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df -h 命令, 如下, 最后一列会显示 挂载点, 心存疑惑的我, 一直在想这个挂载点是什么意思?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tmpfs 5.8G 0 5.8G 0% /dev
tmpfs 5.8G 0 5.8G 0% /dev/shm
tmpfs 5.8G 12M 5.8G 1% /run
tmpfs 5.8G 0 5.8G 0% /sys/fs/cgroup
/dev/mapper/centos-root 50G 24G 27G 47% /
/dev/mapper/centos-home 74G 473M 73G 1% /home
/dev/sda1 1014M 193M 822M 19% /boot
cm_processes 5.8G 1.9M 5.8G 1% /run/cloudera-scm-agent/process
tmpfs 1.2G 0 1.2G 0% /run/user/0
Emmmm, 什么挂载点? 是不是只有 Linux 系统有 挂载点? 挂载是什么概念?
查阅了一番资料后, 最终领悟出如下结论:
我们知道, 在计算机系统中, 文件是存储在不同的路径下的, 同时计算机可能会拥有多个磁盘设备,或者是多个磁盘分区, 那么如何确定哪个路径对应那个具体的磁盘或者分区呢? 这就是挂载的目的.
用一句话来说, 区分不同的逻辑路径对应不同的物理设备的机制就叫做挂载.
是的, 看起来很懵逼, 来 解释一下:
计算机存储文件是通过文件系统来进行存储的, 而文件是存储在磁盘上的, 一个磁盘最终要服务于计算机,能够被计算机存储文件需要进行如下几步:
1: 对磁盘进行分区.
2: 在不同的分区上创建文件系统.
3: 把这个文件系统挂载在某一个目录下.
经过如上三步后, 计算机便可以在磁盘的某个分区里面存储文件.
经过上面的解释后, 我们在来看看一开始的那个 df -h 命令后的输出, 我们可以看到, 每一个挂载点都有一个对应的文件系统, 看到没? 这其实就可以理解为一个磁盘的分区, 既然是分区, 理所当然的会有分区容量, 所以我们看到第二列是容量信息.
那么问题来了, 那么一开始的那个文件系统是哪里来的呢? 是的, 这是Linux系统在启动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系统文件系统, 其挂载在 “/” 目录下面, 然后之后便会有其他的一些路径啊,磁盘分区啊, 我们就可以选择某一个路径对其进行挂载, 一旦当某一个路径被挂载之后, 那么这个路径下的文件就会存储在这个分区中.
参考资料:
来源:CSDN
作者:DJH2717
链接:https://blog.csdn.net/DJH2717/article/details/104573476