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

独自空忆成欢 提交于 2019-11-30 17:49:46
作者:空白白白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368229/answer/7515844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你问我,在我眼里职场中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毫无疑问,我会果断地告诉你:表达能力。那么,为什么表达能力在我看来如此重要?

在职场中,你要做到的不仅是在脑子里有新的思想及见解,更重要的是能在同事、领导、客户面前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工作中往往有行动还不够,还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大家看到的,所有站在聚光灯下精英人士,没有一个人表达能力是差的。

语言作为我们每天都需要使用的工具,有些人“妙语连珠”,有些人却“词不达意”,这就是“语言智力”的差异,什么是“语言智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不断打磨的技能。在人的各种智力中,语言智力是第一种智力,从牙牙学语开始,学会说话交流就是人掌握的第一能力。小到婴儿用哭喊来表达自己"饿了"的诉求,大到国家领导人之间用谈话解决国家大事。这个能力在人的一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们发展事业及社交的核心因素。

表达能力还有一个必要前提,就是理解能力。只有你足够理解别人的话,你才能更好地回应,所以我就把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加起来称为“交流能力”,这是一种双向的能力。

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交流能力,让交流能力成为助力我们社交及助力职业发展的技能呢?我把它总结为以下三个步骤:认清本质,理清问题,提升能力

一、 认清“交流”的本质

谈起如何改善交流能力,很多人上来就讲方法、说套路,然而却很少有人分析一下“交流”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交流”的本质是向他人传达思想的过程。读过刘慈欣《三体》的人应该会有印象,小说中的“三体人”是通过“阅读”其它三体人的“脑电波”来交流的,这是一种非常高效和直接的交流方式,也不会引起信息传达中的丢失和失真(给没有看过的朋友强烈种草一波《三体》)。而人类都交流方式相对于三体人而言就复杂的多,整个过程参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我们的一次交流就要通过这5个步骤,其中只要有一个步骤出了岔子,交流就会不畅(现在是不是觉得交流确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事情呢?)。

二、 理清交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认清“交流”的本质后,要提升交流能力,就需要了解交流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点,然后再考虑对应的解决方法。相信大家如果能认识这几个问题点并加以思考解决,提升交流能力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漏出自信的笑容)。

问题1: “上下文”没对齐

所谓“上下文”通常是指双方在沟通一件事时的“共识”,这个“共识”包括基本常识,基本的推理逻辑以及沟通时的前置信息。

比如下面这句话:“小明是一个房子都随便买的人,怎么会买不起一辆自行车?”这句话看上去没什么特殊的,但其本身却至少包含了以下“共识”:

基本常识:房子比自行车贵;
推导逻辑:因为房子比自行车贵,而小明能随便买的起房子,所以小明买的起自行车;

如果对话双方没有以上的共识,这句话的接收方就完全无法接收到发送方的思想,从而造成沟通不畅。

同理,在沟通时的前置信息对于理解对方的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下面这段情侣对话:

女:“你怎么这周都不接我电话啊?”
男:“我工作很忙啊,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女:“哦,那作为补偿你要给我买个包包”

大家想想,如果抛去前面的两句话,女生直接说出第三句是不是非常突兀?

日常交流过程中,很多人感觉沟通不畅都是因为“上下文”没对齐,而其原因又可以细分为两种:

基本常识没有对齐,比如下面的对话:

A:“听说你最近一直在找工作,进展怎么样?”
B:“嗯,找到了,准备去修福报”

不是互联网圈的同学看到这个对话应该感觉很懵逼吧?这就对了!因为B回答中的“修福报”是有典故的(具体参见)。如果对话双方的基本常识没有对齐,A很可能听的满头雾水。

一般而言,这种情况只需要注意聆听者的知识背景即可,尽量用一些比较常用的名词,比如上面的句子换成:

A:“听说你最近一直在找工作,进展怎么样?”
B:“嗯,找到了,准备去阿里巴巴上班”

这样的表达就降低了聆听者对基本常识的要求。

推导逻辑没有对齐(画重点),比如下面的对话:

小明妈妈:“你写作业的时候不觉得距离桌子太远了吗?”
小明听完以后把屁股向着桌子挪了挪,说:“好了”
小明妈妈:“懒死算了,把凳子往前挪一下不行?”

