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

成为web前端程序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20-01-13 15:38:07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使互联网企业对于网站等页面的用户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网站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但同时,伴随着的是开发人员的是高福利高工资,让很多人想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前端开发人员呢?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呢 首先,学习之前要先了解前端是做什么的,前端开发,简单来说,就是把平面效果图转换成网页,把静态转换成动态。它的工作包括了:切图、写样式、做鼠标效果和图片切换效果等。而优秀的前端开发可以保障实现这些效果的同时,即不能影响网站的打开速度、浏览器兼容性还有搜索引擎的收录,还可以让用户体验更加舒适,使网站在访问中显得更精细、更用心。访客使用起来更简便。 前端是WEB的未来,不仅在电脑端,而且在移动端也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WEB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前端的到来更是把WEB技术推向了巅峰,目前前端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前端的未来十分光明,值得我们去学习。 然后你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大纲,切记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系统,不可胡乱的瞎学浪费时间。成为web前端程序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下面是给大家提供的一个学习大纲: 基础:HTML+CSS网站页面搭建,CS核心和PC端页面开发,HTML5移动端页面开发。 核心:web前端核心技术JavaScript,ecmasript,dom,ajax,json,正则,作用域,运动框架,核心算法,高级函数,插件封装,jQuery等。 高级:html5

《程序员修炼之道》读后感03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20-01-13 15:09:40
第4章 注重实效的偏执   这一章讨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一个程序员不可能写出完美的代码。就像我们平常的作业一样,很少能完美符合要求,总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让我们程序成为了不完美的,但要去修正往往需要很大的精力。真正懂得实效的程序员会利用这种情况。   我们注重实效的话,往往就好在编码的时候进行预防工作,标记上容易出错的代码,而书本中的程序员甚至连自己都不会信任,防范会更加紧密。而能做到防范性的就是按照合约设计。   合约规定了我们的权利与责任,此外也规定了不遵守的后果,遵照合约进行开发双方都能受益。就像书中提到的DBC协议,为的是确保程序正确性,也就是在使用程序之前要用文档记录要做事情的程序。软件系统中每一个函数和方法都是做某种事情,再开始做之前,合约会寻杂找对应的条件,包括了 前条件 和 后条件, 也就是需求和结束,这样便完成了一个合约。   说实话我实在不能明白这些的意义,可能在未来就会运用的上吧。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mitCM/p/11070550.html

当软件失去灵魂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20-01-13 14:22:02
记得有这么一句广告词:“软件以用为主”。这句广告词的背后传达了时下人们对于软件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价值取向:软件是而且仅是一种工具。不仅软件的普通用户或者高级用户,就算是软件供应商也对软件持这样一种价值观。功用或者功能似乎成了软件的全部。且看我们在做软件需求的时候,重中之重就是对功能需求的完整把握。衡量一个系统或者软件的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全部实现了用户的需求,实现需求所要的功能成了软件的最高目标。这一标准作为唯一的线索,不仅在贯穿在开发的过程中,甚至贯穿了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功用性的要求成了悬在开发人员和软件公司头顶的一把斯巴达克之剑,而其他的因素似乎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或者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因素,程序员们每天就背负着这样的十字架生活着。国外的软件在这方面情况可能还不是很严重,然而国产的软件和国产的程序员们似乎无一例外能够逃脱这个宿命的诅咒。 难道软件的价值就仅仅是这些吗?软件是否应该有自己的灵魂呢?软件的灵魂应该是什么呢?当一个软件没有或者失去灵魂又会是什么呢?如果软件应该有自己的灵魂,那么应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灵魂呢?如果软件应该有自己的灵魂,那么应该如何来体现呢? 我想所有热爱软件的人都会承认其实软件系统是有着鲜活的生命的。也许你还记得大学一本教程里这样的一句话:“如果电脑是躯体,那么软件就是躯体里流动的血液。”正是因为有了软件,计算机的世界里才会如此绚烂多姿

