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中药064-桑螵蛸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19-12-03 06:04:42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归经 :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功效 : 1-《中药学》:主要功效为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主要应用—— 用于肾虚阳衰引起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等证。本品有补肾固涩的功效,遗尿尿频尤为常用。如《产书方》单用桑螵蛸捣为散,米汤送服,治妊娠尿频不禁;《外台秘要》以之配伍龙骨为末,盐汤送服,治遗精白浊、盗汗虚劳;桑螵蛸散以本品为主药,配伍远志、菖蒲、龙骨等,治肾虚遗尿白浊、小便频数、遗精滑泄、心神恍惚之证。 本品也可用于阳萎,有补肾助阳功效。当与鹿茸、苁蓉、菟丝子等同用。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助阳固涩,故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服。 2-《本草新编》:主女人血闭腰痛,治男子虚损肾衰,益精强阴,补中除疝,止精泄而愈白浊,通淋闭以利小便,又禁小便自遗。此物最佳,苦难得真者。 二、三月间,自于桑树间寻之,见有花斑纹子在树条上者,采之,用微火焙干,存之。若非桑树上者,无效。或云加桑白皮佐之者,非。 桑螵蛸,三吴最多。土人不知采用,舍近求远,可胜三叹。 或问桑螵蛸,乃螳螂之子,何以异于他树耶?不知螳螂食桑叶而生子,其功自是不同。此物可种,采子入于桑树之间,每年其子必多,不数年即繁,又不坏桑树,而又可以采其子,至便法也。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ia1004/p/11780445.html

中药058-秦皮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19-12-03 05:29:05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足厥阴肝经。 功效 : 1)《中药学》: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主要应用—— 1. 用于热毒泻痢、血痢、里急后重之证。本品能淸热解毒。常与白头翁、黄连等同用,如白头翁汤。 2. 用于肝经郁热,目赤肿痛、生翳等证。本品可淸肝明目。常与黄连、竹叶同用,亦可单用煎汁洗眼。 【用量用法】3〜12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可煎水洗眼。  2)《临证用药经验》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ia1004/p/11780060.html

中药057-铅丹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2-03 05:29:01
性味 :味辛,性微寒。 归经 :足厥阴肝经。 功效 : 《中药学》 【功效】外用解毒止痒,收敛生肌。内服截疟。 【应用】 1.用于黄水湿疮,疮疡溃烂。本品有良好的解毒止痒、收敛生肌功效,故为外科常用之药。多与煅石膏研末外用,如桃红散。又为膏药的原料,以之与植物油熬成青药,供外科外贴之用。 2.用于疟疾。本品有截疟作用。如刘涓子《鬼遗方》单用内服治疟疾;也可配成复方使用,如《存仁堂方》以本品与青蒿研末内服。 此外,古方尚以本品作镇惊坠痰之用,但易蓄积中毒,故近代已少应用。 【用量用法】外用适量。内服0.3〜0.6g,入丸散。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或持续内服,以防蓄积中毒。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ia1004/p/11780058.html

中药052-芒硝

﹥>﹥吖頭↗ 提交于 2019-12-03 05:28:22
性味 :味苦,性大寒。又名朴(po,四声)硝。 归经 :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 : 1)《临证用药经验》:《本经》:“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与莱菔子同煮加工后成为结晶状白末,即玄明粉,作用较芒硝缓和。本品为盐类泻下药,能堕胎,故孕妇忌用。畏三棱。 消结石 :芒硝,别名“肖石”,即《本经》“能化七十二种石”之意。我治疗胆石症并发胆囊炎,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及胁肋疼痛,口苦,尿黄,脉弦,苔腻等脉症,即用柴胡加芒硝汤。北柴胡、姜半夏各9g,黄芩、党参各7g,甘草4g,玄明粉6g (2次冲服),另加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各8g,清水煎服,每能化单个结石为碎砂,并疏通胆管阻塞而缓解剧痛。《伤寒论》柴胡加芒硝汤,治小柴胡汤证兼里有实热者,旨在泄热软坚,故大便微利不忌。如少阳证罢,经B超检查显示其结石小于胆管者,方可攻下排石。 稀释结粪 :临床常用甜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蒌仁、火麻仁(五仁汤)治津枯肠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及产后血虚便秘,安全有效。若大便硬如羊屎而又搏结成块,虽近肛门,亦难排出者,我每用玄明粉3~5g,分2次化人五仁汤内,结硬大便即变软变稀,易于排出,虽多次用之,亦未见 泻下及损正之弊。 芒硝,水化外敷乳房,用于产后回奶。又刘鸣老师经验:外用治疗乳腺增生。 2)《本草害利》: 〔害〕生于卤地,刮取煎炼,在底者为朴硝,在上为芒硝

