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存储

详文解说高性能(Linux)Raid硬盘制作挂载使用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9:42
概述: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详细说明可以百度) 测试环境: 虚拟机Red Hat或CentOS都可以 测试目的: 实现raid磁盘的搭建,更好的为系统服务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首先给虚拟机添加需要的硬盘 一、raid0(需要两块硬盘) 1、给硬盘分区且转换格式 2、确保硬盘更改,这里可以查看一下 3、对第二块硬盘做同样的步骤 4、做好两块硬盘后,将其做 raid0 5、做好raid0后,为了能正常使用,需要将其格式化并挂载到系统中 二、做镜像卷(需要三块硬盘) 1、依照上面的步骤重新创建三块硬盘且转换格式 2、使用命令制作镜像卷 3、制作完成查看硬盘状态 4、格式化此磁盘,并关掉其中一块硬盘,模拟故障 5、再次查看硬盘状态 三、raid5(四块硬盘) 1、同raid0步骤给硬盘分区且转换格式,然后制作raid5 2、制作完成查看硬盘使用状态 四、raid1+0(四块硬盘) 1、硬盘的分区与转换同raid0步骤,这里就直接制作了 2、查看结果 来源:51CTO 作者: N九 链接:https://blog.51cto.com/13756925/2446726

linux磁盘管理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52
1.磁盘分区知识 磁盘分区知识的重点: (1)给磁盘分区的实质就是针对硬盘的0磁头0磁道1扇区的前446字节后面接下来的64bytes的分区表进行设置,即主要是划分起始以及结束磁头号、扇区号和柱面号。 (2)给磁盘分区的工具是fdisk(适合给小于2T的磁盘分区),parted(擅长给大于2T的磁盘分区,也可以给小于2T的磁盘分区),首选fdisk,只有大于2T时才会去选parted (3)一块磁盘的分区表仅有64个bytes大小,每个分区表要占用16个字节,因此一块磁盘支持四个分区表信息,即主分区+扩展分区的总量不超过4个。 (4)磁盘分区是按柱面进行划分的。 (5)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在扩展分区的基础上创建逻辑分区才行。 (6)扩展分区有自己的分区表因此扩展分区下面的逻辑分区有多个。 1.1磁盘分区注意事项要点 一块硬盘的分区方式如下组合之一 (1)任意多个主分区,但要求1<=主分区数量<=4 例如:一块硬盘可以分为4个主分区3个主分区2个主分区或者1个主分区 (2)扩展分区可以和主分区组合,但要求2<=(主分区+扩展分区)数量<=4 例如: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或者2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或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当总分区的数量大于4个的时候,必须提前分一个扩展分区。 (3)如果要分成四个磁盘分区的话,那最多可以有两种: P+P+P+P P+P+P+E

KVM&Libvirt基本概念及开发杂谈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02 16:59:14
导读 大家好,本次肖力分享的主题是KVM&Libvirt基本概念及开发杂谈,内容有些凌乱松散,主要基于自己早期整理的笔记内容和实践感悟,有些内容难免有失偏颇,望见谅。前面先介绍下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内容在肖力著作中都有更详细的解释,可阅读参考。 KVM包含: 1.内核模块kvm.ko,用于核心虚拟框架。 2.包含与处理器相关的模块kvm-intel.ko,kvm-amd.ko 3.kvm需要使用经过修改定制的qemu软件提供用户空间工具 *内核组件已经包含在Linux内核2.6.20中了 *部分操作系统在kvm中运行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可以查看KVM官网提供的操作系统运行兼容性状态列表 使用KVM的前提条件: 1.qemu-kvm-release.tar.gz 2.kvm-kmod-release.tar.bz2,自己编译内核模块的需要这个东东 3.支持VT技术的Intel处理器或支持SVM技术的AMD处理器 使用qemu前提条件: 1.zlib库及头文件 2.sdl库及头文件 3.alsa库及头文件,这个是用来提供虚拟化音频相关功能,默认是禁用的,现在不知道什么状态了,可以使用--enable-alsa来启用 4.gnutls库及头文件,可选的VNC TLS支持,默认此功能是开启的,可以用--disable-vnc-tls关闭 5.kernel头文件 *创建,安装

