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layaair 物理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19-12-01 10:07:37
Laya 物理引擎系列一 matter.js基础 https://www.jianshu.com/p/00abe24db9bd Laya 物理引擎系列二 如何在Laya中使用matter.js https://www.jianshu.com/p/34db2b954baf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avalzy/p/11678936.html

react native 中 Demensions的坑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2-01 02:52:18
简单描述下碰到的问题:Demensions.get('window').height,一般拿来获取屏幕高度的。但是在小米mix3上面(其他安卓机型可能也会有)无论底部的虚拟物理键盘显示与否(底部的返回键,home键),高度都是全屏高度减去虚拟物理键盘高度的值。 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当在手机设置中关闭了虚拟物理键盘的显示,那么Flatlist设置的高度就不会撑满一直到手机屏幕底部,原来的虚拟物理键盘的位置会是一片空白的区域,就是说还是保留了虚拟物理键盘的位置,这样在视觉上是很怪异的。 解决方法1:viewport下的最外层view 或者flatList 尽量避免写死高度,高度可以有 100% 或者直接不设高度,由内容来自动撑开。tips:高度设100%,该元素自身或者兄弟元素不能有相对定位 解决方法2: /*--> */ /*--> */ https://github.com/Sunhat/react-native-extra-dimensions-android 该插件支持获取准确高度,但是需要native中的NativeModules支持对应的模块,不然会报错。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hjj2ldq/p/11649529.html

[sentence]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19-11-30 22:57:23
数学是火点亮物理的灯,物理是灯照亮化学的路 化学是路通向生物的坑 生物是坑埋葬了博士生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tailiang/p/11643840.html

OSI七层模型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1-30 18:10:19
OSI七层模型介绍 : OSI参考模型其实就是讨论通信问题,所不同其针对的是计算机通过网线或无线网去通信。为了容易理解,首先用一个例子来形容: 我写一封信给朋友,首先,是我写信,讲往事如风,说我们两个人之间的老故事,这些东西只要我两之间懂就OK了。好写完后,我就寄信去了。。具体的寄信跑腿等工作,则属于下一层了。那么下一层是谁呢?对,邮政局。邮政局把信纸装进固定格式的信封中,信封上有固定格式的要求。那么邮政局不需要知道信到底写了什么,他们不关心,只管捯饬信封就可以,让对方拿到信封后知道那是给我朋友的就OK了。好,这个层次结束。。那么是不是没其他层次了呢??错,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最底层。邮递员层。。他们负责跑腿,例如骑马,骑车或者开火车开飞机,随便,反正是具体的跑腿工作。。。好,回过头来看,写一封信进行通信,分了三个层次:我和朋友,属于用户层,负责信内容的书写和阅读;邮政局,属于类似于OSI的运输层,负责信封的格式书写和阅读。。邮递员,最底层,类似于OSI的物理层,负责具体的传输方式。 好,回到OSI,这个以计算机为原始设备的通信模型,考虑的要复杂一些而已,分成了7个层次。最底层,物理层:负责具体的传输媒介以及其对应的传输方式,解决的问题是实现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相邻两个节点间比特流的识别,即以字节为单位去找出“每页信纸”。网络层:实现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连通和数据转发。

pytho——OSI七层模型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19-11-30 18:04:12
OSI七层模型图 从图中我们已经了解到OSI七层分为:物理层;数据连接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七层各层的讲解: 1.物理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一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的作用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透明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对传送的比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二层,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在计算机网络中由于各种干扰的存在,物理链路是不可靠的。因此,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础上,通过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提供可靠的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的方法。 该层通常又被分为介质访问控制(MAC)和逻辑链路控制(LLC)两个子层。

