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分区

硬盘分区丢失的解决方法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2-09 13:04:20
分区表位于硬盘的主引导扇区中,如果误操作或受到病毒攻击,就可能遭到损毁,导致硬盘的分区及其数据丢失。不过分区表的损坏通常可以用相关的工具软件来尝试修复。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KV3000软件来修复硬盘数据,就像 电话录音系统 一样,手动重建主引导扇区和分区表。用软盘启动计算机并运行KV3000.EXE,进入KV3000主画面,按下F6键启动搜索硬盘分区的功能,再按下F2可以搜索出硬盘各个分区,接下来按F2查看C盘BOOT区。如果C盘BOOT扇区正常,则可以用KV3000的F10功能键自动重建C盘主引导扇区和分区表。另外我们也可以使用另一款磁盘分区管理工具DiskMan 来修复分区表。DiskMan可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非常适合用来修复损坏的分区表。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重建分区表”,DiskMan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什么软件及方法,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修复分区表。所以建议读者在硬盘分区后,最好能备份一份分区表在软盘或光盘上,一旦出现分区丢失的情况,就能够很容易恢复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iaoxia121/archive/2011/07/05/2098099.html

转载-linux挂载的意思

╄→尐↘猪︶ㄣ 提交于 2019-12-08 14:49:25
挂载: Liunx采用树形的文件管理系统,也就是在Linux系统中,可以说已经没有分区的概念了。分区在Linux和其他设备一样都只是一个文件。要使用一个分区必须把它加载到文件系统中。这可能难于理解,继续往下看。 Linux中树形的文件结构,最顶层是/ 目录。在安装系统时,你必须选择把一个主分区挂载在/ 目录下,因为系统需要安装在/挂载的主分区下。否则系统会提示你。这里又一次提到了挂载。所以挂载就是把目录和分区连接起来,和上面说的WINDOWS下的映射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的是WINDOWS是把分区映射到一个盘符,而LINUX下是映射到一个目录。 这是理解他们不同最重要的地方,而导致不同的是因为文件系统结构不同。 上面说了Linux的文件系统是树形的,安装的系统必须是在/ 目录下,因为/目录下挂载了一个主分区。/目录是树形的根,其他所有目录都是他的子节点。 我们安装系统的时候已经把分区1挂载到 / 目录下了. 而这个时候没有挂载其他任何分区,所以/ 目录下的所有其他目录都在这个分区下,也就是说,我在任何目录下读写操作实际都是操作的这个1号分区。如果我们想使用其他分区,就必须把这个分区挂载到一个目录下,这个目录可以是已经存在的目录,比如/home,也可以是我们自己建立的目录,比如/oracle。当然有些目录比如/lib, /dev, /etc, /usr这些都不能挂载其他分区

磁盘与文件管理工具简介-fdisk | mkf s| fsck | mount | umount | blkid | df | du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2-05 17:10:56
磁盘与文件管理工具 磁盘管理工具 fdisk fdisk命令用于观察硬盘实体使用情况,也可对磁盘进行添加、删除、转换分区等操作 语法 fdisk(选项)(参数) 选项 -b<分区大小>:指定每个分区的大小; -l:列出指定的外围设备的分区表状况; -s<分区编号>:将指定的分区大小输出到标准输出上,单位为区块; -u:搭配"-l"参数列表,会用分区数目取代柱面数目,来表示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 参数 设备文件:指定要进行分区或者显示分区的硬盘设备文件。 实例 显示磁盘分区表状况 [root@localhost ~]# fdisk -l 磁盘 /dev/sda:21.5 GB, 21474836480 字节,4194304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磁盘标签类型:dos 磁盘标识符:0x00005418 设备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2048 2099199 1048576 83 Linux /dev/sda2 2099200 41943039 19921920 8e Linux LVM 磁盘 /dev/sdb:42.9 GB, 42949672960 字节

Linux分区和文件系统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19-12-05 17:09:16
一、存储是每个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需求,rht 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些强大的工具,它们能在大量的场景中管理多种类的存储设备。 fdisk是用管理磁盘分区的实用程序 fdisk -l ##列出磁盘分区信息 blkid ##列出系统中可以使用的设备id df ##查看系统中正在使用的设备信息 设备分区信息 1)mbr主引导分区记录446个字节 2)mpt主分区表64个字节 3)硬盘的有效性标识“55aa”2个字节 4)一个主分区占用16个字节记录分区信息 5)一块硬盘上如果用mbr的分区方式最多可以存在4个主分区 6)主分区 7)扩展分区 8)逻辑分区 3、利用fdisk工具对一块硬盘进行分区 fdisk /dev/vdb 进入工具后的一些指令的作用: n表示新建一个分区 p表示列出分区信息 d表示删除一个分区 q表示退出 t表示修改一个分区的id(不同的id代表了不同的分区类型) w表示将当前的操作写入分区表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个很中要的命令,partprobe,这个指令是用来更新分区表,很多时候保存 操作之后分区表并没有进行更新,这时候就需要这个指令的帮助。 下面我在vdb磁盘上进行实验,对该磁盘进行了分区。 在该磁盘上分出来了100M的分区,这是一个主分区 接着对该磁盘进行分区,发现在进行到第四个分区的时候会提示我们下个默认分区为扩展分区,这是因为主分区最多只能有四个

