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技术
一、几种代表性的转印技术 1.概述 转印适用于二维、三维布局的微米和纳米材料组装,也适用于大型组件 典型的打印过程包括:拾取和打印 在拾取步骤中,首先将预先制造在供体衬底上的功能器件组件(如微/纳米膜、带、纳米线、纳米管等)拾取到压膜上,在印刷步骤中,使着墨的印章与接收器接触,然后移走印章,以将设备组件印到接收基板上,其中关键是印模的设计。 转印过程设计在印模/设备界面和设备/基板界面处的竞争性断裂, 印模/基板界面断裂发生在印刷工序中,而在设备/供体界面断裂发生在拾取步骤。 成功的拾取步骤要求在印模/设备界面处的粘合强度大于在设备/供体界面处的粘合强度,从而导致在设备/供体界面处发生分层,从而将功能性设备转移到弹性体印模上。 在打印过程中,设备/接收器界面处的粘附强度比在印模/设备界面处的粘附强度强,因此可以实现印刷。 种类: 基于调节界面粘合强度的原理――动力学黏着控制、表面化学和溶剂辅助黏着控制等 2.优点 (1)使用常规的基于晶圆的技术制造的设备组件可实现电子系统的高性能 (2)确定性组装高效、高精度; (3)转印过程甚至在大规模集成时也是可以重复的,例如卷对卷应用; (4)某些转印技术可以在室温下低成本运行 (5)适用于宽范围的结构和材料,从纳米结构在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组建,其包括有机分子材料、无机半导体材料、功能聚合物、金属、压电材料等。 二、转印方式 1.运动控制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