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类型

Linux磁盘管理(创建、卸载、挂载磁盘)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19-11-28 00:43:44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Linux系统中的磁盘管理 一、磁盘结构 磁盘的物理结构 盘片:磁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硬盘的数据结构 硬盘的数据结构 · 磁盘的数据结构 扇区:盘片被分为多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 磁道: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 柱面: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 · 扇区和磁道 下图显示的是一个盘面,盘面中一圈圈灰色同心圆为一条条磁道,从圆心向外画直线,可以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弧段,每个磁道上一个弧段被称之为一个扇区。扇区是磁盘的最小组成单元,通常是512字节。 · 磁头和柱面 磁头 和 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 · # 磁盘储存容量 存储容量 = 磁头数 × 磁道(柱面)数 × 每道扇区数 × 每扇区字节数 图中磁盘是一个 3个圆盘6个磁头,7个柱面(每个盘片7个磁道) 的磁盘,图3中每条磁道有12个扇区,所以此磁盘的容量为:存储容量 6 7 12 * 512 = 258048,每个磁道的扇区数一样是说的老的硬盘,外圈的密度小,内圈的密度大,每圈可存储的数据量是一样的。新的硬盘数据的密度都一致,这样磁道的周长越长

精解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1-27 21:15:52
一、磁盘基础 磁盘是指利用磁记录技术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磁盘是计算机主要的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大量的二进制数据,并且断电后也能保持数据不丢失。早期计算机使用的磁盘是软磁盘(简称软盘),如今常用的磁盘是硬磁盘(简称硬盘)。 1、硬盘的结构 (1)物理结构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2)数据结构 扇区: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硬盘的扇区)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 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柱面:在有多个盘片构成的盘组中,由不同盘片的面,但处于同一半径圆的多个磁道组成的一个圆柱面。 (3)存储容量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X磁道(柱面)数X每道扇区数X每扇区字节数。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 2、硬盘接口 IDE: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SATA所取代。SATA:支持热插拔等功能,速度快,纠错能力强。 SCSI:此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转速快,支持热插拔等。 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6Gb/s。 二、磁盘分区表示 1、MBR MBR是主引

存储培训总结

喜欢而已 提交于 2019-11-27 20:52:09
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分为服务和管理两大部分,我们重点说明云计算的服务。 刚开始是本地部署,所谓的本地部署即自己搞机房、买设备、装系统、装服务、开发程序,这样在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成本较高,在这个阶段卖硬件的比较赚钱,比如联想,当年的联想的营业额可比华为还要厉害! 然后,出现了基础设施即服务lass,就是企业自己不用自己购买硬件了,比如现在云主机,我们无需购买真实的硬件,就买一个虚拟的主机就可以了,这个时期各种云崛起了,比如说亚马逊云、阿里云,百度云、这些云不仅给你提供主机还给你提供操作系统,但是软件还是要自己开发和安装。 再然后,出现了平台即服务pass,所谓的平台即服务就是不仅主机和系统不用亲自购买安装了,连开发环境也不用自己安装了,比如阿里云也提供代码托管的服务,该服务开发环境都已经布置好了,程序员登录之后直接写代码即可。 最后,出现了软件即服务sass,主机、系统、开发环境、甚至是成品的软件企业都不用搞了,比如我想使用一个办公系统,不用买主机、装系统、开发软件、我们直接使用阿里给我们提供的叮叮软件即可,这就是软件即服务,大大方便了用户,用户直接出钱就行了。哦,对了,比如有道云笔记和office online这种服务也算是sass,我们通过浏览器就可以使用有道云笔记和office。 软件即服务是一个趋势,像百度、京东、腾讯、阿里这些一线互联网公网都在搞软件即服务

Linux中的磁盘管理

我与影子孤独终老i 提交于 2019-11-27 20:51:14
Linux中的磁盘管理 Linux中磁盘管理的学习主要分为3个部分: 分区 格式化 挂载 一、磁盘结构 硬盘是计算机常用的存储设备之一,本章将介绍硬盘的基本知识。 硬盘的物流结构 盘片:磁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硬盘的数据结构 硬盘的数据结构 扇区:盘片被分为多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 磁道: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 柱面: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 硬盘存储容量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x磁道(柱面)数x每道扇区数x每扇区字节数 例如:磁盘是一个 3个圆盘6个磁头,7个柱面(每个盘片7个磁道) 的磁盘,图3中每条磁道有12个扇区,所以此磁盘的容量为: 存储容量 6 7 12 * 512 = 258048 每个磁道的扇区数一样是说的老的硬盘,外圈的密度小,内圈的密度大,每圈可存储的数据量是一样的。新的硬盘数据的密度都一致,这样磁道的周长越长,扇区就越多,存储的数据量就越大。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用fdisl-l查看分区信息: 磁盘接口类型 IDE 并口 SATA 串口 SCSI 小型机系统接口 磁盘分区表示 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 MBR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 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 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字节 Linux中将硬盘