testdisk修复磁盘文件

扶醉桌前 提交于 2019-12-05 15:42:23
怎么使用chkdsk命令修复磁盘 fsck|xfs_repair 磁盘修复 fsck 使用权限 : 超级使用者      使用方式 : fsck [-sACVRP] [-t fstype] [--] [fsck-options] file sys [...]      说明 : 在Linux系统中,为了增加系统性能,通常系统默认一些数据写在内存中,并不会直接将数据写入硬盘,这是因为内存速度要比硬盘快若干倍。但是有个问题,万一由于“断电”或者其他未知原因,造成系统死机,怎么办?系统就崩溃了。所以,我们需要在特定的时候让数据直接回存到硬盘中。这里提供几个常用的命令,其中,fsck命令最重要. 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可用fsck命令尝试加以修复.直接采用分区编号(如/dev/had3),或使用挂载点(Mount Point,如/、/usr等)指定文件系统皆可。假设一次指定多个文件系统,而这些系统分别位于不同的物理磁盘上,则fsck将会尝试同步的方式去检查他们,以节省操作时间。        参数 :      filesys : device 名称(eg./dev/sda1),mount 点 (eg. / 或 /usr)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若在 /etc/fstab 中已有定义或 kernel 本身已支援的则不需加上此参数   -s : 依序一个一个地执行 fsck

Linux磁盘管理系列 — LVM和RAID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19-12-05 14:45:26
一、逻辑卷管理器(LVM)   1、什么是逻辑卷管理器(LVM)     LVM是逻辑盘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简称,它是Linux环境下对卷进行操作的抽象层。     LVM是建立在硬盘和分区之上的一个逻辑层,来为文件系统屏蔽下层磁盘分区布局,从而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     LVM允许在多个物理设备间重新组织文件系统,包括重新设定文件系统的大小。   2、LVM结构图        3、LVM术语   1)物理卷     物理卷(physical volume, PV)在LVM系统中处理最底层;     物理卷可以是整个硬盘、硬盘上的分区或从逻辑上一磁盘分区具有同样功能的设备(如:RIAD);     物理卷是LVM的基本存储逻辑块,单核基本的物理存储介质(如分区、磁盘等)比较,却包含有与LVM相关的管理参数。   2)物理区域     每个物理卷被划分为基本单元(称为Physical Extent,PE),具有唯一编号的PE是可以被LVM寻址的最小存储单元,实际的数据都是存储在PE中的;     PE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创建物理卷时指定,默认为4MB;     PE的大小一旦确定将布恩那个改变,同一个卷组中的所有物理卷的PE的大小需要一致。   3)卷组     卷组(Volume Group,VG)建立在物理卷之上

文件系统类型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2-05 09:05:44
文件系统类型 ​ 下文内容是本人结合一些博客整理而得,内容并非绝对正确,其中加入了个人的理解,随着以后理解加深,可能会对博客进行修改,或者是重写关于此内容的博客。 ​ 文件系统类型这个概念刚开始不太理解,直到研究生期间接到了有关存储的项目,遇到了各种关于存储的名词,比如块存储、对象存储、文件系统等。为了理解文件系统,于是有了这篇有关文件系统类型的博客。 ​ 遇到文件系统次数最多的还是装系统的时候,当年第一次装win系统,使用PE(优盘启动器),一个系统文件好几个G,这个时候就遇到了优盘的文件系统类型问题,优盘的文件系统类型一般是Fat32,这个类型的文件系统最大单个文件是4g ,装系统时可能会出现文件,最这个应该是我遇到的最早的有关文件系统类型的问题。 ​ 接下来就详细介绍各种文件系统。 Linux linux:存在几十个文件系统类型: ext2、ext3、ext4、xfs、brtfs、zfs(man 5 fs可以取得全部文件系统的介绍) 不同文件系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管理磁盘空间,各有优劣;文件系统是具体到分区的,所以格式化针对的是分区, 分区格式化 是指采用指定的文件系统类型对分区空间进行登记、索引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表格的过程。 ext2具有极快的速度和极小的CPU占用率,可用于硬盘和移动存储设备 ext3增加日志功能,可回溯追踪 ext4日志式文件系统,支持1EB(1024

