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dge

交换机生成树相关介绍与选举详解,干货资料,一分钟掌握选举原则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20-10-02 20:41:10
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交换网络中通常会使用冗余链路。然而,冗余链路会给交换网络带来环路风险,并导致广播风暴以及MAC地址表不稳定等问题,进而会影响到用户的通信质量。 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可以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又能避免环路带来的各种问题。 三层中如何来防止环路:IP包头里面通过TTL 值防止环路 二层交换网络中生成树来防止环路 交换机之间通过多条链路互连时,虽然能够提升网络可靠性,但同时也会带来环路问题 一、二层交换网络中防止环路 环路问题带来的问题: 1、广播风暴问题 2、MAC地址震荡 flapping 生成树模式: stp 802.1D 所有的vlan对应一棵树 rstp 802.1w 所有的vlan 对应一棵树 mstp 802.1s 一个实例可以关联多个vlan,一个实例一棵树 默认使用mstp 多实例生成树 二、生成树选择原则: 1.每个广播域中选择一个根桥(根交换机) 2.在每个非根桥上选择一个根端口 RP root port 发送最优的BPDU 3.在每个段 segment选择一个指定端口 DP designated port 接收最优的BPDU 4.既不是根端口又不是指定端口的端口成为预备端口AP Alternated port,处于阻塞状态,不转发任何数据报文 三、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交互的信息 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

Calico网络架构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20-09-30 00:48:27
Calico 是一种容器之间互通的网络方案。在虚拟化平台中,比如 OpenStack、Docker 等都需要实现 workloads 之间互连,但同时也需要对容器做隔离控制,就像在 Internet 中的服务仅开放80端口、公有云的多租户一样,提供隔离和管控机制。而在多数的虚拟化平台实现中,通常都使用二层隔离技术来实现容器的网络,这些二层的技术有一些弊端,比如需要依赖 VLAN、bridge 和隧道等技术,其中 bridge 带来了复杂性,vlan 隔离和 tunnel 隧道则消耗更多的资源并对物理环境有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整体会变得越加复杂。我们尝试把 Host 当作 Internet 中的路由器,同样使用 BGP 同步路由,并使用 iptables 来做安全访问策略,最终设计出了 Calico 方案。 适用场景:k8s环境中的pod之间需要隔离 设计思想:Calico 不使用隧道或 NAT 来实现转发,而是巧妙的把所有二三层流量转换成三层流量,并通过 host 上路由配置完成跨 Host 转发。 架构图: Calico网络模型主要工作组件: 1.Felix:运行在每一台 Host 的 agent 进程,主要负责网络接口管理和监听、路由、ARP 管理、ACL 管理和同步、状态上报等。 2.etcd:分布式键值存储,主要负责网络元数据一致性,确保Calico网络状态的准确性

Calico网络架构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20-09-29 21:52:43
Calico 是一种容器之间互通的网络方案。在虚拟化平台中,比如 OpenStack、Docker 等都需要实现 workloads 之间互连,但同时也需要对容器做隔离控制,就像在 Internet 中的服务仅开放80端口、公有云的多租户一样,提供隔离和管控机制。而在多数的虚拟化平台实现中,通常都使用二层隔离技术来实现容器的网络,这些二层的技术有一些弊端,比如需要依赖 VLAN、bridge 和隧道等技术,其中 bridge 带来了复杂性,vlan 隔离和 tunnel 隧道则消耗更多的资源并对物理环境有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整体会变得越加复杂。我们尝试把 Host 当作 Internet 中的路由器,同样使用 BGP 同步路由,并使用 iptables 来做安全访问策略,最终设计出了 Calico 方案。 适用场景:k8s环境中的pod之间需要隔离 设计思想:Calico 不使用隧道或 NAT 来实现转发,而是巧妙的把所有二三层流量转换成三层流量,并通过 host 上路由配置完成跨 Host 转发。 架构图: Calico网络模型主要工作组件: 1.Felix:运行在每一台 Host 的 agent 进程,主要负责网络接口管理和监听、路由、ARP 管理、ACL 管理和同步、状态上报等。 2.etcd:分布式键值存储,主要负责网络元数据一致性,确保Calico网络状态的准确性

