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类型

Linux进阶之补充知识篇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1-27 10:48:21
一、 Linux 系统的主要特点: 开放性 :指系统遵循世界标准规范,特别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连( OSI )国际标准 多用户 :允许多个用户从相同或不同终端上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多任务 :它是指计算机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且各个程序的运行互相独立 出色的速度和性能 : Linux 在同配置机器上的网络服务效率是 NT 的 1.8 倍,同时体现在稳定性和对硬件的支持 良好的用户界面 : Linux 向用户提供了三种界面:用户命令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和系统调用界面 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功能 :完善的内置网络是 Linux 一大特点 可靠的安全系统 : Linux 采取了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对读、写控制、带保护的子系统、审计跟踪、核心授权等,这为网络多用户环境中的用户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良好的可移植性 :是指将操作系统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使它仍然能按其自身的方式运行的能力。 Linux 是一种可移植的操作系统,能够在从微型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的任何环境中和任何平台上运行 具有标准兼容性 :符合 POSIX 标准 设备独立性 :是指操作系统把所有外部设备统一当作成文件来看待,只要安装它们的驱动程序,任何用户都可以象使用文件一样,操纵、使用这些设备,而不必知道它们的具体存在形式。 Linux 是具有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它的内核具有高度适应能力 二、硬盘相关概念 1 、 IDE 硬盘

硬盘分区fdisk\gdisk ,挂载mount \swapon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1-27 05:04:09
1 dd命令详解 dd:convert and copy a file dd if=/PATH/SOURCE of=/PATH/DEST bs=1[k|M] count=100 if=file,从文件读入内容。 of=offile,写入文件。 ibs=size 一次读size个byte obs=size 一次写size个byte bs=size 指定读写块大小 cbs=size 一次性转化size个大小 skip=blocks 从头忽略blocks个ibs大小的块 seek=blocks 从头忽略bolcks个obs大小的块 ////读入硬盘的MBR分区表存档备份,备份要放置在另外一块硬盘。磁盘0磁道0扇区共512bytes,446存放bootloader,64bytes分区信息,最后2bytes存放55aa,已分区标记。 [root@localhost ~]#dd if=/dev/sda of=./fstab_sda.back bs=1 count=64 skip=446 64+0 records in 64+0 records out 64 bytes (64 B) copied, 0.000452712 s, 141 kB/s [root@localhost ~]#hexdump -C fstab_sda.back 00000000 80 20 21 00 83 aa 28

RocksDB解析

孤人 提交于 2019-11-27 02:12:55
0. 存储引擎基础 存储引擎的基本功能和数据结构 一个存储引擎需要实现三个基本的功能: write(key, value) 二分查找并插入 read(key) -> return value 二分查找并返回 scan(begin, end) -> return values 求key在某区间内的所有元素。先两次二分查找,确定begin和end的位置。两位置之间的数据就是结果集 values 上述的存储引擎和普通的哈希表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存储引擎内要求数据的存储顺序是 按照key有序 的。这比哈希表更节省空间,也容易实现scan()操作。 乍一看使用普通的有序数组好像就可以解决问题啦,但是普通的有序数组也有个问题:当一个新元素要write插入进来时,为保证数组有序,需要把后面的数据都移动一位,这样开销是很大的。 还有一种有序的结构叫做 平衡二叉树 。如果把数据有序放入平衡二叉树好像也不是不行。但是平衡二叉树会占用很多的额外空间(用于存放节点指针),另外 局部性 很差,读性能(read/scan)低。 ( 在OS的页面置换这一节中我们学过工作集的概念 ,其实这个和局部性很像。硬件、操作系统等等系统,绝大部分时候,执行一次 操作流程会有额外的开销(overhead)。因此很多部件、模块都设计成:连续执行类似或相同 的操作、访问空间相邻的内容时,则将多次操作合并为一次

