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分区

win 10与Ubuntu 18.04双系统 -----之Ubuntu18.04安装提示“无法将grub-efi-amd64-signed软件包安装到/target”的解决方法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2-04 13:34:05
我的分区(总计为Ubuntu系统分出150G容量 我的硬盘是480G固态 分出大小看自己需求) 1.挂载点"/" 主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文件系统类型 ext4日志文件系统 容量20480M (20G) 2.挂载点-无 逻辑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文件系统类型 交换文件系统(swap) 容量5120M(5G) 3.挂载点"/boot" 逻辑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文件系统类型 ext4日志文件系统 容量2048M (2G) 解决问题关键(第四步:增加efi 文件系统分区,如下) 4.挂载点-无 逻辑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文件系统类型 efi 文件系统 容量2048M(2G) 5.挂载点"/home" 逻辑分区 空间起始位置 文件系统类型 ext4日志文件系统 容量 剩余全部 启动器安装到/boot 分区下 很多文章写得都缺少第四步 导致出现grub 安装不成功 抱歉 写得粗糙而且没图 回家在整理吧 接下来就是解决 只能进入Ubuntu 没有window选项的问题 来源: CSDN 作者: 极_简_主_义 链接: https://blog.csdn.net/levy11/article/details/85101352

linux 增加inode 的方法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19-12-04 04:49:42
创建文件系统时,可以指定块的大小。如果将来在你的文件系统中是一些比较大的文件的话,使用较大的块大小将得到较好的性能。将ext2文件系统的块大小调整为4096byte而不是缺省的1024byte,可以减少文件碎片,加快fsck扫描的速度和文件删除以及读操作的速度。另外,在ext2的文件系统中,为根目录保留了5%的空间,对一个大的文件系统,除非用作日志文件,5%的比例有些过多。可以使用命令"# mke2fs -b 4096 -m 1 /dev/hda6"将它改为1%并以块大小4096byte创建文件系统。 使用多大的块大小,需要根据你的系统综合考虑,如果系统用作邮件或者新闻服务器,使用较大的块大小,虽然性能有所提高,但会造成磁盘空间较大的浪费。比如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平均大小为2145byte,如果使用4096byte的块大小,平均每一个文件就会浪费1951byte空间。如果使用 1024byte 的块大小,平均每一个文件会浪费927byte空间。在性能和磁盘的代价上如何平衡,要看具体应用的需要。 第1组命令: mkfs.ext3 -T news /dev/sda5 (指定该分区文件系统的块大小为4096) mkfs.ext3 -b 4096 /dev/sda5 第2组命令: mkfs.ext3 -i 4096 /dev/sda5 (指定每个inode的字节数为4096) mkfs

LVM(逻辑卷管理器)部署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19-12-03 23:20:33
物理卷 -- Physical Volume -- PV 卷组 -- Volume Group -- VG 逻辑卷 -- Logical Volume -- LV   1、硬盘设备管理技术虽然能够有效的提高硬盘设备的读写速度以及数据的安全性,但是在硬盘分好区或者部署为 RAID 的磁盘阵列之后,再想修改硬盘分区大小就不容易了。当用户想要随着实际需求的变化调整硬盘分区的大小时,会受到硬盘“灵活性”的限制,这是需要用到另一一项非常普及的硬盘设备资源管理技术——LVM(逻辑卷管理器),LVM 可以允许用户对硬盘资源进行动态调整。   2、逻辑卷管理器是Linux系统用于对硬盘分区进行管理的一种机制,其创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硬盘设备在创建分区后不易修改分区大小的缺陷。尽管对系统的硬盘分区进行强制扩容或缩容从理论上讲师可行的,但是却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而LVM技术是在硬盘分区和文件系统之间添加了一个逻辑层,它提供了一个抽象的卷组,可以把多块硬盘进行卷组合并,由此用户不必关心物理硬盘设备的底层架构和布局就可以实现对硬盘分区的动态调整。      3、常用LVM部署命令 功能/命令    物理卷管理    卷组管理    逻辑卷管理 扫描       pvscan      vgscan     lvscan 建立       pvcreate     vgcreate     lvcreate