中药055-麦门冬

╄→尐↘猪︶ㄣ 提交于 2019-12-03 05:28:16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足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 功效 : 1)《中药学》:主要功能为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淸心除烦。主要应用—— 1. 用于燥咳痰粘,劳嗽咯血。麦冬为常用的养肺阴、润肺燥的药物,故适用于肺阴不足而有燥热之证。如清燥救肺汤,即以本品配伍桑叶、杏仁、阿胶、生石膏等药,治温燥伤肺,干咳气逆,咽干鼻燥等证;二冬膏即麦冬、天冬等分,加蜂蜜收膏,治肺阴亏损劳热咯血以及燥 咳痰粘之证。 2. 用于胃阴不足,舌干口渴。麦冬能益胃生津。多配伍沙参、生地、玉竹等同用,以养阴生津止渴,治胃阴不足之证。 3. 用于心烦失眠。麦冬有淸心除烦安神的功效。若配伍生地、竹叶心、黄连等,可治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如清营汤;以本品配伍酸枣仁、生地等,可治阴虚有热,心烦失眠,如天王补心丹。 此外,还可用于肠燥便秘,本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如增液汤,即以本品与生地、玄参同用,治阴虚旸燥,大便秘结。 【用量用法】10〜15g。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大多连心用。 【使用注意】感冒风寒或有痰饮湿浊的咳嗽,以及脾胃虚寒泄泻者均忌服。 2)《本草新编》: 麦门冬,味甘,气微寒,降也,阳中微阴,无毒。入手太阴、少阴。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神效,解肺燥殊验,定嗽咳大有奇功。真可恃之为君,而又可藉之为臣使也

中药056-麻子仁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2-03 05:28:08
性味 :味辛,性平。 归经 :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 : 1)《中药学》主要功效:润肠通便。主要应用——— 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者由于津枯血少所致的肠燥便秘。取其润燥滑肠通便之功。可与当归、熟地、杏仁等养血滋阴润燥之品同用,如益血润肠丸。又本品与大黄、厚朴、白芍等同用为丸,可治疗热邪伤阴或素体火旺,大便秘结及痔疮便秘、习惯性便秘等,如麻子仁丸。 【用量】10~30g。 2)《临证用药经验》 3)《本草害利》 〔害〕多食损血脉,滑精气,痿阳事。妇人多食,即发带疾,以其滑利下行,走而不守也。肠滑者尤忌。 4)《本草新编》益气补中,催生下乳,去中风汗出、皮肤顽痹,润大肠风热结涩便难,止消渴而小水能行,破精血而血脉可复。此物性过于润,凡燥结者,可借之以润肠,而脾气虚者,断难多服。 或问火麻子宜于大便燥结之人,《本草》所载其功用,亦果多乎?夫火麻子实有功用,但宜于实症,而不宜于虚症而已。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ia1004/p/11780052.html

中药037-瓜蒂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19-12-03 05:26:28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足阳明胃经 功效 : 1-《中药学》:主要功效为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可引去湿热。 主要应用——— 1. 用于热痰、宿食。本品有涌吐功效,凡痰热郁于胸中,而为癫痫发狂、喉痹喘息、烦躁不眠,或宿食停留于胃,而致胸脘胀痛等证,均可用之催吐。如《圣惠方》治热痰内扰,发狂欲走;《经验后方》治风痫、缠喉风等证见痰涎涌盛、呼吸困难者,均单用本品,研末服取吐。《伤寒论》方,以本品配伍赤小豆研末,香豉煎汤送服催吐,可治痰涎堵塞胸中或宿食停留胃脘之证。 2. 用于湿热黄疸,湿家头痛。本品研末吹鼻,能引去湿热。如《千金翼方》瓜丁散,用瓜丁细末,一大豆许,内鼻中,令病人深吸取入,鼻中黄水出,治黄疸目黄不除;《类证活人书》方,用瓜蒂末,口含水,[口畜]一字许入鼻中,出黄水,治湿家头中寒湿、头疼热塞而烦者。 此外,用本品内服,也有行水湿、退黄疸的功效,如《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即以瓜蒂煎汤内服,治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身热疼重而脉微弱,又治诸黄。又近人方,用瓜蒂5g,开水100ml,浸泡10日过滤,经高压灭菌3〜4小时后服用,成人每次服5ml,日服2〜3次,食后服;或用瓜蒂散黄研末,每包0.1〜1.5g,用时将一包分4〜6份,于晨起空腹时每隔20〜30分钟,从两鼻孔各吸入一等份,每隔5〜7天用一包,4包为一疗程。此法用治黄疸有效。 【用量用法】2.5〜5g;入九散0

