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转型10宗罪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20-11-13 06:54:48

敏捷转型有很多坑,今天你跳了没有?

1、敏捷和瀑布式只能二选一?×

1、敏捷开发和瀑布式开发是有结合的可能的,举一个例子,当有一个新的项目创意时,我们可以采用敏捷的方式快速试错,快速获得市场反馈,产出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但是如果后续的市场和需求比较稳定,我们完全可以回归的瀑布式开发的模式。
2、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组织原有的模式是瀑布式开发,现在要转型为敏捷模式,那一定会有一个过渡期,这个转变的过程绝不是“一刀切”,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采用混合模式!

2、项目敏捷就够了(有项目就申请资源,结束了就回到资源池);×

这是非常欠妥的做法,这种模式是希望做到项目敏捷,而不是组织敏捷,理想的认为项目采用敏捷管理方式即可,项目结束了就回到职能团队,所以每当有新的项目都要有一个磨合期,要重新确定项目角色,而职能组织并不能有效的给予支持,这样的结果是组织永远停留在原有的模式,项目敏捷也最终会变为伪敏捷。

3、TDD和ATDD是测试团队的实践;×

不管TDD还是ATDD都是团队整体的实践,TDD让测试与开发界限模糊,ATDD让需求与测试界限模糊;所以归根结底都是各个角色间合作的实践,而不是测试自己的变革;

4、价值驱动;×

价值驱动其实是没有错的,这正是敏捷提倡的交付原则,但是只有价值驱动吗,如果一切的情况只考虑价值,那就会带来很多问题,价值高的风险低,价值低的风险高,这样的情况一定是先做价值高的吗?好像不一定,所以归根结底需求的优先级是受到价值、风险、市场窗口、成本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价值驱动没错但是不是全部,不要只顾着喊口号而被“价值”带偏!

5、我们有SA、BA,他们负责PO的工作;×

现有的角色转型为产品负责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在中间多加一个角色就会引入很多问题,比如让SA做PO和研发团队的桥梁,这个假PO(SA)就成为了有责无权的产品负责人,真正的产品负责人并没有和研发一起工作;所以,SA能做的就是传话筒,既不能代替PO决策,也不能给予团队必要的指导,而真正的产品负责人只会说:“欢迎你们采用敏捷开发模式,你们一定能变的更高效,让我也参与吗?这个可能很难,还是让SA代替我吧!”,欲哭无泪!

6、质量经理制定DOD标准;×

如果你的团队是由质量经理制定DOD的标准并要求各个团队遵照执行,那你们就还不够敏捷,DOD应该是有团队来制定的,是团队内各个角色协商的结果,质量经理也许经验丰富,但是永远不能代表团队的自管理意愿,并且我们期望每个工作交接的节点都应该有明确的DOD标准!

7、敏捷教练是团队的联络人!×

敏捷教练永远不能成为团队的联络人或者代表,沟通应该是团队自己的事儿;协调和促进协调是有区别的;敏捷教练要做的是促进沟通和协调,如果团队完全依赖敏捷教练负责沟通,团队的沟通能力就会退化,比如SOS会议由scrum master代表团队参加就是明显的错误做法!这里再多说一句,SOS会议也不应该把团队站会的问题再重复一遍,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影响团队间相关联的问题上,比如:我们近期做了哪些功能会影响其他团队,我们计划做什么功能会影响其他团队,有没有需要各团队配合解决的问题?

8、团队速率大比拼!×

我们知道敏捷推荐进行规模估计,所以会采用故事点进行估算,但是每个团队的故事点选择标准是没人任何相关性的,也自然没有可比性,所以如果你的团队再搞团队迭代速率大比拼,那不仅没有价值还会伤了某些团队的心!

9、持续集成就是用最好的工具!×

持续集成绝不是工具而是实践,而且非常核心的一点是需要研发人员改变工作习惯;所以如果你的团队花了很多钱上了好用的工具,但是却做不到短周期的集成,那工具就没有发挥价值,并且持续集成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关注,比如:快速修复问题(安灯拉绳)、小批量变更、每日集成、自动化测试的支持、可视化管理;以上内容都不是工具层面的问题,而是团队策略、流程改进的关注点!

10、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首先,我们承认外部教练的价值,但是如果一味的信奉外部教练能够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恐怕最后的结果会让你大失所望,外部教练应该是与内部教练相辅相成的 如果外部教练只帮助你推动实践和工具的落地,而不注重内部教练的培养,那您可能上当了!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敏捷DevOps那些事儿(AgileDevOps)。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