Linux文件系统管理-挂载命令mount/挂载光盘U盘以及对NTFS的支持/fdisk分区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2-03 17:12:34
前面的开门部分: 挂载点在Linux就是目录,在Windows里面是 C D E之类的盘符。 分配盘符的过程就是挂载。 找到设备,分配设备文件名,然后分配挂载点也就是目录,然后连接起来。这就是挂载。 设备文件名都是默认的。 先创建目录,也就是挂载点,但现在的默认挂载点以及都默认创建好了,在  /mnt目录下: 然后: 这个iso9660其实是可以省略的,因为默认了,这个是文件格式。 ISO 9660 文件系统是一个标准CD-ROM文件系统。 用完后要卸载,但是卸载的时候要用命令,直接摁光驱是不会弹出的。 并且,要退出挂载目录再执行命令。 只加这一个目录就可以了。 ----------------------------------------------------------------------------------------------------------- 正式部分: Linux的挂载,每个设备都有一个设备名就如同window里面的设备也有个设备名如cdef盘,一样,只不过windows是自动分配的, Linux是需要手动吧设备名跟目录结合到一起的。 Linux里面的盘符就是目录。所有盘符跟设备名的挂载就是设备名与目录的挂载。 写了一个脚本文件,然后把他所在的目录用mount命令改变成非可执行, 二、用mount命令挂载U盘和光盘 硬盘系统会自己挂载

linux fdisk 分区、格式化、挂载!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2-03 17:06:06
文件系统的一个使用流程: 存储介质选择---》硬盘分区操作;创建分区来容纳文件系统;创建分区,这个分区可以是整个硬盘也可以是部分硬盘----》创建文件系统(我们在存储数据之前,你必须使用文件系统对其分区进行格式化)----》把它挂载到虚拟目录----》写入配置文件/etc/fstab 硬盘分区的划分标准: 硬盘分区由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组成 在一块硬盘上,如果是MBR分区方式,那么它的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或者3个主分区和1个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上我们可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 分区编号:主分区1-4 ,逻辑分区5.。。。。。 LINUX规定:逻辑分区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主分区上 分区作用: 主分区:主要是用来启动操作系统的,它主要放的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或引导程序,/boot分区最好放在主分区上 扩展分区不能使用的,它只是做为逻辑分区的容器存在的;我们真正存放数据的是主分区和逻辑分区,大量数据都放在逻辑分区中 如果你用的是GPT的分区方式,那么它没有限制主分区个数 注意:从 MBR 转到 GPT 分区或者说从 GPT 转到 MBR 会导致数据全部丢失 因此我们在对硬盘分区时最好划分主分区连续,比如说:主分区一、主分区二、扩展分区。 此文以fdisk工具为例,对一个硬盘划分。 Command Reference *partprobe #分区之后,让内核更新分区信息

linux下挂载光驱、软驱、U盘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2-03 01:45:03
2008-02-28 21:46:26 | 分类: Linux |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挂光驱 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 挂软驱 (文件内型可以自己选) mount -t vfat -o rw,utf8,umask=000 /dev/sda1 /media/USB linux系统默认挂载的windows分区中文显示不正常。光驱中的中文也不能正常显示.解决方法如下: 1 自动挂载 修改/etc/fstab 在挂载参数中增加iocharset=utf8 示例如下: /dev/sda5 /media/sda5 vfat iocharset=utf8,defaults,umask=0 0 0 /dev/hda /media/cdrom0 udf,iso9660 user,noauto,iocharset=utf8 0 0 我的是sata硬盘。/dev/sda5是硬盘的一个分区。/dev/hda是光驱。其中"umask=0"表示普通用户也有读写的权限。 2 手动挂载 挂载的时候加上参数-o iocharset=utf8 示例如下: $ sudo mount -o iocharser=utf8 /dev/sdb1 /media/usb mount命令详解

记一次xfs文件系统挂载失败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1:01
挂载移动硬盘的xfs分区时,出现如下报错: Unable to mount xfs Error mounting /dev/sdc3 at /mnt/xfs: Command-line `mount -t "xfs" -o "uhelper=udisks2,nodev,nosuid" "/dev/sdc3" "/mnt/xfs"' exited with non-zero exit status 32: mount: wrong fs type, bad option, bad superblock on /dev/sdc3, missing codepage or helper program, or other error In some cases useful info is found in syslog - try dmesg | tail or so. 通过journalctl -xb或者dmesg可以看到错误原因是: 7月 24 10:03:22 Latitude-5490 kernel: XFS (sdc3): Filesystem has duplicate UUID c2b23d6d-ffe2-4575-8963-cd1cf4c295f2 - can't mount 如果只是挂载一次的话,可以添加如下选项进行挂载: $ sudo mount -o nouuid