计算机基础2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2-02 16:47:22
python是编程语言 语言 一种事物与另外一种事物沟通的介质 所以说编程语言是程序员与计算机沟通的介质 什么是编程: 就是程序员用计算机所能理解的表达方式(编程语言)把自己的思维逻辑写下来,编程的结果就是一堆文件 什么要编程? 或者说为什么要和计算机沟通,让计算机按照人的逻辑执行程序,取代并解放人力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3层结构 应用程序 (不能直接操作硬件,如果要操作硬件,需要向操作系统层发出请求) 操作系统 (往上服务于应用软件,往下控制硬件) 计算机硬件 五大组成 控制器:统筹规划硬件与软件的运行,调控计算机各组成部分协调合作 运算器:可以完成数据的 算数运算 与 逻辑运算,得到想要的结果 存储器:需要再次使用的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器进行 临时 或 永久存储 - 内存: 基于电工作,通电能存数据,断电数据消失 - 外存: 外部存储(硬盘),永久保存数据 输入input设备:将外界的信息,通过输入设备,提供给计算机 输出output设备:从计算机内部提前想要的数据 数据的处理流程 数据先通过输入设备到内存,然后CPU从内存里取出数据在进行处理,最后处理完的数据给到内存,内存给到输出设备显示 计算机三大核心 cpu: 中央 控制器 + 运算器 内存:临时存储数据,断电后消失 硬盘:永久存储数据,断电后还拥有 CPU 控制器+运算器=CPU 功能: 控制+运算 工作方式: 取值---

《ucore lab1 练习4》实验报告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02 14:44:49
[练习4]分析bootloader加载ELF格式的OS的过程 通过阅读bootmain.c,了解bootloader如何加载ELF文件。通过分析源代码和通过qemu来运行并调试bootloader&OS,理解: 1.bootloader如何读取硬盘扇区的? 2.bootloader是如何加载ELF格式的OS? 问题1:bootloader如何读取硬盘扇区 分析原理 阅读材料其实已经给出了读一个扇区的大致流程: 1.等待磁盘准备好 2.发出读取扇区的命令 3.等待磁盘准备好 4.把磁盘扇区数据读到指定内存 实际操作中,需要知道怎样与硬盘交互。阅读材料中同样给出了答案:所有的IO操作是通过CPU访问硬盘的IO地址寄存器完成。硬盘共有8个IO地址寄存器,其中第1个存储数据,第8个存储状态和命令,第3个存储要读写的扇区数,第4~7个存储要读写的起始扇区的编号(共28位)。了解这些信息,就不难编程实现啦。 分析代码 bootloader读取扇区的功能是在boot/bootmain.c的readsect函数中实现的,先贴代码: static void waitdisk ( void ) { //如果0x1F7的最高2位是01,跳出循环 while ( ( inb ( 0x1F7 ) & 0xC0 ) != 0x40 ) /* do nothing */ ; } /* readsect -

如何安装虚拟机以及对虚拟机的管理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2-02 06:12:34
1.手动安装虚拟机 前提==:liunx 系统镜像已下载好 说明 :安装图形化虚拟机 步骤一:在真机中输入virt-manager 可以弹出如下界面: 步骤二:点击左上角的小电视,出现如下界面,选择本地安装,点击forward进行下一步 步骤三:点击Browse,选择虚拟机存放路径,点击下一步 步骤四:选择分配内存大小和选择几核cpu,点击下一步Forward 步骤五:选择分配硬盘大小,下一步 步骤六:填写虚拟机名字,勾选安装手动设置配置,点击完成 步骤七:将node虚拟机的硬盘和网卡均设置为 virtIO 虚拟化,点击应用 步骤八:点击开始安装 步骤八:点击Install Red hat 企业板 步骤九:点击continue 继续 步骤十:设置相关参数 (1)时区:Asia shanghai (2)支持的语言:添加中文 (3)软件安装选择:带GUI (4)选则标准安装 步骤十一:手动分区,标准分区 步骤十二:重启 2.虚拟机管理命令 命令为virsh virsh list 列出所有正在开启的虚拟机 virsh list --all 列出系统中所有的虚拟机 virsh destroy vmname 关闭vnmane虚拟机(断电) virsh shutdown vmname 关闭vmname虚拟机(正常关机) virsh start vmname 开启vmname虚拟机 virt

电脑突然蓝屏处理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19-12-02 06:03:13
问题:   近期电脑频频出现突然蓝屏的现象,一般是系统运行某个程序时,被卡住了,然后马上蓝屏,不得已重新启动windows。就是如下的这个界面: 解决办法: 1)进行硬盘检查   打开“我的电脑”,右键点击C盘,然后点击“属性”,打开属性窗口后,点击“工具”标签,然后,在“差错”那里点击“开始检查”,之后,把“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和“扫描并试图恢复坏扇区”两个勾打上,最后,点击“开始”。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说需要重启电脑才能检测,我们点确定即可。 2)若硬盘无问题,检查是否是散热或插头松动等问题   把机箱打开,清灰,把内存等松动的线拔掉清理下再插进去 3)使用杀毒软件对C盘进行杀毒 4)使用U盘启动盘进行修复(修复之前先保存好硬盘里面的文件,拷贝到U盘里面) 5)重新安装系统 补充: 问题一、首先是就是硬盘问题,当蓝屏屏幕上出现“disk error”就说明是硬盘问题了。 如果电脑显示硬盘出现问题,重新进入电脑后,存储的资料都可以正常读取,可能是启动时硬盘运行故障,我们可以给电脑增加一个硬盘,这样启动就不会蓝屏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75790/p/11733600.html

