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Bot潮,是谁躲在“机器人”背后?
【今日推荐】:为什么一到面试就懵逼!>>> 作者|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曾被张艺兴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的“嘲羊区Bot”卖号了。3月6日下午,该账号发布长文声明,称自己花了50万从原号主手中买下账号。虽然皮下换了,但是“嘲羊”精神不变,未来也会和“嘲羊群众”继续快乐吐槽。 这算是常见的自媒体账号交易,却因“Bot”的后缀变得有些特殊。2019年,微博上突然刮起一股Bot风:天秀Bot、千禧Bot、嘲羊区Bot、奶乎Bot,各式各样的Bot全面开花。 与“万物皆可Bot”的热闹场面形成对比的,则是群众对“Bot”概念的模糊不清。在搜索引擎输入“Bot”,自动联想的相关搜索就是“Bot是什么意思”,可见疑惑者不在少数。不懂Bot,不算咱又不小心落伍。 “Bot是什么意思”?那可要从10年前说起。 从机器行为艺术到真人模仿机器 Bot源于RoBot的缩写,泛指聊天机器人,即一众科技公司重点布局的AI范畴。社交网络早期的Bot雏形,可以追溯至推特上的老账号大本钟Bot等。这类Bot账号是真机器人,通过程序脚本编写,在特定时间自动发布内容。 或许是受大本钟Bot的启发,2011年,一个名为“古城钟楼”的账号在微博注册。发布了两条“宏厚的钟声又将响彻云霄”、“爱西安”的打招呼内容后,开始了数年如一日的报时日常。该账号每到整点就会发布一条标注了时辰的“铛~铛~铛~铛~”内容,且从不参与评论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