在这个场景里,小明妈妈说这番话是希望小明把凳子往前挪一下。而小明的逻辑是距离书桌远就把屁股向前靠一靠即可解决,并不用移动凳子。正是因为这个逻辑的差别,让双方信息传达发生误差。

其实在日常沟通中,因为推导逻辑没有对齐发生的沟通障碍占据大多数。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同的人思维逻辑往往不同。作为表达者,如果为了追求效率忽略阐述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逻辑——也就是常说的逻辑跳跃,那么聆听者就必须要将这部分逻辑空白进行填充。一旦双方的逻辑不相同,就会引起沟通不畅。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就是表达者把推导逻辑一步一步详细的表述出来,让聆听者能够按着你的表诉一步一步的重新推导出你的思想(有一种作案现场复原的感脚)。其实市面上很多教大家如何表达的书籍都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可惜大部分只有其然没有其所以然)。我们具体举一个例子来看看:

A:“我推荐小明同学参选校三好学生的评选。(观点)
(论点1) 他学习成绩优秀,过去两个学期在全校的排名都在前10名(论据);
(论点2)他坚持锻炼身体,并在校运会取得了男子1500米的第三名(论据);
(论点3) 他品德优秀,在班级内担任学习委员,并积极辅导同学课业,同时还参加了三次学校组织的对孤寡老人的帮扶活动(论据)。
(以上三点为推导过程)

基于三好学生的评选标准,小明同学应该获得三好学生称号。(推导出支持观点的结论)”

由于这段话包含了完整的推导逻辑,所以聆听者可以完全按照这一套逻辑推导出一样的结论。这就避免了因为逻辑填充而引起的沟通问题。

 

问题2: “表达方式”选择有误

在和大家分析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一段“卖身契”:

我唐寅今十六岁苏北人氏身家清白素无过犯只
为家境清贫卖身华府充当书僮身价报五十两自
秋节起暂存帐房三年后取从此承值书房每日焚
香扫地洗砚磨墨等事听凭使唤从头做起。立此为据。

没错,熟悉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这就是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卖身契,也是一首藏头文。从上到下四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便是:“我为秋香”。唐伯虎就是用这首藏头文将自己卖身进入太师府的目的堂而皇之的写在纸上。然而因为“表达方式”的问题,对方一直都没有发现。

除了藏头文这种有意为之的“小把戏”外,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表达错误”主要集中为三种:

a.表达不当

比如:“这个叛徒真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除了表达人死的意义外,还表达了死的有价值、有意义,所以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叛徒”身上会让人觉得前后矛盾。

像这种表达不当虽然不至于影响交流,但容易让人感觉别扭,而且会让人觉得表达者“没文化”(没错,会被鄙视的)。所以在日常表达时,还是要特别注意表达得当。

b.沟通方式不当

比如:汇报或者演讲时时,如果只是靠语言,很难让听众/观众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且无法让人抓住重点,这个时候加上图片和文字(没错,就是PPT),会更加容易表述清楚,也更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选用合适的沟通方式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这点往往被忽略。一般来说,

语言适合用来表达简单、零碎的内容;

图片适合于用来表达复杂的内容;

肢体动作适合于表达情感;

文字适合于体系化的表述和传递信息。

有时基于特别的场景,还需要多种表达方式混合在一起使用。

c.表述含糊不清

比如,一个男生向女生表白后,女生回复说:“我觉得我们之间还有些距离”。就这句话来说,到底女生是接受了表白还是拒绝了呢?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女生对男生的鼓励:“你我之间就差一点了,你要努力哟!”;也可以理解成女生对男生的婉拒:“我们之间还是有距离的,不合适”。

有些时候,我们在表达时是需要故意模糊一些。但大部分时间,我们还是需要清清楚楚的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所谓清晰的表达就是指没有二意性,即表达内容只会解析出一种思想。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女生用“我愿意”或者“我不愿意”来回答,都会让表达清晰易懂。(当然女孩子还是很害羞的,所以回答这种问题会比较委婉)。

 

问题3:选择交流的时间、场景选择有误

说到这个,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明熹宗爱好木工,太监每次都挑他正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汇报奏折。结果熹宗非常恼怒,就说:‘以后这些事情不要来烦我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于是太监就通过这种方式绕开皇帝执掌朝政。”

要知道在“交流”时如果“传递信息”所处的环境选择不对,会严重影响“交流”效果。这个例子中,太监就是利用这个方法取得了执政权。虽然是一个反例,但也证明了“传递信息”所处环境的重要性。交流的方式、交流的内容等都需要基于“传递信息”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整,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再举一个例子,在咨询界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交流方式,叫做“elevator speech(电梯演讲)”。顾名思义,就是说在电梯内20-30秒这样的时间,通过“交流”(主要是表达)来高效传递信息。

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当时是在一个项目的关键时期,客户内部对于后期的咨询方向有分歧。我作为项目的负责人,需要向项目的核心决策者陈述我对接下来工作的想法,说服他支持我的决定。然而一方面由于工作原因,负责人非常忙,我一直约不到;另一方面,项目非常紧张,需要尽快明确结论。于是在得知决策人某天会参加一个会议后,我就等在会议室外,希望利用他乘坐电梯的时间达成目标。

