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类型

硬盘的介绍和选取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19-11-28 13:47:33
硬盘也就是电脑的存储的设备: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笔记本硬盘接口:SATA 3.0 SATA 2.0 mSATA M.2/NGFF 接口速度的快慢不一:M.2 > mSATA > SATA 2.0 > SATA 3.0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异同和优略 机械硬盘:相较于固态硬盘较重;读写速度比较慢,寿命比固态要短一些;机械硬盘防意外程度较低 优点就是相较于固态硬盘便宜;容量比较大;数据恢复比较容易 固态硬盘:重量比较轻;读写速度比较快;寿命比较长;    但是固态硬盘比较贵而且容量较小;仅仅是办公的话128G就足够了,如果玩大型游戏的话       就需要更大的固态硬盘了 固态硬盘的选取: 1:首先我们应该先确定电脑的接口即(硬盘接口)然后选取最优的接口       2: 选择固态的厂商:例如: 三星 西部 英特尔 可以百度搜索有排名的       3:看闪存(NAND):闪存类型:SLC MLC TLC (市场上大部分都是MLC类型)                SLC速度是最快的,寿命也最长 当然价格也更美丽                MLC速度次之 寿命较长 价格主流                TLC速度最慢 寿命较短 价格比较便宜       4:看读写速度:写入就是在别处存储到电脑的速度 读取即相反              写入速度:300M(较慢)

Linux 常见 RAID 及软 RAID 创建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19-11-28 13:27:53
RAID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磁盘性能,以及可靠性,这么好的技术怎么能不掌握呢!此篇介绍一些常见 RAID ,及其在 Linux 上的 软RAID 创建方法。 mdadm 创建软 RAID mdadm -C -v /dev/创建的设备名 -l级别 -n数量 添加的磁盘 [-x数量 添加的热备份盘] -C :创建一个新的阵列 --create -v :显示细节 --verbose -l :设定RAID级别 --level= -n :指定阵列中可用 device 数目 --raid-devices= -x :指定初始阵列的富余 device 数目 --spare-devices= ,空闲盘(热备磁盘)能在工作盘损坏后自动顶替 查看详细信息 mdadm -D /dev/设备名 -D :打印一个或多个 md device 的详细信息 --detail 查看 RAID 的状态 cat /proc/mdstat 模拟损坏 mdadm -f /dev/设备名 磁盘 -f :模拟损坏 fail 移除损坏 mdadm -r /dev/设备名 磁盘 -r :移除 remove 添加新硬盘作为热备份盘 mdadm -a /dev/设备名 磁盘 -a :添加 add RAID0 RAID0 俗称条带,它将两个或多个硬盘组成一个逻辑硬盘,容量是所有硬盘之和,因为是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故可并行写操作,写入速度提高

Linux系统分区和挂载浅谈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19-11-28 12:15:35
好久没有写BLOG了,之前出差了2个月,都没怎么看书,也没有太多时间写。回来后一个月人也有点放松。现在开始还是得继续努力啊。不废话了,下面就介绍下Linux系统的分区和挂载 一 Linux的安装 Linux的安装是比较简单的,整个过程和安装XP差不多。首先BIOS中设置从光驱启动,(不知道怎么设置?那你还是先装虚拟机玩玩吧!)会要 你选安装模式,直接回车用图形界面;然后Linux安装程序会有一个检查光盘的过程,这里可以选择跳过【Skip】;然后等待初始化工作,系统就可以进入 到安装界面了;进入安装界面后就可以进行一些设置(区域,语言,时间,密码,分区等),设置完成后选择要安装的组件,安装完成就一切OK了。 二 Linux系统分区 这里我说的是指在分区时采用手动分区,而不是自动分区。Linux分区和Windows有很大的区别,你无法在Linux中看到诸如Windows中的C盘,D盘。这确实会让我们这些用惯了WIN操作系统的人感到很不习惯。其实理解了Linux分区结构后就很清晰了。 1: 硬盘分区 首先我们来看硬盘分区,分区是和操作系统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她是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进行了。我们可以简单的认识,分区就是把硬盘分割为不同的区 域。在谈具体分区前,有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想问下大家:硬盘问什么要分区?.....哈哈!怎么样,不是很好回答吧,首先是因为操作系统在启动时会通过