当软件失去灵魂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20-01-13 14:21:10
当软件失去灵魂 记得有这么一句广告词:“软件以用为主”。这句广告词的背后传达了时下人们对于软件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价值取向:软件是而且仅是一种工具。不仅软件的普通用户或者高级用户,就算是软件供应商也对软件持这样一种价值观。功用或者功能似乎成了软件的全部。且看我们在做软件需求的时候,重中之重就是对功能需求的完整把握。衡量一个系统或者软件的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全部实现了用户的需求,实现需求所要的功能成了软件的最高目标。这一标准作为唯一的线索,不仅在贯穿在开发的过程中,甚至贯穿了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功用性的要求成了悬在开发人员和软件公司头顶的一把斯巴达克之剑,而其他的因素似乎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或者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因素,程序员们每天就背负着这样的十字架生活着。国外的软件在这方面情况可能还不是很严重,然而国产的软件和国产的程序员们似乎无一例外能够逃脱这个宿命的诅咒。 难道软件的价值就仅仅是这些吗?软件是否应该有自己的灵魂呢?软件的灵魂应该是什么呢?当一个软件没有或者失去灵魂又会是什么呢?如果软件应该有自己的灵魂,那么应该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灵魂呢?如果软件应该有自己的灵魂,那么应该如何来体现呢? 我想所有热爱软件的人都会承认其实软件系统是有着鲜活的生命的。也许你还记得大学一本教程里这样的一句话:“如果电脑是躯体,那么软件就是躯体里流动的血液。”正是因为有了软件

烂代码 git blame

喜欢而已 提交于 2020-01-13 04:09:03
关于烂代码的那些事(上) - Axb的自我修养 http://blog.2baxb.me/archives/1343 关于烂代码的那些事(上) 六月 21, 2015 57 条评论 目录 [ 显示] 1.摘要 最近写了不少代码,review了不少代码,也做了不少重构,总之是对着烂代码工作了几周。为了抒发一下这几周里好几次到达崩溃边缘的情绪,我决定写一篇文章谈一谈烂代码的那些事。 这里是上篇,谈一谈烂代码产生的原因和现象。 2.写烂代码很容易 刚入程序员这行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个观点:你要把精力放在ABCD(需求文档/功能设计/架构设计/理解原理)上,写代码只是把想法翻译成编程语言而已,是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 当时的我在听到这种观点时会有一种近似于高冷的不屑:你们就是一群傻X,根本不懂代码质量的重要性,这么下去迟早有一天会踩坑,呸。 可是几个月之后,他们似乎也没怎么踩坑。而随着编程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我以前认为是傻X的人加入到程序员这个行业中来。 语言越来越高级、封装越来越完善,各种技术都在帮助程序员提高生产代码的效率,依靠层层封装,程序员真的不需要了解一丁点技术细节,只要把需求里的内容逐行翻译出来就可以了。 很多程序员不知道要怎么组织代码、怎么提升运行效率、底层是基于什么原理,他们写出来的是在我心目中烂成一坨翔一样的代码。 但是那一坨翔一样代码竟然他妈的能正常工作。

如何写可读的代码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20-01-12 23:25:47
大学毕业一年后,一个不是程序员的同学问:为什么程序员总是看着别人的代码不顺眼?当初的我,感觉这是对程序员赤裸裸的挑战,直接否认了:不是这样的吧?我就感觉某些人的代码挺好的。但是这个问题却一直记在心上。 工作了这么多年,一次测试提了一个Bug单,让我修改。这个模块我不太熟悉,但凭经验感觉不难,可是看到代码时,我的内心是:“唉呀妈呀,你个傻X,你写的这个是什么?”,但是我转念一想,对方这样写代表了他对这个功能的理解,只是我没有理解。忽然我好想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程序员这个岗位和其他岗位有一个很大的差异:深度的思想合作。从业务理解,到方案设计,到实施时类的命名、变量名称、参数顺序。你的每一个决定,都会被合作者接触到,被以后的维护人员接触到,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和其他人的想法碰撞。所以能让人舒畅的理解意图,是多么的重要呀。难怪《Clean Code》这本书第一章,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讲代码可读性的重要性。 这个就是我同学开始提出问题的答案:我认为程序员之间互相就看着不顺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能很好的使用程序语言表达意图。 我重新阅读代码,想找到问题原因 方法命名不好吗?看起来都挺对的。 变量命名不好吗?也不差。 函数太长吗?基本都在20行内,短得令人发指。 圈复杂度高吗?函数都不长,能复杂到哪里去呢? 看起来代码符合各种开发规范,过程质量很不错,但是结果还是不易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程序员生存定律--目录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01-12 16:01:02
程序员生存定律这系列的目录在这里: 程序员生存定律--目录 喜欢从头瞄的,可以移步。 ------------------------------------------------------------------------------ 1. “博”与“专”上的迷失 假设说一个人的学习已经聚焦,并且学习的内容和自己实际参与的项目也相吻合,那么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很不幸,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在任何一个子领域里,仍然需要进一步去考虑“博”与“专”的均衡。 对于软件开发而言,设计是再常见不过,再简单不过的一个词了。可如果把视角拔高一点就会发现,单以设计而论仍然是一个不可穷尽的领域,我们可以快速扫描一下和设计相关的部分概念: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模型驱动开发 契约式编程 面向方面的开发 基于组件的开发 元编程 有些时候方法论也会和设计牵扯到一起: 测试驱动开发 敏捷软件开发 如果感觉这个还不够多,那可以去 Wiki 上查编程的范式 ( paradigms ) 这个条目,那里列了 47 种范式,每个都和设计多少有点关系。 上述这些还只是说了设计,如果横向展开,那么在特定领域中必然还会牵涉到框架的选用、辅助工具的使用等等。这也就意味着,从博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在设计这样一个看似狭小的领域中仍然是没边界的。 与此同时,把一个 API 研究的再透,也是低值人群