在这种环境下,虽然我的最终目的是陈述工作想法并说服他支持我的决定。但考虑到他乘坐电梯时间短,环境嘈杂,肯定没有时间让我慢慢汇报。于是我将自己的目标定为:“给自己争取一次能够说服他同意我的观点的汇报的机会”;并且由于时间有限,我决定先罗列项目对决策人的影响(利益关系),然后表述目前项目的问题,最后争取汇报机会。

整体的汇报内容是这样的(按记忆摘录,抛去寒暄部分):

“ 这个项目不但影响到下半年部门的发展方向,更决定了公司全年利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然而各参与方对项目后续的发展意见相左,难以弥合,项目几近停滞。我就这些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且梳理了几个可选方案,您看最近是否有时间让我和您汇报一下?” 大家不要看这段话短,但在电梯的时间也就够将将把这段话说完。最终,这段电梯演讲为我赢取了一次汇报机会,更重要的是,我在不占时间的情况下简明阐述并让他接受了我的观点,而后项目也在决策人拍板之后得以顺利进行。

总体而言,很多人对“传递信息”这一环节中环境的选择往往都不是很重视,这也导致了很多无效沟通甚至是负效果沟通。所以大家在这点上要多注意,避免踩坑。

三、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要说起如何提升交流能力,方法是非常多的,但要因人而异。在我看来,比较通用的方法有三点,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一:提升交流的意愿

没错,我说的是交流的意愿。在我的经验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有意愿和别人交流的(比如很多腼腆的程序猿,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曾经是程序猿的时候就不愿意交流)。

如果没有意愿交流,想要提升交流能力就是笑话。很多人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坚守在自己的舒适区享受。但是在当今社分工如此精细,人与人协作如此频繁的社会里,交流已经成为一个人非常关键的能力,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于整个人生,所以主动提升自己交流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

就拿我自己来举例。我本身是一个技术女,曾经最喜欢的事情是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写着代码。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发现推动一件事情远比写好一串代码重要的多。单纯的技术很难创造大的价值,很多价值是通过业务上的沟通交流得以量化的。这件事情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以前我打出租车的时候都是一个人静静听音乐,但为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我逼迫自己在出租车上和司机聊天;出去旅行时和其它国家的人打招呼聊天;在公司的时候主动和业务人员套近乎。在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每次都会冷场(超级尴尬)。随着持续的锻炼,慢慢找到了聊天的技巧和乐趣,才逐步走上正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极强的意愿,自己怎么能够坚持下来。

第二:说话前先过脑子

开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说话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别人难以理解。于是,我自己观察了很多人,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说话前不过脑子。因为没有仔细的思考,所以语言组织不当,逻辑不严谨,用词不准确,给沟通带来了很多问题。大家可以去看看自己身边的领导或者资深的同事,会发现很多人说话语速并不快,而且说话的时候明显在做思考。

最典型的例子:最近频频出现且让人印象深刻的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大家注意观察他们在做脱稿演讲时,很多时候是几个字几个字往外说。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在回答记者问题,出口之前都做了仔细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话说的很快,脑子转的很慢,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第三:学会自己和自己对话

要想提升交流能力,我建议大家要学会一人分饰两角:既做表达者,也做聆听者。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睡觉前,会把一些当日和别人交流不满意的场景在脑子里过几遍。

一方面,我会站在自己的视角思考怎么表达会更好;

另一方面,我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色,想想如果接收到这样的表达自己是否能接收到正确的信息?说起来,这种方法有点精神分裂,但是我觉得效果挺好的。

比如我在做电梯演讲之前,自己就模拟了很多次。对于要讲的内容,我不断的说给自己听,并揣摩领导在听到这些话以后的心里感觉。大家不要觉得那几十秒说话的话字少,真的是打磨了很久以后的产物。

同时,语言的节奏,语气的重点,说话的断句等都是靠对着自己不断打磨出来的。(这个方法其实在做演讲时也非常好用,一个讲稿通过不断的给自己演讲,不仅能够提升熟练度,更能够发现其中很多问题)

在当今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人如果自身能力很强,但因为交流短板而导致自身价值无法充分体现,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所幸的是,交流只要弄清楚原理,了解常见问题并多多进行打磨就能很容易得到提升。

最后总结一句:交流能力强的人一定是聪慧的,因为这背后是需要靠敏捷的思维来支撑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狭隘地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会说是件不好的事,要知道:往往能说会道的人统治了整个世界。

看我一口气打6000字,还望大家点个赞ʕ •ᴥ•ʔ支持还在知乎笔耕不辍的原创者哈

欢迎大家关注我微信公众号:空白女侠 与你分享职场与数据的故事。曾经是名互联网数据分析师目前在伦敦从事数据及顾问工作。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