Linux LVM磁盘管理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19-11-26 21:55:42
场景描述: 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做了LVM,应用软件基本装在了“/”目录下,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该目录下的存储空间使用紧张,现利用LVM对其进行磁盘空间扩容。 注:安装系统的时候需要做逻辑卷管理,保证系统要有VG,扩展或者添加完硬盘后需要重启服务器,添加的硬盘才能被发现。 另:这里需要搞清楚,是扩展了原有分区还是增加了新的硬盘; 例如:如果是在原有分区SDA上扩展了10G,则命令行fdisk -l 不会看到新的分区; 如果是新添加的硬盘,fdisk -l 可以看到 sdb sdc 等新的未分配的分区。 结果演示:扩展sda,磁盘分区sda使用情况打印输出:(可以看到空间变成了32.2G增大了10G) 为服务器增加新硬盘,这里我们加了两块,开机识别出来是sdb和sdc; (1) 我们可以看到有3块硬盘,第一块硬盘已经分区并使用,第二块和第三块硬盘没有使用,现在我们要在第二块硬盘sdb上新建LVM分区 使用fdisk /dev/sdb进行分区,按n创建一个新的分区,按P创建主分区,按1,创建第一块分区,选择开始磁道,按照默认模式开始,使用整个硬盘空间。创建好后按w生效退出。(注意:即使是另一种情况,扩展sda,也需要对sda重新分区,Partition number (1-4)时输入对应的数值。) 将新的分区,格式化; #mkfs -t ext3 /dev/sdb1

Linux磁盘管理和lvm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1-26 21:55:11
磁盘管理 硬盘接口和硬盘种类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SAS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SAS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 SATA硬盘:     用SATA接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以后PC机的主流发展方向,因为其有较强的纠错能力,错误一经发现能自动纠正,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新的SATA 使用了差动信号系统"differential-signal-amplified-system"。这种系统能有效的将噪声从正常讯号中滤除,良好的噪声滤除能力使得SATA只要使用低电压操作即可,和 Parallel ATA 高达5V的传输电压相比,SATA 只要0.5V(500mv) 的峰对峰值电压即可操作于更高的速度之上。"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峰对峰值'差模电压'"。一般转速可达7200转/分。 SCSI硬盘:   SCSI硬盘即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 优点: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它由于性能好、稳定性高,因此在服务器上得到广泛应用。缺点:由于SCSI硬盘价格非常昂贵,所以一般的PC是不会使用SCSI硬盘。 一般转速可达10000转/分。 SAS硬盘: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

SCSI接口和SAS接口的区别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1-26 11:51:54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在物理层,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盘,但是SAS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因为SATA控制器并不能对SAS硬盘进行控制;在协议层,SAS由3种类型协议组成,根据连接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串行SCSI协议(SSP)用于传输SCSI命令;SCSI管理协议(SMP)用于对连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SATA通道协议(STP)用于SAS和SATA之间数据的传输。因此在这3种协议的配合下,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 SAS系统的背板(Backplane)既可以连接具有双端口、高性能的SAS驱动器,也可以连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驱动器

如何最大限度提升虚拟内存性能(组图)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19-11-26 11:27:43
如今已经进入大内存时代,如何设置虚拟内存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性能提升呢?本期董师傅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禁用虚拟内存可提升系统性能?      在内存较小的年代,设置虚拟内存的必要性大家都比较清楚。现在内存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很多朋友都用上了1GB的内存。在大内存环境下,是否可以完全禁用虚拟内存,以提高系统性能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虚拟内存,以及虚拟内存有什么作用。在早期,因为内存价格非常昂贵,因此一般电脑上都不会配置太多。此时如果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需要的内存数量超过了计算机中安装的物理内存数量,操作系统就会暂时将不需要访问的数据通过一种叫做“分页”的操作写入到硬盘上一个特殊的文件中,从而给需要立刻使用内存的程序和数据释放内存,这个位于硬盘上的特殊文件就是分页文件(也就是虚拟内存文件,或叫做 交换 文件, Windows 2000/XP/2003中的分页文件名为pagefile.sys)。      而硬盘和内存的速度有天壤之别,因此有朋友认为,在内存较大的条件下,可以禁用虚拟内存,这样系统就不需要花时间将内存中的数据分页到硬盘上,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然而根据传统的设计, Windows 的许多核心功能都需要使用分页文件,如果你禁用了所有分页文件,有些第三方的应用软件就可能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错误。其实在不需要的时候

