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分区

Linux文件系统的正确挂载方式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19-12-26 12:16:41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挂载之前首先需要检查硬盘或者是设备已经连接 在系统中执行: sudo blkid -o list 就能显示所有已经挂载和未挂载的设备。 如果是磁盘设备需要检查磁盘是否已经分区:fdisk -l,如果没有分区 然后通过挂载命令mount挂载设备. mount -a是挂在在文件/etc/fstab文件内配置的设备,这个文件设置的内容一般会在开机的时候就执行,如果是为了以后都能自动挂载,需要配置此目录。 下面介绍一下挂载设备的几个选项,也可以称为模式: rules 是指挂载时的规则。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 auto 开机自动挂载 default 按照大多数永久文件系统的缺省值设置挂载定义 noauto 开机不自动挂载 nouser 只有超级用户可以挂载 ro 按只读权限挂载 rw 按可读可写权限挂载 user 任何用户都可以挂载 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挂载设备: 如果是LVM逻辑卷需要处理一下 How to mount an LVM volume? 下面介绍一下重要的一个命令: mount -t type device destination_dir type是指文件类型, device指设备 destination_dir指你要挂载在那个目录 例如挂载一个设备/dev/sdb1的硬盘,文件类型是ext2,挂载到

安装Ubuntu时的硬盘分区方案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2-20 04:12:49
安装 Ubuntu 时的硬盘分区方案 如果你准备在硬盘里只安装 Ubuntu 一个操作系统的话,建议你采用一个“/”、一个“swap”和一个“/home”的三分区方案: / : 10GB-15GB。 swap: 物理内存小于或等于 512MB,建议分配实际物理内存容量2倍大小的swap;物理内存大于512MB,建议分配与物理内存等容量的swap。 /home: /和swap以外的所有剩余空间。 你需要手动进行分区,而不是由系统自己来安排,在进行安装之前,你需要先学习一些基础知识: ------Linux分区基础知识------ Linux的发展日新月异,老旧的Linux文档很可能会对读者认识Linux产生误导。 Ubuntu 已经取消了用hd和sd区分不同类型的硬盘的机制,取而代之的,用sda统一代表电脑中的第一块硬盘。 在Linux下,/dev/sdaX中的数字X的编号是有限的,最大的分区编号是16。因此,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编号占用1~4, 逻辑分区 占用5~16。即使你的硬盘中只有一个主分区(如,/dev/sda1)和一个扩展分区(/dev/sda2),剩下的两个主分区编号: /dev/sda3,dev/sda4也不会分配给 逻辑分区 。第一个 逻辑分区 一定是从/dev/sda5开始编号的。 文件系统 Linux支持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Linux能够对FAT16

6.分区规划和使用

老子叫甜甜 提交于 2019-12-18 00:20:12
扇区默认的大小512字节 一块硬盘的“艺术”之旅 • 识别硬盘 => 分区规划 => 格式化 => 挂载使用 毛坯楼层 => 打隔断 => 装修 =>入驻 一、识别硬盘 虚拟机server: [root@server0 ~]# lsblk #查看当前系统识别的硬盘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vda 252:0 0 10G 0 disk └─vda1 252:1 0 10G 0 part / vdb 252:16 0 10G 0 disk [root@server0 ~]# 二、分区规划 分区模式:MBR 主引导记录的模式 MBR分区类型: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 至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有无数个,需要建立在扩展分区之上 划分3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n个逻辑分区 最大的空间支持2.2TB GRT分区最大支持18EB eg: [root@server0 ~]# fdisk /dev/vdb n 创建新的分区----->回车----->回车---->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p 查看分区表 n 创建新的分区----->回车----->回车---->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d 删除分区 w 保存并退出 [root@server0 ~]# ls /dev/vdb[1

