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Ubuntu下qemu环境搭建vexpress开发平台

前提是你 提交于 2019-12-26 15:21:14
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自己搭建虚拟的arm环境的话,有一个比较好的软件就是qemu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大家各投所好就好。 接下来说一下qemu环境搭建过程。 其实搭建很简单,作为小白,我还是捣鼓了两三天才真正的安装成功,正在尝试着怎么使用。 上篇已经讲了安装Ubuntu系统后root密码的设置,这里就要用到root密码进行软件安装了。 可以在命令行模式下先进行update,输入:sudo apt-get update 在保证电脑联网的情况下,Ubuntu会自动进行文件更新,这个操作并不会更新整个文件系统, 他只是同步le /etc/apt/sources.list 和 /etc/apt/sources.list.d 中列出的源的索引,这样才能获取到最新的软件包。 并且只有在更新了资源列表后才能使用apt-get install进行成功安装(我当时就是没有update就去安装程序,失败了好多次,各种欲哭无泪, 另:一定要保证自己的网络环境良好,更新的文件都不大但是我想你不会想看着电脑以100B的速度去下载6000K+的文件的555555) 在update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qemu的安装了,输入指令:sudo apt-get install qemu(如果失败并提示你需要尝试修复什么文件的话用sudo apt-get -f install qemu代替) 在连着输入两个表示同意的‘y

archlinux cn源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19-12-24 23:59:26
[ archlinuxcn ] # The Chinese Arch Linux communities packages. # SigLevel = Optional TrustedOnly SigLevel = Optional TrustAll # 官方源 Server = http : // repo . archlinuxcn . org / $arch # 163源 Server = http : // mirrors . 163. com / archlinux - cn / $arch # 清华大学 Server = https : // mirrors . tuna . tsinghua . edu . cn / archlinuxcn / $arch 来源: CSDN 作者: 分子美食家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083227/article/details/103690131

ARM linux内核启动时几个关键地址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19-12-24 13:58:51
1. 内核启动地址 1.1. 名词解释 ZTEXTADDR 解压代码运行的开始地址。没有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之分,因为此时MMU处于关闭状态。这个地址不一定时RAM的地址,可以是支持读写寻址的flash等存储中介。 Start address of decompressor. here's no point in talking about virtual or physical addresses here, since the MMU will be off at the time when you call the decompressor code. You normally call the kernel at this address to start it booting. This doesn't have to be located in RAM, it can be in flash or other read-only or read-write addressable medium. ZRELADDR 内核启动在RAM中的地址。压缩的内核映像被解压到这个地址,然后执行。 This is the address where the decompressed kernel will be written, and eventually executed. The

zImage和uImage的区别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19-12-24 03:51:49
http://blog.csdn.net/maojudong/article/details/4178118 zImage和uImage的区别   一、vmlinuz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 vmlinuz 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编译内核时通过“make 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zImage/boot/vmlinuz”产生。zImage适用于 小内核的情况,它的存在是为了向后的兼容性。 二 是内核编译时通过命令make b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bzImage /boot/vmlinuz”产生。bzImage是压缩的内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 误解,bz表示“big zImage”。 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压缩的。它们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

ubuntu安装caffe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19-12-23 10:00:51
安装依赖 sudo apt-get install libprotobuf-dev libleveldb-dev libsnappy-dev libopencv-dev sudo apt-get install libhdf5-serial-dev protobuf-compiler sudo apt-get install --no-install-recommends libboost-all-dev sudo apt-get install libopenblas-dev liblapack-dev libatlas-base-dev sudo apt-get install libgflags-dev libgoogle-glog-dev liblmdb-dev 解压 wget https://github.com/BVLC/caffe/archive/1.0.tar.gz . tar -vxzf 1.0.tar.gz 复制makefile.conf文件 sudo gedit Makefile.config 将第5行注释去掉 USE_CUDNN := 1 将第21行注释 OPENCV_VERSION := 3 将第37和38行删除(cuda8.0后不再支持),也就是删 除-gencode arch=compute_20,code=sm_20 \和-gencode arch

u-boot 之配置分析 (2)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2-19 07:54:09
Makefile简要分析 所有这些目录的编译连接都是由顶层目录的makefile来确定的。 1. 在makefile中有: unconfig: @rm -f $(obj)include/config.h $(obj)include/config.mk \ $(obj)board/*/config.tmp $(obj)board/*/*/config.tmp %是个通配符,make xxx_config都是这个目标.目标的依赖是unconfig, unconfig 的命令是删除一些文件,而这些文正是从make xxx_config过程中产生的.unconfig就是清理配置的. MKCONFIG := $(SRCTREE)/mkconfig 100ask24x0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0t 100ask24x0 NULL s3c24x0           等同为 ./mkconfig 100ask24x0 arm arm920t 100ask24x0 NULL s3c24x0 $@就是指目标 $(@:_config=)是变量的替换引用 格式为“$(VAR:A=B)”(或者“${VAR:A=B}”),意思是:替换变量“VAR”中所有“A”字符结尾的字为“B”结尾的字。 2.

