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 Step by Step 专题(2)——数据库生命周期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21-02-20 15:17:52

点击上方SQL数据库开发,关注获取SQL视频教程


SQL专栏

SQL基础知识汇总

SQL高级知识汇总

作者:知行思新

来源:http://www.cnblogs.com/DBFocus/archive/2011/04/09/2010904.html


引言:数据库设计 Step by Step (1)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注着实出乎了我的意外。这也坚定了我把这一系列的博文写好的决心。近来工作上的事务比较繁重,加之我期望这个系列的文章能尽可能的系统、完整,需要花很多时间整理、思考数据库设计的各种资料,所以文章的更新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也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系列的第二讲我们将站在高处俯瞰一下数据库的生命周期,了解数据库设计的整体流程



数据库生命周期


大家对软件生命周期较为熟悉,数据库也有其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图(1)数据库生命周期


数据库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维护。


这个系列的博文将主要关注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前两个阶段(需求分析、逻辑设计)。如图中红色框出的部分。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包括索引的选择与优化、数据分区等内容。这些内容也非常丰富,而且可以自成体系,园子里也有很多好文章,故在本系列中不作主要关注。本文最后将给出一些链接供大家参考。


数据库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又能细分为多个小步骤,我们配合图(1)来看看每一小步包含的内容。


阶段1 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与软件设计一样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我们需要与数据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进行访谈。对访谈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撰写正式的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中需包含: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的自然关系;数据库实现的硬件环境、软件平台等;


图(2)阶段1 需求分析


阶段2 逻辑设计


使用ER或UML建模技术,创建概念数据模型图,展示所有数据以及数据间关系。最终概念数据模型必须被转化为范式化的表。


数据库逻辑设计主要步骤包括:


a) 概念数据建模


在需求分析完成后,使用ER图或UML图对数据进行建模。使用ER图或UML图描述需求中的语义,即得到了数据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例如:三元关系(ternary relationships)、超类(supertypes)、子类(subtypes)等。


eg:  零售商视角,产品/客户数据库的ER模型简图


注:ER图的含义,以及详细标记方法将在该系列的下一篇博文中进行讨论


图(3)阶段2(a) 概念数据建模


b) 多视图集成


当在大型项目设计或多人参与设计的情况下,会产生数据和关系的多个视图。这些视图必须进行化简与集成,消除模型中的冗余与不一致,最终形成一个全局的模型。多视图集成可以使用ER建模语义中的同义词(synonyms)、聚合(aggregation)、泛化(generalization)等方法。多视图集成在整合多个应用的场景中也非常重要。


eg: 集成零售商ER图与客户ER图


零售商ER图如图(3)所示。客户视角,产品/客户数据库的ER模型简图如下:


图(4)以客户为关注点绘制的ER图


注:现在市面上有许多辅助建模工具可以绘制ER图。使用Sybase的PowerDesigner绘制与图(4)相同语义的ER图如下:



其标记法与图(4)中略有不同,这将在今后的博文中加以说明。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辅助软件的使用不是设计的核心,大家不要被这些工具迷惑。所以后文中我们将主要使用手绘。只要掌握了ER图的语义,使用这些软件都不会是件难事。


集成零售商ER图与客户ER图


图(5) 阶段2(b) 多视图集成


c) 转化概念数据模型为SQL表


根据映射规则,把ER图中的实体与关系转化为SQL表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识别冗余的表,并去除这些表。


eg: 把图(5)中的customer, product, salesperson实体转化为SQL表


图(6) 阶段2(c)转化概念数据模型为SQL表


d) 范式化


范式化是数据库逻辑设计中的重要一步。范式化的目标是尽可能去除模型中的冗余信息,从而消除关系模型更新、插入、删除异常(anomalies)。


讲到范式化就会引出函数依赖(Functional Dependency)这一概念。函数依赖(FDs)源自于概念数据模型图,反映了需求分析中的数据关系语义。不同实体之间的函数依赖表示各个实体唯一键之间的依赖。实体内部也有函数依赖,反映了实体中键属性与非键属性之间的依赖。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约束的前提下,基于函数依赖对候选表进行范式化(分解、降低数据冗余)。


eg: 对图(6)中的Salesperson表进行范式化,消除更新异常(update anomalies)


图(7) 阶段2(d)范式化


阶段3 物理设计


数据库物理设计包括选择索引,数据分区与分组等。


逻辑设计方法学通过减少需要分析的数据依赖,简化了大型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这也减轻了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压力。


1. 概念数据建模和多视图集成准确地反映了现实需求场景


2. 范式化在模型转化为SQL表的过程中保留了数据完整性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目标是尽可能优化性能。


物理设计阶段,全局表结构可能需要进行重构来满足性能上的需求,这被称为反范式化。


反范式化的步骤包括:


1. 辨别关键性流程,如频繁运行、大容量、高优先级的处理操作


2. 通过增加冗余来提高关键性流程的性能


3. 评估所造成的代价(对查询、修改、存储的影响)和可能损失的数据一致性


阶段4 数据库的实现维护


当设计完成之后,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数据定义语言(DDL)来创建数据结构。


数据库创建完成后,应用程序或用户可以使用数据操作语言(DML)来使用(查询、修改等)该数据库。


一旦数据库开始运行,就需要对其性能进行监视。当数据库性能无法满足要求或用户提出新的功能需求时,就需要对该数据库进行再设计与修改。这形成了一个循环:监视 –> 再设计 –>  修改 –> 监视…。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关系数据库的相关基本概念。


这里只做一个提纲挈领的简介,大家可以根据相应的线索进行扩展。


表、行、列


关系数据库可以想象成表的集合,每个表包含行与列。(可以想象成一个Excel workbook,包含多个worksheet)。


表在关系代数中被称为关系,这也是关系数据库名称的起源(不要与表之间的外键关系混淆)。


列在关系代数中被称为属性(attribute)。列中允许存放的值的集合称为列的域(域与数据类型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同)。


行在关系代数中的学名是元组(tuple)。


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关系代数”。但在关系代数中,一个集合的各个元组没有次序的概念,在关系数据库中为了方便使用,定义了行的次序。


键、索引


键是一种约束,目的是保证数据完整性


1. 复合键(Compound key):由多个数据列组成的键


2. 超键(Superkey):列的集合,其中任何两行都不会完全相同


3. 候选键(Candidate key):首先是一个超键,同时这个超键中的任何列的缺失都会破坏行的唯一性


4. 主键(Primary key):指定的某个候选键


索引是数据的物理组织形式,目的是提高查询的性能


约束


基本约束


not constraint, domain constraint


检查约束(Check Constraints)


eg: Salary > 0


主键约束(Primary Key Constraints)


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没有两条记录是完全相同的,组成主键的字段不能为null


唯一性约束(Unique Constraints)


外键约束(Foreign Key Constraints)


也被称为引用完整性约束,eg:


关系数据库操作


1.选择(Selection)

2.映射(Projection)

3.联合(Union)

4.交集(Intersection)

5.差集(Difference)

6.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7.连接(Join)


上述7种是最基本的关系数据库操作,对应于集合论中的关系运算。


有些书籍中还会加入改名(Rename),除(Divide)等关系操作。

 


主要内容回顾


1. 数据库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维护。


2. 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是关系代数。


SQL专栏

SQL基础知识汇总

SQL高级知识汇总


公众号内回复‘M’获取文章目录,觉得不错就顺手点个吧^_^

长按识别二维码
更多精彩早知道!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SQL数据库开发(sql_road)。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