关于RAID与SCSI的一些基本概念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6 10:13:43
RAID简介 内嵌微处理器的磁盘子系统通常称为R A I D系统。R A I D阵列的可用容量总小于成员磁盘的总量。 一、RAID 0(分块)是简单的、不带有校验的磁盘分块,本质上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R A I D,因为它并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冗余。假如RAID 0的磁盘失败,那么,数据将彻底丢失。为了在RAID 0情况下恢复数据,唯一的办法是使用磁带备份或者镜像拷贝。 二、RAID 1(镜像)是非校验的R A I D级。 三、RAID 2(专有磁盘的并行访问)的定义涉及R A I D控制器中的错误校验电路。这个功能已经被集成到磁盘驱动器中,虽然便宜,但效率却不高。因此, RAID 2没有形成产品。 四、并行访问R A I D都属于R A I D 3。R A I D 3(使用专有校验磁盘的同步访问)子系统将数据分块存放到阵列中的所有驱动器,将校验数据写到阵列中的一个另外的校验磁盘, R A I D 3被认为是校镽 A I D。 五、RAID4(使用专用校验磁盘的独立访问)是一种独立访问的R A I D实现,它使用一个专用的校验磁盘。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4有更大量的分块,使多个I / O请求能同时处理。虽然它为读请求提供了性能的优势,但RAID 4的写开销特别大,因为在每次读、修改和写周期中,校验磁盘都被访问两次。 六、RAID 5(使用分布式校验的独立访问

一文学会为华为服务器配置raid1和raid5

时光怂恿深爱的人放手 提交于 2019-11-26 01:52:39
最近写的书中介绍到了在服务器上配置RAID卡,先发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下。 一、RAID简介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多个相对便宜的小磁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磁盘组, 使其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价格昂贵、容量巨大的磁盘。根据选择的冗余阵列模式不同,RAID比单盘有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益处:增强数据整合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吞吐量或容量等特性。另外,磁盘组对于计算机来说, 看起来就像一个单独的磁盘或逻辑存储单元。常用的磁盘冗余阵列模式分为RAID-0、RAID-1、RAID-10、RAID-5、RAID-50。 RAID-0:这一技术有条带但是没有数据冗余。它提供了最好的性能但是不能容错。 RAID-1:这一个类型也称为磁盘镜像,至少由二个复制数据存储的驱动器组成。没有条带。因为任一驱动器能同时被读,读取性能被改良。写性能和单一磁盘存储相同。在多用户系统中,RAID-1 提供最好的性能和最好的容错。 RAID-5:数据以块为单位分布到各个硬盘上,RAID 5把数据和与其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RAID

testdisk修复磁盘文件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1-26 00:32:30
怎么使用chkdsk命令修复磁盘 fsck|xfs_repair 磁盘修复 fsck 使用权限 : 超级使用者      使用方式 : fsck [-sACVRP] [-t fstype] [--] [fsck-options] file sys [...]      说明 : 在Linux系统中,为了增加系统性能,通常系统默认一些数据写在内存中,并不会直接将数据写入硬盘,这是因为内存速度要比硬盘快若干倍。但是有个问题,万一由于“断电”或者其他未知原因,造成系统死机,怎么办?系统就崩溃了。所以,我们需要在特定的时候让数据直接回存到硬盘中。这里提供几个常用的命令,其中,fsck命令最重要. 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可用fsck命令尝试加以修复.直接采用分区编号(如/dev/had3),或使用挂载点(Mount Point,如/、/usr等)指定文件系统皆可。假设一次指定多个文件系统,而这些系统分别位于不同的物理磁盘上,则fsck将会尝试同步的方式去检查他们,以节省操作时间。        参数 :      filesys : device 名称(eg./dev/sda1),mount 点 (eg. / 或 /usr)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若在 /etc/fstab 中已有定义或 kernel 本身已支援的则不需加上此参数   -s : 依序一个一个地执行 fs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