CentOS系统启动流程你懂否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2-17 16:51:10
一、Linux内核的组成 相关概念: Linux系统的组成部分:内核+根文件系统 内核: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网络协议栈、文件系统、驱动程序。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就是指多个进程之间相互通信,交换信息的方法。Linux IPC基本上都是从Unix平台上继承而来的。主要包括最初的Unix IPC,System V IPC以及基于Socket的IPC。另外,Linux也支持POSIX IPC。 运行中的系统环境可分为两层:内核空间、用户空间; 内核空间:内核代码(系统调用) 用户空间:应用程序(进程或线程) 内核设计流派: 单内核设计:把所有的功能集成于同一个程序;(Linux) 微内核设计:每种功能都使用一个单独的子系统实现;(Windows solarls) Linux内核特点: (1)支持模块化:.KO(kernel object) (2)支持模块运动时动态装载或卸载 组成部分: 核心文件:/boot/Vmliuz-VERSION-release ramdirk: CentOS5:/boot/initrd-VERSION-release.img CentOS6,7:/boot/initramfs-VERSION-release.img 二、CentOS系统启动流程 总体启动顺序: POST(加点自检)-->Boot

10-1 磁盘存储和文件系统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2-16 19:07:39
磁盘存储和文件系统 管理分区 列出块设备: lsblk 创建分区使用: fdisk 创建MBR分区 gdisk 创建GPT分区 parted 高级分区操作 重新设置内存中的内核分区表版本: partprobe partx -a(增加);partx -d(删除)(CentOS6) kpartx 分区工具fdisk和gdisk gdisk /dev/sdb 类fdisk 的GPT分区工具 fdisk -l [-u] [device...] 查看分区 fdisk /dev/sdb 管理分区 子命令: p 分区列表 t 更改分区类型 n 创建新分区 d 删除分区 v 校验分区 u 转换单位 w 保存并退出 q 不保存并退出 同步分区表: 查看内核是否已经识别新的分区 cat /proc/partations centos6通知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新增分区用: partx -a /dev/DEVICE kpartx -a /dev/DEVICE -f: force 删除分区用: partx -d --nr M-N /dev/DEVICE CentOS 5,7: 使用partprobe partprobe [/dev/DEVICE]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存储设备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存储设备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LVM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19-12-16 09:48:24
(整理自《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篇) LVM 可以整合多个实体 partition 在一起, 让这些 partitions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磁盘一样!而且,还可以在未来新增或移除其他的实体 partition 到这个 LVM 管理的磁盘当中。 1. 什么是 LVM: PV, PE, VG, LV 的意义 1.1 Physical Volume, PV, 物理卷 我们实际的 partition (或 Disk) 需要调整系统标识符 (system ID) 成为 8e (LVM 的标识符),然后再经过 pvcreate 的指令将他转成 LVM 最底层的物理卷 (PV) ,之后才能够将这些 PV 加以利用。 1.2 Volume Group, VG, 卷组 VG 就是 LVM 组合起来的大磁盘。 1.3 Physical Extent, PE, 物理拓展块 LVM 预设使用 4MB 的 PE 区块,而 LVM 的 LV 在 32 位系统上最多仅能含有 65534 个 PE(lvm1 的格式),因此预设的 LVM 的 LV 会有 4M*65534/(1024M/G)=256G。PE是整个 LVM 最小的储存区块,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的文件资料都是藉由写入 PE 来处理的。 简单的说,这个 PE 就有点像文件系统里面的 block 大小。 所以调整 PE 会影响到 LVM 的最大容量!