详解CentOS 7中RAID 6与RAID 10配置(理论+实践)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1-28 11:27:48
RAID 6介绍 RAID6 是在 RAID5 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 RAID6 再将数据校验位增加一位,所以允许损坏的硬盘数量也由 RAID5 的一个增加到二个。由于同一阵列中两个硬盘同时损坏的概率非常少,所以, RAID6 用增加一块硬盘的代价,换来了比 RAID5 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其特点与RAID 5基本相同,最少需要4块大小相同的磁盘,总容量为(n-2)/n。 RAID 6 的构建 1、首先,在虚拟机中添加5块硬盘,每块硬盘分别是20G,并重启虚拟机Linux系统,识别硬盘。然后,将添加的硬盘进行分区管理,修改分区号为fd(Linux raid 自动),(我这里做用4块硬盘构架RAID 6磁盘阵列,1块硬盘做备用盘。) [root@localhost ~]# cd /dev [root@localhost dev]# ls agpgart kmsg sda tty tty30 tty53 vcs autofs log sda1 tty0 tty31 tty54 vcs1 block loop-control sda2 tty1 tty32 tty55 vcs2 bsg lp0 sda3 tty10 tty33 tty56 vcs3 btrfs-control lp1 sda4 tty11 tty34 tty57 vcs4 bus lp2 sda5 tty12 tty35

详解CentOS 7 中配置RAID 0 、RAID 1、RAID 5(理论+实践)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19-11-28 10:30:00
RAID介绍 RAID 全称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基本思想是把多个磁盘组合起来,组合一个磁盘阵列组,使得性能大幅提高。最初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同时希望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 RAID 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 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RAID磁盘阵列介绍 RAID 将一组硬盘连结成来,组成一个阵列,以避免单个硬盘损坏而带来的数据损失,同时亦提供了比单个硬盘高的可用性及容错性。 RAID 0介绍 RAID 0 俗称条带卷,与 Windows 系统中带区卷功能相同,它将两个或多个硬盘组成一个逻辑硬盘,将数据分段储存在各个硬盘中,读写均可并行处理,因此,其读写速度是单个硬盘的N倍,没有冗余功能,任何一个磁盘的损坏就会导致的数据不可用。 特点: 高读写 不可靠 大小相同的两块或多块磁盘组成 容量是多块磁盘容量总和 构建 RAID 0 1、首先,在虚拟机中添加两块硬盘,每块硬盘分别是20G,然后,重启Linux系统,识别添加的硬盘,并将添加的硬盘进行分区管理,修改分区号为fd(Linux raid 自动)。 [root

详解Linux磁盘管理与文件系统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1-28 06:01:47
磁盘基础 硬盘结构 物理结构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 2 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数据结构 扇区: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硬盘的扇区。 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 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 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柱面:在有多个盘片构成的盘组中,由不同盘片的面,但处于同一半径圆的多个磁道组 成的一个圆柱面。 储存容量 硬盘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用 fdisk -l 查看分区信息。 硬件的接口 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 ATA(IDE) 和 SATA 以及 SCSI 和 SAS ,接口速度不是实 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 ATA :全称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抗干扰性 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 SATA 所取代。 SATA :全称 SerialATA ,抗干扰性强,支持热插拔等功能,速度快,纠错能力强。 SCS I:全称是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小型机系统接口), SCSI 硬盘广为 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资料传输时 CPU 占用率较低

Linux系统磁盘管理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19-11-28 05:53:35
概述 磁盘是指利用磁记录技术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磁盘是计算机主要的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大量的二进制数据,并且断电后也能保持数据不丢失。早期计算机使用的磁盘是软磁盘,如今常用的磁盘是硬磁盘,即硬盘。硬盘由三部分组成,物理结构,数据结构,存储容量。 硬盘结构 (1)数据结构 扇区:磁盘上每个磁道被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硬盘的扇区。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 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 叫做磁道 (2)物理结构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个盘片有2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3) 存储容量 硬盘的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下图即使磁盘的结构图 硬盘的接口 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和SATA以及SCSI和SAS,接口速度不是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 磁盘读取响应时间 1.寻道时间:磁头从开始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要的时间,寻道时间越短,I/O操作越快,目前磁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3-15ms,一般都在10ms左右。 2.旋转延迟:盘片旋转将请求数据所在扇区移至读写磁头下方所需要的时间,旋转延迟取决于磁盘转速。普通硬盘一般都是7200rpm,慢的5400rpm。 3.数据传输时间:完成传输所请求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块/簇 磁盘块/簇(虚拟出来的)。 块是操作系统中最小的逻辑存储单位

