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相关协议以及(TCP,UDP区别)
OSI的体系结构: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ARP协议 )->网络层-(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Ipv4/v6)>运输层->会话层(SSL安全套接字协议,TLS传输层安全协议,RPC远程过程调用协议)->表示层->应用层 ARP(地址解析协议)协议在TCP/IP模型里面,它属于网络层。 ARP协议: 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有不断封装过程,到了链路层的话(以太网传输),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会出现目的主机的MAC地址,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只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所以这里用到了ARP协议(简单来说就是寻找对应目标的MAC地址) 源主机先在自己的ARP缓冲区中寻找映射,如果有(直接填充于以太网帧中),如果没有,通过 路由广播请求 ,这时一些联网的主机就会收到这个请求,并将这个请求传回网络层,对比IP地址,检验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行,则直接丢失这个信息,如果可以那么回复ARP请求(回复里面包含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应答是单播方式),并且将源主机的MAC地址加入到目的ARP缓冲区中,形成映射,源主机接受到请求后,将目的的MAC地址加入到ARP缓冲区,也形成映射。 RARP协议: mac地址将mac地址解析为ip地址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应用层:(包括了上面的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