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业行情不佳,各大公司裁员、折腾,想找个好工作也不容易,有些人可能会琢磨些歪门邪道,民工大叔奉劝大家,“简历造假一时爽,戳穿露馅毁一生”。

因为微信好友比较多,有时会有人问我认不认识某个之前公司的老同事或者现公司的前同事(偶尔也有现同事),当然我也可能问别人,打听某个面试候选人是否靠谱,所以见过不少简历造假或者过度包装自己往脸上贴金的情况,在确切的第三方信息面前,注水简历立马露馅,面试结果当然就呵呵了,甚至可能面试机会都不会有。

为什么呢?因为不诚信啊!多少公司的价值观里放着这两个字?当年阿里“月饼门”搞得那么绝情,也是碰了这个红线。对一般人来说,诚信的口碑很重要,谁敢说我不诚信当时就得脸红脖子粗觉得被侮辱了,但实际上不少人私下并不太在乎。比如在找工作方面,各种造假的玩法屡见不鲜。多年前就有媒体做过调查分析,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适当美化”情有可原而且非常必要。
现在某些培训机构或者猎头公司为了达成业绩目标,开发出了专门应对面试的培训,甚至包括“简历包装服务”和“防背调培训”,产业化一条龙,给面试官和HR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列举一些常见的造假方法:
1.学历、工作年限造假,相当于SEO。
近年这种针对于应聘网站筛选条件的“SEO”操作很常见,俨然已是标准套路,多半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初级同学想努力获得更高职位的面试机会,因为筛简历的时候可以选择学历和工作,一般社招会选择“本科以上+三年”。于是就有人明明是大专,就敢写本科,明明毕业才一年,就有两年工作经验,这倒不是因为加班,而是把所谓的实习算上了。
学历这个事儿很容易验证,有学信网,也正因为此,有的HR可能也想不到会有人敢造假,并没有去真的验证,结果就是让人侥幸过关。
2.履历,包括公司、时间、项目、成果、业绩
正常离职会有离职证明,所以公司经历造假不容易。但要是敢干,其实不难,无非弄个萝卜章,或者就是彩打一个出来,铤而走险忽悠一个是一个,只要胆大心细,就连背调都可以造假,安排好演员应对,所以前面所说的私下打听也都是被逼出来的啊!
有的一条龙服务出来的,会把具体做过什么都包装到位,是确实存在的项目,怎么做也能搞得比较清楚,甚至可以说自己就是核心骨干,真假难辨。当年某机构曾经以开发“当当网”作为培训项目,乍看简历还以为真做过,细问发现也就是照着做了几个页面,后台逻辑都没有。
相比之下个人操作伪造容易识别。
我面试过一个哥们,说是美团的,却连自己所在团队的规模都说不清楚,找人打听了下,也没问到真的在美团干过的证据,怀疑最多也就是待过很短时间。
也有些做过大厂项目的外包同学会冠冕堂皇的把大厂写在上面,面试的时候真要细究还没法说,毕竟人家的确在那儿做过项目。
谎报时间也比较常见,因为离职证明上不会写工作年限。有的人会为了让简历好看,把一些不重要的工作经历或者公司删掉,拉长其他的时间。
至于夸大自己的成果和项目中的作用相比之下就更容易操作了,如果真的就在项目里比较熟的话。这种情况遇到定向挖人或者集中离职的时候,同一面试官遇到多个同一项目里的成员,才会被发现。
稍难一点的是说自己做过其实没做过的核心系统或者关键项目。
至于带过几个人,如果不是正式的管理岗,就更难查证和判断了,当然,如果只带几个人,一般也就看是否带过而已。
3.职位
职位最直接体现个人水平,当然就成了贴金的重灾区,一般发生在非大厂的员工里。大厂都有业界周知的级别,但也挡不住“阿里女高管创业卖面膜”那种事儿。
前些年架构师比较火,有人就在简历上写自己已经是架构师,拉来一问对架构设计明显没啥概念,再一问你是不是架构师,人家居然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已经是团队里最牛的,系统怎么做自己说了算,应该就算架构师了,敢情是自封的!
也有人本来是个产品经理,非写自己是产品总监的。据说还有冒充更高阶的情况,毕竟只要不是上一个公司的职位,就没有离职证明,有比较大的包装空间。
4.工资、薪酬
相比之下,工资造假是比较难的,但出来混换工作很少有人会不求涨工资,甚至降工资的。而且很多公司招聘有潜规则,不允许工资涨幅超过一定比例,否则就要特批。所以抬高自己的当前身价就有很大的动力。
前面说了,离职证明可以造假,证明工资的银行流水单自然也可以伪造,银行又不支持系统关联查询。想识别这种也不难,大不了现场登录手机银行或者网上银行查询,眼见为实。

“人无信不立”,诚信被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规模社会化协作的基石。如果一个人不可信任,那就不靠谱,没法合作。不靠谱的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不得已合作也要提心吊胆。每个人都是通过持续的合作和产出来证明自己,积累信用,降低风险和成本,提升整体协作效率。越大规模的组织越看重这点。
据说某些大厂的简历库系统已具备智能分析功能,会对比同一个人的不同版本简历内容,如果发现对既有内容进行明显的变更,就会打上标签,注明此人不诚信,从此再不会给面试机会。这种数据能力一般公司做不到,但招聘网站其实是可以的,不知道是否有此类增值服务提供给招聘方。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货不对版”而已,认为自己好歹“凑合能用”,“如此包装”只是跳槽和面试的手段。组织行为学有个概念叫“职业承诺”,公司要为员工的职业发展负责,因为已经不再是铁饭碗了。这也体现了员工的追求不再是在一个公司干到退休,近期Oracle中国的裁员也证明了这点,可能多数人的职业生涯会比多数的公司更长久。
良好的职业信用非常重要,每个人要为自己几十年的从业生涯负责。这样说起来似乎找个好工作显得更重要了,不,是要变成一个更好的职业人士,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其实没必要过分标榜自己的辉煌过往,这不是自我认知偏差的“邓宁-克鲁格效应”,没几个人能像当年的歌星们,一首成名曲吃一辈子,是骡子是马总要看成果的,得拿出真本事,靠实力说话,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贵在自知。
适度美化自我是一种本能,包括遗忘掉痛苦的感受,否则怎么乐观的生活呢?但在简历和面试环节造假,与工作中不诚信是同样性质,可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正视自己不难,难的是想清楚长期目标和原则,抵制住短期诱惑,给自己一个靠谱的承诺。
造假一时爽,但不会一直造假一直爽。谎言说破天也还是谎言,总有被戳破的一天。

注: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面试的本质”。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IT民工闲话(ITCrossTalker)。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587065/blog/446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