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介绍
Java,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用Java实现的HotJava浏览器,显示了Java的魅力:跨平台、动态的Web、Internet计算。从此,Java被广泛接受并推动了Web的迅速发展,Java语言其实最早诞生于1991年,起初被称为OAK语言,是SUN公司为一些消费性电子产品而设计的一个通用环境。他们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开发一种独立于平台的软件技术,而且在网络出现之前,OAK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甚至差点夭折。但是,网络的出现改变了OAK的命运。在Java出现以前,Internet上的信息内容都是一些乏味死板的HTML文档。这对于那些迷恋于WEB浏览的人们来说简直不可容忍。他们迫切希望能在WEB中看到一些交互式的内容,开发人员也极希望能够在WEB上创建一类无需考虑软硬件平台就可以执行的应用程序,当然这些程序还要有极大的安全保障。对于用户的这种要求,传统的编程语言显得无能为力。SUN的工程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从1994年起,他们开始将OAK技术应用于WEB上,并且开发出了HotJava的第一个版本。当SUN公司1995年正式以Java这个名字推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WEB开发人员都心生感叹:噢,这正是我想要的!于是Java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丑小鸭一下子变成了白天鹅。
java推荐使用
本人推介初学者使用java1.7
java的四个业务方向以及特性
四个业务方向分别为:JavaEE,JavaSe,JavaWeb,JavaME
java主要特性:学习门槛较低,面向对象,平台无关
java 是 准动态强类型编译解释混合型语言
动态语言 : 使用变量的时候不需要确定数据类型,而确定数据类型是在第一次赋值的时候,而赋值是发生在运行时
静态语言 : 在编译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运行之前,就需要确定数据类型,而对应的空间中,只能存放指定的类型的值
强类型语言 : 一旦数据类型确定,类型不能被改变(除非强制类型转换才可以),且不同类型的值不能进行相加等运算操作
弱类型语言 : 根据上下文环境而变化数据类型,不需要强制类型转换
编译型语言 : 通过指定的编译器,一次性把源码编译成一个指定平台可以执行的机器码,然后执行这个编译之后的文件 执行速度快、效率高;依靠编译器、跨平台性差些
解释型语言 :使用专门的解释器对源码进行动态解释(运行多少就解释多少),不会生成新文件,执行速度慢、效率低;依靠解释器、跨平台性好
按照java特性属于 静态,强类型,编译语言,那为什么说是准动态呢?
主要体现在 反射机制,动态编译,动态执行javascript代码,动态字节码操作,动态转换类型
能够让java的特性,保存了静态语言的特性,又弥补了静态语言的缺陷,更加接近动态语言的特性,所以又有准特性之说
为什么是编译解释混合语言呢?为了提升执行效率,java使用了编译器功能,运行之前需要把java文件一次性进行编译,然后以后只需要执行编译之后的文件即可 但是为了解决编译型语言造成的跨平台问题,java就把编译之后的文件,定义为class字节码文件,但是计算机不识别字节码文件,但是 JVM(java虚拟机)识别,所以需要用JVM的解释器把字节码文件进行解释,然后让计算机执行这样 执行效率和跨平台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来源:CSDN
作者:Big_moneyes
链接:https://blog.csdn.net/wodelaosu/article/details/1026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