公司慢慢度过的几年,时间成熟了转行做其他的。对于这种想法,我表示了一条反问的话语,她到是一种命中我的心思,“想想在一家创业公司呆了3年,最后公司开不起工资,也没有发展,离开换其他公司,会有不舍的,时光和精力都投在上边。”,我听后也只是呵呵的一笑,不知道说些什么。朋友乙最近一年,每当我问起最近怎么样啊,他总是说凑合着干呗,说不定哪天就回老家了。 朋友甲和朋友乙代表了一部分群体,他们如果在条件允许或者老家同样可以开到现在工资的三分之二,我想他们至少也不会有唏嘘的声音。 话说,小的群体可以反应大的市场规律和现象,我想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说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