中药038-厚朴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2-03 05:26:16
性味 :味苦,性温。 归经 :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 : 1-《中药学》:主要功效:行气,燥湿,消积,平喘。主要应用———— 1. 用于湿阻、食积、气滞而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厚朴苦燥辛散,温能祛寒,长于行气、燥湿、消积。本品为消除胀满之要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均适用,以治实胀为主。《斗门方》治心腹胀满,单用姜汁制厚朴为末,陈米饮送服。复方应用,可随证配伍有关药物:若湿阻中焦,可配苍术、陈皮,如平胃散,若积滞便秘,可配大黄、枳实,如大黄、小承气汤;至于虚寒胀满,应在人参、甘草、生姜等益气、温中方药中,佐以厚朴,寓攻于补,方为妥善。 2. 用于咳嗽气喘痰多者。厚朴能下肺气、消痰涎而平咳喘。如(《伤寒论》)对桂枝汤证而现喘息者,于桂枝汤中加厚朴、杏仁。 【用量】3〜10g。 2-《本草害利》 〔害〕辛温大热,性专消导,散而不收,脱人元气,略无补益之功。故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于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风;寒邪伤寒发热头痛,而无痞寒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延为膈症;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娠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气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痢,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

中药034-栝楼根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19-12-03 05:25:31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 功效 : 1-《中药学》:即天花粉,主要功效为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主要应用: 1. 用于热病热邪伤津,口干舌燥、烦渴以及消渴证口渴多饮。天花粉能清胃热,降心火,生津止渴。配伍芦根、茅根、麦冬等用于热病烦渴;若与葛根、五味子、知母等配伍,可用于消渴证,如玉液汤。 2. 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痰稠,以及咳血等证。本品能清泄肺热,降稱上热痰并润肺燥。常与贝母、桑白皮、桔梗等同用,如射千兜铃汤。 3. 用于痈肿疮疡,热毒炽盛,赤肿掀痛之证。本品内服、外用,均有清热泻火、排脓散肿功效。内服多与金银花、贝母、皂角剌等配伍以内消肿毒,如内消散。 此外,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以天花粉针剂肌注,能使胎盘绒毛膜滋养细胞变性坏死而引起流产。试用于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也有疗效。 【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用。 2-《本草新编》:天花粉,即栝蒌之根,而性各不同。盖栝蒌实其性最悍,非比天花粉之缓,用栝蒌实,不若以天花粉代之。天花粉,亦消痰降气,润渴生津,清热除烦,排脓去毒,逐瘀定狂,利小便而通月水。其功用多于栝蒌实,虚人有痰者,亦可少用以解燥而滋枯,又何必轻用栝蒌实哉。 或问栝蒌实能陷胸中之邪,为伤寒要药,而吾子切切戒之,何不删去栝蒌,独存天花粉之为当哉?曰:医道必王、霸并用

中药029-茯苓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19-12-03 05:25:26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 功效 : 1)《中药学》: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茯苓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凡水湿、停饮均适用。常与猪苓、泽泻同用以加强利水渗湿作用,并随湿热、寒湿等不同性质,配伍有关药物。如湿热配车前子、木通;寒湿配附子、干姜等。又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故脾弱运迟、水湿停蓄者用之,有标本兼顾之效,停饮所致的头眩、心悸、咳嗽,亦持为要药。本品与白术同用,其健脾利湿之功益彰,如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均配伍有茯苓、白术。 2.用于脾虚证。茯苓能健脾。脾虚体倦、食少便溏者,每与党参、白术、甘草等补脾药同用,即四君子汤。 3.用于心悸、失眠。本品能宁心安神。常与朱砂、枣仁、远志等安神药同用。 【用量用法】10〜15g。 2)《本草新编》:茯苓,助阳,利窍通便,不走精气,利血仅在腰脐,除湿行水,养神益智,生津液,暖脾,去痰火,益肺,和魂练魄,开胃厚肠,却惊痫,安胎孕,久服耐老延年。 茯神,即茯苓之一种。但茯神抱松木之根而生者也,犹有顾本之义,故善补心气,止恍惚惊悸,尤治善忘,其余功用,与茯苓相同,此二种,利中有补,久暂俱可用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惟轻重之宜分,无损益之可论。或谓汗多而阴虚者宜忌,少用之何损哉。或言小便素利者勿服,恐助燥损阴,微用之何妨。初病与久病相殊,而健脾正宜于久病,何必尽去夫茯苓也。丹溪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