相对论 发展史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1-30 15:17:01
破解 相对论 和 量子力学 布下 的 谜题 是 现代物理 发展 的 必由之路 。 有 网友 (主要 是 学生党) 说, 相对论 以前 的 理论 都是 总结 规律 解释 已有 的 现象, 相对论 是 迄今为止 唯一 的 一个 对 未知的现象 提出 预言 的 理论 。 问题是, 相对论 真的 是 对 未知的现象 进行了 预言 吗 ?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KSongKing/p/11601158.html

linux虚拟化简介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1-30 13:13:44
为跨平台而生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各类计算平台、计算设备所提供的接口、调用方式纷繁复杂,没有像今天这样相对统一的标准。由于需要适配不同的平台,需要写很多繁琐的兼容代码,这无形中给开发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甚至,这种混乱出现在 IBM 这一家公司下不同机型的机器上,所以 IBM 的工程师们创造了虚拟化技术,用来帮助程序快速适配不同平台的物理机器。   我们知道程序对计算机资源的调用主要依赖于操作系统所给出的接口。我们的程序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向物理硬件发送指令。   所以,要实现程序跨平台兼容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操作系统或者物理硬件所提供的接口调用方式一致,程序便不需要兼容不同硬件平台的接口,而只需要针对这一套统一的接口开发即可。虚拟化技术正是通过其本身适配不同平台的硬件,而加以抽象成统一的接口,来实现程序跨平台运行这一目的的。   时至今日,我们之所以关注和使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跨平台运行应用程序依然是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虚拟化的定义   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物理资源进行抽象、转换为虚拟的计算机资源提供给程序使用的技术。这里所指的计算机资源,就包括了 CPU 提供的运算控制资源,硬盘提供的数据存储资源,网卡提供的网络传输资源等。 将虚拟化用于资源管理    在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虚拟化的另一大用途,也就是将之应用于计算机资源的管理。  

Python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19-11-29 14:37:59
今天学习python中的比较运算时,关于is和==的区别,讲到==成立是指变量的数值相等,但是is指的是变量也要相等 才可以。所以,我便打印出来所定义的变量分配的物理地址,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和浮点型的数据如i=100,j=100他们俩个分配的物理地址是相同的(变量名不同,但只要他们的实际赋值相同,他们的物理地址就相同),但是列表、字典和元组却不相同,即使他们的数值是相同的。为什么? 来源: 51CTO 作者: lillian_trip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xiaoqiaoya/2342212

物理卷PV,逻辑卷LV,卷组VG,分区、LVM卷简明教程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19-11-29 10:28:02
之前对这些概念一直懵懵懂懂,现在由于需要便看了很多文章,做了一下总结,写下自己的理解,如有不对之处,还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基本术语 物理磁盘(物理硬盘) 就是你电脑上那块(或多块)沉得可以砸死人的东西 虚拟磁盘 使用RAID技术组合的多个物理磁盘组称为一个虚拟磁盘,此时电脑将多个物理磁盘看成一个,这一个我们成为虚拟磁盘。 逻辑磁盘 虚拟磁盘可以在逻辑上再次进行划分,划分出的磁盘称为逻辑磁盘。比如,有4个各100G大小的物理磁盘,通过RAID技术组合成一个虚拟磁盘,这个虚拟磁盘有400G大小,但是操作系统不需要这么大的磁盘,所以,又再可以对这个虚拟磁盘进行划分,将它划分成4个逻辑磁盘,每个各100G大小,这里有一个问题,划分前和划分后都是4个各100G大小的磁盘,那还不如不划分呢,何必浪费功夫?实际上,划分后的这100G大小的逻辑磁盘,可能并不一定位于同一块物理磁盘上,它可能各占了每个磁盘的25G,又或者各占了其中两个硬盘的50G,也就是说它可能是跨多个物理磁盘的,这样提高了IO效率。 分区 分区和逻辑磁盘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实际上操作系统看到的磁盘是一个单独的物理磁盘或者是一个逻辑磁盘,OS会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一个物理磁盘(而不管它实际可能是一个逻辑磁盘),在此基础上,操作系统可以对这个自己看到的物理磁盘(实际上可能是逻辑磁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等操作。 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