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Linux -lvm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52
lvm: 1、 物理卷-----PV(Physical Volume) 实际物理硬盘上的分区,也可以是整个物理硬盘。 2、 卷组--------VG(Volumne Group) 卷组是物理卷的集合。卷组里面可以有一个物理卷,也可以有两个物理卷。 3、 逻辑卷-----LV(Logical Volume) 逻辑卷建立在卷组之上,卷组中的未分配空间可以用于建立新的逻辑卷,新的逻辑卷可以进行格式化后,挂载到系统中去。 使用流程: 1.创建一个物理卷 2.物理卷形成卷组。 3.卷组划分成逻辑卷,格式化,挂载到系统当中去。 操作: 1.准备分区,创建三个分区 2.创建分区,输入m,获取帮助 信息,一般只用 n(创建新分区) p(列出当前分区) w(保存) d(删除) 3.输入:p,选择主分区,选择分区号(新硬盘为1-4) 选择问分区号,选择扇区大小(定义分区大小,默认为2048) +1G 设置为1G大小,再输入p,可查看当前分区 注意:83为主分区,5为逻辑分区,如果想使用lvm,得改一下 4.输入t,在输入8e。 . 重要!!! 1.创建物理卷 默认没有安装lvm,需要安装一下 若安装时,不知道包的具体名称,可根据命令来安装,具体如下: yum provides "/ /pvcreate" (因为执行命令为pvcrete) 公式: yum provides "/ /命令" 再去执行

Sql的行列(纵横表)转换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19-12-02 21:41:22
创建表scores 一、传统的行列转换 纵表转横表 我们要转成的横表是这样子的: 既然这个表只有两列,那么可以根据姓名进行分组。先把姓名拼凑出来,后面的分数我们再想办法。 select 姓名 from scores group by 姓名 结果: 分析: 我们先拿到语文这个科目的分数。既然我们用到了group by 语句,这里肯定要用聚合函数来求分数。 而且我们只需要语文这一科的成绩,分组出来的 一共有 3列 ,分别是 语文、数学、物理 。 那么就需要判断科目来取分数。 这里符合我们需求的 case 语句就登场了。它和c#中switch-case 作用一样。 sql case 语句语法: case 字段 when 值1 then 结果 when 值2 then 结果2 ... else 默认结果 end select 姓名,SUM(case 课程 when '语文' then 分数 else 0 end) as 语文 from scores group by 姓名 结果: 既然语文的分数取到了,其他科目改变下条件就可以了。 完整的sql: select 姓名, SUM(case 课程 when '语文' then 分数 else 0 end) as 语文, SUM(case 课程 when '数学' then 分数 else 0 end) as 数学, SUM(case 课程

移动端(视口(meta),像素比,常见屏幕尺寸)

梦想与她 提交于 2019-12-02 19:58:10
1. 视口:(布局视口(layout viewport),视觉视口(visual viewport),理想视口(ideal viewport))  meta 视口标签 <meta name = "viewport" content = “ width = device-width,user-scalable = no,initial-scale = 1.0,maximum-scale = 1.0,minimum-scale = 1.0”  width:宽度设置的是 viewport 宽度,可以设置 device-width(设备宽度)特殊值  user-scalable:用户是否可以缩放,yes 或者 no(1 或者 0)  initial-scale:初始缩放比,大于 0 的数字  maximum-scale:最大缩放比,大于 0 的数字  minimum-scale:最小缩放比,大于 0 的数字  标准的 viewport 设置   视口宽度和设备保持一致   视口的默认缩放比例1.0   不允许用户自行缩放   最大允许的缩放比例1.0   最小允许的缩放比例1.0 2. 物理像素 & 物理像素比  物理像素点指的是屏幕显示的最小颗粒(也就是我们说的分辨率),是物理真实存在的,这是厂商在出厂时就设置好的,比如苹果6/7/8 是750*1334  开发时的 1px 不一定等于