Redis系列四:redis持久化

╄→尐↘猪︶ㄣ 提交于 2019-11-27 18:41:10
redis支持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持久化可以避免因进程退出而造成数据丢失。 两种持久化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但更多情况下是将二者结合使用。 一、RDB持久化 RDB持久化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rdb)文件保存到硬盘的过程,有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 redis会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快照。 a)根据配置规则进行自动快照; b)用户执行save或bgsave命令; c)执行flushall命令; d)执行复制(replication)时; 1、根据配置规则进行自动快照 允许用户自定义快照条件,当符合快照条件时,redis会自动执行快照操作。进行快照的题哦啊键可以由用户在配置文件中自定义,由两个参数构成:时间窗口M和改动的键的个数N。每当时间M内被更改的键的个数大于N时,即符合自动快照条件。 如redis安装目录中包含的样例配置文件中预置的3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每条快照条件占一行,并且以save参数开头,同时可以存在多个条件,条件之间是“或”的关系。上例中,save 900 1的意思是在15分钟(900秒)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键被更改则进行快照,同理,save 300 10表示子啊300秒内至少有10键被修改进行快照。 2、手动触发有save和bgsave两命令 除redis自动进行快照外,服务重启

磁盘管理与文件系统(理论巩固,转载需授权)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19-11-27 16:47:40
一、磁盘基础 二、检测并确认新硬盘 三、规划硬盘中的分区 四、创建文件系统 五、挂载、卸载文件系统 一、硬盘物理结构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2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硬盘的数据结构 扇区:盘片被分为多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区存放512字节的数据。 磁道: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 柱面: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 TIP:盘片是机械硬盘(u盘即将淘汰、云盘在未来会替代u盘进行存储) 磁盘结构如下图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x磁道(柱面)数x每道扇区数x 每扇区字节数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 ■磁盘接口类型 ●IDE (并口):Hd●SATA (串口)●SCSl:sd 二、检测并确认新硬盘 硬盘中一般会有多个盘片组成,每个盘片包含两个面,每个盘面都对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受到硬盘整体体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盘片数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内。盘片的编号自下向上从0开始,如最下边的盘片有0面和1面,再上一个盘片就编号为2面和3面。 柱面由多个磁道所组成,扇区是磁盘的最小组成部分,通常是512字节。 1.Page:描述内存的最小单元 2.扇区:磁盘的最小单元 3.块:操作系统针对硬盘读写的最小单元 4.扇区 < = 块/簇 < = page 三、规划硬盘中的分区  MBR与磁盘分区表示 ■主引导记录(MBR: Master Boot

Linux存储管理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1-27 16:29:19
一.存储基础知识 从工作原理区分: 机械 HDD 固态 SSD SSD的优势: SSD是摒弃传统磁介质,采用电子存储介质进行数据存储和读取的一种技术,突破了传统机械硬盘的性能瓶颈,拥有极高的存储性能,被认为是存储 技术发展的未来新星。固态硬盘的全集成电路化、无任何机械运动部件的革命性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在移动办公环境下,对于数据读写稳定性的需 求。全集成电路化设计可以让固态硬盘做成任何形状。与传统硬盘相比,SSD固态电子盘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SSD不需要机械结构,完全的半导体化,不存在数据查找时间、延迟时间和磁盘寻道时间,数据存取速度快。 第二,SSD全部采用闪存芯片,经久耐用,防震抗摔,即使发生与硬物碰撞,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也能够降到最小。 第三,得益于无机械部件及FLASH闪存芯片,SSD没有任何噪音,功耗低。 第四,质量轻,比常规1.8英寸硬盘重量轻20-30克,使得便携设备搭载多块SSD成为可能。同时因其完全半导体化,无结构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成各种不同接口、形状的特殊电子硬盘。 从磁盘尺寸区分: 3.5 2.5 1.8 从插拔方式区分: 热插拔 非热插拔 从硬盘主要接口区分: IDE —— SATA I/II/II 个人计算机 SCSI —— SAS 服务器 FC PCIE 从存储连接方式区分: 本地存储:例如DellR730本地磁盘 外部存储:scsi线

