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sk

[CentOS7] 磁盘分区(gdisk, fdisk)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2-05 17:12:43
声明:本文主要总结自: 鸟哥的Linux私房菜- 第七章、Linux 磁碟與檔案系統管理 ,如有侵权,请通知博主 磁盘分区步骤:   1.先找出当前有哪些磁盘lsblk或blkid(也就是确定是sda还是vda等等)   2.再找出分区表类型parted /dev/xxx print(是MBR还是GPT)   3.如果是MBR则采用fdisk /dev/xxx 进行磁盘分区,如果是GPT则采用gdisk /dev/xxx 进行磁盘分区   4.分区后用partprobe更新kernel分区表   5.磁盘进行格式化mkfs 1.先找出当前有哪些磁盘lsblk或blkid(也就是确定是sda还是vda等等) 2.再找出分区表类型parted /dev/xxx print(是MBR还是GPT) 3.如果是MBR则采用fdisk /dev/xxx 进行磁盘分区,如果是GPT则采用gdisk /dev/xxx 进行磁盘分区 4.分区后用partprobe更新kernel分区表 5.磁盘进行格式化mkfs 到此磁盘分区已经结束~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rianyi/p/7927064.html 来源: CSDN 作者: weixin_30404405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404405/article

linux磁盘管理

Deadly 提交于 2019-12-05 17:07:35
设备查看命令 fdisk -l 系统存在的设备 cat /proc/partitions 系统识别的设备 blkid 系统中可以用的设备 df 系统中正在挂载的设备 lsblk 命令用于列出所有可用块设备的信息,而且还能显示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磁盘分区 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用fdisk命令磁盘分区 [root@server11 Desktop]# fdisk /dev/v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28.12 磁盘扩容(raw) 28.13 磁盘扩容(qcow2) 28.14 调整cpu内存和网卡 28.15 迁移虚拟机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05 05:49:17
28.12 磁盘扩容(raw) 28.13 磁盘扩容(qcow2) 28.14 调整cpu内存和网卡 28.15 迁移虚拟机 28.12 磁盘扩容(raw) 针对一块已经存在的盘进行增加容量 1.qemu-img resize /kvm_data/aminglinux02_3.raw +2G 2.qemu-img info /kvm_data/aminglinux02_3.raw 3.virsh destroy aminglinux02 4.virsh start aminglinux02 5.virsh console aminglinux02 6.fdisk -l 查看磁盘情况,并分新的分区 #如何利用上增加的2G空间,给他放到/dev/vda1里面去。可以重新分区,就是增加一个分区(原先的分区不要破坏,直接加上这2G空间)fisk /dev/sda然后按n,增加一个 7.除了对已有磁盘扩容外,还可以额外增加磁盘 #针对于标准分区的 qemu-img create -f raw /kvm_data/aminglinux02_2.raw 5G virsh edit aminglinux02 //增加<disk>…</disk>,注意更改source、target、slot virsh destroy aminglinux02 virsh start aminglinux02 实例

Linux磁盘扩容(具体实例)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2-05 04:56:20
# 关闭虚拟机实例,在虚拟机设置里增加磁盘容量 # 具体方法,接着往下 Xshell for Xmanager Enterprise 5 (Build 0544) Copyright (c) 2002-2015 NetSarang Comput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ype `help' to learn how to use Xshell prompt. [c:\~]$ Connecting to 192.168.234.101:22... Connection established. To escape to local shell, press 'Ctrl+Alt+]'. Last login: Thu Nov 21 14:18:06 2019 from 192.168.234.10 # 列出所有分区信息 [root@oralinux66 ~]# fdisk -l # 这部分可以看做是一块物理磁盘 Disk /dev/sda: 64.4 GB, 6442450944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7832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linux系统分区工具浅谈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19-12-05 00:19:00
Linux分区工具 fdisk, cfdisk, sfdisk fdisk是一个基于菜单的分区表管理工具,可以查看分区信息,进行大多数分区操作,比如最常用的新建删除,man page上提示这个程序有一些bug,尽量不要使用。cfdisk功能和fdisk相似,用户界面基于curses库,相对fdisk的菜单命令式比较友好,推荐使用。sfdisk则是的非交互版本,一切操作都在命令行参数中给出,比较适合在脚本中使用,但是man page里面也说了,for hackers only,不推荐新手尝试(本文章不做具体解释)。 ]# cfdisk /dev/sdb     操作/dev/sdb的分区表,注意参数应该是一个磁盘,而不是一个分区 如果省略磁盘参数,则默认是/dev/sdb。进去后是一个非常直观的界面,列出了所有分区的信息,底部是可对当前选择项进行的操作,新建或删除分区都非常简单。cfdisk还可以选择分区的类型,不过在这里给出没有非常具体的文件系统,而且选择以后似乎也不会实际格式化分区建立文件系统,只是更改一下分区头部的信息,所以建议只用cfdisk进行分区操作,分好区后用mkfs格式化。 parted parted是所有磁盘工具中最强大的一个,提供的是与fdisk相似的基于菜单命令的界面,能识别mbr和guid分区表,提供新建删除修复分区对齐检查以及改变分区和磁盘配置的功能

LVM扩容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19-12-04 21:26:27
新增硬盘 fdisk fdisk -l fdisk /dev/vdb p n t 8e w fdisk -l pvcreate /dev/vdb1 vgextend centos /dev/vdb1 lvextend -l +100%FREE /dev/mapper/centos-root more /etc/fstab xfs_growfs /dev/mapper/centos-root df -TH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kylingx/p/11884805.html