【转】多系统引导背后的知识:磁盘、分区、文件系统、GPT、UEFI(仅用于学习,不用做商业用途)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19-12-05 06:18:26
【Windows 7 + Windows 8 (PE) + Windows 10 + deepin-Linux + MacOS X】 <电脑修的好,备胎当到老> 前言: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UEFI引导逐渐取代传统BIOS引导,最新的操作系统都适用于EFI引导,这让各他们可以共存于一台机器。 工具:两个8GB U盘(一个安装PE,一个刻录系统)、Disk Genius磁盘工具、微PE、EasyUEFI、EasyBCD、TransMac v12。 笔记本型号:戴尔灵越5557 配置:i5-6200U + 8G RAM + SAMSUNG 860 EVO SSD(512GB)+ BCM94352Z(802.11ac 支持黑苹果千兆网卡) 引导过程: 磁盘结构: Clover Bootloader引导界面: 以下是我对这些系统的使用方式: Windows 7:兼容老旧的开发工具、驱动程序,用于各种EDA和嵌入式开发。 Windows 10:微软最新的操作系统,安装VS2017学习UWP开发。 Deepin-Linux:用于学习Linux、Python等。 MacOS X:安装Xcode学习Swift,IOS开发等。 Windows 8 PE:Win8内核版微PE,集成大量引导修复、磁盘工具,备份和修复其他系统。 1. 磁盘和文件系统 作为数据存储的介质,现在市面上硬盘有机械硬盘

[linux命令]mount umount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19-12-05 05:02:20
mount 1.作用 mount命令的作用是加载文件系统,它的用权限是超级用户或/etc/fstab中允许的使用者。 2.格式 mount -a [-fv] [-t vfstype] [-n] [-rw] [-F] device dir 3.主要参数 -h:显示辅助信息。 -v:显示信息,通常和-f用来除错。 -a:将/etc/fstab中定义的所有文件系统挂上。 -F:这个命令通常和-a一起使用,它会为每一个mount的动作产生一个行程负责执行。在 系统需要挂上大量NFS文件系统时可以加快加载的速度。 -f:通常用于除错。它会使mount不执行实际挂上的动作,而是模拟整个挂上的过程,通常 会和-v一起使用。 -t vfstype:显示被加载文件系统的类型。 -n:一般而言,mount挂上后会在/etc/mtab中写入一笔资料,在系统中没有可写入文件系 统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选项取消这个动作。 4.应用技巧 在Linux和Unix系统上,所有文件都是作为一个大型树(以/为根)的一部分访问的。要访问 CD-ROM上的文件,需要将CD-ROM设备挂装在文件树中的某个挂装点。如果发行版安装了自动 挂装包,那么这个步骤可自动进行。在Linux中,如果要使用硬盘、光驱等储存设备,就得 先将它加载,当储存设备挂上了之后,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目录来访问。挂上一个设备使用 mount命令

硬盘分区知识

孤人 提交于 2019-12-05 02:56:26
前言 硬盘使用前,一般要分区,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 存放数据 类比,房子使用前,一般要隔断,装修,买家具,再住人。 分区 一块硬盘: 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主分区+扩展分区的数量<=4,其中一个主分区可以用一个扩展分区替代,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在上面创建逻辑分区,逻辑分区可以有多个。 主分区+扩展分区 编号只能是1-4,逻辑分区的编号只能从5开始 示例: 1. 常规分区:数据不是特别重要的业务,例如集群的某个节点 /boot 引导分区 200M 主分区 /swap 交换分区 内存的1.5倍,一旦内存大于8G,给8G即可 / Linux所有目录的顶点,剩余所有空间 2. 数据重要的分区(数据库,存储服务器) /boot 引导分区 200M 主分区 /swap 交换分区 内存的1.5倍,一旦内存大于8G,给8G即可 / Linux所有目录的顶点,100-200G,给定固定的大小 /data 剩下所有,存放数据 3. 特大网站,门户(产品线特别多,需求) /boot 引导分区 200M 主分区 /swap 交换分区 内存的1.5倍,一旦内存大于8G,给8G即可 / Linux所有目录的顶点,100-200G,给定固定的大小 剩余空间不分配,哪个部门领导了服务器,根据需求再进行分区 错误的分区方案: 把/usr,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