怎样把U盘的文件系统转换成NTFS?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8:02
NTFS相比于FAT的优势 一般来说,U盘出厂时使用的格式是FAT或FAT32格式, 胡乱的转换格式会导致U盘使用错误。所以我们让用户先备份再转换。 FAT格式在U盘中的特点: FAT-读写速度快、 兼容性最高,但格式化容星非常有限;有4GB单-文件限制问题。 NTFS文件系统格式在硬盘使用方面特点: 1、由降低了磁盘空间的浪费并对文件能够进行压缩,还减少了产生磁盘碎片的可能; 2、又支持文件加密管理功能,可为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安全保证; 3、还可以加快文件的读取速度。 NTFS缺点就是兼容性差、读写性能不佳,还会影响U盘寿命。 首先该操作需要事先备份,单击U盘属性找到工具栏中的“备份”。 备份完成后,对U盘进行“格式化”更改NTFS文件系统。 同理,NTFS格式转FAT格式也可以相同操作。 DOS命令更改文件系统 DOS命令下的U盘和磁盘都是可以相同操作的。首先“Win+R”输入“CMD”。 然后我们输入更改文件系统的命令,其中“I”是盘符,如果你是“F”就改成“F”就好了。 分区向导更改文件系统 首先我们选择迷你兔分区向导,分区向导的功能很多。有复制分区,分割分区,调整系统盘等等,改变文件系统也是很简单的,首先我们选择到需要改变文件系统的盘。 然后我们选择分区中的“FAT格式转换为NTFS”。 建议大家只要是涉及到文件的“更改”、“保存”、“传输”最好都先备份进行,以防数据丢失

LVM逻辑卷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6:40
一、LVM逻辑卷 LVM是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简称,他是建立在物理存储设备之上的一个抽象层,允许你生成逻辑存储卷,和直接使用物理存储在管理上相比,提供了更好灵活性。 LVM将存储虚拟化,使用逻辑卷,你不会受限于物理磁盘的大小,另外,和硬件相关的存储设置被其隐藏,你能不用停止应用或卸载文件系统来调整卷大小或数据迁移.这样能减少操作成本. LVM和直接使用物理存储相比,有以下好处: 灵活的容量. 当使用逻辑卷时,文件系统能扩展到多个磁盘上,你能聚合多个磁盘或磁盘分区成单一的逻辑卷. 2.可伸缩的存储池. 你能使用简单的命令来扩大或缩小逻辑卷大小,不用重新格式化或分区磁盘设备. 3.在线的数据再分配. 你能在线移动数据,数据能在磁盘在线的情况下重新分配.比如,你能在线更换可热插拔的磁盘. 方便的设备命名 逻辑卷能按你觉得方便的方式来起所有名称. 5.磁盘条块化. 你能生成一个逻辑盘,他的数据能被条块化存储在2个或更多的磁盘上.这样能明显提升数据吞吐量. 6.映像卷 逻辑卷提供方便的方法来映像你的数据. 7.卷快照 使用逻辑卷,你能获得设备快照用来一致性备份或测试数据更新效果而不影响真实数据. 新增3个硬盘每一个都要注意是单个文件的磁盘,大小自定义。 二、 LVM基本术语 前面谈到,LVM是在物理存储上添加的一个逻辑层

linux内核(三)文件系统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9:42
1、为什么需要根文件系统 (1)init进程的应用程序在根文件系统上 (2)根文件系统提供了根目录/ (3)内核启动后的应用层配置(etc目录)在根文件系统上。几乎可以认为:发行版=内核+rootfs (4)shell命令程序在根文件系统上。譬如ls、cd等命令 总结:一套linux体系,只有内核本身是不能工作的,必须要rootfs(上的etc目录下的配置文件、/bin /sbin等目录下的shell命令,还有/lib目录下的库文件等・・・)相配合才能工作。 下面是根文件系统顶层目录 根文件系统的实质是什么 (1)根文件系统是特殊用途的文件系统。 (2)根文件系统也必须属于某种文件系统格式。rootfstype= (3)究竟文件系统是用来干嘛的。ZnFAT 首先,存储设备(块设备,像硬盘、flash等)是分块(扇区)的,物理上底层去访问存储设备时是按照块号(扇区号)来访问的。这就很麻烦。 其次, 文件系统是一些代码,是一套软件,这套软件的功能就是对存储设备的扇区进行管理,将这些扇区的访问变成了对目录和文件名的访问 。我们在上层按照特定的目录和文件名去访问一个文件时,文件系统会将这个目录+文件名转换成对扇区号的访问。 最后,不同的文件系统的差异就在于对这些扇区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不同,譬如坏块管理、碎片管理。 2、根文件系统的形式 2.1镜像文件形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