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意义及差异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19-12-02 02:44:45
关于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方面的知识在知乎上看到了个很好的解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36660 通俗易懂,查了些资料做了详细的补充。 块存储 典型设备:磁盘阵列、硬盘 块存储主要是将裸磁盘空间整个映射给主机使用的。 就是说例如:磁盘阵列里面有5块硬盘,然后可以通过划逻辑盘、做Raid、或者LVM等方式逻辑划分出N个逻辑的硬盘。但是逻辑盘和物理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假设每个硬盘100G,共有5个硬盘,划分为逻辑盘也为5个,每个100G,但是这5个逻辑盘和原来的5个物理盘意义完全不同了。例如第一个逻辑盘第一个20G可能来自物理盘1,第二个20G来自物理盘2,所以逻辑盘是多个物理盘逻辑虚构出来的硬盘。 接着块存储会采用映射的方式将这几个逻辑盘映射给主机,主机上面的操作系统会识别到有5块硬盘,但是操作系统是无法区分到底是物理盘还是逻辑盘,它一概就认为只是5块裸的物理硬盘而已,跟直接拿一块物理硬盘挂载到操作系统没区别,至少操作系统感知上没有区别的。 在此方式下,操作系统还需要对挂载的裸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后,才能使用,与平常主机内置的硬盘无差异。 优点 (1)这种方式的好处当然是因为通过了Raid与LVM等手段,对数据提供了保护; (2)可以将多块廉价的硬盘组合起来,称为一个大容量的逻辑盘对外提供服务,提高了容量; (3)写入数据时

搭建RAID5(5块硬盘)过程并模拟一块磁盘损坏情况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19-12-02 02:08:05
首先: 在配置RAID5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RAID5,RAID是指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同地方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磁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储存冗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常见组合有0,1,5,10。作用是为了防止硬盘物理损坏以及增加存储设备的吞吐量。下图为RAID5基本原理图,它最少需要3块硬盘,我们本次配置的是3块硬盘的RAID5,剩余两块硬盘做备份盘。RAID5中把数据分布在所有磁盘上进行并行读写,加快运行效率,每块盘都有“parity”块,这里保存的是其他硬盘数据的奇偶校验信息(并非其他硬盘数据),这样当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可以根据其他硬盘上的奇偶校验信息通过算法来尝试重建损坏的数据,兼顾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相当于RAID0和RAID1的折中方案。 第一步:添加五块硬盘 首先关闭虚拟机,点击编辑虚拟机,或者右键虚拟机名称点击设置。之后弹出如下图界面。 按图中步骤一路默认确定即可 添加sdb sdc sde sdd sdf这5块硬盘 。 之后开机打开终端 输入命令 ll /dev/sd* 或者 fdisk -l查看硬盘是否创建成功 第二步:    创建 RAID5 输入命令 mdadm -Cv /dev/md0 -n 3 -l 5 -a yes -x 2 /dev/sdb

IDE,SCSI,SATA硬盘接口比较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19-12-01 21:59:14
IDE,SCSI, SATA 硬盘 接口 比较 2008年01月07日 硬盘是PC机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器的性能。硬盘能达到今天这样优秀的性能和可靠性,经过了一个以IT产业的眼光来看是漫长的发展历程。 最早用于PC的硬盘接口是ST-506/412,它是由 希捷 公司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这种接口把磁盘的编解码器位于PC插槽上的磁盘控制卡上,用一个34芯的控制 电缆 (Control cable)接头和一个20芯的数据电缆(Data cable)把硬盘连接起来。在早期PC如IBM PC/XT和PC/AT上,使用的硬盘就是以ST-506/412为接口的硬盘。这种接口由于使用“改进调频制”(MFM)来进行数据编解码,所以也常称为MFM硬盘。它支持的 传输速度 和稳定性都不高,因此到了1987 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 目前 硬盘接口类型 不算多,主要有IDE、SCSI、SATA三种。IDE许多时候以Ultra ATA代替,很多人习惯将Ultra ATA硬盘称为IDE硬盘,关于 IDE接口 http://www.51hei.com 上有详细介绍,但需要说明的是IDE的概念要大于ATA——原则上所有硬盘驱动器集成控制器的设计都属于IDE,SCSI也不例外。当然,以IDE指代ATA已经形成很大的惯性,SATA开始将IDE与ATA区别开来。成熟廉价的是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