fdisk分区命令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19-11-27 15:26:44
fdisk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分区工具,通过这个命令也可以查看系统中所有可用的分区,但是这个命令只支持MBR的分区表(这句话应该只对某些系统,CentOS7-1810适用,Debian9.5和openSUSE15应该已经支持GPT分区表,下面对fdisk的操作都是在Debian9.5下操作),所以这个命令不能对大于2T的硬盘进行分区,大于2T的硬盘我们需要用GPT分区表来进行分区,GPT分区我们就要用gdisk或parted分区工具来进行分区。 Linux 内核是如何理解硬盘的?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理解一些事情;但是电脑就不是这样了,它们需要合适的命名才能理解这些。 在 Linux 中,外围设备都位于 /dev 挂载点,内核通过以下的方式理解硬盘: /dev/hdX[a-z]: IDE 硬盘被命名为 hdX /dev/sdX[a-z]: SCSI 硬盘被命名为 sdX /dev/xdX[a-z]: XT 硬盘被命名为 xdX /dev/vdX[a-z]: 虚拟硬盘被命名为 vdX /dev/fdN: 软盘被命名为 fdN /dev/scdN or /dev/srN: CD-ROM 被命名为 /dev/scdN 或 /dev/srN 一、fdisk参数使用方法: fdisk [-l] 设备名 参数 -l :显示指定磁盘设备的分区表信息,如果没有指定磁盘设备,则显示

linux 新添加的硬盘格式化并挂载到目录下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19-11-27 15:25:11
需求: 新增加一块硬盘sdb,将sdb分区,只分一个区,格式化,挂载到目录/ssd下。 1、 查看现在已有的分区状态   # df –l    图中显示,没有看到sdb硬盘 2、 查看服务器安装的硬盘状态(包括格式化和未格式化) fdisk –l 图中显示,有sdb硬盘,但是没有分区。 3、 添加新分区   # fdisk /dev/sdb   按照以下红框输入 N 回车 P 回车 1 回车 两次回车 W 回车 用以下命令查看分区 fdisk –l 图中红框显示已多出了一个分区,但是还没有格式化。 4、 格式化分区 mkfs -t ext4 -c /dev/sdb1 -t 制定要把磁盘格式化成什么类型 -c 在建立文件系统之前检查坏道,可能会很费时间,新硬盘一般不需要 5、 挂载新硬盘 在根目录下,建一个文件夹,待会将分区挂载在这个文件夹上,以后要往新硬盘存东西就存在新建文件夹下就可以了。 mkdir /ssd 挂载硬盘 mount /dev/sdb1 /ssd 6、 让系统开机自动挂载这块硬盘 echo “/dev/sda1 /ssd ext4 defaults 0 0”>>/etc/fstaba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284484/article/details/99691992

【收藏】FAT文件系统原理——MBR(主引导记录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1-27 11:19:58
FAT文件系统原理——MBR(主引导记录) 一、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存储数据是根据电、磁转换原理实现的。硬盘由一个或几个表面镀有磁性物质的金属或玻璃等物质盘片以及盘片两面所安装的磁头和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图1),其中盘片和磁头密封在无尘的金属壳中。 硬盘工作时,盘片以设计转速高速旋转,设置在盘片表面的磁头则在电路控制下径向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将数据存储或读取出来。当系统向硬盘写入数据时,磁头中“写数据”电流产生磁场使盘片表面磁性物质状态发生改变,并在写电流磁场消失后仍能保持,这样数据就存储下来了;当系统从硬盘中读数据时,磁头经过盘片指定区域,盘片表面磁场使磁头产生感应电流或线圈阻抗产生变化,经相关电路处理后还原成数据。因此只要能将盘片表面处理得更平滑、磁头设计得更精密以及尽量提高盘片旋转速度,就能造出容量更大、读写数据速度更快的硬盘。这是因为盘片表面处理越平、转速越快就能越使磁头离盘片表面越近,提高读、写灵敏度和速度;磁头设计越小越精密就能使磁头在盘片上占用空间越小,使磁头在一张盘片上建立更多的磁道以存储更多的数据。 二、硬盘的逻辑结构。 硬盘由很多盘片(platter)组成,每个盘片的每个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如果有N个盘片。就有2N个面,对应2N个磁头(Heads),从0、1、2开始编号。每个盘片被划分成若干个同心圆磁道(逻辑上的,是不可见的。)每个盘片的划分规则通常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