Python初步接触与学习

可紊 提交于 2020-01-12 04:58:27
Python的发展史与特点 诞生与发展史 1989,为了度过圣诞假期,Guido开始编写Python语言编译器。Python这个名字来自Guido的喜爱的电视连续剧《蒙蒂蟒蛇的飞行马戏团》,所以Python原意为蟒蛇。他希望新的语言Python能够满足他在C和Shell之间创建全功能、易学、可扩展的语言的愿景。 第一代Python公开发行版发行于1991年 Python 1.0 - January 1994 增加了 lambda, map, filter and reduce. Python 2.0 - October 16, 2000,加入了内存回收机制,构成了现在Python语言框架的基础 Python 2.4 - November 30, 2004, 同年目前最流行的WEB框架Django 诞生 Python 2.5 - September 19, 2006 Python 2.6 - October 1, 2008 Python 2.7 - July 3, 2010 Python 3.0 - December 3, 2008 Python 3.1 - June 27, 2009 Python 3.2 - February 20, 2011 Python 3.3 - September 29, 2012 Python 3.4 - March 16, 2014 Python 3

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

安稳与你 提交于 2020-01-12 01:44:27
IT行业中的企业特点是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这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密切相关。如果你在企业中扮演的是工程师的角色的话,那么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IT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情况。而众所周知,IT行业是一个大量产生新知识的地方,就拿Web前端举例,短短的5,6年时间,Web前端已经经历了数次变革,就目前来看变革还将继续下去。从以前的DIV+CSS网格化布局到JavaScript的方兴未艾,然后是各种JavaScript框架的百家争鸣,HTML5和CSS3的落地,移动Web冲击下带来的响应式设计,jQuery、AngularJs、ReactJs和VUE等操作DOM元素截然不同的理念和方式,Web Component的标准化进程等。为什么现在企业到处都在招前端工程师?好像突然之间,前端工程师成了稀缺资源。这里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前端工程师跟不上行业变化,无法达到目前市场上对前端工程师的能力和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工程师能够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就变的至关重要。 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的先决条件 要想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首先有两个先决条件。 首先思想要主动求变,敢于跳出的自己的舒适区,对任何技术都抱有开放的心态。 贪图安稳是人的本性。而这种本性往往会阻碍你的发展。人所能了解的知识的多少,取决于自己的舒适区有多大,舒适区越大,与外界接壤的范围越大,就越感觉自己的无知。程序员至少要做到两点

软件测试发展规划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20-01-12 01:11:28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Ming8006/archive/2013/03/07/2947656.html 一.三种能力 开发能力: 转软件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测试管理工具的开发,了解第三方测试工具,挖掘测试组内测试人员的需求,了解业务; 业务能力: 转软件需求,为测试人员提供需求文档,而究竟哪些是最重要的测试点,测试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测试方法能使得测试路径最短、覆盖率最全,这些都需要抓住软件业务的精髓 沟通能力: 转软件实施,提升执行力,领导力 二.多种思维 1、 逆向思维方式 · 逆向思维在测试中用的很多,比如将根据结果 逆推条件 ,从而得出输入条件的等价类划分 · 其实逆向思维在调试当中用到的也比较多,当发现缺陷时,进一步定位问题的所在,往往就是逆流而上,进行分析 · 逆向思维是相对的,就是按照与常规思路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测试人员往往能够运用它发现开发人员思维的漏洞 2、 组合思维方式 · 很多东西单一的思考都没有问题,当将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却能发现很多问题;如多进程并发,让程序的复杂度上了一个台阶,也让程序的缺陷率随之而增长 · 按照是否排序组合可以分为: 排列(有序)和组合(无序) ;针对不同的应用,可以酌情考虑使用“排列”或者“组合” · 为了充分利用组合思维而不致于让自己的思维混乱,要注意“分维”,将相关的因素划分到不同的维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