利用dockerfile配置openpose运行环境

﹥>﹥吖頭↗ 提交于 2019-12-19 05:02:50
本次配置使用dockerfile来配置openpose的运行环境 1.寻找合适的dockerfile docker hub官方网站 这里我使用的是 exsidius/openpose 利用dockerfile创建docker这里不再赘述,可以自己百度 2.运行docker 进入容器文件界面,可以看到直接就有一个命名为openpose的文件夹 此时可以进入文件夹测试,可以直接使用官方给的测试指令进行测试: 直接在命令行输入: cd openpose #only body ./build/examples/openpose/openpose.bin --video examples/media/video.avi 如果可以直接运行,那么你的环境就已经可以使用了 3. 出现的问题 (1)can not opendisplay 这里因为我是连接服务器使用的,没有图形化界面。如果你只是需要利用openpose输入keypoints等关键点信息的话,可以直接用如下指令来解决: #only body ./build/examples/openpose/openpose.bin --video examples/media/video.avi --write_json output/ --display 0 --render_pose 0 #Body + face + hands ./build

Linux内核移植初探

南笙酒味 提交于 2019-12-19 02:22:04
内核移植的梯度: 初级:根据芯片公司的参考配置,编译开发板内核并了解执行过程 中极:添加内核驱动的方式方法 高级:修改或添加BSP包 linux内核特性: 可移植性强、支持的硬件平台广泛;超强的网络功能;多任务多用户系统;模块化的设计 五大子系统: 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协议;设备管理 内核获取路径:芯片厂商、内核源码官方 l inux内核的目录结构层次结构: 平台相关目录树:arch目录下 平台无关目录树:其它 crypto目录:算法、加密涉及的源码目录 Documentation目录:内核官方文档 fs目录:文件系统的信息 ipc目录:进程间通信的机制 mm目录:内存 driver:驱动相关 内核源码开发的头文件命名规范 #include <asm/xxx.h>:与CPU体系结构(arch)相关的头文件 #include <linux/xxx.h>:平台无关的头文件 #include <plat/xxx.h>:与某款芯片公司相关的头文件 #include <mach/xxx.h>:与开发板配套的头文件 配置内核 1.配置哪些目录需要编译 2.配置哪些文件需要编译 配置方法:Makefile 主目录Makefile:  包含体系结构下的Makefile # Use LINUXINCLUDE when you must reference the include/

U-Boot编译过程完全分析

妖精的绣舞 提交于 2019-12-18 10:50:22
本文转载于:http://www.cnblogs.com/heaad/archive/2010/07/17/1779806.html 2.1 U-Boot Makefile分析 2.1.1 U-Boot编译命令 对于mini2440开发板,编译U-Boot需要执行如下的命令: $ make mini2440_config $ make all 使用上面的命令编译U-Boot,编译生成的所有文件都保存在源代码目录中。为了保持源代码目录的干净,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将编译生成的文件输出到一个外部目录,而不是在源代码目录中,下面的2种方法都将编译生成的文件输出到 /tmp/build目录: $ export BUILD_DIR=/tmp/build $ make mini2440_config $ make all 或 $ make O=/tmp/build mini2440_config (注意是字母O,而不是数字0) $ make all 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方便读者理解,这里主要针对第一种编译方式(目标输出到源代码所在目录)进行分析。 2.1.2 U-Boot配置、编译、连接过程 U-Boot开头有一些跟主机软硬件环境相关的代码,在每次执行make命令时这些代码都被执行一次。 1. U-Boot 配置过程 ( 1 )定义主机系统架构 HOSTARCH := $(shell uname -m

建立 arm-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19-12-17 09:35:14
我们使用以下版本的文件为例子建立 arm-linux 交叉编译环境: 编译环境 redhat 7.2 或 8.0 binutils-2.14.tar.gz ftp://ftp.gnu.org/gnu/binutils/binutils-2.14.tar.gz gcc-core-2.95.3.tar.gz ftp://ftp.gnu.org/gnu/gcc/gcc-2.95....e-2.95.3.tar.gz gcc-g++2.95.3.tar.gz ftp://ftp.gnu.org/gnu/gcc/gcc-2.95....+-2.95.3.tar.gz glibc-2.2.4.tar.gz ftp://ftp.gnu.org/gnu/glibc/glibc-2.2.4.tar.gz glibc-linuxthreads-2.2.4.tar.gz ftp://ftp.gnu.org/gnu/glibc/glibc-l...ds-2.2.4.tar.gz linux-2.4.21.tar.gz ftp://ftp.kernle.org/pub/linux/kern...x-2.4.21.tar.gz patch-2.4.21-rmk1.gz # linux kernel patch for arm ftp://ftp.arm.linux.org.uk/pub/linu...-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