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遍历

20182333 2019-2020-1 《数据结构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大城市里の小女人 提交于 2019-12-05 00:31:50
20182333 2019-2020-1 《数据结构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九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第十六章 树 树 1.树是非线性结构,其元素组织为一个层次结构 2.树的度表示树中的任意结点的最大子结点数 3.有m个元素的平衡n叉树的高度是lognm 4.树的遍历有4种方法 5.进行层序遍历时可采用队列来储存树中的元素 6.使用数组实现二叉树时,位于位置n的元素的左孩子在(2n+1)的位置,其右孩子在(2*(n+1))的位置 7.树的基于数组的存储链实现方式可以占数组中的连续位置,不管树是不是完全树 8.如何在一般二叉树中添加及删除元素,要取决于树的用途 9.使用决策树可以设计专家系统 二叉树 1.二叉查找树时一颗二叉树,对于其中的每个结点,左子树上的元素小于父结点的值,二右子树上的元素大于等于父结点的值 2.如果没有其他的操作,二叉查找树的树形由元素的添加次序来决定 3.最有效地二叉查找树时平衡的,所以每次比较时可以排除一半的元素 4.当从二叉查找树中删除元素时要考虑三种情形,其中的两种比较简单 5.当从二叉查找树中删除有两个子结点的结点时,比较好的办法是用它的中序后继来取代它 6.可以对二叉查找树进行旋转以恢复平衡 部分计算公式 1.二叉树上第i层上的结点数目最多为2^(i-1)(i>=1) 2.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i>=1) 3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学习笔记:第二十三讲

大憨熊 提交于 2019-12-05 00:21:43
一、课前思考 前面我们讲的都是线性表结构,栈、队列等等。今天我们讲一种非线性表结构,树。树这种数据结构牛逼线性表的数据结构要复杂得多,内容也比较多,所以我会分四节来讲解。 我反复强调过,带着问题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所以在正式的内容开始之前,我还是给你出几道思考题: 二叉树有哪几种存储方式?什么样的二叉树适合用数组来存储?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树! 二、树 1、一些节本概念 图中画了几棵“树”。你来看看,这些“树”都有什么特征? 你有没有发现,“树”这种数据结构真的很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树”,这里面每个元素我们叫作“节点”;用来连线相邻节点之间的关系,我们叫作“父子关系”。 比如下面这幅图: A节点就是B节点的 父节点 ,B节点是A节点的 子节点 。 B、C、D这三个节点的父节点是同一个节点,所以它们之间互称为 兄弟节点 。 我们把没有父节点的节点叫作 根节点 ,也就是图中的节点E。 我们把没有子节点的节点叫作叶子节点或者 叶节点 ,比如图中的G、H、I、J、K、L都是叶子节点。 2、高度深度和层 除此之外,关于“树”,还有三个比较相似的概念:高度(Height)、深度(Depth)、层(Level)。它们的定义是这样的: 这三个概念的定义比较容易混淆,描述起来也比较空洞。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你一看应该就能明白。 记这住个概念,我还有一个小窍们,就是类比

20182322 2019-2020-1 《数据结构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9周学习总结

点点圈 提交于 2019-12-05 00:08:29
教材第16章学习内容总结 本章的内容主要讲树,顾名思义树与队列、栈、列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其元素是一种层次结构存放。 树: 用于描述树相关的术语有非常多,除了之前常用的结点(node)还有边(edge)、孩子、兄弟等等,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有: 内部节点:非根节点,且至少有一个子结点 同胞节点:属于同一节点的子结点 叶节点:不包含任何子节点的结点 树的分类:可以有非常多的分类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标准是任一结点可以具有的最大孩子数目,成为度(order),n元树的定义也是由此定义的 树的数组实现:因为数组实现树比较麻烦,所以在树的数组实现中书上同样模拟了链接策略,如图所示。 树的遍历, 前序遍历:从根节点开始访问每一个节点及其孩子。如图: 中序遍历:从根节点开始(注意并不是先访问根节点),中序遍历根节点的左子树,然后是访问根节点,最后中序遍历根节点的右子树。如图: 后序遍历:从左到右先叶子后节点的方式遍历访问左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如图: 层序遍历:从树的第一层,也就是根节点开始访问,从上到下逐层遍历,在同一层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结点逐个访问。如图: 二叉树 (二叉树极其重要,以至于用三级标题来写它,而不是一般的一个点。)二叉树又名二元树,它的每一个结点最多具有两个孩子结点。 二叉树 (二叉树极其重要,以至于用三级标题来写它,而不是一般的一个点。)二叉树又名二元树

【algo&ds】【吐血整理】4.树和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树、堆、哈夫曼树、B树、字典树、红黑树、跳表、散列表

前提是你 提交于 2019-12-04 20:51:38
本博客内容耗时4天整理,如果需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1.树 1.1树的定义 在计算机科学中,树(英语:tree)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ADT)或是实作这种抽象数据类型的数据结构,用来模拟具有树状结构性质的数据集合。它是由n(n>0)个有限节点组成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把它叫做“树”是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棵倒挂的树,也就是说它是根朝上,而叶朝下的。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每个节点都只有有限个子节点或无子节点; 没有父节点的节点称为根节点; 每一个非根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 除了根节点外,每个子节点可以分为多个不相交的子树; 树里面没有环路(cycle) 1.2常见术语 节点的度 :一个节点含有的 子树的个数 称为该节点的度; 树的度 :一棵树中,最大的节点度称为树的度; 叶节点 或 终端节点 :度为零的节点; 非终端节点 或 分支节点 :度不为零的节点; 父亲节点 或 父节点 :若一个节点含有子节点,则这个节点称为其子节点的父节点; 孩子节点 或 子节点 :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根节点称为该节点的子节点; 兄弟节点 :具有相同父节点的节点互称为兄弟节点; 节点的 层次 :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1层,根的子节点为第2层,以此类推; 深度 :对于任意节点n,n的深度为从根到n的唯一路径长,根的深度为0; 高度 :对于任意节点n,n的高度为从n到一片树叶的最长路径长,所有树叶的高度为0;