Linux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

久未见 提交于 2019-12-15 07:11:37
查看硬盘分区:fdisk-l。 硬盘创建分区:fdisk 硬盘名字 n:新建分区 w:保存退出 p:列出硬盘分区 d:删除分区 t:更改类型 重新读取分区:partprobe 硬盘名称 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硬盘) 1) 创建EXT3分区:mkfs -t ext3 分区名称 或 mkfs.ext3 分区名称 2) 创建FAT分区:mkfd -t vfat -F 32 分区名称 3) 创建swap文件系统(虚拟内存) mkswap 分区名 创建swap文件系统 swapon 分区名 启用swap swapoff 分区名 关闭swap 手工挂载:mount 硬盘名称 文件名(挂载位置) 手工卸载:umout 硬盘名称/文件名(挂载位置) 查看挂载情况:mount 自动挂载文件:/etc/fstab/ 设备名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挂载参数(default) 0 0 第一个0:代表是否需要dump备份,1代表需要,0代表不需要 第二个0:代表系统启动时检测磁盘的优先级;0代表不检测,1代表优先检测,2代表其次 实现光盘自动挂载 tail -1 /etc/fstab /dev/cdrom /mnt iso9660 defaults 0 0 9. 查看硬盘使用情况:df -hT 10. cat /proc/meminfo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来源: CSDN 作者: feiteng2019

redhat 常用命令记录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12 15:35:17
ifconfig 查看网络信息 ip ip addr show ehto 查看网卡信息 mkdir 建立目录 查看日志 tail -f /var/log/messages df -h 查看硬盘挂载信息 fdisk -l 查看硬盘分区 mount 挂载硬盘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our568/p/12028708.html

硬盘分区的那些事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11 19:57:12
做为一名在校的计算机系学子,感觉当个程序员要会很多东西。要会用git、ubuntu。。。就连重装系统也要会,今天本着试一试的态度重装系统,没想到就被第一步的分区操作打败了。主分区、拓展分区、活动分区、逻辑分区这些概念都没听过,还好能取消重装的操作,上网找了一下这些东西的概念。总结一下:我们的硬盘的总容量=主分区总容量+拓展分区总容量,主分区一般就是我们的C盘,是独立的,但一个硬盘里面只能有4个主分区,有了4个主分区之后就不能再有拓展分区了。但有的人,4个分区不够用啊!怎么办?就有了逻辑分区,逻辑分区从拓展分区拓展出来,可以有无限多个,前提是硬盘容量够大,这就解决了分区问题。拓展分区的容量是不可以直接用的,就像缸里的水,只能通过主分区、逻辑分区这样的“碗”去分它的内存。如果缸里还有水没有分配,计算机也用不了,这就浪费了,当然这部分容量也可以放着,等以后需要在拿出来使用。活动分区是计算机系统分区,启动操作系统的文件都装在这个分区,一般就是C盘,所以重装系统的时候,系统要安装在C盘的原因。而且只有主分区可以设置为活动分区,逻辑分区不可以。简单来说,活动分区就是安装系统的地方,拓展分区是一个缸,主分区、逻辑分区都是盛水的碗,只是这两个碗是有区别的。 来源: CSDN 作者: qq_41084438 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41084438/article

20191209 Linux就该这么学(6)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19-12-09 20:20:00
6. 存储结构与磁盘划分 6.1 一切从“/”开始 Linux 系统中的一切文件都是从“根(/)”目录开始的,并按照文件系统层次化标准(FHS)采用树形结构来存放文件,以及定义了常见目录的用途。 FHS 是根据以往无数 Linux 系统用户和开发者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是用户在 Linux 系统中存储文件时需要遵守的规则,用于指导我们应该把文件保存到什么位置,以及告诉用户应该在何处找到所需的文件。但是, FHS 对于用户来讲只能算是一种道德上的约束。 在 Linux 系统中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路径。路径指的是如何定位到某个文件,分为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绝对路径指的是从根目录(/)开始写起的文件或目录名称,而相对路径则指的是相对于当前路径的写法。 6.2 物理设备的命名规则 系统内核中的 udev 设备管理器会自动把硬件名称规范起来,目的是让用户通过设备文件的名字可以猜出设备大致的属性以及分区信息等; 一台主机上可以有多块硬盘,因此系统采用 a~p 来代表 16 块不同的硬盘(默认从 a 开始分配),而且硬盘的分区编号也很有讲究: 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的编号从 1 开始,到 4 结束; 逻辑分区从编号 5 开始 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概念 6.3 文件系统与数据资料 Linux系统支持数十种的文件系统,而最常见的文件系统如下所示: Ext3 :是一款日志文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