Linux-磁盘管理

点点圈 提交于 2019-11-28 03:58:22
/*--> */ /*--> */ 第14章 Linux系统管理-磁盘管理 第14章 Linux系统管理-磁盘管理 1. 磁盘的基本概念 2. 磁盘的基本结构 3. 磁盘的预备知识 4. 磁盘基本分区Fdisk 5. 磁盘基本分区Gdisk 6. 磁盘挂载方式Mount 7. 虚拟内存Swap介绍 8. 磁盘阵列RAID概述 9. 磁盘阵列RAID实战 10. 逻辑卷LVM概述 11. 逻辑卷LVM实践 12. 磁盘常见故障 1. 磁盘的基本概念 01. 什么是磁盘 xxxxxxxxxx ​ 绝大多数人对硬盘都不陌生, 一块小小的硬盘里,就可以存储海量的照片、音乐和电影等,尤其是你们喜爱的各类**动作片。 但如此小的空间,是如何存储那么多信息的呢? ​ x ​ 每个硬盘中心都是一摞高速运转的圆盘,圆盘由一层带磁的微型金属颗粒组成,每个颗粒也被称为一比特,都有自己的磁化程度,用于储存0和1。 ​ xxxxxxxxxx ​ 当记录数据时,硬盘的磁头开始通电,形成强磁场,数据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变成电流,使颗粒磁化,从而将信息记录在圆盘上。 xxxxxxxxxx 由海量颗粒组成的信息,就是我们存在硬盘里的数据。 什么是磁盘、软盘、硬盘? xxxxxxxxxx ​ 1.什么是磁盘? ​ 磁盘是指利用磁记录技术存储数据的存储器,是所有硬式存储的统称,如最早出现的软盘,现在的硬盘

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1-28 01:36:34
一、磁盘的相关知识 1、硬盘结构 1)、数据结构 扇区: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的扇区。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 磁道: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柱面:在有多个盘片构成的盘组中,由不同盘片的面,但处于同一个半径圆的多个磁道组成的一个圆柱面。 2)、物理结构 盘片:硬盘有多个盘片,每盘片两面。 磁头:每面一个磁头。 3)、储存容量 硬盘储存容量=磁头数 磁道数 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2、硬盘接口 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IDE)和SATA、SCSI以及SAS,接口速度不是实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 ATA: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SATA所取代。 SATA:抗干扰性强,支持热插拔等功能,速度快,纠错能力强。 SCSI:SCSI硬盘广为工作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转速快、支持热插拔等。 SAS: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6GB/s。 3、MRP MRP是主引导记录,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处,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分区表有四个分区记录区,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个字节。 4

Linux基础命令:fdisk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19-11-28 01:08:05
1、什么是分区? 分区是将一个硬盘驱动器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分区是把硬盘连续的区块当做一个独立的磁硬使用。分区表是一个硬盘分区的索引,分区的信息都会写进分区表。 2、为什么要有多个分区? 防止数据丢失:如果系统只有一个分区,那么这个分区损坏,用户将会丢失所的有数据。 增加磁盘空间使用效率:可以用不同的区块大小来格式化分区,如果有很多1K的文件,而硬盘分区区块大小为4K,那么每存储一个文件将会浪费3K空间。这时我们需要取这些文件大小的平均值进行区块大小的划分。 数据激增到极限不会引起系统挂起:将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分开,可以避免用户数据填满整个硬盘,引起的系挂起。 3、分区工具fdisk用法介绍 fdisk命令参数介绍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实例: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hdd 按"p"键打印分区表 这块硬磁尚未分区 按"n"键新建一个分区。 出现两个菜单e表示扩展分区,p表示主分区 按"p"键出现提示:"Partition number (1-4): "选择主分区号 输入"1"表示第一个主分区。 直接按回车表示1柱面开始分区。 提示最后一个柱面或大小。 输入+5620M 按回车 表示第一个分区为5G空间。 按"p"查看一下分区 这样一个主分区就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