第七周总结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19-12-04 18:50:30
这周学习的是抽象数据类型和子程序 而ADT分为逻辑层,应用层,实现层 同时逻辑层又可根据对应个数分为线性表(1——1)及树,二叉树(1——m)和图(m——n) 线性表有分为栈(LIFO)和队列(FIFO)与列表 实现层分为数组和链表 二叉树遵循遍历:不重不漏的规则 二叉排序法分为先根序,后根序,中根序 遍历包括深度优先(找最左端开始向右)和广度优先(先找相林的开始)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uoyilawyer/p/11878490.html

二叉树的非递归遍历C++实现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2-04 12:17:32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dlib.h> #define maxsize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BTNode{ char val; BTNode *lchild, *rchild; }*BiTNode; void CreateTree(BTNode *&root){ char c; cin >> c; if(c == '#') root = NULL; else{ root = (BTNode *) malloc(sizeof(BTNode)); if(!root){ cerr << "No More Memory!" << endl; exit(-1); } root->val = c; CreateTree(root->lchild); CreateTree(root->rchild); } } void PreOrderRecursion(BTNode *root){ if(root){ cout << root->val << " "; PreOrderRecursion(root->lchild); PreOrderRecursion(root->rchild); } } void PreOrderNoRecursion(BTNode *root){ if(!root){ cout

二叉树遍历的递归实现(先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2-04 09:35:41
由二叉树的定义可知,一棵二叉树由根结点、左子树和右子树三部分组成。因此,只要遍历了这三个部分,就可以实现遍历整个二叉树。若以D、L、R分别表示遍历根结点、左子树、右子树,则二叉树的递归遍历可以有一下三种方式: 先序遍历(DLR) 先序遍历的递归过程为 (1)访问根结点 (2)先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 (3)先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 举例: 代码: void PreOrder(BiTree bt) { if(bt ==NULL)return; //递归的结束条件----某结点为空时 printf("bt->data); //这里用printf data表示访问结点的数据域 PreOrder(bt->lchild); //递归遍历左孩子 PreOrder(bt->rclild); //递归遍历右孩子 } 中序遍历(LDR ) (1)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 (2)访问根结点 (3)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 举例: 代码: void PreOrder(BiTree bt) { if(bt ==NULL)return; //递归的结束条件----某结点为空时 PreOrder(bt->lchild); //递归遍历左孩子 printf("bt->data); //这里用printf data表示访问结点的数据域 PreOrder(bt->rclild); //递归遍历右孩子 } 后序遍历(LRD)

23 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烈酒焚心 提交于 2019-12-04 09:33:57
例子: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 实现代码: //中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int InOrderTraverse_No_DiGui(BiTree T){ BiTree p; //顶底指向二叉树中节点的游标 InitStack(S); //初始化栈 p = T; //p指向所给的二叉树根节点 while(p || !StackEmpty(S)){ if(p){ //若当前节点非空 Push(S, p); //将当前节点入栈 p = p->lchild; //游标指向当前节点的左孩子 }else{ Pop(S, q); //出栈,将栈顶节点返回到一个二叉树节点类型的变量 q 中 printf("%c", q->data); //输出该节点的数据域 p = q->rchild; //游标指向当前节点的右孩子 } }//while return 1; //遍历结束 } View Code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PU-Easy/p/11854078.html

21 遍历二叉树(三种遍历方式:左根右(中序), 根左右(先序), 左右根(后序))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4 07:09:57
二叉树遍历:   顺着一条搜索路径访问二叉树中的节点,每个节点均被访问一次,且只被访问一次。 遍历目的:   得到树中所有节点的一个线性排列。 遍历用途:    是二叉树元素增删改查等操作的前提。 波兰式(先序)、逆波兰式(后序)等: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PU-Easy/p/11845878.html

树和二叉树一篇就搞定!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2-04 03:42:46
二叉树铺垫——树 前面几篇文章我们主要介绍的线性表,栈,队列,串,等等,都是一对一的 线性结构 ,而今天我们所讲解的 “树” 则是一种典型的 非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的特点就是,任意一个结点的直接前驱,如果存在,则一定是唯一的,直接后继如果存在,则可以有多个,也可以理解为一对多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树 树的概念 下图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树,可以看到,从主树干出发,向上衍生出很多枝干,而每一根枝干,又衍生出一些枝丫,就这样组成了我们在地面上可以看到的树的结构,但对于每一个小枝丫来讲,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主树干的层层衍生形成的。 我们往往需要在计算机中解决这样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 用于保存和处理树状的数据,例如家谱,组织机构图 进行查找,以及一些大规模的数据索引方面 高效的对数据排序 先不提一些复杂的功能,就例如对于一些有树状层级结构的数据进行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就可以利用 “树” 这种结构来进行表示,为了更符合我们的习惯,我们一般把 “树” 倒过来看,我们就可以将其归纳为下面这样的结构,这也就是我们数据结构中的 “ 树” 树中的常见术语 结点 :包含数据项以及指向其他结点的分支,例如上图中圆 A 中,既包含数据项 A 又指向 B 和 C 两个分支 特别的,因为 A 没有前驱,且有且只有一个,所以称其为根结点 子树 :由根结点以及根结点的所有后代导出的子图称为树的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