做网站租用物理服务器好还是云服务器好?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2-02 15:34:16
我们在选择网站服务器的时候,有虚拟主机、VPS、云主机等多种类型可以选择,而且还可以选择服务器租用。但随着云计算的广泛使用,新技术对传统业务托管模式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很多企业和开发者将业务转向云服务器。那么云服务器具有哪些优势呢,云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哪个更好呢? 主要差异包括: 一、基础设施: 【1】物理服务器:您将完全独享整台机器的配置和性能,拥有功能强大的英特尔处理器,8G内存,专用IP地址和每月10Mbps国际顶级宽带以便数据传输, 您将拥有完全的管理权限,自由设置任何级别的安全配置以及其他所有的操作。 【2】云服务器:虚拟服务器,是基于海量物理服务器集群构建的云端虚拟资源池,根据在线需求,从资源池中调度,分配资源,因此具备随需而变的弹性。灵活且多变。 二、安全: 【1】物理服务器:自由构建所需文件位置,更大限度地保障网站或应用安全,如您所知,物理服务器租用专用于单个用户。 【2】云服务器:虚拟服务器,利用VxLAN虚拟化技术,使每个用户都拥有相互分制,相对独立的空间。 三、资源管理: 【1】物理服务器:拥有更好的资源量和性能。 【2】云服务器:在资源管理和使用方面更加灵活,通过云托管可以轻松执行资源分段,并且成本低。 四、适应性: 【1】物理服务器:具有更安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如果用户定期进行高度安全交易的高流量网站,需要物理服务器租用提供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汇编语言之物理地址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02 10:50:34
16位结构的cpu的特点 运算器一次最多可以处理16位数据 寄存器的最大宽度是16 寄存器和运算器之间的通路是16位 8086cpu给出物理地址的方法 8086cpu有20位地址总线,可以传送20位地址,也就是1M寻址能力,而8086又是16位结构,在内部一次性处理、传输、暂时存储的地址为16位,则寻址能力只有64KB 8086cpu采用一种内部用两个16位地址合成的方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cpu相关部件提供两个16位的地址,一个称为段地址,一个称为偏移地址 段地址和偏移地址通过内部总线送入一个称为地址加法器的部件 地址加法器将两个16位地址合成一个20位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 = (段地址)*16+(偏移地址) 地址加法器通过内部总线将20位物理地址送入输入输出控制电路 输入输出控制电路将20位物理地址送上地址总线 20位物理地址被总线传送到存储器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29983883/article/details/102753250

为什么要使用连接池?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02 08:49:05
传统的数据库连接方式 一个连接对象对应一个物理连接,每次操作都打开一个物理连接,使用完都关闭连接,造成系统性能低下。 连接池技术 客户程序得到的连接对象是连接池中物理连接的一个句柄,调用连接对象的close()方法,物理连接并没有关闭,数据源的实现只是删除了客户程序中的连接对象和池中的连接对象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连接的建立及关闭是耗费系统资源的操作,在大型应用中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尤为明显。为了能重复利用数据库连接对象,缩短请求的响应时间和提高服务器的性能,支持更多的客户,应采用连接池技术.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anss/p/11739073.html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章测试题及答案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19-12-02 06:49:36
大项 1 of 4 - 选择题 0.0/ 34.0 得分 题目 1 of 44 0.0/ 2.0 得分 动态重定位技术依赖于( )。 A. 目标程序 B. 重定位装入程序 C. 重定位寄存器 D. 地址机构 答案: C 题目 2 of 44 0.0/ 2.0 得分 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 )。 A. 相同 B. 随作业长度变化 C. 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 D. 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 答案: D 题目 3 of 44 0.0/ 2.0 得分 很好地解决了“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 )。 A. 段式存储管理 B. 多重分区管理 C. 可变式分区管理 D. 页式存储管理 答案: D 题目 4 of 44 0.0/ 2.0 得分 把作业地址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中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 )。 A. 物理化 B. 重定位 C. 逻辑化 D. 加载 答案: B 题目 5 of 44 0.0/ 2.0 得分 分页系统中,地址转换工作是由( )完成的。 A. 硬件 B. 装入程序 C. 用户程序 D. 地址转换程序 答案: A 题目 6 of 44 0.0/ 2.0 得分 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24位表示,其中8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 )。 A. 2^16 B. 2^8 C. 2^24 D. 2^32 答案: A 题目 7 of 44 0.0/

计算物理作业

扶醉桌前 提交于 2019-12-02 05:56:07
#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 { int i , n ; float sum , a = 1 , b = 7 , h ; for ( n = 2 ; n < 101 ; n + = 5 ) { sum = 0 ; h = ( b - a ) / n ; for ( i = 0 ; i <= n - 1 ; i ++ ) { sum + = 1 / ( 2 * sqrt ( a + i * h ) ) ; } sum = h * ( 1 / ( 2 * sqrt ( a ) ) + 1 / ( 2 * sqrt ( b ) ) + 2 * sum ) / 2 ; printf ( "%d %lf\n" , n , fabs ( sum - sqrt ( 7 ) + 1 ) ) ; } return 0 ; } #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 { int i , n ; double sum , a = 1 , b = 7 , h , s1 , s2 ; for ( n = 2 ; n < 101 ; n + = 5 ) { sum = 0 ; h = ( b - a ) / n ; s1 = 1 / ( 2 * sqrt ( a + h /

什么是CPS信息物理系统

╄→гoц情女王★ 提交于 2019-12-01 12:19:19
一、基本概念   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是一个综合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通过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协作,实现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CPS实现计算、通信与物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可使系统更加可靠、高效、实时协同,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信息物理系统包含了将来无处不在的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和网络控制等系统工程,注重计算资源与物理资源的紧密结合与协调,主要用于一些智能系统上如设备互联,物联传感,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导航等。   此外何积丰院士认为,CPS的意义在于将物理设备联网,特别是连接到互联网上,使得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五大功能。 二、起源和发展   CPS这个词起源于美国(2006年2月发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火爆于德国,雏形产生于日本,并将对世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2005年5月,美国国会要求美国科学院评估美国的技术竞争力,并提出维持和提高这种竞争力的建议。5个月后,基于此项研究的报告《站在风暴之上》问世。在此基础上于2006年2月发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则将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sSystem,CPS)列为重要的研究项目。到了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