CCNA实验:配置CDP协议

久未见 提交于 2020-09-27 18:02:05
第一步:R1上的预配置 R1(config)#int s1/2 R1(config-if)#ip add 10.1.1.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 R1(config-if)# 第二步:R2上的预配置 R2(config)# R2(config)#int s2/1 R2(config-if)#ip add 10.1.1.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 R2(config-if)# 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R1上使用sh cdp nei查看R1周围的思科设备 R1#sh cdp nei R1#sh cdp neighbors Capability Codes: R - Router, T - Trans Bridge, B - Source Route Bridge S - Switch, H - Host, I - IGMP, r - Repeater Device ID Local Intrfce Holdtme Capability Platform Port ID R2 Ser 1/2 163 R 3640 Ser 2/1 //现在可以看到R2中,以及R1连接R2的接口 第二步:为了进一步查看cisco设备的详细信息,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R1# R1#sh cdp nei detail

Centos5.4下安装kvm手册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8-19 17:41:02
[前段时间学习了xenserver,感觉不错,就是对他的免费感觉质疑,如果后期他某一天不提供免费了,那我不惨了。所以,我还是将学习方向转到开源的领域了。] (1)Centos5.4 安装,升级 开启SELinux(如果你的SELinux被禁用,virt-install将不会正常工作) system-config-securitylevel-tui (2)kvm 安装 (a) 检查CPU是否支持硬件虚拟化-运行命令 egrep '(vmx|svm)' --color=always /proc/cpuinfo (如果输出的结果包含 vmx,它是 Intel;如果包含 svm,它是 AMD。如果你甚么都得不到,那应你的系统并没有支持虚拟化的处理。 ) (b) 安装KVM和virtinst(一个创建虚拟机的工 具),我们运行 yum install kvm kmod-kvm qemu libvirt python-virtinst 然后重新启动系统: R eboot 使用下列命令检查KVM是否成功安装 virsh -c qemu:///system list 将会显示如下结果: [root@server1 ~]# virsh -c qemu:///system list Id Name State ---------------------------------- [root

将联通光猫修改为桥接模式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20-08-19 16:08:45
1、说明 2、设置步骤 3、使用路由器拨号测试 1、说明 目前安装的联通宽带均默认使用光猫(如下图)进行拨号,但是想要用软路由,使用软路由进行拨号,就需要将光猫设置为桥接模式。 2、设置步骤 1)使用光猫本身的wifi进行连接设置,默认联通光猫使用user(普通用户)进行登录,我们需要重置后切换到管理员用户登录 2)登录192.168.1.1/hidden_version_switch.gch 3)选择Default Version,并输入管理员密码CUAdmin,点击提交,稍微等待后,重新打开登录页面http://192.168.1.1/CU.html ,此时就可以选择管理员了 4)最重要的一步来了,找到基本设置→WAN连接; 模式选择Bridge 连接名称选择新建WAN连接 业务模式选择INTERNET VLAN模式选择改写tag VLAN ID选择3961 创建即可,重启光猫 5)重新使用管理员账户登录 http://192.168.1.1/CU.html 查看最后一个Bridge就是刚刚创建的 3、使用路由器拨号测试 输入宽带账户密码连接测试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347613/blog/4512491

How do I send React Application context from non react class?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20-08-19 12:18:48
问题 I need to update status changes like event between android and react native class? public class MessagingService extends FirebaseMessaging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MessageReceived(RemoteMessage remoteMessage) { Log.d(TAG, "Push Message Received "); buildLocalNotification(remoteMessage); } public void buildLocalNotification(RemoteMessage message) { ... FBMessagingHelper notificationHelper = new FBMessagingHelper(this.getApplication()); notificationHelper.showNotification(bundle); } }

我为Dexposed续一秒——论ART上运行时 Method AOP实现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20-08-19 01:08:06
转载于: http://weishu.me/2017/11/23/dexposed-on-art/ 两年前阿里开源了 Dexposed 项目,它能够在Dalvik上无侵入地实现运行时方法拦截,正如其介绍「enable ‘god’ mode for single android application」所言,能在非root情况下掌控自己进程空间内的任意Java方法调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能实现运行时AOP,在线热修复,做性能分析工具(拦截线程、IO等资源的创建和销毁)等等。然而,随着ART取代Dalvik成为Android的运行时,一切都似乎戛然而止。 今天,我在ART上重新实现了Dexposed,在它能支持的平台(Android 5.0 ~ 7.1 Thumb2/ARM64)上,有着与Dexposed完全相同的能力和API;项目地址在这里 epic ,感兴趣的可以先试用下:) 然后我们聊一聊ART上运行时Method AOP的故事。 ART有什么特别的? 为什么Dexposed能够在Dalvik上为所欲为,到ART时代就不行了呢?排除其他非技术因素来讲,ART确实比Dalvik复杂太多;更要命的是,从Android L到Android O,每一个Android版本中的ART变化都是天翻地覆的,大致列举一下: Android L(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