Linux——树莓派系统分区

偶尔善良 提交于 2019-12-04 20:47:28
主要分区的命令有两种:fdisk和parted 两种指令都需要root权限, 首先介绍fdisk命令: fdisk 可以查看当前的文件系统的使用情况 fdisk -l 因为我是用SD卡装的系统所以分区是以/dev/mmcblk0开头,可以看到当前有3个实际分区(/dev/mmcblk1,2,5.linux分区有主分区,延伸分区和逻辑分区之分,只有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是真正存储数据的所以mmcblk3不是实际分区) 通过指令 fdisk /dev/[这里填的是磁盘驱动名,如果是IDE的硬盘则为hd( a -p),SATA硬盘为sd( a -p),我使用的SD卡驱动名为mmcblk0] 具体帮助使用m代号: 使用代号p可以查看当前磁盘分区状况 然后通过n代号新增分区 有这么几种情况,磁盘最多只能有四个非逻辑分区(是由boot sector中分区表partition table决定的),其中扩展分区0-1个,逻辑分区是在扩展分区下创建 1.非逻辑分区有四个了则不能新建分区 2.非逻辑分区未满4个则可以选择创建创建primary或者extend分区(注意extend最多只能有一个),有extend的情况下可以创建逻辑分区(IDE接口最多可以创建59个分区代号从5~63,SATA最多可以创建11个逻辑分区从5~15,注意逻辑分区都是从5代号开始的,因为前面四个都给了非逻辑分区)

006_制作U盘启动的kali linux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19-12-04 13:57:32
制作前准备 1.镜像文件:合适的镜像文件,这里使用的是 kali-linux-2019.4-i386.iso 2.制作工具:dd(linux、OS X)、 Rufus USB imager (windows) 3.载体:U盘或SD卡(大于等于4GB) 开始制作 1.windows制作 完成即可! 2.linux制作 2.1插上U盘,找到U盘挂载点 备注:可以通过插拔前后执行命令lsblk或fdisk -l 来识别。这里直接使用的是root用户,所以不用加sudo。 2.2上传kali的iso文件 # cd /tmp/ # rz -bye # ls -lh kali-linux-2019.4-i386.iso 2.3开始制作 # dd if=kali-linux-2019.4-i386.iso of=/dev/sdb bs=512k 备注: 1.bs 的值越大,dd命令执行的越快,但是有可能会导致制作的usb是无法启动的,建议使用大小为:512k。 2. 时间较长,大多数超过十分钟以上,主要取决于制作镜像的系统的性能。 3.dd 命令执行过程中没有任何反馈,如果usb有指示器,可以通过指示器闪烁情况得知手否正常工作。 制作完成信息如下: 至此,usb可启动镜像制作完成。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comics/blog

006_制作U盘启动的kali linux

房东的猫 提交于 2019-12-04 13:55:21
制作前准备 1.镜像文件:合适的镜像文件,这里使用的是 kali-linux-2019.4-i386.iso 2.制作工具:dd(linux、OS X)、 Rufus USB imager (windows) 3.载体:U盘或SD卡(大于等于4GB) 开始制作 1.windows制作 完成即可! 2.linux制作 2.1插上U盘,找到U盘挂载点 备注:可以通过插拔前后执行命令lsblk或fdisk -l 来识别。这里直接使用的是root用户,所以不用加sudo。 2.2上传kali的iso文件 # cd /tmp/ # rz -bye # ls -lh kali-linux-2019.4-i386.iso 2.3开始制作 # dd if=kali-linux-2019.4-i386.iso of=/dev/sdb bs=512k 备注: 1.bs 的值越大,dd命令执行的越快,但是有可能会导致制作的usb是无法启动的,建议使用大小为:512k。 2. 时间较长,大多数超过十分钟以上,主要取决于制作镜像的系统的性能。 3.dd 命令执行过程中没有任何反馈,如果usb有指示器,可以通过指示器闪烁情况得知手否正常工作。 制作完成信息如下: 至此,usb可启动镜像制作完成。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comics/blog

CentOS 6.5挂载NTFS格式硬盘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19-12-04 09:01:41
FAT32格式硬盘不支持大于4GB文件的拷贝,本文介绍如何在CentOS 6.5下挂载NTFS格式的硬盘。 方式一:直接通过yum install ntfs-3g安装(需提前安装epel源,具体过程参考: https://blog.csdn.net/hsg77/article/details/50280085 ) 方式二:编译安装,具体步骤如下: 1.下载ntfs-3g,将ntfs-3g进行解压 下载地址: https://tuxera.com/opensource/ntfs-3g_ntfsprogs-2017.3.23.tgz 解压命令为: tar xvf ntfs-3g_ntfsprogs-2017.3.23.tgz 2.进入ntfs-3g的源码目录,进行HTFS基本配置 cd ntfs-3g_ntfsprogs-2017.3.23 ./configure 3.编译源码文件,安装 make install 例子,挂载NTFS格式U盘: 1.查看U盘盘符 fdisk -l 查看所要挂在的U盘盘符,/dev/sdb1 fdisk -l 2.将U盘(/dev/sdb1)挂载到/mnt下,即可进行文件复制 mount -t ntfs-3g /dev/sdb1 /mnt/ 参考文献: 1.https://my.oschina.net/zctzl/blog/978130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